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咳唾 拼音:ké tuò
(1).咳嗽吐唾液。《大戴礼记·保傅》:“周旋俯仰视瞻无仪,安顾咳唾趋行不得……凡此其属太保之任也。”《百喻经·蹋长者口喻》:“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脚踏长者口。”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五言》:“呻吟咳唾,动触天真。”
(2).《庄子·渔父》:“窃待於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 丘 也。”后以“咳唾”称美他人的言语、诗文等。《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大王诚赐咳唾,使得尽死, 汤 禹 所以成大功也。” 唐 李白 《妾薄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蔡寅 《题琉球竹枝词》:“九天咳唾珍珠价,一卷《骚》歌兰蕙馨。”词语解释:玉唾 拼音:yù tuò
(1).唾液的美称。 宋 周密 《天香·龙涎香》词:“碧脑浮冰,红薇染露, 驪宫 玉唾谁捣。” 闻一多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诗:“你是天仙吐出的玉唾溅在天边?还是鲛人泣出的明珠被海涛淘起?”
(2).喻杰作、佳句。 宋 黄庭坚 《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箑轻凉并送似。” 宋 谢逸 《寄隐居士》诗:“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金 李纯甫 《虞舜卿送橙酒》诗:“径呼短李与黔王,快取锦囊收玉唾。”
(3).指砚滴。 宋 辛弃疾 《破阵子·硖石道中有怀吴子似县尉》词:“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綵笔行。” 邓广铭 注:“ 稼轩 《鷓鴣天》有‘乾玉唾,秃锥毛’句,均以笔与玉唾连举,因疑玉唾应指砚滴而言。”词语解释:欬唾 拼音:kài tuò
(1).比喻声音,谈吐。《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 羽 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九:“文章似 扬 马 ,欬唾落明珠。”
(2).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旧唐书·王武俊传》:“势同患均,转寇讎为父子欬唾间。”词语解释:涕唾 拼音:tì tuò
亦作“ 涕涶 ”。
(1).鼻涕和唾液。 汉 扬雄 《解嘲》:“ 蔡泽 , 山 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沫。”《汉书·扬雄传下》作“涕涶流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 包括 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2).擤鼻涕、吐口水。常用以表示鄙薄和轻视。 唐 杜甫 《别李义》诗:“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於是涕唾声华,毫釐簪笏,枕中罢竟於名位,壶里别窥於日月。”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翘然当路人,顾我甚涕唾。” 清 黄宗羲 《七怪》:“神仙之有无不可知,即有之,亦山林隐逸之徒,於朝市无与也。故其涕唾尘世之事,犹尘世之不得不隔絶山林矣。”词语解释:宝唾 拼音:bǎo tuò
(1).指美人的咳唾与哭泣。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堕犹鎗。” 明 张綎 《香奁》诗:“锦鳞青羽书难觅,宝唾珠啼迹未乾。”
(2).对人的谈吐和文词的赞辞。 宋 黄庭坚 《被褐怀珠玉》诗:“宝唾归清简,晴虹贯夜窗。” 元 吴莱 《王滹南太山石屋》诗:“青云飞遐心,白羽洒宝唾。”参见“ 欬唾成珠 ”。
词语解释:欬唾成珠 拼音:kài tuò chéng zhū
比喻言谈精当,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语本《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埶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 宋 梅尧臣 《读毛秘校新诗》诗:“前示五长篇,大须倾几曲,岂特 元和 间,欬唾成珠玉。”词语解释:一唾 拼音:yī tuò
(1).吐一口唾沫。《摩诃止观·门人灌顶记》:“劫火起时,菩萨一唾火即灭。”
(2).表示鄙视,唾弃。 唐 韩偓 《此翁》诗:“ 严光 一唾垂緌紫, 何胤 三遗大带红。” 金 元好问 《玉泉墨》诗:“万灶元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何景明 《江畬行》:“富贵苟非道,千駟秖一唾。”词语解释:珠唾 拼音:zhū tuò
喻名言,佳作。 宋 张元干 《夏云峰·丙寅六月为筠翁寿》词:“锦肠珠唾,钟间气,卓犖天才。” 宋 杨万里 《谢陈希颜惠兔羓》诗:“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词语解释:弃唾 拼音:qì tuò
吐掉唾沫。比喻鄙弃至贱之物,毫不可惜。 南朝 齐 张融 《与周颙书论释法宠》:“ 法宠 法师,絶尘如弃唾,若斯之志,大矣远矣。” 宋 秦观 《送刘承议解职归养》诗:“登山尚记飞云处,罢吏端如弃唾轻。”词语解释:涎唾 拼音:xián tuò
