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咽喉 拼音:yān hóu
(1).咽与喉的并称。《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唐 姚合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诗:“永昼吟不休,咽喉乾无声。”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咽喉的外围肌筋在发音时应是极度紧张的。”
(2).喻指扼要之处或关键部门。《战国策·秦策四》:“ 韩 ,天下之咽喉; 魏 ,天下之胸腹。”《史记·滑稽列传》:“ 洛阳 有武库、 敖仓 ,当关口,天下咽喉。” 宋 陈亮 《酌古论·先主》:“ 夷陵 者, 荆州 之咽喉也。”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因此,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 中国 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 中国 的咽喉。”词语解释:咽绝 拼音:yān jué
谓停止发声。 唐 韩愈 《嘲鼾睡》诗:“雄哮乍咽絶,每发壮益倍。” 宋 刘敞 《蝉》诗:“风林含咽絶,露叶动萧骚。”词语解释:咽津 拼音:yān jīn
咽口水。形容思食之切。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词语解释:咽漱 拼音:yān shù
漱液而咽之。漱,谓干漱口使分泌津液。 唐 杜甫 《幽人》诗:“嚥漱元和津,所思烟霞微。”词语解释:咽日 拼音:yān rì
吞服太阳精气。为道家修养之法。日,日华,太阳的精气。 宋 苏轼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诗:“晴窗嚥日肝肠煖,古殿朝真屨袖香。”词语解释:咽唾 拼音:yān tuò
(1).咽下唾液。道家修养之法。
(2).比喻干眼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马少卿 大张告示在外:‘有人能医得痊愈者,赠银百两。’这些医生看了告示,只好嚥唾。”词语解释:咽人 拼音:yān rén
(1).谓使人呼吸困难。 王统照 《雪后》:“﹝孩子们﹞冒着咽人的寒风,从镇中跑出。”
(2).谓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红楼梦》第三二回:“你不説你的话咽人,倒説人性急。”词语解释:咽嗢 拼音:yān wà
(1).形容声音滞涩、悲切。 唐 元稹 《缚戎人》诗:“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鴣声咽嗢。”
(2).指抽搭,抽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胡琴婢胜儿》:“﹝ 刘景復 诗﹞:‘海内汉民皆入虏,饮恨吞声空咽嗢。’”词语解释:咽嚼 拼音:yān jiáo
犹吞服。 唐 杨衡 《赠罗浮易炼师》诗:“荣卫永雪姿,嚥嚼日月精。”词语解释:咽息 拼音:yān xī
谓吞气充饥。 宋 陈师道 《拟古》诗:“盎中有声囊不癭,嚥息不如带加紧。”词语解释:咽颈 拼音:yān jǐng
指脖子(或颈项,头颈);头。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我早豁地离了坐位,悄地低了咽颈,緼地红了面皮。”词语解释:咽切 拼音:yān qiē
犹悲切。 唐 杜牧 《代人作》诗:“戍 辽 虽咽切,游 蜀 亦迟迴。”词语解释:咽吭 拼音:yān kēng
咽喉。喻指要害处。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一则大军取 永平 、 滦州 时,或谓急攻 山海 ,可夺其咽吭之险。”词语解释:咽绝 拼音:yān jué
谓停止发声。词语解释:咽喉要地 拼音:yān hóu yào dì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意为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作战时应当努力抢先占领这样的有利地形,以控制制胜权词语解释:咽哺 拼音:yān bǔ
吞咽食物。谓得以正常抚养。《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於 长城 ,而羽檄不行於中国,不亦便於天下乎!” 颜师古 注:“咽,吞也。哺,谓所食在口者也。”词语解释:咽哽 拼音:yān gěng
泣不成声;气塞声断。《红楼梦》第一二○回:“ 袭人 悲伤不已……便哭得咽哽难鸣。” 沙汀 《困兽记》二四:“咽哽使得她住了口,于是扯起围裙去揩眼泪。”词语解释:咽头 拼音:yān tóu
咽的俗称词语解释:咽峡炎 拼音:yān xiá yán
一种口或咽喉严重的炎性或溃疡性病态词语解释:咽哳 拼音:yān zhā
形容声音凄切细碎。 南朝 梁 萧统 《蝉赞》:“兹虫清絜,惟露是餐。寂寞秋序,咽哳夏阑。”词语解释:咽语 拼音:yān yǔ
低语。《后汉书·五行志一》:“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词语解释:咽炎 拼音:yān yán
咽的炎症词语解释:咽呜 拼音:yān wū
犹吞吞吐吐。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既至,而咽呜掣缩,似若所知实远,而未皆吐尽者。”词语解释:咽哕 拼音:yān yuě
有节奏的悲啼声。 唐 司空曙 《杜鹃行》:“声音咽噦若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口乾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於苍穹。”词语解释:咽音 拼音:yān yīn
咽部发出的声音词语解释:咽泣 拼音:yān qì
低声悲哭;呜咽。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袁氏 惻然……抚二子咽泣数声。”词语解释:咽噱 拼音:yān jué
犹嗢噱。谓读书有会心处而欢乐不止。 唐 李商隐 《樊南甲集序》:“后又两为秘省房中官,恣展古集,往往咽噱于 任 、 范 、 徐 、 庾 之间。” 清 黄宗羲 《汪氏三子诗序》:“ 周士 之诗,冲融高迈,从 开元 、 大历 诸家咽噱澄汰,别出机杼。”参见“ 嗢噱 ”。
词语解释:嗢噱 拼音:wà jué
(1).笑;大笑。 三国 魏 曹丕 《答锺繇书》:“执书嗢噱,不能离手。”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后予闻此説,每嗢噱而已。”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刘振凡 ﹞曰:‘吾呼汝十数声而汝怒,汝终日呼佛当如何?’ 方 ( 方克敬 )亦为之嗢噱。”
(2).笑谈,笑话。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 杨文公 ﹞题其榜曰:‘世业 杨 家鞵底。’或问其故,曰:‘是他别人脚跡。’当时传以为嗢噱。”
(3).谈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隐约三数语,即趋出。生意必有佳报;而 辛 乃坐与嗢噱,不復有他言。” 何垠 注:“嗢噱,谈笑也。”词语解释:咽项 拼音:yān xiàng
指颈项。词语解释:咽颔 拼音:yān hàn
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唐 李翰 《进张巡中丞传表》:“ 巡 退军 睢阳 ,扼其咽頷,前后拒守。”词语解释:咽塞 拼音:yān sāi
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
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陈衍 《元诗纪事·程一宁》:“歌中音语咽塞,情极悲愴。”词语解释:咽领 拼音:yān lǐng
咽喉与颈项。比喻形势险要处。《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 张巡 ﹞退军 睢阳 ,扼东南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