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反哺吐哺资哺辍食吐哺下哺气哺哺嗷嗷待哺 
待哺返哺负哺辍哺抱哺怀哺衔哺 
含哺朝哺馉哺吐茹,吐哺撮哺日哺一饭三吐哺 
乌哺啜哺馔哺鸠哺握发吐哺周公吐哺  
乳哺仰哺削哺鼓腹含哺昼哺咽哺  

词语解释:反哺  拼音:fǎn bǔ
乌雏长成,衔食喂养其母。后比喻报答亲恩。 晋 成公绥 《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嗷嗷晨乌,其子反哺。”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完聚》:“空把柴门倚徧,黄昏数尽归鸦;敢因反哺不还家,游子未归膝下。” 孙中山 《言论一致》:“譬如生子虽好,反哺必在二十年之后。”
词语解释:待哺  拼音:dài bǔ
谓等待喂食;等待食粮。 唐 皇甫冉 《赋长道一绝送陆邃潜夫》序:“众雏嗷嗷,开口待哺。”《宋史·富弼传》:“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明史·外国传一·朝鲜》:“顾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贫,内供本国之军需,外济镇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给实难。”
词语解释:含哺  拼音:hán bǔ
同“ 含哺 ”。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纯白在胸,机心不生。含餔而熙,鼓腹而游。”《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要将那,天下苍生解倒悬,那一时,童子含餔歌舞日。”参见“ 含哺 ”。
口衔食物。形容人民生活安乐。《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宋 范仲淹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束兵之伍,乐寿域以何长;含哺之氓,赏春臺之不足。”
词语解释:乌哺  拼音:wū bǔ
旧称乌鸟能反哺其母,故以喻人子奉养其亲。 晋 束晳 《补亡诗·南陔》:“嗷嗷林乌,受哺于子。” 晋 束晳 《补亡诗·南陔》:“嗷嗷林乌,受哺于子。” 宋 苏辙 《次韵宋构朝请归守彭城》:“马驰未觉西南远,乌哺何辞日夜飞。”
词语解释:乳哺  拼音:rǔ bǔ
哺育;养育。《法苑珠林》卷六:“时有罗刹妇,名曰 驴神 。见儿不污,念言福子,遂於空中接取洗持,将往雪山,乳哺畜养,犹如己子。” 宋 苏轼 《异鹊》诗:“云此方乳哺,甚畏鳶与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盖因为父母的,自乳哺三年,直盼到儿子长大,不知费尽了多少心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乔女》:“有 孟生 丧偶,遗一子 乌头 ,裁周岁,以乳哺乏人,急於求配。”
词语解释:吐哺  拼音:tǔ bǔ
(1).吐出嘴里食物。《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輟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 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资州鹤》:“﹝ 何 ﹞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 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
(2).亦作“ 吐餔 ”。极言殷勤待士。《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 宋 苏辙 《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 周公 吐餔之劳,服 大禹 恶酒之戒。” 明 吾邱瑞 《运甓记·诸贤渡江》:“小生辈虽无远略,愿执鞭弭,况今 瑯琊王 尊礼贤豪, 王茂弘 吐哺下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卧薪天子正焦劳,吐哺宰臣方怵惕。”参见“ 吐哺握髮 ”。
(3).鱼名。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吐哺鱼,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参见“ 土附鱼 ”。
词语解释:吐哺握发  拼音:tǔ bǔ wò fà
《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 封 伯禽 於 鲁 , 周公 诫之曰:‘往矣,子无以 鲁国 骄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髪”。后遂以“吐哺握髪”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髮,惧於失人。”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亦作“ 吐哺捉髮 ”。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復上书》:“今虽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词语解释:土附鱼  拼音:tǔ fù yú
鱼名。即塘鳢。《太平御览》卷九四○引《临海水土记》作土拌鱼。又作土部鱼。见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土部鱼》。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吐哺鱼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参见“ 土父 ”。
词语解释:返哺  拼音:fǎn bǔ
