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首字词组
哭泣哭庙哭诉哭嫁哭笑不得哭主哭嚎哭天抹泪
哭穷哭昭陵哭秋风哭庭哭鼻子哭丧着脸哭灵哭奠
哭秦庭哭鸟哭哭嘶嘶哭脸哭丧棍哭哭啼啼哭丧 
哭临哭踊哭唠叨哭竹哭丧棒哭丧脸哭号 

词语解释:哭泣  拼音:kū qì
哭和泣。后泛指哭。《礼记·檀弓上》:“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 孔颖达 疏:“哭泣之哀,谓有声之哭,无声之泣,并为哀。”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生十年而失先王,哭泣哀悲,弔客不忍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雄》:“贼遂猖獗,挺入 陕 境,至 盩厔 , 秦 惟闭城独守,日夕哭泣,目皆肿。” 丁玲 《团聚》:“她伏在床上嗖嗖的哭泣。”
词语解释:哭穷  拼音:kū qióng
口头上向人装穷。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你那哭穷口恰似翻河。”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你别哭穷,我也不朝你打饥荒。”
词语解释:哭秦庭  拼音:kū qín tíng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词语解释:哭临  拼音:kū lín
(1).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史记·孝文本纪》:“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后汉书·礼仪志下》:“登遐,皇后詔三公典丧事……百官哭临殿下。”《宋史·礼志二六》:“ 真宗 章献明肃皇后 刘氏 , 明道 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 宝慈殿 ,迁坐于 皇仪殿 。三十日,宣遗誥,羣臣哭临,见帝于殿之东厢奉慰。”《痛史》第六回:“一众百官礼成之后,便请哭临。哭临过了,方才出来颁发哀詔。”
(2).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三国志·魏志·孙礼传》:“ 礼 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至尊亲哭临,诸老各悲牵。”
词语解释:哭庙  拼音:kū miào
清 代皇帝死后,地方官吏士绅到 万寿宫 或庙宇等处哭奠,称哭庙。 清 无名氏 《辛丑纪闻》:“ 薛尔张 等六人,则与哭庙之举者也。”按, 清 代各地道观中,凡供奉皇帝万岁牌的生祠称万寿宫。
词语解释:哭昭陵  拼音:kū zhāo líng
唐 制,臣民有冤者,可到 昭陵 ( 太宗 墓)哭诉。 唐 李洞 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 昭陵 慟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宋 陆游 《遣怀》诗:“积愤有时歌 易水 ,孤忠无路哭 昭陵 。”
词语解释:哭鸟  拼音:kū niǎo
啼声如哭的鸟,如鸱鸺。 唐 杜牧 《祭周相公文》:“万山环合,才千餘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
词语解释:哭踊  拼音:kū yǒng
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汉书·礼乐志》:“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 颜师古 注:“踊,跳也。哀甚则踊。” 元 谢应芳 《辨惑论·治丧》:“广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经旬踰月以极斋修布施之盛,顾其身之哀麻、哭踊,反茗虚文也。”
词语解释:哭诉  拼音:kū sù
可以听得见的悲哀苦怨之类的诉说声。例如:哭诉把娃娃玩偶丢了。
哭着诉说或控诉
词语解释:哭秋风  拼音:kū qiū fēng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词语解释:哭哭嘶嘶
边哭边喊
词语解释:哭唠叨
方言。边哭边诉说
词语解释:哭嫁  拼音:kū jià
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就是要请会哭的人嘛。在 津市 有种专门替人哭嫁的男女,他们是干这行业的专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像唱歌,好听极了。”
词语解释:哭庭  拼音:kū tíng
见“ 哭秦庭 ”。
词语解释:哭秦庭  拼音:kū qín tíng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词语解释:哭脸  拼音:kū liǎn

哭鼻子
词语解释:哭竹  拼音:kū zhú
相传 三国 吴 孟宗 母嗜食笋,值冬无笋, 宗 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裴松之 注引《楚国先贤传》。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
词语解释:哭笑不得  拼音:kū xiào bù dé
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假 吉诃德 的这些傻相,真教人哭笑不得。” 徐迟 《狂欢之夜》:“到处发生了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的事情。”
