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吁咈乖咈都俞吁咈弗咈咈咈   
违咈俞咈嘘咈啁咈    

词语解释:吁咈  拼音:yù fú
(1).语本《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 鯀 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孔 传:“凡言吁者,皆非帝意。” 蔡沉 集传:“咈者,甚不然之之辞。”后以“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禹 竟代 舜 立,其父吁咈哉。”
(2).谓君臣和洽。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得一 陈子壮 之忠,而又以过戇坐辜,使朝宁无吁咈之风。”参见“ 吁咈都俞 ”。
词语解释:吁咈都俞  拼音:yù fú dōu yú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 禹 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 尧 、 舜 、 禹 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赵泰安》:“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时吁咈都俞,朝野传为盛事。”亦省作“ 吁俞 ”。 宋 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於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一时画诺虽云旧,晚岁吁俞本自公。”
词语解释:违咈  拼音:wéi fú
见“ 违拂 ”。
词语解释:违拂  拼音:wéi fú
亦作“ 违咈 ”。 违背,不顺从。 明 李东阳 《武昌徐公挽诗》序:“怡愉终日,口不及财利。苟事涉於利,輒推而弗居,少有违咈,不以为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改谥》:“大学士 石珤 ,謚 文隐 ,则以议大礼时,依违两端。其死时,正其门人 张璁 在揆地,心恨甚,故以违拂不成謚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每如其愿,为尝违拂。” 丁玲 《粮秣主任》:“我不愿违拂他的意思。”
词语解释:乖咈  拼音:guāi fú
分离。 宋 欧阳修 《班班林间鸠寄内》诗:“吾虽有室家,出处曾不一。岂如鸣鳩乐,天性免乖咈。”
词语解释:俞咈  拼音:yú fú
犹言赞成和反对。咈,犹言否、不行。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稍存俞咈词,不害于喁唱。”
词语解释:都俞吁咈  拼音:dōu yú yù fú
《书·益稷》:“ 禹 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昔 唐 虞 之际,以天下相授受,而示之以精一执中之旨,彼其平时都俞吁咈,相告语于一堂之上者,无非此道。”《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五年》:“君有过举,臣当直言,都俞吁咈,古之所尚。”亦省作“ 都俞 ”。 宋 朱熹 《与周参政札子》:“伏惟都俞之暇,从容造膝,一为明主极言之,则天下幸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尽復昔时会议故事,以踵前古都俞之风。”
词语解释:嘘咈
呼吸;呼气与吸气
词语解释:弗咈  拼音:fú fú
不违。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陛下进德不倦,从諫弗咈,於 文王 何愧?”
词语解释:啁咈  拼音:zhōu fú
犹喧哗。多表示不满。 清 奭良 《张文忠公祠堂记》:“赫然以有成,而乃病其专者,啁咈乎朝野。”
词语解释:咈咈  拼音:fú fú
象声词。人痛楚时发出的声音。《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公子松开两手,慢慢的拳将过来放在嘴边‘咈咈’的吹着,説道:‘痛煞我也!’”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四:“她在半夜里痛得不能睡,抱着一双脚,咈咈的呻吟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