乌鸦长成,能觅食喂养母乌。借喻子女孝养父母。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事状》:“且乌以返哺,託体太阳。”一本作“ 反哺 ”。《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蜀 谯周 《谯子法训》:“乌者犹有返哺,况人而无孝心者乎?”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诗:“惟期母寿 庄 椿踰,有子愿效返哺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女谓生曰:‘君如念妾,还乞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申返哺之私。’”
词语解释:朝哺  拼音:cháo bǔ
(1).犹朝晡。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借指办理政务时间。 汉 高诱 《〈淮南子〉叙》:“ 建安 十年,辟司空掾,除 东郡 濮阳 令……於是以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后汉书·王符传》:“﹝今﹞冤民仰希申诉,而令长以神自畜,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李贤 注:“《説文》曰:‘餔,谓日加申时也。’今为‘晡’字也。” 王先谦 集解:“餔日加申,则朝为日加辰也。”
(2).犹朝晡。指早晚餐食。亦指早晨餐食。 元 洪希文 《菜羹》诗:“筠笼採擷朝餔供,土銼烹熬雨露香。” 清 吴伟业 《送杜大于皇》诗:“五月江村客行晓,僮无朝餔马无草。”参见“ 朝晡 ”。
词语解释:朝晡  拼音:cháo bū
(1).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晋书·郗鉴传》:“ 鉴 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旧唐书·归崇敬传》:“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説释道义。”
(2).指一日两餐之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怀掖间得小布囊,贮米三四升,适足给朝晡。”《宋史·钱顗传》:“后自 衢 徙 秀州 ,家贫母老,至丐贷新旧以给朝晡,而怡然无謫官之色。”
词语解释:啜哺  拼音:chuò bǔ
饮食;吃喝。 唐 李绅 《移九江》诗:“体瘦寡行立,家肥安啜哺。”
词语解释:仰哺  拼音:yǎng bǔ
谓依靠他人哺养、供养。《新唐书·沙陀传赞》:“ 沙陀 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 宋 曾巩 《与刘抗龙图启》:“四弟怀仰哺之託,九妹有待年之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
词语解释:资哺  拼音:zī bǔ
谓补给食物。《新唐书·薛收传》:“今 建德 身总众以来,必飞轂转粮,更相资哺。”
词语解释:负哺  拼音:fù bǔ
抱养哺育。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子 程子 曰:昔 洛阳 北部有母,既生子,病不能自举乳,求他妇负哺之。”
词语解释:馉哺
即馉饳。
词语解释:馔哺  拼音:zhuàn bǔ
美味食物。 汉 张衡 《应间篇》:“於心有猜,则簋飱饌餔犹不屑餐。”
词语解释:削哺  拼音:xuē bǔ
亦作“ 削肺 ”。亦作“ 削杮 ”。 削札牍时削下的碎片。《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有风吹削哺,太守以问 由 。 由 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 李贤 注:“哺当作杮。” 王先谦 补注引 惠栋 曰:“《益部耆旧传》:‘ 丰 起,欲取鸡酒。 由 止之,曰:向风吹削杮,当有持鸡酒来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牘之杮耳。” 宋 文同 《谢惠橘》诗:“君未致此时,风已吹削肺。”
词语解释:辍食吐哺  拼音:chuò shí tǔ bǔ
谓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例如: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词语解释:辍哺  拼音:chuò bǔ
犹辍食。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輟哺,夜輟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词语解释:吐茹,吐哺
吐出嘴里食物
词语解释:鸠哺  拼音:jiū bǔ
鸠鸟哺育。比喻慈母养育之恩。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表》:“半生鳩哺,一旦乌伤,难见我的慈亲面也。”
词语解释:鼓腹含哺  拼音:gǔ fù hán bǔ
同“ 含哺鼓腹 ”。 《陈书·世祖纪》:“守宰明加劝课,务急农桑,庶鼓腹含哺,復在兹日。”《说岳全传》第一回:“ 尧 天 舜 日庆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词语解释:下哺  拼音:xià bǔ
同“ 下晡 ”。 《史记·天官书》:“而 汉 魏鲜 集腊明正月旦决八风……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昳至餔,为黍;餔至下餔,为菽;下餔至日入,为麻。”《汉书·天文志》餔作“晡”。《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下餔时,众兵上臺, 苗訢 、 唐尊 、 王盛 等皆死。”
词语解释:抱哺  拼音:bào bǔ
哺养。 汉 贾谊 《新书·时变》:“抱哺其子,与公併踞。”
词语解释:撮哺  拼音:cuō bǔ
