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首字词组
哲人哲士哲问哲明哲彦哲民哲母哲髦
哲匠哲妇哲命哲言哲人其萎哲昆哲茂哲相
哲人萎哲兄哲学哲圣哲学的党性哲狱哲陈部哲舅
哲王哲辅哲艾哲子哲嗣哲嶷哲萎哲符
哲后哲夫哲理哲储哲思哲学笔记哲那环 

词语解释:哲人  拼音:zhé rén
(1).智慧卓越的人。《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 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气鋭而坚,又刚以严,哲人之常。”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 富善 先生也不是什么哲人,也说不上来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书·吕刑》:“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於五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哲人惟刑”:“‘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折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法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平心专意,务在得情。”
词语解释:哲匠  拼音:zhé jiàng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李周翰 注:“哲,智也;匠,谓善宰万物者;谓 桓玄 也。”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 刘禹锡 裴度 《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 秦 汉 ,可得而记;降於 魏 晋 ,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 张子容 ﹞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词语解释:哲人萎  拼音:zhé rén wěi
见“ 哲人其萎 ”。
词语解释:哲人其萎  拼音:zhé rén qí wěi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 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叶圣陶 《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 哲人萎 ”、“ 哲萎 ”。 汉 蔡邕 《陈太邱碑》:“梁崩哲萎,於时靡宪。” 明 陆采 《怀香记·哀中闻喜》:“白玉楼成促去期,天公故使哲人萎。” 茅盾 《周总理挽诗》:“万众号咷哲人萎,竟传举世颂功勋。”
词语解释:哲王  拼音:zhé wáng
贤明的君主。《书·酒诰》:“在昔 殷 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是以哲王御世,南面之重,莫不钦其风尚。”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以 孔子 之为儒而不高语前哲王,恐蔑本朝以干戾也。”
词语解释:哲后  拼音:zhé hòu
贤明的君主。后,君主。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 明 屠隆 《綵毫记·颂诏云梦》:“自古哲后昌时,保世滋大,必资巖穴奇伟,光赞基隆。”
词语解释:哲士  拼音:zhé shì
亦作“喆士”。
(1).哲人,贤明的人。《东观汉记·田邑传》:“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 唐 之一经,垂之于无穷。”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序》:“喆士怀奇抱异,不得感会云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自 柏拉图 《邦国论》始,西方哲士,作此念者不知几何人。”
(2).指智谋之人。《逸周书·史记》:“信不行,义不立,则哲士凌君政。” 朱右曾 校释:“哲士,智谋之士。”
词语解释:哲妇  拼音:zhé fù
(1).多谋虑的妇人。《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梟为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妇言是用,国必灭亡。”后因以指乱国的妇人。《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金 蔡珪 《读史》诗:“檿弧漏天网,哲妇鴟梟同。”
(2).有贤德的妇女。《后汉书·列女传序》:“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颁行女训》:“宜仿古胎教,姙子及月,将二南诗古诗编成简明説词,选哲妇十餘人以备轮直。凡宫中图画、花鸟寓目之物,尤当一一拣择。”
词语解释:哲兄  拼音:zhé xiōng
对兄长的敬称。后多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曲周 之进,于其哲兄,俾率尔徒,从王于征。”《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李善 注:“兄谓 灵运 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八:“倘作家书寄哲兄, 淮阴 重话七年情。”
词语解释:哲辅  拼音:zhé fǔ
贤能的大臣。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河收其汹,山敛其崿,篤生哲辅,如磨如错。”
词语解释:哲夫  拼音:zhé fū
足智多谋的人。《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 笺:“哲,谓多谋虑也。城,犹国也。”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五:“哲夫炳身后,昩者营其生。”
词语解释:哲问  拼音:zhé wèn
犹令问。好的声誉。问,通“ 闻 ”。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奕奕 冯 生,哲问允廸。”
词语解释:哲命  拼音:zhé mìng
谓贤明的秉赋。《书·召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 孔 传:“自遗智命。” 孔颖达 疏:“智命谓有贤智,命由己来,是自遗也。”
词语解释:哲学  拼音:zhé xué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 和 恩格斯 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词语解释:哲艾  拼音:zhé ài
指明达的老人。 宋 孙觌 《李回依旧延康殿学士知洪州制》:“眷予哲艾,惟国老成。”
词语解释:哲理  拼音:zhé lǐ
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清 陈衍 《沉乙盦诗序》:“吾亦耽考据,实皆无与己事,作诗却是自己性情语言,且时时发明哲理。”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好象凡是 中国 书都是充满着艰深的哲理,一看就费人无限的脑力似的。” 秦牧 《艺海拾贝·蜜蜂的赞美》:“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
词语解释:哲明
贤明的宰相、辅臣
词语解释:哲言  拼音:zhé yán
富有哲理的话;格言
词语解释:哲圣  拼音:zhé shèng
才德超群之人。对帝王的谀称。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膺践七命,翼我哲圣。”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大哉惟 魏 ,世有哲圣; 武 创元基, 文 集大命。”
词语解释:哲子  拼音:zhé zǐ
