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忠告 拼音:zhōng gào
(1).真诚劝告。《论语·颜渊》:“ 子贡 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长策并忠告,从容写玉墀。”
(2).真诚的劝告。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徵茶太纷扰。” 鲁迅 《花边文学·论重译》:“ 穆木天 先生在二十一日的《火炬》上,反对作家的写无聊的游记之类……我以为这是很切实的忠告。”词语解释:赐告 拼音:cì gào
(1). 汉 律,官二千石者病满三月当免。“赐告”谓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史记·汲郑列传》:“ 黯 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復其告,使得带印紱,将官属,归家治疾也。”
(2).给假;准予告假。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振衣去朝市,赐告归林泉。”《宋史·真宗纪二》:“詔从官先塋在 洛 者赐告祭拜。”
(3). 宋 代皇子纳妻的一种仪式。见《宋史·礼志十八》。词语解释:无告 拼音:wú gào
孤苦无处投诉。亦指无处投诉的人。《书·大禹谟》:“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孔颖达 疏:“不苛虐鰥寡孤独无所告者,必哀矜之。”《孔子家语·弟子行》:“不侮不佚,不傲无告。” 宋 王禹偁 《端拱箴》:“约人署吏,侵渔则少,是谓能官,惠于无告。”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 朱子 是大贤,而做官的时候,不能不给无告的官妓吃板子。”
指有苦无处诉的人。《庄子·天道》:“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词语解释:入告 拼音:rù gào
谓以事上闻。《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 髦 曰‘……朕意已决,便死何惧。’言讫,即入告太后。”词语解释:言告 拼音:yán gào
诉讼;控告。《元典章新集·刑部·杂例》:“诸人言告官吏人等取受不公,已有招伏。”参见“ 告言 ”。
词语解释:告言 拼音:gào yán
揭露;告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诸 灌 氏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阴事。”《后汉书·梁冀传》:“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兔,转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 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乃下詔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 徐恩 ﹞交赂权贵,猾贼邑中……而邑人亦无敢告言 恩 者。”词语解释:祷告 拼音:dǎo gào
(1).祝告鬼神求福。 唐 李贽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虽讽经众僧虔恪无比,实 药王菩萨 怜悯重深,和尚不胜礼谢祷告之至。”《西游记》第五六回:“ 三藏 恨恨的道:‘猴头过去!等我撮土焚香祷告。’” 清 李渔 《凰求凤·随计》:“明知事无反覆,故意祷告神明。”
(2).宗教徒向神求保佑的一种仪式。词语解释:予告 拼音:yǔ gào
(1). 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 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
(2).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宋 杨万里 《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 何景明 例,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优异焉。”《花月痕》第三回:“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之后,颐养之地。”词语解释:谒告 拼音:yè gào
请假。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沆 乃謁告, 携 即时替 沆 官。”《宋史·常楙传》:“与庙堂议事不合,以疾竭告。” 明 归有光 《戴素庵先生寿序》:“会予以贡入太学,而先生犹为弟子员。又数年,乃与吾父同謁告而归也。”词语解释:归告 拼音:guī gào
回报。 汉 孔光 《丞相遣郡国计吏敕》:“詔书殿下,禁吏无苛暴,丞长史归告二千石。”《汉书·循吏传·黄霸》:“宜令贵臣明飭长吏守丞,归告二千石。”词语解释:明告 拼音:míng gào
