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吟咏 拼音:yín yǒng
亦作“ 吟咏 ”。
(1).歌唱;作诗词。《诗·周南·关雎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晋书·郗鉴传》:“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至 六朝 时乃略有咏之者,至 唐 而吟咏滋多。”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 于庭 先生兼工吟咏,曾赠余诗四章。” 巴金 《一颗红心》:“他在黑暗中闭目吟咏,摸索着写下四十多首诗。”
(2).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唐 杜甫 《至后》诗:“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云笈七籤》卷一○四:“﹝ 杜冲 ﹞闲居幽室,吟咏《道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女﹞拾得旧笺一折,上书《惜餘春》词……女吟咏数四,心悦好之。” 柯灵 《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我有了再次吟咏 小川 同志的旧作的机会。”
(3).指诗词等韵文。 唐 刘禹锡 《董氏武陵集记》:“寓其情怀,播为吟咏,时復发笥,纷然盈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书生穷眼,偶值声伎之宴,輒不禁见之吟咏,而力为铺张。”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吾之吟咏,无不为宗邦神往。”词语解释:觞咏 拼音:shāng yǒng
见“ 觴咏 ”。
亦作“ 觴咏 ”。 语本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一觴一咏,亦足以畅敍幽情。”后以“觴咏”谓饮酒赋诗。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令徵前事为,觴咏新诗送。” 宋 范成大 《观禊帖有感》诗之一:“ 兰亭 一觴咏,感慨乃如许。”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有桃园十二亩,中坎小池,外环幽竹,春时花光灿照两岸,日与诸名人觴咏其中。”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词语解释:歌咏 拼音:gē yǒng
亦作“ 歌咏 ”。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词语解释:赋咏 拼音:fù yǒng
亦作“ 赋咏 ”。 创作和吟诵诗文。《南史·何点传》:“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赤松子》:“而往来赋咏者多引用 张子房 事,误矣。”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为诗文往往有奇思,与客赋咏,值意得,恒夜分不寝。”词语解释:高咏 拼音:gāo yǒng
(1).朗声吟咏。 晋 王羲之 《与谢万书》:“兴言高咏,衔杯引满。” 唐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诗:“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七:“自别 吴郎 高咏减,珊瑚击碎有谁听?”
(2).好诗篇;佳作。 宋 梅尧臣 《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诗:“神还气主读高咏,六十五篇金出沙。” 明 张居正 《寿马年兄母八十》诗:“况是 茂陵 词赋客,可无高咏续《南陔》?”词语解释:啸咏 拼音:xiào yǒng
亦作“ 啸咏 ”。犹歌咏。《晋书·阮孚传》:“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方玄》:“唯闻厅西有家口语言啸咏之声,殆不多辨。” 宋 苏轼 《与张朝请书》之三:“新春海上啸咏之餘,有足乐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词语解释:八咏 拼音:bā yǒng
见“ 八咏诗 ”。
词语解释:八咏诗 拼音:bā yǒng shī
南朝 齐 沉约 守 东阳 时,建 元畅楼 ,并作《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珮去朝市》、《被褐守山东》等诗八首,称“八咏诗”。亦省作“ 八咏 ”。 唐 崔峒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诗:“ 平子 四愁今莫比, 休文 八咏自同时。” 明 王世贞 《答赠张参政钦伯》诗:“萧洒八咏成,悠然片鸿度。”词语解释:新咏 拼音:xīn yǒng
亦作“ 新咏 ”。 新近作的诗。 宋 徐铉 《和印先辈及第后献座主朱舍人郊居之作》:“独坐公厅正烦暑,喜吟新咏见玄微。”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 汉 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 弱翁 。”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三》诗:“华游新咏多,五色夺双眥。”词语解释:题咏 拼音:tí yǒng
亦作“ 题咏 ”。
(1).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元 宋旡 《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诗:“愁烦復消释,题咏纪曾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嗣復分绘十图装册,乞名流题咏,一时作者九十餘人。”
