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咀噍 拼音:zuǐ jiào
(1).犹咀嚼。《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唐 韩愈 《记梦》诗:“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盘。” 宋 陆游 《老马行》:“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2).玩味;钻研。 宋 苏辙 《免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咀噍文词,本腐儒之事业;弹治邪枉,犯众口之憎嫌。”词语解释:遗噍 拼音:yí jiào
犹遗类。《晋书·乞伏国仁载记论》:“ 国仁 阴山 遗噍,难以义服,伺我阽危,长其陵暴。”《陈书·高祖纪》:“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但恐春作无时,秋成絶望,凋瘵遗噍,再罹饥苦。”参见“ 遗类 ”。
词语解释:遗类 拼音:yí lèi
(1).指残存者。《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尝攻 襄城 , 襄城 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北史·隋纪下·炀帝》:“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臣既到任,属所部之内,寇孽遗类,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远近疑骇。” 清 唐甄 《潜书·远谏》:“父子兄弟,死亡无遗类。”
(2).谓留下其同类。《左传·哀公十一年》:“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
(3).谓失其伦类,违反常理。《庄子·徐无鬼》:“ 庄子 曰:‘ 齐 人蹢子于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鐘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郭象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遗其气类。” 陆德明 释文:“遗,亡也。亡其种类故也。”词语解释:噍噍 拼音:jiào jiào
鸟鸣声。《文选·扬雄〈羽猎赋〉》:“王雎关关,鸿雁嚶嚶,羣娱乎其中,噍噍昆鸣。” 李善 注:“噍,与‘啾’同。” 吕向 注:“噍噍,鸣声。” 汉 马融 《长笛赋》:“山鸡晨羣,壄雉鼂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由衍识道,噍噍讙譟。”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只夜鸣鸟,噍噍的在半空里划过,只有从声音里可以听出它的存在。”词语解释:余噍 拼音:yú jiào
残留性命的人。指劫后的遗民。《南齐书·王融传》:“将使旧邑遗逸,未知所寘;衰 胡 餘噍,或能自推。”《梁书·元帝纪》:“贼臣 侯景 , 匈奴 叛臣,鸣鏑餘噍。” 肖蜕 《徐园追祭宋遯初先生是日阴雨惨晦感而有作》诗:“虎豹临九关,椓人无餘噍。”词语解释:啁噍 拼音:zhōu jiào
(1).鸟名。即鹪鹩。《吕氏春秋·求人》:“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 高诱 注:“啁噍,小鸟也。” 毕沅 注:“‘啁噍’《庄子》作‘鷦鷯’。”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夫以啁噍燕雀躑躅鸣号,含识怀灵未有其痛。”
(2).象声词。鸟虫鸣声。《荀子·礼论》:“小者是燕爵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能去之。” 梁启雄 简释:“啁噍,小鸟鸣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蜎飞蝡动,亦能有仁,故其意爱弘於长育,哀伤著於啁噍。” 黄药眠 《黄花冈的秋风暮雨》诗:“暮烟里忽鹘起苍鹰哀号,啁噍的鸟儿隐在松枝。”词语解释:镌噍 拼音:juān jiào
犹镌谯。 唐 孙逖 《唐齐州刺史裴公德政颂》:“不鞭一卒,不贯一吏。绳责勿用,鐫噍无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