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咿哑 拼音:yī yā
(1).象声词。多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轆轤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唐 韩偓 《南浦》诗:“应是 石城 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櫓咿哑。” 元 马熙 《和韵》:“桑麻莽苍接平野,机杼咿哑闻隔墙。”
(2).象声词。管弦声。 清 陈维崧 《东风齐着力·田家》词:“丛祠畔,丝管咿哑。”
(3).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 楚老 ( 苏軾 孙)。” 郭沫若 《女神·暗夜》:“儿子不住地咿咿哑哑地哀啼。”词语解释:哑哑 拼音:yā yā
笑声。《易·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笑声。”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崖客》:“ 徐 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哑哑有声,嚮震林谷。”
(1).象声词。禽鸟鸣声。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萃》:“鳧雁哑哑,以水为家。” 唐 李白 《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刘大白 《卖布谣》二:“布机轧轧,雄鸡哑哑。”
(2).象声词。小儿语声。 唐 于鹄 《古词》之二:“新长青丝髮,哑哑言语黠。”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嗜寝復便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小儿哑哑,猫儿唔唔。”
(3).象声词。器物响声。 唐 刘言史 《买花谣》:“浇红溼緑千万家,青丝玉轤声哑哑。” 元 萨都剌 《题寿监司所藏美人织锦图》诗:“卷中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三:“满腔热血向谁洒,龙泉挂壁鸣哑哑。”词语解释:呕哑 拼音:ǒu yā
(1).象声词。小儿说话声。 唐 白居易 《念金銮子》诗之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金 党怀英 《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呕哑啼笑彩衣侧,满堂和气生嘉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儿亟啼,呕哑言归。”
(2).象声词。管弦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
(3).象声词。鸟兽声。 宋 欧阳修 《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之二:“ 李师 一弹凤凰声,空山百鸟停呕哑。” 宋 苏轼 《辨道歌》:“游鱼在网兔在罝,一气顿尽犹呕哑。”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4).象声词。舟车声。 唐 李咸用 《江行》诗:“ 瀟 湘 无事后,征棹復呕哑。”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午日雨眺》词:“红桥路,正一派画船簫鼓,中流住,呕哑柔櫓。”
(5).象声词。水车车水声。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坼》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词语解释:笑哑哑 拼音:xiào yā yā
出声大笑。语出《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宋 梅尧臣 《戏酬高员外鲫鱼》诗:“我所共乐仲与伯,羡君赴约笑哑哑。”亦省作“ 笑哑 ”。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顽质贾憎垂,傀状发笑哑。”词语解释:咿咿哑哑 拼音:yī yī yā yā
象声词。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烹龙炰凤堆盘案,吚吚哑哑乐声催趲。”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人类初生,匪直无文字,亦且无话,吚吚哑哑,啁啁啾啾,与鸟兽等,而其音较鸟兽为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