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哨马 拼音:shào mǎ
探马,负责哨探的骑兵。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又被哨马赶上,轰散俺子母两人。”《水浒传》第一○九回:“鸞铃响处,约有三十餘骑哨马。”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已曾拨哨马前去打探,为甚么还不见转来?”词语解释:哨骑 拼音:shào qí
哨马。 宋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近士大夫好称游兵为哨骑。哨之为义,传所不载。有施於代言者,殊为不雅。”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 巴海 率哨骑奔贼大队。”参见“ 哨马 ”。
词语解释:哨马 拼音:shào mǎ
探马,负责哨探的骑兵。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又被哨马赶上,轰散俺子母两人。”《水浒传》第一○九回:“鸞铃响处,约有三十餘骑哨马。”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已曾拨哨马前去打探,为甚么还不见转来?”词语解释:哨壶 拼音:shào hú
口不正的壶。《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郑玄 注:“枉、哨,不正貌,为谦辞。”词语解释:哨声 拼音:shào shēng
由口哨或犹如口哨发出的(警告或召唤的)声音。例如:他所有的追随者都等着他的哨声。
一种像口哨或汽笛声般的声音。例如:翅翼震动的哨声。词语解释:哨哨 拼音:shào shào
琐碎;纷杂。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匪 伏 匪 尧 ,礼义哨哨,圣人不取也。”一本作“ 稍稍 ”。 唐 张随 《蟋蟀鸣西堂赋》:“纷哨哨以惊节,洞喓喓以横耳。”词语解释:哨遍 拼音:shào biàn
(1).词牌名。也称稍徧。双调,有一百六十字、二百字、二百二字、二百三字、二百四字数体。见《词谱》卷三九。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般涉调。北曲较常见。词语解释:哨路
探路词语解释:哨鹿 拼音:shào lù
打猎时吹哨效鹿声引鹿。又因围场为哨鹿之所,后亦称围场为哨鹿。《清续文献通考·王礼十二》:“每岁白露后,鹿始出声而鸣。效其声呼之可至,谓之‘哨鹿’。国语曰‘木兰’。今以为围场之通称。”按,国语,指满语。词语解释:哨岗 拼音:shào gǎng
岗哨;哨兵。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村墙上加添了很多机关枪,布上密密的哨岗。” 刘君长 《营地哨岗》诗:“为了光荣的祖国啊,我愿意作一个英勇的哨岗。”词语解释:哨位 拼音:shào wèi
(1).军警放哨的处所;岗位。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 史元厚 站在山头的哨位上,守望着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的国土。”
(2).比喻职守。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关于最近期间,‘九一八’以后的杂感,我们不用多说,他是站在战斗的前线,站在自己的哨位上。”词语解释:哨军 拼音:shào jūn
侦察巡逻的士卒。《水浒传》第九一回:“又有两路哨军报道:‘ 辉县 、 武涉 两处围城兵马,闻 陵川 失守,都解围去了。’” 明 戚继光 《纪效新书·守哨》:“夜遇有警,看近海下墩哨军火箭号响,止烧放草屋一座。”词语解释:哨卒 拼音:shào zú
哨兵。 夏衍 《走险记》一:“趁岸上没有 日 寇的哨卒,一窝蜂的挤上这条长不满三丈,阔不满三尺的渔船去了。”词语解释:哨兵 拼音:shào bīng
(1).旧时巡逻、稽查的士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是夜有个巡江捕盗指挥,也泊舟磯下……带了哨兵,一路赶来。”
(2).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哨兵问口令的喊声挡住了他。”词语解释:哨船 拼音:shào chuán
