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首字词组
呆子呆气呆愣呆憨呆呆挣挣呆小症呆钝呆气
呆痴呆呆呆禅呆挣呆呆邓邓呆腐呆顿顿呆悍
呆汉呆呆呆呆登登呆才料呆大呆词呆若木鸡呆相
呆头呆相呆笨呆打孩呆不腾呆话呆衷撒奸呆磕磕
呆想呆物呆窒呆性呆人呆脑呆头呆账 
呆串了友呆滞呆老汉呆厮呆傻呆货呆鸟 
呆霸王呆打颏呆木呆呆呆似木鸡呆致致呆况 
呆子呆板呆答孩呆呆呆呆定呆重呆串了皮 
呆涩呆木头呆怔呆僗呆容呆里撒奸呆头呆脑 
呆病呆根呆才呆如木鸡呆头呆脑呆邓邓呆瓜 

词语解释:呆子
愚笨的人;傻子。 宋 张仲文 《白獭髓》:“ 石湖范参政 ,初官参州,在客位,其同参者闻为 吴郡 人,即云‘獃子’, 石湖先生 闻之在怀。”《说岳全传》第十四回:“你这獃子!大哥旣不要你去,説也徒然。”《红楼梦》第三五回:“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獃子?”
词语解释:呆痴  拼音:dāi chī
迟钝,愚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婆婆,女孩儿早晚呆痴,看小生薄面,看覷女孩儿咱。” 清 洪昇 《长生殿·窥浴》:“凝睛睇,恁孜孜含笑,浑似呆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
词语解释:呆汉  拼音:dāi hàn
对男子的蔑称。痴呆的人。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呆汉,你这一遭赶科场去,夺一个状元中,则管拜我怎的。”
词语解释:呆头  拼音:dāi tóu
呆子,傻子。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我笑你这呆头,便夺得个状元来应了口。”
词语解释:呆想
痴想
词语解释:呆串了友
呆得不可收拾
词语解释:呆霸王
《红楼梦》中薛蟠的浑号
词语解释:呆子  拼音:dāi zi
傻子。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烧宝莲寺》:“不知这佳人姓名居止,我却在此痴想,可不是个呆子!”《红楼梦》第五七回:“别笑他是呆子。”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说呀,怎么,难道你是个哑巴?是个呆子?”
獃子:愚笨的人;傻子。 宋 张仲文 《白獭髓》:“ 石湖范参政 ,初官参州,在客位,其同参者闻为 吴郡 人,即云‘獃子’, 石湖先生 闻之在怀。”《说岳全传》第十四回:“你这獃子!大哥旣不要你去,説也徒然。”《红楼梦》第三五回:“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獃子?”
词语解释:呆涩  拼音:dāi sè
犹呆滞,不灵活。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 吴大经 ﹞坐在长凳上面,静静地等待着,眼光很呆涩,现出沉思的样子,仿佛一尊石像似的。”
词语解释:呆病  拼音:dāi bìng
痴呆症。《红楼梦》第五七回:“怪冷的,他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春天凡有残病的人肯犯病,敢是他也犯了呆病了?”
词语解释:呆气  拼音:dāi qì
犹傻劲儿。形容执著、不灵活。《红楼梦》第八一回:“ 王夫人 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説道:‘你又发了呆气了!’”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 冰如 这个人是没有什么不好的,不过有点儿读书人的呆气,不通世务是有的。” 曹禺 《雷雨》第二幕:“他觉得女人们都有些呆气。”
獃氣:1.犹傻气。愚蠢、糊涂的样子。 明 沉璟 《埋剑记·狂奔》:“老爷你不要这等獃气,前日他的 彭山 县丞肯让与你么?”《红楼梦》第三五回:“怪道有人説他家 寳玉 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獃气。”《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他二位老人家罢了,你们两个枉有这等个聪明样子,怎么也恁般獃气。你们道我真箇要去么?”