(2).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甚至於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牘,军旅官府仓卒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红楼梦》第二三回:“话説 贾元春 自那日幸 大观园 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钞録妥协,自己编次,敍其优劣。”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都尉,巡阅史,边将……的题咏很多,看不过来了也看不清了。”词语解释:朗咏 拼音:lǎng yǒng
高声吟诵。《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巖,朗咏长川。” 李周翰 注:“朗,高也。凝思坐於幽巖,高咏临於长川。”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方披襟朗咏,饯斜光於碧岫之前;散髮高吟,对明月於青溪之下。” 元 于立 《春游天湖》诗:“朗咏《招隐》作,悲吟《黄竹》章。”词语解释:讽咏 拼音:fěng yǒng
亦作“ 讽咏 ”。 讽诵吟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明 海瑞 《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説备在方册,踊跃於讽咏,而不能以自已。”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序:“所居东偏小室,设榻帷额中尽书 元亮先生 《饮酒诗》,朝夕讽咏,有会於心,爰用追和,以誌所怀。”词语解释:孤咏 拼音:gū yǒng
独自吟咏。 宋 杨万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和以谢焉》:“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词语解释:雅咏 拼音:yǎ yǒng
谓风雅地吟唱。《晋书·隐逸传·陶潜》:“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文》:“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词语解释:诗咏 拼音:shī yǒng
诗歌。《北齐书·郑述祖传》:“看 元礼 比来诗咏,亦当不减 魏收 ?” 宋 徐铉 《邓生诗序》:“故君子有志於道,无位於时,不得伸於事业,乃发而为诗咏。”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二:“ 顾况 ,字 逋翁 , 吴兴 人,颇好诗咏,善画山水。”词语解释:篇咏 拼音:piān yǒng
亦作“ 篇咏 ”。 诗歌著作。 唐 皇甫冉 《闲居作》诗:“篇咏投 康乐 ,壶觴就 步兵 。”《旧唐书·德宗纪赞》:“赐宴之辰,徒矜篇咏。”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三:“ 真宗 听政之暇,唯务观书。每观毕一书,即有篇咏,使近臣賡和。”词语解释:兴咏 拼音:xīng yǒng
歌咏。 晋 陆机 《怀土赋》:“曲街委巷,罔不兴咏。”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日月光华,南风所以兴咏。”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咏寄张敏之》:“大定民兴咏,明昌物适宜。”词语解释:长咏 拼音:cháng yǒng
长声吟诵。《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 唐 孔颖达 疏:“言今之师,不晓经义,但诈吟长咏,以视篇简而已。” 唐 杜牧 《杜秋娘》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一本作“ 长咏 ”。词语解释:舞咏 拼音:wǔ yǒng
舞蹈歌咏。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谨勑丰碑,陈其舞咏。”词语解释:嘲咏 拼音:cháo yǒng
谓歌咏以嘲讽。 唐 韩愈 《双鸟诗》:“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 邢俊臣 ﹞性滑稽,喜嘲咏。尝出入禁中,善作《临江仙》词,末章必用 唐 律两句为謔,以调时人之一笑。” 明 杨慎 《赋得刘郎浦送人》诗:“ 吴 蜀 成婚此水旁,至今江浦号 刘郎 。停橈送客休嘲咏,不是朝云惑 楚王 。”词语解释:短咏 拼音:duǎn yǒng
亦作“ 短咏 ”。 吟咏短歌。亦指短小的歌诗。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性既好文,时復短咏,虽是庸音,不能阁笔。”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楼头喫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迭相酬。”词语解释:叹咏 拼音:tàn yǒng
吟咏。 宋 苏舜钦 《老莱子》诗:“搏膺念之子,叹咏形诸诗。”词语解释:赏咏 拼音:shǎng yǒng
亦作“ 赏咏 ”。 赞赏咏叹。《宣和画谱·许道宁》:“晚遂脱去旧学,行笔简易,风度益著,而 张士逊 一见,赏咏久之,因赠以歌。” 元 王逢 《送郡知事李中常还金华》诗:“过家饶赏咏,来纸细缄縢。”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苦竹君》:“尝与余唱和,见余《修禊阁稿》,标其佳句赏咏之,至今犹感其意。” 清 方文 《邓木上招同诸子集万竹园看牡丹得十六韵》:“兴言花开日,赏咏恣游观。”词语解释:谣咏 拼音:yáo yǒng
亦作“谣咏”。
(1).歌颂,咏唱。《晋书·江统传》:“夫 关中 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 涇 渭 之流溉其舄卤, 郑国 白渠 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謡咏其殷实。”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士颂歌於政教,民謡咏於渥恩。”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臣躬深睿奬,叠覩殊祥,敢謡咏以抒情诚,効謳歌而颂圣德。”