巡逻警戒的船只。 元 张之翰 《再到上海》诗:“下海人迴蕃货贱,巡盐军集哨船多。”《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 夏招讨 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清史稿·兵志六》:“外海战船哨船,自新造之年为始,三年后,以次小修大修。”词语解释:哨见 拼音:shào jiàn
探见。哨,巡哨。例如:易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三国演义》词语解释:哨长 拼音:shào cháng
哨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营官有亲兵,有什长。其亲兵分六队,每队设什长一名,率亲兵十名,伙勇一名,计六队,凡七十二人。哨官有哨长一名,有护长五名,其外有什长,有正勇,有伙勇。”词语解释:哨腿 拼音:shào tuǐ
长腿。指高个子。 金 元好问 《王先生予可》:“﹝ 王予可 ﹞为人躯干雄伟,皃亦奇古……衣长不能掩脛,故时人有哨腿 王 之目。”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折:“丞相差某领五百哨腿 关西 汉,直至古城。”词语解释:哨守 拼音:shào shǒu
巡守;防守。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巡逻》:“正宜使其哨守地方,隄防盗贼,犹不至虚豢此马也。” 清 林昌彝 《射鹰楼诗话》卷三:“ 泉州 则 金门 、 厦门 锁钥险要……哨守最切。”词语解释:哨尖儿 拼音:shào jiān er
探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牝贼》:“如雷喧鬨,紧辕门画鼓鼕鼕,哨尖儿飞过海云东。”词语解释:哨官 拼音:shào guān
旧时军中管领一哨的长官。 明 戚继光 《纪效新书·治水兵》:“哨官见领兵官一跪一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一天,不知为了甚么事,得罪了一个哨官。”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直走进里面去搜查的是一位哨官,名叫 陶泽锟 。”参见“ 哨 ”。词语解释:哨弁 拼音:shào biàn
哨官。《宦海》第七回:“那防军的营官、哨弁,都用他们本来的一班头目派充。” 陶成章 《浙案纪略·裘文高传》:“ 裘文高 , 浙江 嵊县 人。常入 清 营充当营勇,升为哨弁。”词语解释:哨所 拼音:shào suǒ
哨兵的驻所。 元辉 《伏击》诗:“把火柴留在哨所,把手电留在哨所,告别灯烛,告别篝火,我们要去过伏击生活。”词语解释:哨卡 拼音:shào qiǎ
设在边境或要道的哨所。 刘白羽 《昆仑山的太阳》:“这个节日,我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最西边疆一个哨卡上,和我们保卫边防的英雄们度过的。” 袁鹰 《悲欢·故人入我梦》:“从哨卡附近一个洋溢着欢笑的牧民帐篷中出来几位老者,快步走到我们面前。”词语解释:哨厮 拼音:shào sī
流氓;地痞。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只怕有那杀风景的哨廝每排捏呵!”参见“ 哨子 ”。
词语解释:哨子 拼音:shào zi
(1).口哨。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 杨衙内 做怕打哨子下。”《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他挣了两挣,不曾挣得动分毫,便嘴里打了个哨子。” 萧红 《手》:“她还一边铺着床铺,一边嘴里似乎打着哨子。”
(2).用竹、金属或塑料等制成的能吹响的器物。 萧乾 《往事三瞥》:“哨子一吹,乘客就拿着救生圈到甲板上指定的地点去排队。” 萧红 《桥》:“ 黄良子 拔着洋雀草做起哨子来,给瘦孩子一个,给胖孩子一个。”
(3).骗子,以欺诈为业的游民。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 泰安 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个是 刘安住 ?这里哨子每极多,大分是见我每有些家私,假装做 刘安住 来冒认的。”参见“ 哨 ”。
(4).在军中做侦察工作的人,即探子。《英烈传》第六七回:“﹝ 徐达 ﹞便着哨子在城外绕转了一遍,看城中无甚动静。”词语解释:哨口 拼音:shào kǒu
军队巡逻瞭望的关卡、岗哨。《中国歌谣资料·四个哨口好风光》:“ 毛 朱 革命在 井冈 ,四个哨口好风光。”词语解释:哨哄 拼音:shào hǒng
