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百啭 拼音:bǎi zhuàn
鸣声婉转多样。 南朝 梁 刘孝绰 《咏百舌》:“孤鸣若无时,百囀似羣吟。” 唐 贾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囀流鶯绕 建章 。”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二:“百囀黄鸝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词语解释:莺啭 拼音:yīng zhuàn
谓黄莺婉转而鸣。 唐 卢照邻 《入秦州界》诗:“花开緑野雾,鶯囀紫巖风。” 唐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鷄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诸晓屏》:“女意故使生闻之,其声嚦嚦,正如鶯囀花梢。”词语解释:鸟啭 拼音:niǎo zhuàn
鸟婉转地鸣叫。 南朝 陈 沉炯 《六甲诗》:“庚庚闻鸟囀,肃肃望鳧征。” 南朝 陈后主 《上巳玄圃宣猷嘉辰禊酌各赋六韵》:“峯幽来鸟囀,洲横拥浪波。” 唐 裴迪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鸟囀深林里,心閒落照前。”词语解释:清啭 拼音:qīng zhuàn
清脆宛转地发声。多形容鸟鸣声或乐曲声。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驱四牡之低昂,响繁笳之清囀。”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协云簫而清囀,随蜺驾以遥旋。”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主妇夫人很流丽地,很清脆地说着,真好像黄莺儿在花丛里清啭的一样。”词语解释:喉啭 拼音:hóu zhuàn
亦作“ 喉转 ”。
(1).古代一种特殊的发声技艺。能模仿笳、箫等乐器的演奏声。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时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今之妙舞清歌﹞固非车子喉囀长吟所能逮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繁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钦 ( 繁钦 )既长於书记,又善为诗赋。其所与太子书,记喉转意,率皆巧丽。”
(2).指歌唱。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澶渊 营妓,有一二擅喉转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晋 会稽 夏仲御 能作水戏……以足扣船,引声喉囀,清激慷慨。”词语解释:凤啭 拼音:fèng zhuàn
凤鸟鸣叫。比喻美妙的琴声。 唐 赵抟 《琴歌》:“凤囀吟幽鹤舞时,捻弄錚摐声亦在。”词语解释:鸣啭 拼音:míng zhuàn
婉转地鸣叫。 峻青 《秋色赋·在英雄的村庄里》:“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成群的鸟儿,从高粱丛里飞了出来,在平原的上空飞旋鸣啭。” 梁斌 《红旗谱》十:“ 运涛 和 大贵 把嘴唇卷个小圆筒,打着鸟音的口哨,鸣啭得怪好听的。”词语解释:遗啭 拼音:yí zhuàn
见“ 遗转 ”。
词语解释:遗转 拼音:yí zhuǎn
亦作“ 遗囀 ”。 犹馀音。婉转动听、萦绕不绝之音。《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转。” 李善 注:“《淮南子》曰:‘ 秦 、 楚 、 燕 、 赵 之歌也,异转而皆乐。’ 高诱 曰:‘转,音声也。’” 唐 李百药 《笙赋》:“落遗囀于梁閒,坠纤腰于掌上。” 宋 苏舜钦 《邂逅刘公尤于平望之西联舟夜语走笔叙意》诗:“昔别苹初生,离謳发清商。契阔几何时,遗囀犹在梁。” 清 陈维崧 《早发望亭》诗:“舞基想餘粉,歌梁痗遗囀。”词语解释:春莺啭 拼音:chūn yīng zhuàn
曲调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春鶯囀》, 高宗 晓声律,晨坐闻鶯声,命乐工 白明达 写之,遂有此曲。” 唐 张祜 《春莺啭》诗:“内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软舞来。”词语解释:哀啭 拼音:āi zhuàn
见“ 哀转 ”。
词语解释:哀转 拼音:āi zhuǎn
亦作“ 哀囀 ”。 谓声音哀凄婉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空谷传响,哀转久絶。”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鐃吹响发,笳声哀转。”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四:“玉颜上哀囀,絶耳非世有。”词语解释:凄啭 拼音:qī zhuàn
犹悲鸣。词语解释:流啭 拼音:liú zhuàn
圆润婉转;圆润婉转地鸣叫。 明 唐寅 《桂枝香·春情》词:“晓来风度湘帘,娇怯,鶯声流囀。”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词语解释:嘶啭 拼音:sī zhuàn
(声音)凄凉宛转。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视华鼓之繁桴,听边笳之嘶囀。”词语解释:妙啭 拼音:miào zhuàn
指美妙婉转的歌喉。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