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首字词组
咏歌咏雪咏言咏谣咏画咏瞩咏醒咏想
咏诗咏叹咏絮咏题咏沼咏嘲风月咏唱咏月嘲风
咏归咏思咏物咏仁咏风嘲月咏字咏哦咏赞
咏怀咏德咏陶咏雩咏士咏桑寓柳咏叹调咏谑
咏史咏吟咏志咏扇咏语咏颂咏月嘲花 

词语解释:咏歌  拼音:yǒng gē
亦作“ 咏謌 ”。 吟咏歌颂。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 歌 ”。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復登于朝,遐邇咏歌,仍遇痼疾。”
(1).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 明 陈懋仁 《泉南杂志》卷上:“如 渊明 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
(2).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已矣本生事,咏歌盈篋笥。” 刘良 注:“咏歌谓平生所述文章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逸诗六篇笙歌》:“ 明帝 去 孔子 删诗之世未远,必见其辞,故得以播之咏歌。”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 子美 当 唐 室板荡,忧时感事,无可如何,而托之於咏歌。”
词语解释:咏诗  拼音:yǒng shī
吟诗。《国语·鲁语下》:“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今诗以合室,歌以咏之,度於法矣。” 汉 张衡 《思玄赋》:“双材悲於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词语解释:咏归  拼音:yǒng guī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后遂以“咏归”作为很多人聚合一起吟诗作赋之典。《后汉书·仲长统传》:“讽於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 唐 独孤及 《唐故右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每舞雩咏归,或 金谷 文会,曲水修禊,南浦愴别,新意秀句,輒加於常时一等,才钟於情故也。”
词语解释:咏怀  拼音:yǒng huái
谓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怀抱负。 三国 魏 阮籍 有《咏怀》八十二首。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咏怀古跡,皆当在傍晚时邪,此事之必不然也。”
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如 三国 魏 阮籍 有《咏怀诗》八十二首。《隋书·隐逸传·李士谦》:“ 士谦 平生时为咏怀诗,輒毁弃其本,不以示人。” 唐 温庭筠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妙音。他时咏怀作,犹得比南金。”
词语解释:咏史  拼音:yǒng shǐ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观其《咏史》,有感嘆之词。” 陈延杰 注:“ 孟坚 《咏史》诗,其辞甚质直,又加以咏嘆。此传体,为咏史正宗, 左太冲 其变也。”
词语解释:咏雪  拼音:yǒng xuě
指 谢道韫 咏雪故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舍弟 子由 ,塤箎调叶,喜连翮而登云;室人 王氏 ,琴瑟声和,更驾才于咏雪。”参见“ 咏絮 ”。
词语解释:咏絮  拼音:yǒng xù
东晋 谢道韫 曾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比拟雪花飞舞,其叔父 谢安 大为赞赏。见《晋书·列女传·谢道韫》。后以“咏絮”为称扬女子能诗善文之典。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以 薛瑶 噉香之质,挟 谢韞 咏絮之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谢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因以为女子有诗才之典。 南唐 张泌 《碧户》诗:“咏絮知难敌,伤春不易裁。” 清 秋瑾 《谢道韫》诗:“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 谢道韞 ,不嫁 鲍参军 。”
词语解释:咏叹  拼音:yǒng tàn
亦作“ 咏嘆 ”。 长声吟叹。亦谓歌颂赞美。《礼记·乐记》:“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孔颖达 疏:“咏叹者谓长声而叹矣。”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某自量不在友朋下,幸赐之铭,抑扬咏叹之,死不恨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盖诗有关咏嘆者,不得不用虚字,以伸长其音。” 杨朔 《海市》:“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
亦作“ 咏嘆 ”。
(1).歌唱;吟诵。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咏叹中雅,转运中律。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追 三代 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歌行之兴,实自上古,《南山》《易水》,隐约数言,咸足咏嘆。”
(2).赞叹歌颂。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冬十有二月,朝右礼备,復于辕门,我同升之友,是用荣其趣舍,惜其离旷,卜兹良辰,咏叹其美。” 梁启超 《〈日本国志〉后序》:“ 中国 人寡知 日本 者也。 黄子 公度 撰《日本国志》, 梁启超 读之,欣懌咏叹 黄子 。”
词语解释:咏思  拼音:yǒng sī
(1).咏叹思念。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君书》:“阻阔风貌,固常咏思。”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与 四川 士大夫谈,但及辛亥争路事,无不太息而念其时某也尝以语言争,某也尝以文字争,凡名字一□於其时者,至今为人咏思叹仰。”
(2).歌咏所思者。 明 海瑞 《淳安稿引》:“壬戌入覲归,缘道咏思,恍如有得。归取故籍,参考博访,以订所思。”
词语解释:咏德  拼音:yǒng dé
歌颂赞叹高尚的品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
词语解释:咏吟  拼音:yǒng yín
(1).曼声诵读。多指诵读诗词,亦指作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笋 酷好咏吟,时过 如彪 夫妇相与谈诗,或分笺拈韵,共相唱和。”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揽其地风物,以助咏吟。”
(2).引申为歌颂。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倒不如赞扬它,咏吟它,歌唱它,欢呼它呵!”