哄弄。《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有那等愚人信他哨哄,一些听他不出。”词语解释:哨子 拼音:shào zi
(1).口哨。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 杨衙内 做怕打哨子下。”《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他挣了两挣,不曾挣得动分毫,便嘴里打了个哨子。” 萧红 《手》:“她还一边铺着床铺,一边嘴里似乎打着哨子。”
(2).用竹、金属或塑料等制成的能吹响的器物。 萧乾 《往事三瞥》:“哨子一吹,乘客就拿着救生圈到甲板上指定的地点去排队。” 萧红 《桥》:“ 黄良子 拔着洋雀草做起哨子来,给瘦孩子一个,给胖孩子一个。”
(3).骗子,以欺诈为业的游民。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 泰安 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个是 刘安住 ?这里哨子每极多,大分是见我每有些家私,假装做 刘安住 来冒认的。”参见“ 哨 ”。
(4).在军中做侦察工作的人,即探子。《英烈传》第六七回:“﹝ 徐达 ﹞便着哨子在城外绕转了一遍,看城中无甚动静。”词语解释:哨站 拼音:shào zhàn
由哨兵或巡逻部队警卫和巡逻的固定地方词语解释:哨笛 拼音:shào dí
小笛或竖笛;尤指教鸟鸣叫用的笛词语解释:哨探 拼音:shào tàn
(1).即探子,侦察兵。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上:“ 嘉靖 甲寅, 倭 乱, 张 应募, 方太守 双江公 令为哨探,数泅水入贼巢,得真耗,且时斩 倭 首以献。”《清史稿·兵志二》:“ 西安 总兵 潘之善 於 沙州 西南诸隘设哨探、置臺站防夷。”
(2).侦察;探看。《三国演义》第五八回:“当夜, 马超 却先使 成宜 引三十骑往前哨探。”《水浒传》第九二回:“只见 花荣 等五将,领游骑从西哨探过东来。” 茅盾 《过封锁线》:“他已经派人在山头瞭望,在公路旁哨探。”
(3).指探听、打听。《红楼梦》第二四回:“今日还没下来,二爷説什么,我替你哨探哨探去。”词语解释:哨棒 拼音:shào bàng
行路防身的长木棍。《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拿了哨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词语解释:哨箭 拼音:shào jiàn
即鸣镝。箭镞上加骨角哨的箭,箭发则受风作声。有 索伦 哨箭、鸭嘴哨箭等,多因箭镞的形状而命名。参阅《清会典·兵部十·武库清吏司》。词语解释:哨线 拼音:shào xiàn
即警戒线。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九日》:“一里半,入哨线。”词语解释:哨聚 拼音:shào jù
谓召集众人。多指图谋不轨。《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两 广 云南 等处哨聚贼人,据恃巢险,出没不常。”《水浒传》第九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於哨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不知这些无主意的愚人,住此清平世界,还要从着 白莲教 ,到处哨聚倡乱,死而无怨,却是为何?”参见“ 啸聚 ”。
词语解释:啸聚 拼音:xiào jù
(1).互相招呼着聚集起来。《后汉书·西羌传论》:“ 永初 之閒,羣种蜂起……转相啸聚,揭木为兵,负柴为械。”《新唐书·北狄传·室韦》:“ 室韦 , 契丹 别种……每弋猎即相啸聚,事毕去。”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撷英馆 里和后援会中所啸聚的一彪人马,也不过是各处流来的杂人。”
(2).指结伙为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帝谓大臣曰:‘闻 江西 境内有群聚而掠人於道者。’ 王纶 曰:‘艰食之民,不得已而为之,未必皆啸聚也。’”词语解释:哨楼 拼音:shào lóu
岗楼。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民兵们来到据点近前以后,先弄了个响动,见哨楼上没有反映,便剪断了铁丝网,破开鹿砦。”词语解释:哨片 拼音:shào piàn
乐器中为了使空气在管口边缘振动而盖在管口上的簧片(如单簧管或风琴管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