(2).老实,不伶俐。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储通论》:“故用领兵之人,寧过於诚实,北方所谓老实,南方所谓獃气是也。彼伶俐之徒,平日只顾身家……必不用命前列。”
词语解释:呆呆
痴呆。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谓白痴为誒詒,俗作呆獃。”
词语解释:呆呆呆
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 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词语解释:呆相  拼音:dāi xiāng
痴呆的样子。 沉从文 《会明》:“任何军队中,总不缺少四肢短小如猢狲、同时又不缺少如猢狲聪明的那类同伴,有了这样同伴, 会明 便显得更獃相更元气了。”
词语解释:呆物  拼音:dāi wù
詈词。犹言傻家伙。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圣贤处世,离一温厚不得……若冷落难亲,便是世上一呆物。”
词语解释:呆滞  拼音:dāi zhì
(1).不流畅;停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张涇南 司寇 照 ,坠马伤古臂几折,时方进呈落叶倡和诗,遂用左手书楷,凝厚藴藉,无一笔呆滞,真造化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三:“工商业目前的呆滞现象是暂时的。”
(2).不灵活。 曹禺 《雷雨》第二幕:“她的眼睛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出神。” 杜鹏程 《飞跃》二:“他终于一年又一年变得举止迟钝,脸腮下陷,眼光呆滞。”
词语解释:呆打颏  拼音:dāi dǎ kē
亦作“ 呆答孩 ”。亦作“ 呆打孩 ”。 发呆,发楞。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张着口,惊急力怕抬头。” 明 范文若 《鸳鸯棒》:“ 鲁秋胡 学卖乖,到其间呆答孩。”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怀,思量到此呆打孩。”
词语解释:呆板  拼音:dāi bǎn
死板;不灵活。 巴金 《新生·四月五日》:“出世,成长,保身,传种以至死亡:所有的人都走这种呆板的单调的路。” 冰心 《三寄小读者》七:“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泼的,山是呆板的。”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一:“ 杨老固 的脑子虽然有些迟钝、呆板,但他对村里的任何变化都是很敏感的。”
词语解释:呆木头  拼音:dāi mù tou
形容一动不动地发呆。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老子 毫无动静的坐着,好象一段呆木头。”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孔子 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词语解释:呆根  拼音:dāi gēn
詈词。犹呆种。《西游记》第七四回:“那呆子闻得此言,战兢兢跑将转来…… 行者 道:‘这个呆根!我问信偏不惊恐,你去问就这等慌张失智!’”
词语解释:呆愣  拼音:dāi lèng
发楞失神。 陈登科 《活人塘》十四:“﹝ 张羊氏 ﹞万分紧张的对假 七月子 说:‘不好哪!四门全被敌人封死,满街都是敌人,挨家挨户搜查,出不去啊!’假 七月子 一听这话,不由呆愣住。”
词语解释:呆禅  拼音:dāi chán
比喻隐晦难解的语言或事理。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猜呆禪,打哑谜,能参透其中意。”
词语解释:呆登登  拼音:dāi dēng dēng
呆邓邓。《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 西门庆 呆登登想了一会。”《金瓶梅词话》第五六回:“説的 常时节 有口无言,呆登登不敢做声。”
词语解释:呆笨  拼音:dāi bèn
笨拙;不灵活。 茅盾 《幻灭》一:“我们在 上海 ,讨厌它的喧嚣,它的拜金主义化,但到了乡间,又讨厌乡村的固陋、呆笨,死一般的寂静了。” 王统照 《沉船》:“一段数说不出的乡愁,在他呆笨的心中起了微微的动荡。” 王鲁彦 《微小的生物》:“就连身体强壮的人也披上厚而重的衣,显得特别呆笨了。”
词语解释:呆窒  拼音:dāi zhì
犹停滞。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我们假如过于快活,或者过于不快活,我们每每呆窒着说不出话来。”
词语解释:呆老汉  拼音:dāi lǎo hàn
对丈夫的谑称。犹言傻老公。《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里多得一贯文,与你这媒人婆买个烧饼,到家哄你呆老汉。”
词语解释:呆木  拼音:dāi mù
痴呆麻木。 王鲁彦 《清明》:“我呆木地站着,心在辘辘地跳动。” 沙汀 《困兽记》十二:“但他显得呆木的笑着,不知道发作好呢,或者按捺下去。”
词语解释:呆答孩  拼音:dāi dá hái
见“ 呆打頦 ”。
词语解释:呆打颏  拼音:dāi dǎ kē
亦作“ 呆答孩 ”。亦作“ 呆打孩 ”。 发呆,发楞。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张着口,惊急力怕抬头。” 明 范文若 《鸳鸯棒》:“ 鲁秋胡 学卖乖,到其间呆答孩。”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怀,思量到此呆打孩。”