(2).歌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按《七略》、《艺文》,謡咏必録。”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铭》:“孰为惠政?公嗣餘庆,形于謡咏。”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建善旌,立諫鼓,諮芻蕘,采謡咏,斯则何远何近,咸可言也。”词语解释:赞咏 拼音:zàn yǒng
亦作“讃咏”。 赞扬咏叹;歌咏。 唐 柳宗元 《为韦侍郎贺布衣窦群除右拾遗表》:“臣伏以 竇羣 肥遯居贞,包蒙养正,学术精果,操行坚明,讚咏道真,以求其志。”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苟非兹赋之讚咏,奚救当时之黜削。”
亦作“ 赞咏 ”。
(1).赞颂歌咏。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殿上歌舞方欢,俳优赞咏。”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于是命工图之,而以名於其斋曰‘梦砚之斋’。以与海内士大夫题记赞咏其事,以益彰 陈公 之烈,盖三十年於兹矣。”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忆儿时》:“但在书中常常读到赞咏钓鱼的文句,例如甚么‘独钓寒江雪’,甚么‘渔樵度此身’,才知道钓鱼原来是很风雅的事。”
(2).赞颂歌咏的文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 唐 设诸科取人,而进士科独贵,当时见之赞咏,有曰:‘利市襴衫抛白苧,风流名字写红笺。’”词语解释:遗咏 拼音:yí yǒng
前人留下的诗歌。 宋 苏辙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间上斗野亭见寄》:“昔游有遗咏,枯墨存高甍。”
(1).谓美好的东西留传下来,被人歌咏传诵。 晋 曹摅 《赠欧阳建》诗:“著名上代,千载遗咏。”《宋书·良吏传·王歆之》:“前 宋县 令 成浦 ,治政宽济,遗咏在民。”《南齐书·明帝纪》:“昔 中京 沦覆,鼎玉东迁, 晋 元 缔构之始, 简文 遗咏在民。”
(2).指留传下来的诗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上有仙人及龙马跡,於其处得遗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诗:“竹簟茅簷它日事,重因遗咏记君恩。”词语解释:风咏
讽诵吟咏。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自来贤侯良辅,哲士端人,其由心德而发攄乎善政者,每见之於风咏。”词语解释:清咏 拼音:qīng yǒng
清雅的吟咏。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芙蓉出秋渚,绣段流清咏。”词语解释:传咏 拼音:chuán yǒng
传诵吟唱。《北齐书·祖珽传》:“ 魏收 赋《出塞》及《公主远嫁》诗二首, 珽 皆和之,大为时人传咏。” 唐 白居易 《宣武令狐相公以诗寄赠传播吴中聊用短章用伸酬谢》诗:“新诗传咏忽纷纷, 楚 老 吴 娃耳徧闻。”词语解释:谈咏 拼音:tán yǒng
谈论吟咏。《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 扬子云 潜心著述,有补於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辞。”《北史·裴叔业传》:“﹝ 梁祐 ﹞从容风雅,好为谈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相与谈咏,时将及鸡鸣未散。”词语解释:游咏 拼音:yóu yǒng
游乐歌咏。 唐 李乂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 明 方孝孺 《全乐斋记》:“ 舜 之鼓琴, 颜子 之簞瓢, 曾晳 之游咏,会乎吾心者,如出於吾心也,况於君乎!” 清 张锡祚 《寒食日龙友于旦招集归愚书屋感旧述怀用昌黎寒日出游韵》:“忽逢朋辈遣长鬚,招我城南共游咏。”词语解释:属咏 拼音:shǔ yǒng
撰写诗文。《晋书·张协传》:“屏居草泽,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娱。”词语解释:洛生咏 拼音:luò shēng yǒng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词语解释:吴咏 拼音:wú yǒng
犹 吴 歌。 唐 杜甫 《夜宴左氏庄》诗:“诗罢闻 吴 咏,扁舟意不忘。”词语解释:杂咏 拼音:zá yǒng
亦作“ 杂咏 ”。 谓随事吟咏。常用作诗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洲公诗》:“古体如《杂咏》云:‘日出羣动作,日入羣动息。’”《诗刊》1977年第9期:“冬夜杂咏赞品德,要学红叶透底红。”词语解释:乐咏 拼音:lè yǒng
歌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有人目 杜弘治 ,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词语解释:诵咏 拼音:sòng yǒng
亦作“ 诵咏 ”。
(1).诵读吟咏。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 仲舒 朝服南面,诵咏经论。”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言《诗》何敢望 商 赐 ,幸得诵咏祛童蒙。” 清 黄宗羲 《姚江逸诗序》:“亦有诵咏已落四方之口,邑中反无知之者。”
(2).歌颂。《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始也,搢绅之论,莫不交口诵咏,谓太平之期可蹻足而待也。”词语解释:五裤咏 拼音:wǔ kù yǒng
指五袴谣。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深闻五袴咏,略减贰车愁。”词语解释:渊咏 拼音:yuān yǒng