明白告知。《楚辞·九章·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洪兴祖 补注:“告,语也……故以此明白告诸君子。”一说,当读为“明皓”,光明磊落。见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词语解释:见告 拼音:jiàn gào
(1).告知。《韩非子·难一》:“ 管仲 所以见告 桓公 者,非有度者之言也。”
(2).告诉我。 宋 王安石 《答王该秘校书》之二:“唯其所闻,数以见告,幸甚!”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如有,希即寄一本往 法国 ,地址录下。已寄与否,并希便中见告。”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有的说工厂方面情况,希望随时见告。”词语解释:启告
启奏;告知。《三国志·蜀志·董和传》:“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来相启告。”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 光宗 内禪,詔曰:‘卿,冲人旧学也,何以启告朕?’”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诸公之来,某意其相与讲切义理之是非,启告閭阎之利病,有以见教,今乃不然。”词语解释:请告 拼音:qǐng gào
请求休假或退休。《汉书·汲黯传》:“ 黯 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瘉。最后, 严助 为请告。” 宋 王禹偁 《送寇密直西京迁葬序》:“ 平仲 於是卜地开阡,择日请告。上可其奏,赠礼有加。”《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有一位方伯久任不升,又因一个爱子生了个眼瘤,意思要请告回去。”词语解释:恳告 拼音:kěn gào
犹恳求。《水浒传》第四七回:“我弟兄两个,只得上 梁山泊 去恳告 晁 宋 二公并众头领,来与大官人报仇。”《水浒传》第五三回:“且权宿一宵,明日再去恳告本师。”词语解释:长告 拼音:cháng gào
(1).旧时官吏告请长假。 唐 白居易 《百日假满》诗:“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迴。”《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 申天规 昨乞长告,访求其父。”
(2).常用为辞职的婉辞。 金 元好问 《出京》诗:“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参见“ 长休 ”、“ 长休告 ”。词语解释:祝告 拼音:zhù gào
谓祷告于神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敦煌曲子词·拜新月》:“万家向月下,祝告深深跪。” 清 姚燮 《双鸩篇》:“为郎日焚香,焚香祝告天苍苍。” 彭荆风 《当芦笙响起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低声祝告着。”词语解释:赴告 拼音:fù gào
(1). 春秋 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左传·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惩不敬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赴告策书,诸所记註,多违旧章。” 孔颖达 疏:“凶事谓之赴,他事谓之告。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至於《春秋》一书,不过因赴告之文,书之以定褒贬。 左氏 乃得依经作传。其时不赴告而背理坏道乱亡破灭者,十倍於《左传》而无所考。”
(2).专指报丧。《史记·周本纪》:“ 昭王 南巡狩不返,卒於 江 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宋 陆游 《留夫人墓志铭》:“ 庆元 六年十月,余之友 信安 徐賡 赴告其母夫人之丧於 山阴 泽中。”《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司徒 招 奉公子 留 主丧即位,遣大夫 于徵师 以病薨赴告於 楚 。”
(3).奔告。 汉 刘向 《列女传·许穆夫人》:“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明史·何真传》:“县人 王成 、 陈仲玉 作乱, 真 赴告元帅府。”词语解释:讣告 拼音:fù gào
(1).报丧。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崩,讣告诸侯。”《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 ﹞就葬 刘表 之柩於 襄阳 城东 汉阳 之原,意不讣告 刘琦 与 玄德 。”《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2).报丧的文告。 巴金 《关于〈神·鬼·人〉》:“姓 袁 的朋友一九五八年患鼻癌死在 福州 ,当地的报上还刊出他的讣告。” 碧野 《怀田庄》:“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寄来的 田庄 的讣告。”词语解释:传告 拼音:chuán gào