词语解释:呆怔  拼音:dāi zhèng
见“ 呆挣 ”。
词语解释:呆挣  拼音:dāi zhèng
亦作“ 呆怔 ”。 失神发楞。《西游记》第六十回:“忽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来施礼,把我吓了个呆挣。”《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我呆怔了好一会,猛地恍然大悟。”
词语解释:呆才  拼音:dāi cái
呆子,蠢才。
词语解释:呆憨  拼音:dāi hān
犹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呆憨无所復计,各处勾牒至,但以赂嘱免行。”
词语解释:呆挣  拼音:dāi zhèng
亦作“ 呆怔 ”。 失神发楞。《西游记》第六十回:“忽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来施礼,把我吓了个呆挣。”《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我呆怔了好一会,猛地恍然大悟。”
词语解释:呆才料  拼音:dāi cái liào
犹呆才。《全元散曲·叨叨令过折桂令·游四门》:“呆才料不顾蔷薇刺,贪折海棠枝。”
词语解释:呆打孩  拼音:dāi dǎ hái
见“ 呆打頦 ”。
词语解释:呆打颏  拼音:dāi dǎ kē
亦作“ 呆答孩 ”。亦作“ 呆打孩 ”。 发呆,发楞。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张着口,惊急力怕抬头。” 明 范文若 《鸳鸯棒》:“ 鲁秋胡 学卖乖,到其间呆答孩。”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怀,思量到此呆打孩。”
词语解释:呆性  拼音:dāi xìng
傻气;痴迷劲儿。《红楼梦》第五八回:“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於枝上乱啼。 宝玉 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故也乱啼。”《红楼梦》第一○九回:“﹝ 宝玉 ﹞偷偷儿的看那 五儿 ,越瞧越像 晴雯 ,不觉呆性復发。”
词语解释:呆厮  拼音:dāi sī
詈词。犹言呆奴才。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 列御寇 云]兀那呆廝 陈季卿 ,这蚤晚好待来也。”
词语解释:呆呆  拼音:dāi dāi
痴呆。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谓白痴为誒詒,俗作呆獃。”
词语解释:呆呆呆  拼音:dāi dāi dāi
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 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词语解释:呆僗  拼音:dāi láo
痴呆懵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覷着 法聪 头做金磬敲。” 王季思 校注:“ 王伯良 曰:‘呆僗,方言也,犹言痴呆懵懂之意,古本作劳,音义并同。’ 閔遇五 曰:‘僗,劳去声,北方駡人,多带僗字,如云囚僗、馋僗之类,不知何义。’按僗盖獠字之讹……北人駡南人为獠,自 隋 唐 时已然。”
词语解释:呆如木鸡  拼音:dāi rú mù jī
见“ 呆若木鸡 ”。
词语解释:呆若木鸡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庄子·达生》谓 纪渻子 为国君驯养斗鸡,凡四十日乃成,“望之似木鸡矣”。因以“呆似木鸡”或“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黄省三 (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李先生 …… 李先生 ,我要活着。”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亦作“ 呆如木鸡 ”。 鲁彦周 《廖仲恺》第六章八五:“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
词语解释:呆呆挣挣  拼音:dāi dāi zhèng zhèng
形容发楞的样子。《西游记》第二三回:“ 三藏 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西游记》第二九回:“﹝ 八戒 ﹞把腰一躬,就长有八九丈长,却似个开路神一般,吓得那两班文武,战战兢兢,一国君臣,呆呆挣挣。”
词语解释:呆呆邓邓  拼音:dāi dāi dèng dèng
发楞貌;痴呆貌。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諕的那呆呆邓邓的麋鹿,赤留出律的撞。”《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女子﹞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説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
词语解释:呆大  拼音:dāi dà
傻瓜。《海上花列传》第五一回:“耐个呆大末少有出见个,随便啥閒话,总归瞎答应。” 林斤澜 《竹》:“他们打我的主意,我是个呆大吗?我就不会打他们的主意?”
词语解释:呆不腾  拼音:dāi bù téng
发呆貌。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为甚么乾支剌吐着舌头,呆不腾瞪着个眼脑?”
