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唆使 拼音:suō shǐ
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教唆。《水浒传》第二七回:“据 王婆 生情造意,哄诱通奸,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恼的是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毫不留情。” 韦君宜 《似水流年·寄不出的信》:“我未尝不想努力,但我决不妄想唆使王子公主们起来烧自己的王宫。”词语解释:唆讼 拼音:suō sòng
挑唆人打官司。《镜花缘》第十二回:“此固唆讼之人造孽无穷,亦由本人贪心自取。”词语解释:唆冷
挑拨,使疏远、冷漠词语解释:唆掇
撺掇;怂恿词语解释:唆送
挑拨;教唆词语解释:唆摆 拼音:suō bǎi
调唆摆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姓 李 的或者本无此心,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摆,难免他利令智昏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也许是受了人家的唆摆,也许是受了人家的恐吓。”词语解释:唆弄 拼音:suō nòng
教唆;撮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就是他拿了这五百多元,我想也未必是他自己起意,必是有人唆弄他的。”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九节:“ 李鸿章 力主签约,说‘各国私议,全系 日本 从中唆弄。’”词语解释:唆教 拼音:suō jiào
教唆。 望帝 《四川讨满洲檄》:“ 顺治 十五年,虏臣 吴三桂 由 保寧 趋 遵义 ,遂犯 桂王 於 滇 ,薄走 缅甸 。贼臣更唆教之,王以不免。”词语解释:唆哄 拼音:suō hǒng
调唆哄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身上无事,如何县间来拿我?他票上有‘刘家’二字,莫非有人唆哄小业种告了状么?”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逼女更夫》:“唗,这奴才,你为何在老相公面前唆哄,逼小姐改嫁?”词语解释:唆嘴 拼音:suō zuǐ
搬弄口舌。《西游记》第二七回:“怎禁 猪八戒 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説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西游记》第二七回:“怎禁那 八戒 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词语解释:唆拨 拼音:suō bō
教唆挑拨。《醒世姻缘传》第七回:“那百姓们势众了,还説老爷向日在那里难为他们,都是这些乡宦举人唆拨的。”词语解释:唆令 拼音:suō lìng
唆使。《水浒传》第二七回:“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词语解释:唆毒 拼音:suō dú
谓搬弄是非。《水浒传》第四一回:“只恨 黄文炳 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词语解释:唆激 拼音:suō jī
撺弄挑动。《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你一面诬执主母奸情,一面又唆激家主。”词语解释:唆调 拼音:suō diào
调唆;教唆。《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小姑你好不贤良,便去房中唆调娘。” 明 无名氏 《南牢记》第四折:“他唆调的家败人亡,俺若不兴词状,想将来有祸殃。”词语解释:唆犯 拼音:suō fàn
撺掇。 明 无名氏 《南牢记》第一折:“ 徐官人 好箇诚实君子,又兼人物俊雅。我今假捏一篇辞,将他唆犯,教他丢开 李善真 。”词语解释:唆诱 拼音:suō yòu
教唆诱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家产》:“宜令族长等公立继嗣执照一纸,官长批明:日后不遵教训,不能孝顺,以及本生唆诱,欺骗财产,许以后鸣公另立应继。”词语解释:唆诈 拼音:suō zhà
教唆哄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如此,则捕壮不敢隐瞒唆诈,其受害者亦鲜矣。”词语解释:唆说 拼音:suō shuō
巧言调唆。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必是 老杨 在师父跟前唆説,不肯度脱咱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