哲人;贤明的人。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信哲子之所宅,相地灵而兆成。”
词语解释:哲储  拼音:zhé chǔ
对太子的敬称。 黄人 《〈清文汇〉序》:“至 萧梁 哲储,始别加组纂,剖觚繢素,渐毗审美,而罗弋前修,未迕学礼之训。”
词语解释:哲彦  拼音:zhé yàn
聪明有才学的人。 汉 蔡邕 《济北相崔君夫人诔》:“配彼哲彦,既隆且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近代发函之作,先获哲彦宣源。”
词语解释:哲人其萎  拼音:zhé rén qí wěi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 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叶圣陶 《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 哲人萎 ”、“ 哲萎 ”。 汉 蔡邕 《陈太邱碑》:“梁崩哲萎,於时靡宪。” 明 陆采 《怀香记·哀中闻喜》:“白玉楼成促去期,天公故使哲人萎。” 茅盾 《周总理挽诗》:“万众号咷哲人萎,竟传举世颂功勋。”
词语解释:哲学的党性  拼音:zhé xué de dǎng xìng
也称“哲学的党派性”。指哲学中存在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与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
词语解释:哲嗣  拼音:zhé sì
敬称他人之子。 明 张居正 《答司成姜凤阿》:“儿曹寡学,幸与哲嗣同登,奕世之交,殆亦非偶。” 清 赵翼 《六哀诗·汪文端公》:“尚喜哲嗣贤,曳履云霄上。”
词语解释:哲思  拼音:zhé sī
精深敏捷的思虑。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澄鍳博映,哲思惟文,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黄远庸 《政界内形记》一:“ 唐 氏每有要议,必就商于 蔡 宋 二君,然 蔡君 文雅有哲思, 宋君 稳健持正论。”
词语解释:哲民  拼音:zhé mín
谓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 使夷 降典,哲民惟刑。”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哲人惟刑”:“﹝《吕刑》﹞上文‘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传曰:‘ 伯夷 下典礼教民,而断以法。’《墨子·尚贤篇》引作‘哲民惟刑’。‘折’正字也,‘哲’借字也。折人惟刑,犹云哲民惟刑耳。”参见“ 哲人 ”。
词语解释:哲人  拼音:zhé rén
(1).智慧卓越的人。《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 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气鋭而坚,又刚以严,哲人之常。”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 富善 先生也不是什么哲人,也说不上来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 折 ”。《书·吕刑》:“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於五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哲人惟刑”:“‘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折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法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平心专意,务在得情。”
词语解释:哲昆  拼音:zhé kūn
对他人之兄的敬称。 清 唐孙华 《哭从外祖孝廉蔗庵孙公》诗之一:“才笔承先世,科名让哲昆。”自注:“兄 扶桑 公戊戌状元。”参见“ 哲兄 ”。
词语解释:哲兄  拼音:zhé xiōng
对兄长的敬称。后多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曲周 之进,于其哲兄,俾率尔徒,从王于征。”《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李善 注:“兄谓 灵运 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八:“倘作家书寄哲兄, 淮阴 重话七年情。”
词语解释:哲狱  拼音:zhé yù
折狱。谓详察案情而判决。《书·吕刑》“哀敬折狱”,《尚书大传》卷四引作“哀矜哲狱”。《汉书·于定国传赞》:“ 于定国 父子,哀鰥哲狱,为任职臣。”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哲,智也。’ 郑 氏曰:‘当言折狱。’哲狱,知狱情也。”参见“ 折狱 ”。
词语解释:折狱  拼音:shé yù
判决诉讼案件。《易·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孔颖达 疏:“断决狱讼。” 唐 许浑 《新兴道中》诗:“芙蓉村步失官金,折狱无功不可寻。”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可信片言能折狱,莫将王法等閒看。”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明知听讼折狱之制不能至周,故作法者亦常歉然自愧,而有所假借宽贷於人。”
词语解释:哲嶷  拼音:zhé nì
亦作“喆嶷”。 聪颖卓越。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特达之士,喆嶷之才,知人命之至速也,束身砥行,思树功伐,垂令名,劳思焦虑以赴之。”
词语解释:哲学笔记  拼音:zhé xué bǐ jì
列宁1895-1916年的笔记。共四十六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词语解释:哲母  拼音:zhé mǔ
贤明的母亲。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依依哲母,既明且慈。” 唐 舒元舆 《陶母坟版文》:“英英哲母,煦然化成。”
词语解释:哲茂  拼音:zhé mào
贤明而颖秀。《宋书·庐陵王义真传》:“陛下继明绍统,遐邇一心,藩王哲茂,四维寧謐。”
词语解释:哲陈部  拼音:zhé chén bù
明 代 建州女真 诸部之一,在 苏克素护河 ( 苏子河 )与 浑河 合流处。 万历 十五年(公元1587年)为 努尔哈赤 合并。
词语解释:哲萎  拼音:zhé wěi
见“ 哲人其萎 ”。
词语解释:哲人其萎  拼音:zhé rén qí wěi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 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叶圣陶 《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 哲人萎 ”、“ 哲萎 ”。 汉 蔡邕 《陈太邱碑》:“梁崩哲萎,於时靡宪。” 明 陆采 《怀香记·哀中闻喜》:“白玉楼成促去期,天公故使哲人萎。” 茅盾 《周总理挽诗》:“万众号咷哲人萎,竟传举世颂功勋。”
词语解释:哲那环  拼音:zhé nà huán
僧人偏衫肩下的大扣环。也称钩纽。 元 郑元祐 《遂昌杂录》卷一:“师一日访 无著 ,延师於饭,饭竟,出一银香合,重二十两,尘土蒙岔如漆黑。 无著 诲师令其打一二十哲那环。”
词语解释:哲髦  拼音:zhé máo
指才俊贤能之士。 明 卢柟 《天目山赋》:“ 伯啟 毓於奇石, 傅説 骑乎箕尾。兹山所以发精於哲髦,作镇於江汜。”
词语解释:哲相  拼音:zhé xiāng
贤明的宰相、辅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六》:“英君、哲相、孝子、忠臣所不免,矧中人以下乎?”
词语解释:哲舅  拼音:zhé jiù
对舅父的尊称。 唐 萧颖士 《登临河城赋》:“惟佩觹之弱岁,荷哲舅之矜怜。”
词语解释:哲符  拼音:zhé fú
吉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