词语解释:呆人  拼音:dāi rén
呆子,傻瓜。《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你妗子总信你同学的话,说你是‘千古呆人,一生薄福’,这回她也高兴了。”
词语解释:呆傻  拼音:dāi shǎ
头脑迟钝糊涂。例如:他一点儿也不呆傻,内心明白得很。
词语解释:呆似木鸡  拼音:dāi sì mù jī
见“ 呆若木鸡 ”。
词语解释:呆若木鸡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庄子·达生》谓 纪渻子 为国君驯养斗鸡,凡四十日乃成,“望之似木鸡矣”。因以“呆似木鸡”或“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黄省三 (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李先生 …… 李先生 ,我要活着。”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亦作“ 呆如木鸡 ”。 鲁彦周 《廖仲恺》第六章八五:“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
词语解释:呆定  拼音:dāi dìng
凝滞不动。 茅盾 《子夜》十四:“ 何秀妺 的眼光忽然呆定了。”
词语解释:呆容  拼音:dāi róng
呆滞的表情。《天雨花》第九回:“二爷慢步出来迎,呆容冷气无欢色。”
词语解释:呆头呆脑  拼音:dāi tóu dāi nǎo
头脑迟钝貌。《红楼梦》第八九回:“ 寳二爷 怎么好!只会玩儿,全不象大人的样子,已经説亲了,还是这么呆头呆脑。” 鲁迅 《准风月谈·新秋杂识》:“孩子长大,不但失掉天真,还变得呆头呆脑,是我们时时看见的。” 李斌奎 《天山深处的“大兵”》:“有什么了不起,不就长了一米八的个子,呆头呆脑的象 秦川 大公牛!”亦作“ 呆脑呆头 ”。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乾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獃頭獃腦:形容愚钝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 杨 的 杨老头子 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清 李元玉 《眉山秀·伪闹》:“一个暴发财主叫做 包仰崇 ,虽然一字不识,在女客面上极做工夫,獃头獃脑,甚肯出钱。”
词语解释:呆小症  拼音:dāi xiǎo zhèng
一种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或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症。患儿头大,身材矮小,四肢短,皮黄、脸肿,智力低下。也叫克汀病。
词语解释:呆腐  拼音:dāi fǔ
犹迂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袁中郎论诗》:“其《鄴中怀古》一联云:‘残粉迎新帝,妖魂逐小郎。’用事鎔化,前人未有。但结联‘ 曹 家兄弟好,无乃太淫荒’,忽讲道理,近於呆腐。”
词语解释:呆词  拼音:dāi cí
谓不近情理的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战非一日,军非一路,兵法当垂后世,乌得为五百人破四十万之呆词以疑史册哉!”
词语解释:呆话  拼音:dāi huà
傻话。《红楼梦》第五八回:“ 宝玉 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絶。”
词语解释:呆脑呆头  拼音:dāi nǎo dāi tóu
见“ 呆头呆脑 ”。
词语解释:呆头呆脑
形容愚钝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 杨 的 杨老头子 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清 李元玉 《眉山秀·伪闹》:“一个暴发财主叫做 包仰崇 ,虽然一字不识,在女客面上极做工夫,獃头獃脑,甚肯出钱。”
词语解释:呆货  拼音:dāi huò
滞销的货物。 叶圣陶 《“感同身受”》:“结果成为销不出去的呆货,累我在这样的大热天,不得不赶出来当义务跑街,到处兜销。”
词语解释:呆致致  拼音:dāi zhì zhì
方言。发呆的样子。《海上花列传》第七回:“耐看 玉甫 近日来神气常有点呆緻緻。”
词语解释:呆重  拼音:dāi zhòng
沉重,不灵便。
词语解释:呆里撒奸  拼音:dāi lǐ sā jiān
谓貌似痴呆,内怀奸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説长并道短。”亦作“ 呆衷撒奸 ”。 明 张居正 《答吴环洲》:“今人可与筹边事者,独公与 金湖公 而已。与他人言,颇似説梦,虽识或不逮,亦有呆衷撒奸者。”
词语解释:呆邓邓  拼音:dāi dèng dèng