传达;转告。《诗·秦风·车邻》“寺人之令” 汉 郑玄 笺:“欲见国君者,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突然间,通 陈家山 拐沟的那面人们活跃起来,只听见低声地互相传告:毛主席!”词语解释:休告 拼音:xiū gào
(1).官吏呈请休假。《汉书·魏相传》:“ 相 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輒白四方异闻。”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排重关而休告,知南馆之有依。”
(2).指休假。 唐 韩愈 《答张彻》诗:“ 洛邑 得休告, 华山 穷絶陘。”词语解释:辰告 拼音:chén gào
谓以时告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 郑玄 笺:“为天下远图庶事,而以岁时告施之。” 朱熹 集传:“辰,时。告,戒也。辰告,谓以时播告也。”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远猷辰告, 谢安 以为佳话。”词语解释:在告 拼音:zài gào
官吏在休假期中。告,古时官吏休假。《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常侍与监军副使有宴,军将皆在告。” 胡三省 注:“在告,谓休假在私室也。”《金史·逆臣传·秉德》:“时 秉德 方在告,亟召之,限十日内发行。”《明史·姚夔传》:“ 景帝 不豫,尚书 胡濙 在告, 夔 强起之,偕羣臣疏请復太子。”词语解释:昭告 拼音:zhāo gào
明白地告知。《左传·成公十三年》:“昭告昊天上帝、 秦 三公、 楚 三王。”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一:“﹝ 郭子仪 ﹞谨遣上都进奏院官 傅涛 ,敢昭告於 贞懿皇后 行宫。”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野火却烧起来了!它用红色的火焰昭告世人。”词语解释:教告 拼音:jiào gào
犹教导;教诲。《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闇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词语解释:敬告 拼音:jìng gào
恭敬地告诉。例如:敬告观众。词语解释:播告 拼音:bō gào
布告,遍告。《书·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孔 传:“王布告人以所修之政,不匿其指。”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窃以 唐 虞 三代之君兴造政事,爵德官能之际,所以播告天下,训齐百工,必有詔号令命之文,达其施为建立之意。”《元典章·诏令一·上尊号诏》:“属兹大庆,宜布宽条,兹用播告中外,凡尔有众,自今以始,各务维新。”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当以某经试士,能背诵否,某史试士,能言否。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词语解释:文告 拼音:wén gào
(1).以文德告谕。《国语·周语上》:“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三国志·魏志·锺会传》:“今镇西奉辞御命,摄统戎重,庶宏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申之以文告,又腆然不率,天子震怒,旋命征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古之王者於四夷之不贡不臣,则有威让之令,文告之辞。”
(2).政府机关发布的通告。词语解释:上告 拼音:shàng gào
(1).向天呼吁,诉之于上帝。《楚辞·天问》:“受赐兹醢, 西伯 上告。” 朱熹 集注:“ 西伯 , 文王 也。言 紂 醢 梅伯 以赐诸侯, 文王 受之以祭,告语於上帝。”
(2).向上级报告。特指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今大礼已毕,輙有二事,上告陛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老挝反复》:“ 黎利 以本年正月 陈暠 病死上告矣,上以师老兵疲,遂废 交阯 布政司,以 黎利 权署国事。”《糊涂世界》卷十一:“不过借此小惩大戒,也叫你东家晓得点轻重,你们要告儘管去上告。” 管桦 《镜子》:“‘有话就说吧,我们只有上告这一条路了。’他用含泪的声音说。”词语解释:广告 拼音:guǎng gào
(1).广泛地宣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此时军电旁午,私电自有搁压,亦应由电局将此等情由,声明广告。”
(2).向公众介绍商品、报导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招贴、橱窗布置等形式进行。词语解释:谴告 拼音:qiǎn gào
