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末字词组
啁啁嘲啁啾啁诙啁谈啁戏啁嗥啁 

词语解释:啁啁  拼音:zhōu zhōu
象声词。禽鸟鸣声。《禽经》:“鷃雀啁啁,下齐众庶。” 郭沫若 《夕暮》:“鸡雏们也啁啁地争食起来了。”
词语解释:嘲啁  拼音:cháo zhōu
戏谑,调笑。《三国志·蜀志·费祎传》:“ 亮 ( 诸葛亮 )以初从南归,以 禕 为昭信校尉使 吴 。 孙权 性既滑稽,嘲啁无方…… 禕 辞顺义篤,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形容语声细碎难辨。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於耳。”
鸟鸣声。 宋 欧阳修 《葛氏鼎》诗:“剨然岸裂轰云驫, 滑 人夜惊鸟嘲啁。”
词语解释:啾啁  拼音:jiū zhōu
象声词。细碎杂乱声。 宋 曾巩 《舍弟南源刈稻》诗:“寒花开照耀,谷鸟乐啾啁。” 明 高启 《空城雀》诗:“众雏随啾啁,所欲各易足。”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
词语解释:诙啁  拼音:huī zhōu
戏谑逗乐。《汉书·东方朔传》:“而 朔 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 枚皋 、 郭舍人 俱在左右,詼啁而已。”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要眇送謳唱,澜翻杂詼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九篇:“﹝ 东方朔 ﹞与 枚皋 、 郭舍人 俱在左右,但詼啁而已,不得大官。”
词语解释:谈啁  拼音:tán zhōu
言谈调笑。《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裔 ﹞北诣 亮 諮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 裔 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寧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 张君嗣 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词语解释:戏啁  拼音:xì zhōu
戏谑;嘲弄。《三国志·蜀志·李譔传》:“然体轻脱,好戏啁,故世不能重也。”
词语解释:嗥啁  拼音:háo zhōu
鸟名。楚鸠的异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案《广志》楚鳩一名嗥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