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口噤 拼音:kǒu jìn
口紧闭。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刘禪 之病,牙关紧闭,口噤不开,无所用药者也。”词语解释:风噤 拼音:fēng jìn
指口噤不开的病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顺宗 风噤不言,太子未立, 牛美人 有异志。” 词语解释:冻噤 拼音:dòng jìn
因冻极而不能开口做声。 宋 张耒 《对雪呈仲车》诗:“飢喉冻噤谁与解,正藉醺酣得嚅囁。”词语解释:发噤 拼音:fā jìn
因寒冷而哆嗦。《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吃了酒,被风一吹,只觉身上发噤。”词语解释:寒噤 拼音:hán jìn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西游记》第三三回:“打寒噤想是伤食病发了。”《三侠五义》第三七回:“登时头髮根根倒竖,害起怕来,又连打了几个寒噤。”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第三次负伤》:“清冷的晨风把树叶上的露珠扫落下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词语解释:吻噤 拼音:wěn jìn
犹闭口。 元 曹之谦 《风雪障面图》诗:“僕夫徒行亦良苦,吻噤不语心应语。”词语解释:厮噤 拼音:sī jìn
闭口;无言。 明 金銮 《节节高·别怨》曲:“秋来意更深,漫思寻,音书欲写还廝噤。”词语解释:冷噤 拼音:lěng jìn
犹冷战,寒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晁大舍 送客回来,刚刚跨进大门,恍似被人劈面一掌,通身打了一个冷噤。” 茅盾 《林家铺子》三:“ 林先生 打一个冷噤,只回答了这一声,就赶快下桥,一口气跑回家去。” 巴金 《家》四:“她想到她的前途,不觉打了一个冷噤。”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六章三:“刚一出交通壕,一阵冷风吹得 谭章 直打冷噤。”词语解释:胶噤 拼音:jiāo jìn
指不能或不敢发言。 明 唐顺之 《赠何沉两公归蜀广序》:“及两将军之来,俯仰诸当路间,则舌若胶噤而不能谋,臂若踡缩不能展。”词语解释:钳噤 拼音:qián jìn
谓闭口不言。《新唐书·吴凑传》:“顾左右钳噤自安耳,若反復启寤,幸一听之,则民受赐为不少。”词语解释:打噤 拼音:dǎ jìn
打颤。《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做了夫妻之后,时常与 素梅 説着那件事,两个还是打噤的。”《三侠五义》第四二回:“似这等看来,他那人比我这六品校尉强多了,心里如此想,身上更觉得打噤儿。”词语解释:打寒噤 拼音:dǎ hán jìn
亦作“ 打寒战 ”。 因受冷、受凉或患病而身体颤动。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还想起风雪酒家天……尚兀自打寒战。”《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千斤铁臂敢相持,好汉逢他打寒噤。”词语解释:悸噤 拼音:jì jìn
害怕得说不出话。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路傍甲士》:“ 韞甫 悸噤不敢出声,翌日为余言之。”词语解释:哑噤 拼音:yǎ jìn
闭口无声。 茅盾 《子夜》十四:“突然那乌黑黑的人层变做了哑噤。”词语解释:吓噤 拼音:xià jìn
吓得闭口不作声。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无真叟》:“不识大王天威,故吓噤不能言耳。” 茅盾 《子夜》四:“此时被吓噤了的孩子也哇的一声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