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呀呀 拼音:yā yā
(1).张口貌。 唐 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宋 欧阳修 《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
(2).高耸貌;陡峭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词语解释:唅呀 拼音:hán yā
张口貌。《玉篇·口部》:“呀,唅呀,张口皃。” 唐 李群玉 《浔阳观水》诗:“朝宗 汉水 接 阳臺 ,唅呀填坑吼作雷。”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时时倾一酌,聚口笑唅呀。”词语解释:嗟呀 拼音:jiē yā
惊叹;叹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曹操 ﹞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西游记》第二五回:“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物幻词》:“美人对影暗嗟呀,决意为郎吹罢。”词语解释:咿呀 拼音:yī yā
象声词。 刘绍棠 《瓜棚柳巷》:“船尾,有个人咿呀摇橹。”词语解释:喊呀 拼音:hǎn yā
犹呼啸。亦为象声词。 唐 柳宗元 《解祟赋》:“风雷唬唬以为槖籥兮, 回禄 煽怒而喊呀。” 宋 陆游 《云门寿圣院记》:“奔泉迅流,喊呀而喷薄。” 宋 欧阳修 《尝新茶呈圣俞》诗:“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词语解释:笑呀 拼音:xiào yā
张口笑。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从揉至碾用力尽,只取胜负相笑呀。”词语解释:喘呀 拼音:chuǎn yā
张口喘息。 宋 韩驹 《送倪巨济将仕》诗:“赤日下照烘朝霞,腹鸣肩举气喘呀。”词语解释:欢呀 拼音:huān yā
指喧闹的琴声。 宋 刘攽 《和裴库部十二韵》:“贤杰多能事,音徽自不瑕。偶然新朴斵,一笑为讙呀。”词语解释:谽呀 拼音:hān yā
山谷空旷貌。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传闻过险涩,谽呀来天风。”词语解释:惊呀 拼音:jīng yā
惊叹。 宋 范成大 《婆罗坪》诗:“仙圣飞行此是家,路逢真境但惊呀。”词语解释:哎呀 拼音:āi yā
叹词。表示埋怨、不耐烦、惊讶等。《水浒传》第四六回:“哎呀,过了的事,只顾説甚么?” 清 洪昇 《长生殿·进果》:“哎呀,踏坏人了。” 沙汀 《柳永慧》:“她随即手一挥道:‘哎呀,记不得了!’”词语解释:吽呀 拼音:ōu yā
犬争斗声。词语解释:阿呀 拼音:ā yā
叹词。表示惊讶。《水浒传》第一回:“ 洪太尉 喫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往后便倒。”《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阿呀!是 本老爷 ,两个月不见你来了,这些时,庵里做佛事忙?” 鲁迅 《呐喊·明天》:“ 单四嫂子 知道不妙,暗暗叫了一声‘阿呀!’”词语解释:闹呀呀 拼音:nào yā yā
亦作“閙呀呀”。 见“ 闹吖吖 ”。
词语解释:闹吖吖 拼音:nào ā ā
亦作“閙吖吖”。亦作“閙呀呀”。 禽兽尖声喧嚷貌。《雍熙乐府·端正好·学唱紫芝歌》:“閙吖吖猿猴竹外号,恶狠狠豺狼路上跑。”《雍熙乐府·端正好·绿萝岩白云嶂》:“闷来时跳梭梭看一会獐,听了些閙吖吖野猿啼老松枝上。”《雍熙乐府·端正好·凭智力将俊才收》:“閙呀呀断鸿哀,急攘攘心随落日遥。”词语解释:呿呀 拼音:qù yā
口大张貌。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鲸顋狎猎起,虎口呿呀张。”词语解释:咋呀 拼音:zǎ yā
违拗。《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今欲据法科绳,实即不敢咋呀。见有上柱国勋,请与收赎罪价。”词语解释:呕呀 拼音:ǒu yā
象声词。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闻子官舍中,弦管谢呕呀。” 清 黄景仁 《退潭舟夜雷雨》诗:“巖风忽刮一灯灭,惊起百鸟鸣呕呀。” 清 鲁一同 《荒年谣·小车辚辚》:“竹头木屑载另星,呕呀啁哳行不停。” 清 鲁一同 《拉粮船》诗:“中都女儿年十五,能以幺弦作人语;呕呀伊嚘声不停,一声高空入青冥。”词语解释:咪呀 拼音:mī yā
象声词。 艾芜 《端阳节》七:“ 小宝 咪呀地一声大哭起来。”词语解释:咤呀 拼音:zhà yā
张口貌。《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如今箇箇口吒呀,问著乌龟唤作鳖。”词语解释:哈呀 拼音:hā yā
叹词。表惊讶、惋惜。 张天翼 《春风》:“哈呀,何必动气呢。” 柳杞 《好年胜景》:“我几岁?哈呀,我也记不起来啦。”词语解释:哦呀 拼音:ò yā
——表示惊奇。例如:哦呀!又杀人了!词语解释:啊呀 拼音:ā yā
叹词。表示惊讶或赞叹。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他们一批一批的变成人,直立起来,啊呀,这还了得,天昏地暗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词语解释:吒呀
张口貌。《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如今箇箇口吒呀,问著乌龟唤作鳖。”词语解释:嗳呀 拼音:ài yā
(1).叹词。表示惊讶。《红楼梦》第一○一回:“噯呀!你是死了的人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老残游记》第一回:“﹝ 慧生 ﹞正在凝神,忽然大叫:‘噯呀,噯呀!你瞧,那边一隻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
(2).叹词。表示遗憾、不耐烦等。《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走了半日,忽然想起説:‘噯呀!我怎的临走时节也不曾见着娘?我正有一句要紧要紧的话要问他老人家,一时匆匆不曾问得。’” 吉学霈 《洛阳桥上》:“嗳呀,看你同志,我说不接就不接。”词语解释:缺呀 拼音:quē yā
缺口开张貌。 宋 欧阳修 《送陈经秀才序》:“山形中断,巖崖缺呀,若断若鑱。”词语解释:呜呀呀 拼音:wū yā yā
象声词。鸟叫声。 元 周文质 《叨叨令·失题》曲:“呜呀呀寒雁空中叫,扑鼕鼕禁鼓楼头报。”词语解释:天呀 拼音:tiān yā
——用作感叹语表示惊讶,有时重复使用。例如:我的天呀;天呀!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