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呴呴震呴雷呴呕呴咻呴相濡相呴吹呴 

词语解释:呴呴  拼音:hǒu hǒu
(1).温和貌。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 项王 见人恭谨,言语呴呴。”《南史·宋建平王景素传》:“﹝ 景素 ﹞与人言呴呴,常恐伤其情。”
(2).道教称心脏之神。《云笈七籤》卷十八:“《经》曰:子欲为道,当先歷藏,皆见其神乃有信……乃念:肺色正白,名曰 鸿鸿 。七日念:心色正赤,名曰 呴呴 。”
鸟鸣声。亦指鸟叫。 汉 王逸 《九思·悯上》:“云濛濛兮电儵烁,孤雌惊兮鸣呴呴。”《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六年》:“燕雀处堂,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 清 张远 《鹊巢为童子所破》诗:“力尽嘵嘵语,巢成呴呴欢。”
词语解释:震呴  拼音:zhèn hǒu
亦作“ 震雊 ”。 指野鸡鼓翼鸣叫。《大戴礼记·夏小正》:“雉震呴。震也者,鸣也。呴也者,鼓其翼也。” 王聘珍 解诂:“呴,《説文》作雊,云:‘雊,雌雄鸣也。’” 章炳麟 《军人贵贱论》:“当此时而犹以兵为贵,则不如泽雉之入樊笼,犹有抵触震雊之顷也。”
词语解释:雷呴  拼音:léi hǒu
吼声如雷。《文选·郭璞〈江赋〉》:“圆渊九迴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 张铣 注:“湓,突击。蹙如雷呴之声,疾如电光之激。”《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冰夷 风薄而雷呴, 阳侯 山载而谷沉。” 明 刘基 《郁离子·象虎》:“马雷呴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词语解释:呕呴  拼音:ǒu hǒu
同“ 呕喣 ”。 《庄子·人间世》“且昔者 桀 杀 关龙逢 , 紂 杀王子 比干 ,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崔譔 注:“﹝傴拊﹞犹呕呴,谓养也。”
词语解释:咻呴  拼音:xiū hǒu
呵气使温暖。形容温和;仁慈。 宋 苏洵 《祭亡妻文》:“咻呴抚摩,既冠既昬。”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今陛下以至仁柔天下……荡然与天下为咻呴温煖之政。”
词语解释:相濡相呴  拼音:xiāng rú xiāng xǔ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 《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参见“ 相濡以沫 ”。
词语解释: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用口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难中以微小的力量互相帮助。《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张贤亮 《灵与肉》四:“那里有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女儿。”亦省作“ 相濡沫 ”。 宋 苏轼 《和王晋卿》:“欲书加餐字,远託西飞鵠。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瀆。”
词语解释:吹呴  拼音:chuī hǒu
道家所谓呼吸吐纳之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淮南子·精神训》:“吹呴呼吸,吐故内新。” 汉 王充 《论衡·道虚》:“食气者必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也。”参见“ 吹嘘 ”。
词语解释:吹嘘  拼音:chuī xū
(1).呼气。《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众仙女见 朱 某在侧,趁势吹嘘,如柳絮漾入晴空,飘扬无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有海蛇一条,傍岸游泳,吹嘘吐沫,久而始隐。”
(2).指喘气急促。《水浒传》第十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嘆气吹嘘,对老都管説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我们直恁地苦。’”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 女娲 ﹞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
(3).比喻用力极小而成大事。 南朝 陈 徐陵 《檄周文》:“叱咤而平 宿豫 ,吹嘘而定 寿阳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骄》:“吹嘘定 鲁 齐 ,谈笑平 吴 楚 。” 娲石女氏 《吊国民庆祝满政府之立宪》:“今我国民,不费吹嘘之力,汗血之劳,立宪幸福,拱手以得。”
(4).吹气使冷,嘘气使暖,吹冷嘘热可使万物枯荣。《后汉书·郑泰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李贤 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
(5).比喻寒暖变化。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故知柔条朽榦,吹嘘变其死生;落叶凋花,剪拂成其光价。” 清 秋瑾 《春草》诗:“吹嘘须着意,莫使感荣枯。”
(6).指风吹。 唐 孟郊 《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风偃四方,吹嘘猛厉,悠然作云,雨下空际。”
(7).比喻奖掖,汲引。《宋书·沉攸之传》:“卵翼吹嘘,得升官秩。”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 扬雄 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四:“泉蒙烦濬达,槁质费吹嘘。” 师陀 《李贺的梦》:“经过 韩愈 的吹嘘, 李贺 已经是名满京城了。”
(8).吹捧;夸口;说大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自己呢也很会吹嘘,一提到身家,他便告诉人家他是世袭基督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好吹嘘,总爱夸显过去他如何的阔绰豪放。”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美国 人吹嘘,说这个师有一百七十五年建军的历史。”
(9).谓吹竽。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昔早滥於吹嘘,藉《文言》之庆餘。” 倪璠 注引《韩子》:“ 齐宣王 使人吹竽。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粟食与三百人等。 宣王 死, 文王 即位,一一听之,处士乃逃……吹嘘,谓吹竽也。”参见“ 吹竽 ”。
(10).道教语。导引吐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僕少时授吹嘘之术於 郑先生 ,病嬾不就。”
词语解释:吹竽  拼音:chuī yú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