词语解释:哭鼻子  拼音:kū bí zi
对哭的谐谑之称。 周而复 《生与死》:“他当场哭鼻子,死活要去。”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前几天补到咱们连队的新战士 李玉明 ,哭鼻子了。”
词语解释:哭丧棍  拼音:kū sang gùn
见“ 哭丧棒 ”。
词语解释:哭丧棒  拼音:kū sang bàng
亦称“ 哭丧棍 ”。 旧时出殡时孝子所持的哀杖。亦用来贬称其他棍棒,以诟骂持棒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 言夫人 忽发奇想,叫人到冥器店里定做了一百根哭丧棒。” 陈登科 《活人塘》十八:“我死了连一根哭丧棒也没人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天亮以后, 欢喜 穿起白孝衫,拿着哭丧棍儿,向四邻叩头报丧。”《西游记》第二七回:“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辞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八:“我在街上一见着红头阿三手里的哭丧棒,总感觉得上面萃集着 印度 的悲哀与 中国 的羞辱。”
词语解释:哭丧棒  拼音:kū sang bàng
亦称“ 哭丧棍 ”。 旧时出殡时孝子所持的哀杖。亦用来贬称其他棍棒,以诟骂持棒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 言夫人 忽发奇想,叫人到冥器店里定做了一百根哭丧棒。” 陈登科 《活人塘》十八:“我死了连一根哭丧棒也没人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天亮以后, 欢喜 穿起白孝衫,拿着哭丧棍儿,向四邻叩头报丧。”《西游记》第二七回:“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辞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八:“我在街上一见着红头阿三手里的哭丧棒,总感觉得上面萃集着 印度 的悲哀与 中国 的羞辱。”
词语解释:哭主  拼音:kū zhǔ
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 小崔太太 是哭主,当然得去认尸。”
词语解释:哭丧着脸  拼音:kū sang zhe liǎn
心里不痛快,脸上流露出沮丧或不高兴的样子。《红楼梦》第三五回:“ 宝玉 见他还是哭丧着脸,便知他是为 金釧儿 的原故。” 茅盾 《林家铺子》二:“ 林先生 哭丧着脸,走回‘内宅’去。”
词语解释:哭哭啼啼  拼音:kū kū tí tí
形容啼哭不止。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不要你插插花花认我来,哭哭啼啼泪满腮。”《红楼梦》第一○三回:“他就跟了个破老婆子出了门,在街上哭哭啼啼的僱了一辆车,一直跑到 薛 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女儿嫁了过去,常常回到娘面前哭哭啼啼。”
词语解释:哭丧脸  拼音:kū sang liǎn
(1).形容不高兴或神情沮丧的面孔。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对着这样的哭丧脸,你同他说什么呢?”
(2).比喻阴天。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老天从清晨起,就摆出一副哭丧脸。”
词语解释:哭嚎  拼音:kū háo
大声哭叫。 刘二水 《岩丙大叔》:“有的寨子专门在领主家死了人的时候去哭嚎。”
词语解释:哭灵  拼音:kū líng
在死者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词语解释:哭丧  拼音:kū sang
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
悲哀的样子。例如: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红楼梦》
词语解释:哭号  拼音:kū hào
大声哭叫。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鲁侍萍 ﹞在雨里叫喊、哭号,声音已经瘖哑。” 萧红 《生死场》四:“孩子从母亲的怀中起来,大声的哭号。”
词语解释:哭天抹泪  拼音:kū tiān mǒ lèi
哭哭啼啼貌。《红楼梦》第三二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抺泪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大地主的话,可别信了。他这会子装孙子,哭天抺泪,在早,他们整得咱们穷人眼泪流成河。”
词语解释:哭奠  拼音:kū diàn
哭吊祭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到 琥珀 等一干人哭奠之时,才要找 鸳鸯 ,又恐是他哭乏了,暂在别处歇着,也不言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禄相公》:“按 诚毅贝勒 为 显祖 幼子,开创时,勋劳称最,以病薨于邸,经 太祖 亲临哭奠,立碑旌功,事具国史,而公所言如此,诚为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