口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慕他才色的嚥乾了涎唾,只是不能胜他,也没人敢启齿求配。”词语解释:咽唾 拼音:yān tuò
(1).咽下唾液。道家修养之法。
(2).比喻干眼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马少卿 大张告示在外:‘有人能医得痊愈者,赠银百两。’这些医生看了告示,只好嚥唾。”词语解释:雾唾 拼音:wù tuò
(1).口中呼出之热气。 唐 李商隐 《碧瓦》诗:“雾唾香难尽,珠啼冷易销。” 冯浩 笺注引《庄子·秋水篇》:“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雾唾’二句,谓其吹气若兰,香风馥鬱。”
(2).借指女子轻柔的体态。 宋 方千里 《瑞龙吟》词:“何时见、轻衫雾唾,芳茵莲步。”词语解释:口唾 拼音:kǒu tuò
唾液。 汉 王充 《论衡·言毒》:“与人谈言,口唾射人。”词语解释:喀唾 拼音:kè tuò
吐唾沫。 唐 李商隐 《骄儿》诗:“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词语解释:馋唾 拼音:chán tuò
(1).口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为 褚 家这主债,馋唾多分説乾了。”《何典》第一回:“ 活鬼 道:‘酥迷糖是要馋唾去拌的,反弄得馋唾拌乾,倒是饼罢了。’”
(2).比喻他人说过的一言半语。 张天翼 《畸人集·畸人手记》:“一点也没研究就相信别人家的话,马上就舔了人家的馋唾,背出许多滥调来。”词语解释:交唾 拼音:jiāo tuò
交相唾骂。《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禽 诸葛殷 ,腰下得金数斤,百姓交唾,拔须髮无遗,再縊乃絶。”词语解释:交詈聚唾 拼音:jiāo lì jù tuò
谓一齐唾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朝班》:“时 蔡虚臺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因调停为常朝大朝之説,总之无成规也。”词语解释:不顾而唾 拼音:bù gù ér tuò
头也不回便啐唾沫。形容盛怒词语解释:银钩玉唾 拼音:yín gōu yù tuò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宋 黄庭坚 《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鉤玉唾明茧纸,松萐轻凉并送似。”词语解释:余唾 拼音:yú tuò
残剩的唾沫。比喻别人说过的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定策拜罢迥异》:“遂谓 镇国 朱寿 之出, 梁 以死捍詔,而 薛氏 《宪章録》又以草勅属之 新都 ,皆 方 霍 餘唾也。” 清 黄宗羲 《仇公路先生八十寿序》:“徒欲譸张弔诡於其间,拾千子之餘唾,寧知经史子集之外,又有一种东乡纸尾之学哉。”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讲经之家岂可拾其餘唾哉!”词语解释:拾人涕唾 拼音:shí rén tì tuò
比喻蹈袭他人的意见、言论,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宋 严羽 《沧浪诗话》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僕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亦作“ 拾人唾涕 ”、“ 拾人唾餘 ”。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集录三》:“ 胡元瑞 评诸家云: 欧陈 率是记事…… 刘贡父 滑稽渠率; 王直方 拾人唾涕。” 梁启超 《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餘。”词语解释:拾余唾 拼音:shí yú tuò
见“ 拾唾餘 ”。
词语解释:拾唾余 拼音:shí tuò yú
亦作“ 拾餘唾 ”。同“ 拾人涕唾 ”。 清 袁枚 《再示儿》诗:“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餘。”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论文辨伪》:“然出老生常谈,尽人所知,毋庸拾餘唾也。”词语解释:止唾 拼音:zhǐ tuò
桂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吴氏本草》曰:‘桂,一名止唾。’”词语解释:津唾 拼音:jīn tuò
唾液。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总论》:“津唾可溶水银,末茶可结水银。”《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他在虎口里求津唾。”词语解释:噀唾 拼音:xùn tuò
吐唾沫。表示鄙弃。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喷嚏》:“今人喷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説我。’”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永宁寺街女子》:“﹝男子﹞曰:‘恰在 庆善桥 上为他噀唾喝我,故欲报之。’”词语解释:謦唾 拼音:qǐng tuò
指谈吐。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倘或趋朝上国,便假风尘之会,重沾謦唾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