(1).照料。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我将你怀儿中撮哺似心肝儿般敬,眼前覷当似在手掌儿上擎。”
(2).协助。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兄弟,你撮哺着,我拿那奸夫奸妇去也。”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俺众人撮哺着,你打那厮。”
词语解释:握发吐哺  拼音:wò fà tǔ bǔ
《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 封 伯禽 於 鲁 , 周公 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 鲁国 骄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髮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宋 范仲淹 《帝王好尚论》:“ 文王 躬迎 吕望 , 周公 握髮吐哺,以待白屋之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国家旁求俊乂,握髮吐哺以求才。”亦作“ 握髮吐飧 ”。《旧唐书·张玄素传》:“臣闻 周公 以大圣之材,犹握髮吐飧,引纳白屋,而况后之圣贤,敢轻斯道?”或省作“握髮”。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上公频握髮,才子共垂帷。” 清 方文 《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之二:“握髮朝廷士,鸣鐃夜守营。”
词语解释:昼哺  拼音:zhòu bǔ
午餐。《庄子·盗跖》:“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
词语解释:气哺哺  拼音:qì bǔ bǔ
谓生气而呼吸急促。《儒林外史》第五五回:“ 季遐年 恼了……气哺哺的又随堂吃了一顿饭。” 陈登科 《活人塘》八:“﹝ 大凤子 ﹞说着气哺哺回到屋里去。”参见“ 气呼呼 ”。
词语解释:气呼呼  拼音:qì hū hū
(1).生气时呼吸急促的样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江泰 登时甩开手, 曾文彩 目瞪口张地望着他。他手握着一束钞票,气呼呼地乱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朱老爷 把眼睛一楞……气呼呼地说。”
(2).大声喘气的样子。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我﹞平时没有锻炼,爬了三五十级就气呼呼的,两条腿一步重一步了。”
词语解释:怀哺  拼音:huái bǔ
怀抱哺乳。《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乳母列在八母,他的女儿……等待长成,备些粧奩,觅个对头,成就他一夫一妇,少报乳母怀哺之情。”
词语解释:日哺  拼音:rì bǔ
日交申时而食。指申时。《史记·吕太后本纪》:“日餔时,遂击 产 , 产 走。”
词语解释:周公吐哺  拼音:zhōu gōng tǔ bǔ
《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 鲁 ,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 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词语解释:咽哺  拼音:yān bǔ
吞咽食物。谓得以正常抚养。《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於 长城 ,而羽檄不行於中国,不亦便於天下乎!” 颜师古 注:“咽,吞也。哺,谓所食在口者也。”
词语解释:嗷嗷待哺  拼音:áo áo dài bǔ
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 清 戴名世 《上刘木斋先生书》:“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廖仲恺 《消费合作社概论》一:“而嗷嗷待哺之众,乃与牛马牺牲同其命运。”《当代》1981年第6期:“家里就剩下她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词语解释:衔哺  拼音:xián bǔ
谓口含食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被髮衔哺而游,不慕富贵。”
词语解释:一饭三吐哺  拼音:yī fàn sān tǔ bǔ
谓一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喻求贤殷切。《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 鲁 ,慎勿以国骄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干王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兴 周 之 姬旦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髮,无以过也。”参见“ 一沐三捉髮 ”。
词语解释:一沐三捉发  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à
谓一次沐浴须三度握其已散之发。形容求贤殷切或事务繁劳。《吕氏春秋·谨听》:“昔者 禹 一沐而三捉髮,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劳天下之民。”《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亦作“ 一沐三握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