谴责警告。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乃者暴风迅疾,殆必有异,上天不言,以灾异谴告。” 明 杨涟 《劾魏忠贤疏》:“天祚圣明,屡行谴告,去年以荧惑守斗告,今年以长日风霾告。”词语解释:纶告 拼音:lún gào
见“ 纶誥 ”。
词语解释:纶诰 拼音:lún gào
亦作“ 纶告 ”。 皇帝的诏令文告。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 梁 ,俄而入掌纶誥。”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臣谬承恩宠,获掌纶誥。”《宋史·礼志十四》:“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惟以纶告进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五·石林燕语》:“ 梦得 为 绍圣 旧人, 徽宗 时尝司纶誥,於朝章国典,夙所究心。”词语解释:腾告 拼音:téng gào
传告。《楚辞·远游》:“ 祝融 戒而还衡兮,腾告鸞鸟迎 宓妃 。”词语解释:与告 拼音:yǔ gào
准假。《汉书·元帝纪》:“秋, 潁川 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颜师古 注:“ 臣瓚 曰:‘告,休假也。’言凡为吏为从官,其本县有被害者,皆与休告。”词语解释:警告 拼音:jǐng gào
(1).告诫,使警觉。 前蜀 杜光庭 《司徒青城山醮词》:“恐臣过咎所招,仙岳降异常之兆;灾蒙所袭,神峯垂警告之祥。” 宋 叶适 《与交代启》:“智者之后,利而易循;拙者之初,钝而难习。或可施於警告,愿勿弃於疏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2).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警告是早就来过的,叫他自动停刊,他没有依从。”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广播员当即向这个破坏阵地联欢的 美国 军官提出警告。”
(3).纪律处分的一种。《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七章第三九条:“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词语解释:预告 拼音:yù gào
(1).事先通告。 宋 叶适 《承事郎致仕黄君墓志铭》:“立朝有义,临民有政,自今汝谨听吾预告汝。”《元典章·吏部六·译史通事》:“今后,省、部、臺、院请俸,令译史通事宣使奏差人等,及诸衙门见勾当有出身人员,未满九个月不许预告迁转。”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在他开宗第一声歌里,便预告了他以后数千年间文学发展的路线。”
(2).指事前发出的通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飞机是敌人地面部队前进的预告,不多时二木匠喊叫着跑下来了。”如:新书预告。词语解释:劝告 拼音:quàn gào
(1).拿道理劝人。《新唐书·崔日用传》:“会帝诞日, 日用 采《诗》大小雅二十篇及 司马相如 《封禪书》献之,借以讽諭,且劝告成事。” 沉从文 《阿金》:“但是禁不住地保用他的老友资格一再劝告。” 巴金 《秋》五:“ 觉民 放下 淑华 的辫子,拉着她的一只手,半劝告,半开玩笑地说。”
(2).指劝人的话。 孙犁 《澹定集·同口旧事》:“他的这一劝告,我一直记在心中,受到益处。”词语解释:诞告 拼音:dàn gào
广泛告知。《书·汤诰》:“王归自克 夏 ,至于 亳 ,诞告万方。” 孔 传:“诞,大也。以天命大义告万方之众人。”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初传入道之言,则臣遽上封章,乞寝诞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诞告芳邻,学作蛾眉之阵;凡属同气,羣兴草木之兵。”词语解释:奏告 拼音:zòu gào
奏陈,上奏。《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五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二)》:“前者 金长老 奏告: 草堂禪寺 已降令旨文字,修整去来。今教宣差 马珪 不妨本职,提领修盖。”词语解释:申告 拼音:shēn gào
(1).反复告诫。《史记·周本纪》:“ 成王 既崩,二公率诸侯,以 太子釗 见於先王庙,申告以 文王 、 武王 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篤信临之,作《顾命》。”
(2).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控告。《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评弹创作选集·阿灵转变了》:“申报被耽搁了十几个钟点,就在这不几个钟点里出了毛病, 中国 畜产公司提出了申告。”词语解释:私告 拼音:sī gào
秘密告发。《韩非子·制分》:“姦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词语解释:逆告 拼音:nì gào