反复吟咏。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玄讲岛岳尽,渊咏文字新。”词语解释:企咏 拼音:qǐ yǒng
谓以吟咏寄托向往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故人有情,信如来告,企咏之结,实成饥渴。”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之一:“ 东阳 自昔胜处,见 刘梦得 有‘三伏生秋’之句,此境犹在否?未知会晤之日,但有企咏。”词语解释:蹈咏 拼音:dǎo yǒng
舞蹈和吟唱。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独是涵濡德泽,厠五朝之幸民;蹈咏和平,际千载之嘉会。”词语解释:行咏 拼音:xíng yǒng
犹行吟。《晋书·刘聪载记》:“﹝ 陈元达 ﹞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词语解释:藻咏 拼音:zǎo yǒng
指诗文。 晋 左思 《魏都赋》:“图以百瑞,綷以藻咏。” 北魏 高允 《答宗钦》诗:“藻咏风流,鄙心已悟。” 唐 王勃 《梓州慧义寺碑铭》:“屡延铭表,频流藻咏。”词语解释:言咏 拼音:yán yǒng
言谈吟咏。《晋书·谢安传》:“寓居 会稽 ,与 王羲之 及 高阳 许询 、桑门 支遁 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词语解释:牛渚咏 拼音:niú zhǔ yǒng
誉称他人的诗作。典出《晋书·文苑传·袁宏》: 袁宏 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以寄其情怀。 谢尚 时镇 牛渚 ,秋夜乘月泛 江 。会 宏 在舟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 尚 驻听久之,遣人往问。答云:“是 袁临汝 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早闻 牛渚 咏,今见鶺鴒心。”词语解释:嗟咏 拼音:jiē yǒng
(1).犹赞诵。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远近嗟咏,贵贱顒仰。”
(2).赞叹吟诵。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苏 陵 任 戴 ,并著篇章,亦为搢绅之所嗟咏。”词语解释:称咏 拼音:chēng yǒng
称赞。《北史·李彪传》:“始 彪 奇 志 及婕妤,特加器爱,公私坐集,必自称咏,由是为 孝文 所贵。”词语解释:美咏 拼音:měi yǒng
赞美咏叹。《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曰:‘吾思 汉文 之返千里马,咨嗟美咏。今所献马,其悉返之。’”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傅三让扬州牧表》:“量能而受赏,撰智而锡位;深乃裂组,远故分珪;前人以为称首,昔人以为美咏。”词语解释:汉咏 拼音:hàn yǒng
指 汉武帝 《秋风辞》。据《汉武故事》载, 汉武 幸 河东 ,作《秋风辞》。其中有句云:“汎楼船兮济 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明 袁袠 《大驾视牲南郊》诗:“《横汾》卑 汉 咏,禋祀达皇情。”词语解释:沂咏 拼音:yí yǒng
《论语·先进》:“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指知时乐命、逍遥自在、不求为政的志愿。 金 周昂 《早春》诗:“幸可追 沂 咏,何劳费 越 吟。”参见“ 沂水絃歌 ”。
词语解释: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词语解释:申咏 拼音:shēn yǒng
吟诵。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申咏反覆,旷若復面。” 晋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新诗何篤穆,申咏增慨忼。”词语解释:赓咏 拼音:gēng yǒng
相继咏和。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君臣会遇,形於賡咏,此与 唐 虞 賡载,事虽异而意同也。”《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太子通 满 汉 文字,嫺骑射,从上行幸,賡咏斐然。”词语解释:讴咏 拼音:ōu yǒng
歌唱吟咏。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夜听謳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其幸姬曰 柳氏 ,艳絶一时,喜谈謔,善謳咏。”词语解释:腹咏 拼音:fù yǒng
内心歌咏,表示喜悦。《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英雄俊杰,上达之士,莫不心歌腹咏,乐在归附者也。”词语解释:匡咏 拼音:kuāng yǒng
安适地吟咏。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九:“衡门下有泌,洋洋可乐飢。中有考槃士,匡咏先王诗。”词语解释:钻咏 拼音:zuàn yǒng
专心吟咏。 晋 郭璞 《客傲》:“徒费思於钻咏,摹《洞林》乎《连山》。”词语解释:述咏 拼音:shù yǒng
谓以诗歌形式叙述事理。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指其物而咏者谓之咏物,述其理而咏者谓之述咏。”词语解释:桑间之咏 拼音:sāng jiān zhī yǒng
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明 杨循吉 《蓬轩吴记》卷上:“其集多 桑间 之咏,不足传也。”参见“ 桑间濮上 ”。
