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首字词组
咒水咒诅咒愿咒术咒延咒师咒诀咒禁
咒骂咒愿咒禁师咒文咒念咒罚咒幡儿咒誓
咒语咒枣咒幡儿咒说咒厌咒詈咒祝咒术

词语解释:咒水  拼音:zhòu shuǐ
古代筮术之一。对水行咒作法,据说饮之能治病祛邪。《北史·魏清河王怿传》:“时有沙门 惠怜 者,自云呪水饮人,能差诸病。”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又有方士神仙家祠官太祝与夫按摩、导引、书符、呪水。”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巫绐》:“呪水通神,要你夫妻髮数根,还要丹山奇草。”
词语解释:咒骂  拼音:zhòu mà
诅咒谩骂。例如:一大早就没完没了的咒骂老天爷。
用恶毒的话骂
词语解释:咒语  拼音:zhòu yǔ
1.亦作"咒语"。
2.旧时僧、道、方士、神巫等施行法术时所念的口诀。
词语解释:咒诅  拼音:zhòu zǔ
(1).犹咒骂。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未济》:“夫妇呪诅,太上覆颠。”《宋史·卢多逊传》:“通达语言,呪诅君父,大逆不道,干纪乱常。” 许地山 《光的死》:“这里还有人正咒诅我们哪!我那有面目回去呢?”
(2).谓念咒语。《宋书·庐江王袆传》:“﹝公﹞覘天察宿,怀协左道,呪诅祷请,谨事邪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苦井》:“正月旦日清晨,有术人汲其水,往甜井中易水而来,向井呪诅而下之,此井遂变为甜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黑经》:“喇嘛有呪诅之术,凡 蒙古 有所争鬭,必令其徒诵之。”
词语解释:咒愿  拼音:zhòu yuàn
1.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2.佛教语。指唱诵愿文,为施主作种种赞叹。
词语解释:咒枣  拼音:zhòu zǎo
旧时道士、方士等对枣念咒,谓能用以祛邪治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明真王真人》:“﹝ 王妙坚 ﹞居常以符水呪枣等术行乞村落。”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三折:“遇一道人,乃 虚靖天师 ,覰贫道有仙风道骨,传授呪枣之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附方﹞引《岣嵝神书》:“呪枣治疟:执枣一枚,呪曰:‘吾有枣一枚,一心归大道……’念七遍,吹枣上,与病人食之,即愈。”
词语解释:咒愿  拼音:zhòu yuàn
(1).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沥胆呪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二折:“则俺这穷人家,又不会别咒愿,则愿的俺兄弟每,可便早能勾相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两僧各住一廊,在佛前共祷,呪愿誓不下山,只在院中持斋。”
(2).佛教语。指唱诵愿文,为施主作种种赞叹。《盂兰盆经》:“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呪愿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后受食。”
词语解释:咒禁师  拼音:zhòu jìn shī
1.亦作"咒禁师"。
2.隋唐太医署下属有咒禁师,掌教咒禁,即以符咒驱邪治病。
词语解释:咒幡儿  拼音:zhòu fān ér
1.亦作"咒旛儿"。
2.旧时祛邪除害的仪式中所用的一种旗子。
词语解释:咒术  拼音:zhòu shù
旧传诅咒对方,使遭不利的邪术。
词语解释:咒文  拼音:zhòu wén
犹咒语。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词语解释:咒说  拼音:zhòu shuō
犹咒语。《后汉书·皇甫嵩传》:“﹝ 张角 ﹞符水呪説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
词语解释:咒延  拼音:zhòu yán
祝祷延年益寿。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中》:“ 傅昭仪 者,少为 上官太后 才人……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醊地,皆呪延之。”
词语解释:咒念  拼音:zhòu niàn
亦作“咒念”。 犹诅咒;咒骂。《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千万叫你两个看奶奶分上,背后不要咒念他。”《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有的老太太一个劲儿咒念 邵本良 得不着好死。”
词语解释:咒厌  拼音:zhòu yàn
古代僧、道、方士以念咒语制服人或物的法术。《南史·僧昭传》:“ 梁 武陵王 纪 为 会稽 太守,宴坐池亭,蛙鸣聒耳。 王 曰:‘殊废丝竹之听。’ 僧昭 呪厌十许口便息。”
词语解释:咒师  拼音:zhòu shī
1.亦作"咒师"。
2."咒禁师"的省称。
词语解释:咒罚  拼音:zhòu fá
诅咒惩罚。 许地山 《狐仙》:“那女子可不说得明明白白--凡犯贪爱的毛病的,都得受咒罚。”
词语解释:咒詈  拼音:zhòu lì
咒骂。《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退?早去一日,也省了一日的呪詈。”
词语解释:咒诀  拼音:zhòu jué
旧时僧、道、方士等行法所念的咒文口诀。《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裴道 戴上法冠……念动呪诀,把硃砂书起符来。”
词语解释:咒幡儿  拼音:zhòu fān ér
亦作“咒旛儿”。 旧时祛邪除害的仪式中所用的一种旗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还分明説与,起箇三丈高咒旛儿。” 徐朔方 等校注:“咒旛儿,长条形的一种旗子,禳解时用。”
词语解释:咒祝  拼音:zhòu zhù
指祝祷祈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穀豆钱菓草节等,呪祝望门而撒。”
词语解释:咒禁  拼音:zhòu jìn
谓以符咒除邪治病。参见“ 呪禁师 ”。
词语解释:咒禁师  拼音:zhòu jìn shī
1.亦作"咒禁师"。
2.隋唐太医署下属有咒禁师,掌教咒禁,即以符咒驱邪治病。
词语解释:咒誓  拼音:zhòu shì
亦作“咒誓”。 赌咒,发誓。《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汝若今朝不信,我设咒誓,愿我七日之内命终,死堕阿鼻地狱。”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説来的呪誓终朝应。亏心神鬼还灵圣。肠欲断,泪如倾。”
词语解释:咒术  拼音:zhòu shù
旧传诅咒对方,使遭不利的邪术。《观无量寿经》:“恶人幻惑呪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益以 四川 工呪术之剌麻,京城之神机火器……皆刻期云集。”《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赐净馔启》:“五世长者,羞彼识味;一角仙人,耻其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