预告。《易·繫辞下》“能説诸心” 唐 孔颖达 疏:“万物之心皆患险阻,今以阻险逆告於人,则万物之心无不喜説。”词语解释:首告 拼音:shǒu gào
代人自首;出面告发。《唐律·名例五·犯罪未发自首》:“其闻首告,被追不赴者,不得原罪。” 长孙无忌 疏议:“谓犯罪之人,闻有代首、为首及得相容隐者告言,於法虽復合原,追身不赴,不得免罪。”《宋史·真宗纪三》:“有司请违法贩茶者许同居首告。”《水浒传》第十七回:“老都管道:‘这话也説的是。我们等天明,先去本处官司首告;留下两个虞候随衙听候,捉拿贼人。’” 叶紫 《山村一夜》:“我的爹爹也完全坏了!他天天对我啰苏着,他还羡慕 曹三忘八 首告得好--做了官!”词语解释:正告 拼音:zhèng gào
严正地告知;明白郑重地告知。《商君书·定分》:“﹝吏﹞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史记·苏秦列传》:“ 秦 之行暴,正告天下。” 司马贞 索隐:“正告谓显然而告天下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 刘和珍 生前就爱看先生的文章。’”词语解释:类告 拼音:lèi gào
谓祭祀以上告天帝。《周礼·春官·肆师》“类造上帝” 郑玄 注“为兆以类礼即祭上帝也” 清 孙诒让 正义:“《古尚书》説,非时祭天谓之类,言以事类告也。”词语解释:官告 拼音:guān gào
即告身。古代官吏的委任状。 唐 白居易 《与高固诏》:“表朕念功之心,仍赐卿官告,卿宜即赴闕庭。”《旧唐书·宪宗纪下》:“新授 桂管 观察使 房启 降为太僕少卿。 启 初拜 桂管 , 启 吏赂吏部主者,私得官告以授 启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本朝枢密本兵、礼,均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显忠 军中有中侍大夫至小使臣官告付身仅二十道,是役也,书填悉尽。”词语解释:遗告 拼音:yí gào
遗嘱;遗诫。《魏书·礼志三》:“伏愿抑至慕之心,从遗告之重。” 宋 张耒 《所居堂后北篱下获二蛇》诗:“巳月不杀蛇,昔贤有遗告。”词语解释:假告 拼音:jiǎ gào
告假。 宋 王禹偁 《贺雪表》:“臣方居假告,忽覩休祥,虽慙调燮之功,但乐丰登之望。”《元典章·吏部五·官员病患曹状》:“假告事故,官员不报曹状,罪犯一次,罚俸八两。”词语解释:求告 拼音:qiú gào
谓央求别人帮助或宽恕自己。《水浒传》第三六回:“县里府上都有相识,况已经赦宥的事了,必当减罪,求告这厮们做什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县君道:‘没奈何了,官人只是下些小心求告他,他也是心软的人,求告得转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小鸦头来告诉我,説媳妇跪在地下求告,求不下来。”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我过着穷日子,就知道没人的难处,说句浅话,求告你的时候在后头哩。”词语解释:陈告 拼音:chén gào
(1).陈述;陈诉。 宋 王令 《答束徽之索诗》:“幸此不我陋,教诲日陈告。” 明 叶宪祖 《金翠寒衣记》第四折:“他今虽归附天朝,仍旧不公不法。小人一一开明,特来陈告。”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谨以一处之痛苦,详实陈告,其馀他处可以类推。”
(2).告状。《水浒传》第四五回:“众邻舍一把拖住老子,要去官司陈告。正是:祸从天降,灾向地生。”《水浒传》第五一回:“被 白玉乔 要赴上司陈告 朱仝 故意脱放 雷横 ,知县只得把 朱仝 所犯情由申将 济州 去。”词语解释:仰告 拼音:yǎng gào
(1).谓仰首上告。《诗·小雅·巷伯》“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唐 孔颖达 疏:“彼骄人好好然而喜,我劳人草草然而忧,故仰告苍天。”
(2).犹言央告,求助。《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与浑家要疋布儿做件衣服,尚不能勾;及至仰告新识,又并无一个肯慨然週济。”词语解释:亲告 拼音:qīn gào
(1).天子亲自祭告。《孔丛子·巡守》:“天子将廵守,必先告於祖禰,命史告羣庙及社稷、圻内名山大川。告者七日而徧。亲告用牲,史告用币。”
(2).被害人亲自提出控诉。《清律·户律·户役》“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原注:“须祖父母、父母亲告乃坐。”词语解释:皇告 拼音:huáng gào
皇帝的命令。 明 何景明 《皇告》诗序:“《皇告》,颂开詔也。”蒲剧《薛刚反朝》第五场:“ 张台老儿 还到处张贴皇告,捉拿三爵主。言明拿获者封万户侯,窝藏者诛灭九族。”词语解释:诏告 拼音:zhào gào
(1).祷告。《礼记·郊特牲》:“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 孔颖达 疏:“音声号呼,告於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