词语解释:桑间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1).《礼记·乐记》:“ 桑间 濮 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郑玄 注:“ 濮水 之上,地有 桑间 者,亡国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 殷紂 使 师延 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於 濮水 ,后 师涓 过焉,夜闻而写之,为 晋平公 鼓之。”后因以“桑间濮上”指淫靡之音。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 桑间 濮 上之音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浅见者胶柱鼓瑟,致使美人香草之遗意,等诸 桑间濮 上之淫声,此 昭明 之过也。”亦省作“ 桑濮 ”。 晋 潘岳 《笙赋》:“乐所以移风於善,亦所以易俗於恶,故丝竹之器未改,而 桑 濮 之流已作。”
(2).指男女幽会的地方。《汉书·地理志下》:“ 卫 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西则首仰 阿甄 ,傍通 戚蒲 ,桑间濮上,淫荒所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陈三姑娘》:“﹝ 陈三姑娘 ﹞年十六七,美丽自命,有桑间濮上之行。其父觉之,遂沉诸湖。”
(3).指男女幽会之事。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词语解释:一吟一咏 拼音:yī yín yī yǒng
指吟诗作赋。 晋 孙绰 、 许询 同负盛誉,和尚 支遁 问 绰 与 询 孰优孰劣, 绰 答:“高情致远,弟子早已伏膺;一吟一咏, 许 将北面。”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及《晋书·孙绰传》。词语解释:巷咏 拼音:xiàng yǒng
民间歌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序》:“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词语解释:感咏 拼音:gǎn yǒng
感激咏颂。《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 稽山 ,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词语解释:文咏 拼音:wén yǒng
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宋 初文咏,体有因革。”《北齐书·萧放传》:“ 放 性好文咏,颇善丹青。”《北史·唐永传》:“ 陵 子 悟 ,美风仪,博涉经史,文咏可观。”词语解释:涂歌里咏 拼音:tú gē lǐ yǒng
同“ 涂歌邑诵 ”。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懽若亲戚,芬若椒兰。”词语解释:思咏 拼音:sī yǒng
思慕咏叹。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而周览学舍,思咏 李侯 之遗爱,不亦美哉!” 宋 司马光 《太常少卿司马府君墓志铭》:“故所至民爱慕,去之久犹思咏不已。”词语解释:一觞一咏 拼音:yī shāng yī yǒng
指饮酒赋诗。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觴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盘园》词:“一花一草,一觴一咏,风流杖履,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 清 戴名世 《陈某诗序》:“ 陈君 时时与樵夫渔父野老相狎,一觴一咏,悠然自得。”词语解释:唫咏 拼音:yín yǒng
吟咏。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古者文字未兴,口耳之传,久则忘失。缀以韵文,则便於唫咏,而记臆为易。”词语解释:笺咏 拼音:jiān yǒng
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家门》:“不料朱门有女,与青楼一样,窈窕相当,把春容笺咏。燕子啣将,被同儕计搆,更姓名,决策勤王。”词语解释:咀咏 拼音:zuǐ yǒng
玩味吟诵。 清 曹寅 《集唐诗跋》:“二十七首包亘数千里,夭矫奋迅,神龙之全体已见,纳大海于一滴,咀咏者自得之尔。”词语解释:綷咏 拼音:cuì yǒng
犹合唱。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七德饰歌,九功綷咏。”词语解释:哥咏 拼音:gē yǒng
歌咏。《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汉书·艺文志》:“哀乐之心感,而哥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哥。”词语解释:含咏 拼音:hán yǒng
犹吟哦。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摘芳拾蘂,含咏吐辞。”词语解释:玩咏 拼音:wán yǒng
玩味讽咏。《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至 景元 中,坐事诛”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康 所著诸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词语解释:理咏 拼音:lǐ yǒng
犹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佐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词语解释:燕咏 拼音:yàn yǒng
指 东晋 时 北燕 颂扬祖先功德的诗歌。《晋书·慕容盛载记》:“ 盛 听诗歌及 周公 之事,顾谓羣臣曰:‘ 周公 之辅 成王 ,不能以至诚感上下,诛兄弟以杜流言,犹擅美於经传,歌德於管絃。至如我之太宰 桓王 ……勋道之茂,岂可与 周公 同日而言乎!而 燕 咏闕而不论,盛德掩而不述,非所谓也。’乃命中书更为《燕颂》以述 恪 之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