词语解释:咏言  拼音:yǒng yán
犹言吟诗,作诗。 宋 王安石 《读墨》诗:“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詆。”
(1).犹永言,吟咏。语本《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汉 傅毅 《舞赋》:“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唐 权德舆 《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开卷三復,追怀旧故,咏言击节,髣髴如闻。”
(2).指诗歌。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诗:“迢遰瞻旌纛, 浮阳 寄咏言。”
词语解释:咏絮  拼音:yǒng xù
东晋 谢道韫 曾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比拟雪花飞舞,其叔父 谢安 大为赞赏。见《晋书·列女传·谢道韫》。后以“咏絮”为称扬女子能诗善文之典。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以 薛瑶 噉香之质,挟 谢韞 咏絮之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谢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因以为女子有诗才之典。 南唐 张泌 《碧户》诗:“咏絮知难敌,伤春不易裁。” 清 秋瑾 《谢道韫》诗:“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 谢道韞 ,不嫁 鲍参军 。”
词语解释:咏物  拼音:yǒng wù
以诗歌描写事物。《国语·楚语上》:“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 韦昭 注:“文,文辞也。咏,风也。谓以文辞风託事物以动行也。”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指其物而咏者,谓之咏物。”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八:“咏物之词,自以 东坡 《水龙吟》为最工, 邦卿 《双双燕》次之。”
词语解释:咏陶  拼音:yǒng táo
吟诵 陶渊明 的诗歌。 唐 司空曙 《闲园书事招畅当》诗:“羸病懒寻 戴 ,田园方咏 陶 。”
词语解释:咏志  拼音:yǒng zhì
谓以诗歌抒发心志。《诗刊》1977年第11期:“在历代诗人笔下,对山的咏唱,决不是对自然美的单纯描摹,它们无不……‘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以咏志耳。”
谓以诗歌抒发思想感情。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諼” 唐 孔颖达 疏:“美君子执德弘信道篤也,歌所以咏志,长以道自誓,不敢过差其言。”
词语解释:咏谣  拼音:yǒng yáo
歌唱吟咏。 唐 元稹 《遣昼》诗:“开卷恣咏謡,望云闲徙倚。”
词语解释:咏题  拼音:yǒng tí
作诗并题写。 唐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迴因书数事率成十韵》:“风物催归绪,云峯发咏题。” 宋 文天祥 《题〈苏武忠节图〉》诗序:“ 苗 守袖出 李龙眠 画《汉苏武忠节图》,求余咏题。”
词语解释:咏仁  拼音:yǒng rén
歌咏仁德。《文选·班固〈东都赋〉》:“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张铣 注:“言四海既多学校,皆手舞足蹈,歌咏仁德。”
词语解释:咏雩  拼音:yǒng yú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后以“咏雩”指吟诗作赋。 元 柳贯 《赠别宋季任赴甘肃提举二十韵》:“元宰亲加豆,诸生肃咏雩。”
词语解释:咏扇  拼音:yǒng shàn
(1).指 汉 班婕妤 以扇为喻,写诗自伤故事。 班 失宠后作《怨诗》,谓裁齐纨素为扇,“团团似明月”,深得君王喜爱,常在君王手中;一旦秋节至,凉风起,遂“弃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详见《玉台新咏》卷一。 南唐 李中 《新秋有感》诗:“ 张翰 思鱸兴, 班姬 咏扇情。”
(2).泛指失宠而哀伤。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看笼不记薰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鬚。”
词语解释:咏画  拼音:yǒng huà
吟诗作画。 宋 张先 《熙州慢·赠述古》词:“ 武林 乡,占第一湖山,咏画争巧。 鷲 石飞来,倚翠楼烟靄,清猿啼晓。”
词语解释:咏沼  拼音:yǒng zhǎo
《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攸……王在灵沼,於牣鱼跃。”后以“咏沼”为称颂官吏与民同乐、为政不烦之典。 南朝 齐 谢朓 《和萧中庶直石头》:“咏沼邈含毫,专城空坐啸。”
词语解释:咏风嘲月