(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后汉书·杨厚传》:“ 永建 二年, 顺帝 特徵,詔告郡县督促发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 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詔告天下。”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调度非人,守御无备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扬罪状。”词语解释:普告 拼音:pǔ gào
广为告示。《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礼实宜之,可普告施行。”《魏书·前废帝纪》:“可普告令知。”词语解释:谨告 拼音:jǐn gào
犹敬告。 唐 崔致远 《告报诸道徵促纲运书》:“谨告某州节度使……凡承宠寄,共察忠诚。谨告。” 元 黄溍 《先大夫封赠祝文》:“而 溍 繫於职守,不得恭展彝仪,谨遣弟 溥 淇 诣墓次以告。谨告。” 清 焦循 《告先圣先师文》:“谨告先圣先师,伏惟鉴之。”词语解释:奉告 拼音:fèng gào
犹敬告。《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姐姐,且莫伤心,妹子还有一言奉告,这话并且要背 褚大姐姐 。”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一:“这是秘密,我不能奉告。”词语解释:祭告 拼音:jì gào
古时国有事,祭神而告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天子为元元祈福,遣大臣分行祭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乾隆 庚辰,奉使祭告岳瀆。”词语解释:原告 拼音:yuán gào
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孔目云:‘大人,我是原告。’ 白衙内 云:‘我这衙门里则枷原告。’”《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白公 举了红笔,第一名先传原告 贾干 。”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三幕:“我准备以后代表原告,代表 麦克及尔 跟轮船公司进行诉讼。”词语解释:反告 拼音:fǎn gào
恐被人告发,而先行上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闻 爽 使 白嬴 上书,恐言国阴事,即上书反告太子 爽 所为不道弃市罪事。”词语解释:厎告 拼音:dǐ gào
诉告。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与人。《左传·襄公九年》:“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厎告。”词语解释:荐告 拼音:jiàn gào
祭祀告神。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后嗣所以昭先人之功,当世之臣子,所以归美其上,非徒荐告鬼神,觉寤黎庶而已。” 宋 叶适 《外论三》:“荐告宗庙,修奉陵寝。”词语解释:诬告 拼音:wū gào
无中生有地控告别人有犯罪行为。《汉书·宣帝纪》:“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 颜师古 注:“诬告人及杀伤人皆如旧法,其餘则不论。”《旧唐书·于志宁传》:“时 洛阳 人 李弘恭 坐诬告太尉 长孙无忌 ,詔令不待时而斩决。” 明 海瑞 《被论自陈不职疏》:“禁诬告而刁讼未息,禁浮靡而侈僭如初。” 萧乾 《林炎发入狱记》:“保长又诬告 炎发 劫盗。”词语解释:谕告 拼音:yù gào
(1).晓谕;告戒。《史记·萧相国世家》:“ 何 以丞相留收 巴 蜀 ,填抚諭告,使给军食。”《汉书·周勃传》:“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 张释 諭告,亦去。”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萧育 正使大人当面对老妾这样谕告过。”
(2).文体名。上级给下级的通告或命令。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谕告》:“按字书云:‘諭,晓也。告,命也。以上敕下之词。’ 商 周 之书,未有此体。至《春秋内外传》始载 周 天子諭告诸侯及列国往来相告之词,然皆使人传言,不假书翰,故今不録。”词语解释:论告 拼音:lùn gào
(1).论列罪状上告。 宋 欧阳修 《论尹师鲁墓志》:“遂又言其为仇人挟情论告以贬死。”《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若有凶徒恶党闪避军役,风闻公事,论告官吏,恐吓钱物,严行治罪。” 明 《杀狗记·院君回话》:“从来结义深,他还论告我怎生禁。”
(2).论著和告身(授官文凭)。《宋史·张齐贤传》:“时 薛居正 子 惟吉 妻 柴氏 无子早寡,尽畜其货产及书籍论告,欲改适 齐贤 。”词语解释:自告 拼音:zì gào
