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啄木 拼音:zhuó mù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词语解释:啄木鸟 拼音:zhuó mù niǎo
鸟名。常见者身体上部青色,下部淡绿色,有暗色横斑。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很坚硬,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树洞里的虫。是益鸟。词语解释:啄啄 拼音:zhuó zhuó
(1).禽鸟取食貌。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 明 高启 《三鸟》诗:“啄啄有餘粟,岁宴谅不飢。”
(2).象声词。叩门声。 唐 韩愈 《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词语解释:啄食 拼音:zhuó shí
(1).鸟用嘴取食。 唐 李白 《雉朝飞》诗:“春天和,白日暖。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鬭死绣颈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污秽堆积,臭气熏蒸,则蝇蚋聚飞如雾;数马骨立,领脊溃裂,则乌鸦啄食成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2).泛指食,吃。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天主施气,地主产物。有叶实可啄食者,皆地所生,非天所为也。”词语解释:啄木鸟 拼音:zhuó mù niǎo
鸟名。常见者身体上部青色,下部淡绿色,有暗色横斑。脚短,趾端有锐利的爪,善于攀援树木,嘴尖而直,很坚硬,能啄开木头,用细长而尖端有钩的舌头捕食树洞里的虫。是益鸟。词语解释:啄抱 拼音:zhuó bào
谓禽鸟幼雏破壳而出。 唐 韩愈 《荐士》诗:“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词语解释:啄饮 拼音:zhuó yǐn
啄食饮水。 宋 刘克庄 《吊锦鸡一首呈叶任道》诗:“置诸后园中,小奴司啄饮。”词语解释:啄噪 拼音:zhuó zào
啄食鸣叫。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羣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飢。”词语解释:啄锄 拼音:zhuó chú
一种形状似镐的农具。《红旗歌谣·与北风斗狠》:“鹰嘴啄锄八九斤,天天随我不离身。”词语解释:啄花鸟 拼音:zhuó huā niǎo
鸟纲,啄花鸟科各种类的通称。为羽色鲜丽、体态纤小的鸣禽。嘴短,略呈三角形,靠近前端的啮缘具细形锯齿,常回飞觅食于花丛之间,有助于传粉,被视为农村益鸟,在我国仅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词语解释:啄评 拼音:zhuó píng
南朝 梁 时 新罗国 的行政区域名。《梁书·诸夷传·新罗》:“其俗呼城曰健牟罗,其邑在内曰啄评,在外曰邑勒,亦中国之言郡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