发楞失神貌。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你莫不是鼓瑟 湘灵 水面上游,却教我呆邓邓葭蒲边耐心守。”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谁道俺的残生命,又撞着这狼夜叉,俺战兢兢遍体寒毛乍,呆邓邓两眼乌珠咤,漫悠悠一缕魂灵諕。”
词语解释:呆钝  拼音:dāi dùn
呆滞迟钝。 叶圣陶 《倪焕之》三:“儿童的爱娇、活泼、敏慧,仿佛从来不曾在他们身上透过芽,他们有的是奸诈、呆钝、粗暴。” 艾青 《向太阳》诗:“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这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词语解释:呆顿顿  拼音:dāi dùn dùn
呆邓邓。 钱雁秋 《曙光与五味斋》弹词:“急的 瑞春 极汗淋,皱紧眉头呆顿顿。”
词语解释:呆若木鸡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庄子·达生》谓 纪渻子 为国君驯养斗鸡,凡四十日乃成,“望之似木鸡矣”。因以“呆似木鸡”或“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黄省三 (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李先生 …… 李先生 ,我要活着。”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亦作“ 呆如木鸡 ”。 鲁彦周 《廖仲恺》第六章八五:“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
词语解释:呆衷撒奸  拼音:dāi zhōng sā jiān
见“ 呆里撒奸 ”。
词语解释:呆里撒奸  拼音:dāi lǐ sā jiān
谓貌似痴呆,内怀奸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説长并道短。”亦作“ 呆衷撒奸 ”。 明 张居正 《答吴环洲》:“今人可与筹边事者,独公与 金湖公 而已。与他人言,颇似説梦,虽识或不逮,亦有呆衷撒奸者。”
词语解释:呆账  拼音:dāi zhàng
指逾期已久,处于呆滞状态,但尚未确定为坏账的应收款项。有时也用作“坏账”的同义语。
词语解释:呆鸟  拼音:dāi niǎo
詈词。傻子,笨蛋。鸟,通“ 屌 ”。《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笑道:‘哥哥,你看我结果那呆鸟。’”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所遇见的随便谈谈的青年,我很少失望过,但哗啦哗啦大写口号理论的作家,我却觉得他大抵是呆鸟。”
词语解释:呆况
犹傻气。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虽然别有情,都是一般獃况,他为游痴,我为色狂。”
词语解释:呆串了皮
犹言傻透了。《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样的人,自己觉得势利透了心,其实獃串了皮。”《儒林外史》第四五回:“ 余 家兄弟两个越发獃串了皮了,做出这样倒运的事。”
词语解释:呆头呆脑
形容愚钝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 杨 的 杨老头子 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清 李元玉 《眉山秀·伪闹》:“一个暴发财主叫做 包仰崇 ,虽然一字不识,在女客面上极做工夫,獃头獃脑,甚肯出钱。”
词语解释:呆瓜
犹傻瓜,呆子。 朱自清 《儿女》:“他不好意思,或见着生客时,便咧着嘴痴笑;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獃瓜’。”
词语解释:呆气
1.犹傻气。愚蠢、糊涂的样子。 明 沉璟 《埋剑记·狂奔》:“老爷你不要这等獃气,前日他的 彭山 县丞肯让与你么?”《红楼梦》第三五回:“怪道有人説他家 寳玉 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獃气。”《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他二位老人家罢了,你们两个枉有这等个聪明样子,怎么也恁般獃气。你们道我真箇要去么?”
2.老实,不伶俐。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储通论》:“故用领兵之人,寧过於诚实,北方所谓老实,南方所谓獃气是也。彼伶俐之徒,平日只顾身家……必不用命前列。”
词语解释:呆悍
愚蠢而强悍。 明 袁宗道 《易太孺人八十寿序》:“民多獃悍,易攖刑网。”
词语解释:呆相
痴呆的样子。 沉从文 《会明》:“任何军队中,总不缺少四肢短小如猢狲、同时又不缺少如猢狲聪明的那类同伴,有了这样同伴, 会明 便显得更獃相更元气了。”
词语解释:呆磕磕
形容痴呆的样子。《红楼梦》第九七回:“正闹着,外边一个人慌慌张张跑进来,倒把 李紈 唬了一跳;看时,却是 平儿 ,跑进来,看见这样,只是獃磕磕的发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