犹自白;自首。《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 白嬴 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告所与谋反者 救赫 陈喜 等。”《东观汉记·苗光传》:“ 光 心不自安,诣黄门令自告。”《周书·柳庆传》:“ 广陵王欣 家奴面缚自告牓下。因此推穷,尽获党与。”词语解释:变告 拼音:biàn gào
谓告发谋反等非常事件。《汉书·韩信传》:“ 信 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有变告 信 欲反,书闻,上患之。” 颜师古 注:“凡言变告者,谓告非常之事。”词语解释:取告 拼音:qǔ gào
(1).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 ,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 颜师古 注:“取休假。”
(2).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 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词语解释:刁告 拼音:diāo gào
犹刁讼。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风俗》:“刁告乃 松 人故态,而未为异常。”《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仍要诈财,反行刁告,鸣冤上诉。”词语解释:诳告 拼音:kuáng gào
诬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批阅》:“如虚,反坐,严行重治,则后此誑告自除,而投词亦不致节外生枝矣。”词语解释:参告 拼音:cān gào
指官吏休假期间参与政事。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在 兴国军 ,有 通山 县尉以丧母在告,既而出参,人皆骇愕而不敢问。数日之后,同僚见其巾用縞素,问其所以。云:‘先妣不幸。’曰:‘如此何故参告?’云:‘某已於几筵前拈香起復矣。’”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赵公 曰:‘莫须待 介甫 参告否?’ 鲁公 默然。”词语解释:诰告 拼音:gào gào
告诉。《书·召诰》:“誥告庶 殷 ,越自乃御事。” 孔颖达 疏:“我为言誥,以告汝庶 殷 之诸侯。”词语解释:长休告 拼音:cháng xiū gào
旧时官吏长期休假。常用为停职或辞职的婉辞。《汉书·丙吉传》:“掾吏有罪臧,不称职,輒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颜师古 注:“长给休假,令其去职也。”参见“ 长休 ”、“ 长告 ”。词语解释:转告 拼音:zhuǎn gào
把一方的话传达给另一方。 钱锺书 《围城》三:“ 苏小姐 准会通知她,假使她就托 苏小姐 转告也不来呢?那就糟透了。” 沙汀 《困兽记》十八:“此外,领她去见他们的上司的 牛祚 ,还供给了她一件很可宝贵的消息,那封申请演剧的信早已经寄出去了,要她转告 田畴 。”词语解释:豫告 拼音:yù gào
事先告知或通告。《周礼·春官·世妇》“宿戒” 汉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疾增剧,輒豫告 文宣 。”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且曾在第二期《新小说》上豫告。”词语解释:责告 拼音:zé gào
训诫。 宋 王銍 《默记》卷下:“公责告云:‘不知淑慎以远罪辜,知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门。’”词语解释:赠告 拼音:zèng gào
指古代官员和家属死后被朝廷追封爵位和称号。 宋 范仲淹 《赠大理寺丞蔡君墓表》:“君与夫人,因禀叙郊祀恩,俱被赠告。”词语解释:举告 拼音:jǔ gào
检举告发。《魏书·世祖纪上》:“夫法之不用,自上犯之,其令天下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词语解释:风告 拼音:fēng gào
犹通告。《宋史·仁宗纪二》:“秋七月丁丑,詔知 耀州 富平县 事 张龟年 增秩再任,以其治行风告天下。”
用委婉的言辞劝告或暗示。《史记·匈奴列传》:“是时天子巡边,至 朔方 ,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 郭吉 风告单于。”《汉书·赵广汉传》:“ 建 素豪侠,宾客为姦利, 广汉 闻之,先风告。 建 不改,於是收案致法。” 词语解释:飨告 拼音:xiǎng gào
祭献而祝告。饗,通“ 享 ”。《新唐书·殷盈孙传》:“按 至德 时作神主 长安殿 ,饗告如宗庙,庙成乃祔。”《书·顾命》“上宗曰饗” 宋 蔡沉 集传:“宗伯曰饗者,传神命以饗告也。”词语解释:乞告 拼音:qǐ gào
请求;求讨。 宋 穆修 《上颖州刘侍郎书》:“乞告归养,以慰倚门悽悽之望。”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三折:“在 玉帝 前展脚舒腰,叩头出血……乞告一子,见今十三岁,乃 刘奇童 是也。”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藉手乞告些盘缠,早晚与他烧香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