诗人写诗,常以风月为题材,故常泛称写诗为咏风嘲月
词语解释:咏士
诗人
词语解释:咏语  拼音:yǒng yǔ
吟咏和言说。《世说新语·文学》“ 郭景纯 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郭璞别传》:“其诗赋誄颂,竝传於世,而訥於言,造次咏语,常人无异。”
词语解释:咏瞩  拼音:yǒng zhǔ
吟咏顾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 向席有不説色,欲使 羊 去。 羊 了不眄,唯脚委几上,咏瞩自若。”
词语解释:咏嘲风月  拼音:yǒng cháo fēng yuè
同“ 咏月嘲风 ”。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虫类·蟒》:“从此每夕輒至,商确古今,咏嘲风月。”
词语解释:咏字  拼音:yǒng zì
谜面为韵语的字谜。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初,詼谐自 贺知章 ,轻薄自 祖咏 ,顐语自 贺兰广 、 郑涉 ,近代咏字有 萧昕 ,寓言有 李紓 ,隐语有 张著 。”
词语解释:咏桑寓柳  拼音:yǒng sāng yù liǔ
咏的是“桑”,而实际说的是“柳”。喻借题传情。《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託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
词语解释:咏颂  拼音:yǒng sòng
歌颂。《汉书·刘向传》:“ 堪 治未期年,而三老官属有识之士咏颂其美,使者过郡,靡人不称。”
词语解释:咏醒  拼音:yǒng xǐng
太平天囯 后期,义、主佐将所出文告称为“咏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八年)》:“义称咏醒称帐下,称禀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天朝爵职称谓》:“义、主佐将称大人,称帐,行文称咏醒。”
词语解释:咏唱  拼音:yǒng chàng
吟诵;歌唱。 王西彦 《鱼鬼》:“我们哼着咏唱枣子的山歌。”《诗刊》1977年第11期:“山,是我国古代诗歌经常咏唱的对象。”
吟咏唱和。指创作诗歌。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八:“他在诗后还写着说,窗外的盆菊开放得正当其时,约我改日也到 为善至乐斋 里去咏唱一番。”
词语解释:咏哦  拼音:yǒng ò
吟唱。《西游记》第七回:“果见八景鸞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
词语解释:咏叹调  拼音:yǒng tàn diào
西洋歌剧、清唱剧或康塔塔中的独唱曲。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通常篇幅较大,且富抒情性或戏剧性。
词语解释:咏月嘲花  拼音:yǒng yuè cháo huā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唐 白居易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一年年觉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咏月嘲花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词语解释:咏想  拼音:yǒng xiǎng
遐想。咏,通“ 永 ”。 唐 沉亚之 《梦游仙赋》:“谅人生之皆梦,孰云夕非而昼是。驰咏想之悠悠兮,轴吾情於万里。”
词语解释:咏月嘲风  拼音:yǒng yuè cháo fēng
(1).犹言咏月嘲花。 元 沉和 《赏花时·潇湘八景》套曲:“如今得时务,尽荆棘是迷途,便是握雾拏云志已疏,咏月嘲风心愿足。”参见“ 咏月嘲花 ”。
(2).指男女谈情说爱。 明 倪民悦 《新水令·合欢》套曲:“一个咏月嘲风,一个擕云握雨,都一般行径。” 明 陈大声 《端正好·春情》套曲:“几时得并着肩擕着手玉镜铅华恰再施,拨雨撩云又如是,咏月嘲风旧相似。”
词语解释:咏月嘲花  拼音:yǒng yuè cháo huā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唐 白居易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一年年觉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咏月嘲花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词语解释:咏赞  拼音:yǒng zàn
歌颂赞美。 许杰 《群众的表情》:“民众的自发运动,那还是值得宝贵,值得咏赞的。”
吟咏赞颂。 明 文徵明 《玄墓山探梅倡和诗叙》:“矧能发为歌诗,品目咏讚,以深领其胜耶!”
词语解释:咏谑  拼音:yǒng xuè
吟咏谈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於此处兴復不浅。’因便据胡牀与诸人咏謔,竟坐甚得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