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嗫嚅呫嚅趑趄嗫嚅咀嚅咮嚅嚅嚅嗫嗫嚅嚅 

词语解释:嗫嚅  拼音:niè rú
(1).窃窃私语貌。《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囁嚅而妄作。” 王逸 注:“囁嚅,小语谋私貌也。”
(2).欲言又止貌。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囁嚅。”《明史·陆梦龙传》:“将讯,众咸囁嚅。 梦龙 呼刑具三,无应者。击案大呼,始具。”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又见一女子匆遽出而礼余,囁嚅言曰:‘恕奴失礼。’” 沙汀 《兽道》:“老婆子囁嚅着,没有回答出来。”
词语解释:呫嚅  拼音:tiè rú
轻声细语。《新唐书·姚绍之传》:“ 嶠 等数附 承嘉 耳呫嚅。”
词语解释:趑趄嗫嚅  拼音:zī jū niè rú
亦作“趦趄囁嚅”。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语本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囁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倖於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於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明 方孝孺 《游峨嵋》诗:“肯效趑趄囁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入都,遂趦趄囁嚅,竟负将军都统面约之言。”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苟躬歷其境,见其昏暮乞怜之态,与其趦趄囁嚅之形,恐非徒怵惕而有不慊於心,更必且赧怍而不忍挂诸齿。”
词语解释:咀嚅  拼音:zuǐ rú
体味;钻研。 金 元好问 《答李唐佐》诗:“信默餘天粹,咀嚅有道真。”《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录《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 璟 ﹞弱冠咀嚅经传,喜谈兵,究极韜略。”
词语解释:咮嚅  拼音:zhòu rú
谓嘴笨,嗫嚅不能言。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 游侍御 疏,咮嚅不出,而所见甚长。”
词语解释:嚅嚅  拼音:rú rú
(1).私语貌。 清 袁枚 《新齐谐·吴二姑娘》:“文武二圣,相与共语,嚅嚅不可辨,皆在病者口中作 山东 、 山西 两处人口吻。”
(2).言语吞吐貌。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醇王 默然良久,始嚅嚅言曰:‘ 庆王 、 那桐 再三力保,或者可用。’”
词语解释:嗫嗫嚅嚅  拼音:niè niè rú rú
犹言吞吞吐吐。《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只得来见 襄敏公 。却也囁囁嚅嚅,未敢一直説失去小衙内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等到天明,便传伺候上院去,把这件事囁囁嚅嚅的回了抚台。”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 石永公 在旁边囁囁嚅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