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啧啧啧言啧有烦言啧巴啧声啧室啧口 

词语解释:啧啧  拼音:zé zé
(1).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多指鸟虫鸣声。《尔雅·释鸟》:“行鳸,唶唶。宵鳸,嘖嘖。”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唶唶、嘖嘖,鸟声貌也。”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嘖嘖。” 王琦 汇解:“嘖嘖,谓声轻细。” 宋 陆游 《枕上感怀》诗:“三更投枕窗月白,老夫哦诗声嘖嘖。” 清 金农 《雀啄覆粟曲》:“雀争残粟天色黳,唶唶嘖嘖声惻悽。”
(2).叹词。表示赞叹、叹息、惊异等。《飞燕外传》:“音词舒闲清切,左右嗟赏之嘖嘖。” 宋 王质 《满江红·春日》词:“看青梅下有,游人嘖嘖。” 明 唐寅 《娇女赋》:“负者下担,行者佇路,来归室中,嘖嘖怨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夫妻听其言,故嘖嘖诧异之。” 秦牧 《花城》:“‘今年花的品种可多啦!’江岸上的人们不禁啧啧称赏。”
(3).形容议论纷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或母后戚里之家,有所干请,间以内批御宝行之,人言嘖嘖。”《明史·周宗建传》:“近日政事,外廷嘖嘖,咸谓奥窔之中,莫可测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王宝田奏折附片》:“该尚书嗜利忘义,人言嘖嘖。”
词语解释:啧言  拼音:zé yán
责备的议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刘朔斋再娶》:“ 魏鹤山 之女初适 安子文 家,既寡,谋再适人。乡人以其兼二氏之撰,争欲得之,而卒归於 朔斋 。以故,不得者嫉之。 朔斋 以是多嘖言。”
词语解释:啧有烦言  拼音:zé yǒu fán yán
(1).谓互相责备,争论不一。《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嘖有烦言,莫之治也。” 杜预 注:“嘖,至也;烦言,忿争。” 唐 陆贽 《兴元贺吐蕃尚结赞抽军回归状》:“邀求寖多,翻覆靡定,託因细事,嘖有烦言。”
(2).谓纷杂的指责和议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 细娘 为戒,嘖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我辈之与遗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烦言,正是应有之事。”
词语解释:啧巴  拼音:zé bā
形容咂嘴的样子。 魏巍 《老烟筒》:“等人家的牲口过去好远,他还站在那儿眺望,还啧巴着嘴自言自语。”
词语解释:啧声  拼音:zé shēng
做声;出声。《檮杌闲评》第三回:“ 云卿 吓得缩进被去,蒙头紧抱而睡,不敢嘖声。”《天雨花》第十六回:“只有 维明 不嘖声,袖手旁坐微微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一:“ 林宛芝 坐在小圆桌子旁边的椅子上,一直没有啧声。”
词语解释:啧室  拼音:zé shì
多人集议之处。《管子·桓公问》:“﹝ 管子 曰﹞:‘ 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 尧 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 桓公 曰:‘吾欲效而为之,其名云何?’对曰:‘名曰嘖室之议。’”参阅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
词语解释:啧口  拼音:zé kǒu
犹咂嘴。 清 曹寅 《玻瓈杯赋》:“饮其琉璃之酒,是所醉心;赏其玻瓈之杯,能不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