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真吾伊吾丘吾干吾陆吾东支西吾混吾徐吾
金吾支吾吾吾新吾驰志伊吾橐吾支支吾吾木吾
故吾肩吾余吾锟吾驺吾锄吾成仿吾奚吾
昆吾三吾注吾仇吾魁吾左支右吾江左夷吾 

词语解释:真吾  拼音:zhēn wú
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词语解释:金吾  拼音:jīn wú
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 汉 有执金吾, 唐 宋 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晋 崔豹 《古今注》:“车辐棒也。 汉 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醉曾衝宰相,骄不揖金吾。”《辽史·仪卫志四》:“金吾、黄麾六军之仗, 辽 受之 晋 , 晋 受之 后唐 , 后唐 受之 梁唐 ,其来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沟桥樱桃》诗:“ 长安 侠少旧金吾,立马墙头自弹乌。”
词语解释:故吾  拼音:gù wú
过去的我。《庄子·田子方》:“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郭象 注:“虽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我,我何患焉?” 明 张景 《飞丸记·访旧寻盟》:“惜他 龙门 点额,犹然还存故吾。” 清 赵翼 《题吟芗镜影小照》诗:“寧同化身幻,恰与故吾亲。”
词语解释:昆吾  拼音:kūn wú
(1).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铜。” 郭璞 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唐 崔融 《咏宝剑》:“宝剑出 昆吾 ,龟龙夹彩珠。”
(2).美石名。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云笈七籤》卷二六:“﹝ 流洲 ﹞上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冶其石成铁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
(3).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轻举龙泉杀 车胄 ,怒拔昆吾坏 文丑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露遣》:“切莫按昆吾,论同胞休戚相须。”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不用仗昆吾,赤手擒羆虎。”参见“ 昆吾刀 ”。
(4).古掌管冶铸之官。《逸周书·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 孔晁 注:“昆吾,古之利冶。” 卢文弨 校引 谢墉 曰:“昆吾乃掌冶世官。注云‘利冶’误。”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昆吾彝器,能者鐫勋。” 唐 郭振 《古剑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5). 夏 商 之间部落名。 己 姓。初封于 濮阳 (今 河南省 濮阳市 )。 夏 衰, 昆吾 为 夏 伯,迁于 旧许 (今 河南省 许昌市 ),后为 商汤 所灭。《诗·商颂·长发》:“ 韦 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传:“有 昆吾 国者。” 郑玄 笺:“ 顾 、 昆吾 皆 己 姓也。”
(6).指 昆吾 之君。《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 昆吾 ,旧 许 是宅。” 明 杨慎 《封建》:“ 夷羿 篡弑矣, 昆吾 雄伯矣。”参阅《史记·楚世家》
(7).古丘名。传说太阳正午所经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 暘谷 ……至于 昆吾 ,是谓正中。” 高诱 注:“ 昆吾邱 ,在南方。” 汉 张衡 《思玄赋》:“躋日中于 昆吾 兮,憩 炎火 之所陶。”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风生閶闔,日去 昆吾 。”
(8).借指正午。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
(9).地名。在 长安 南,靠 终南山 , 汉 代属 上林苑 的范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 昆吾 御宿 自逶迤, 紫阁 峰阴入 渼陂 。”
词语解释:昆吾刀  拼音:kūn wú dāo
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 周穆王 时, 西胡 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劒之所出,从 流州 来。”《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世谓古玉,皆昆吾刀刻,不尽然也。”
词语解释:伊吾  拼音:yī wú
(1).象声词。读书声。 宋 黄庭坚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 明 高启 《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
(2).古地名。 汉 伊吾卢 地区, 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 。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 。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 ,多斩首虏而还。” 李贤 注:“ 伊吾 , 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 伊吾城 者, 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 。人驍悍,土良沃。 隋 末内属,置 伊吾郡 。天下乱,復臣 突厥 。 贞观 四年,城酋来朝。 頡利 灭,举七城降,列其地为 西伊州 。” 元 郭钰 《和酬宋竹坡韵》:“鸥社共盟君未弃,何须驰志向 伊吾 。”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志鸣 伊吾 劒,意洗鱼海兵。长计一蹉失,塞马仍纵横。”参见“ 伊州 ”。
词语解释:伊州  拼音:yī zhōu
(1).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天寳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乐苑》:“《伊州》,商调曲, 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 唐 白居易 《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明 陆采 《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
(2).州名。古称 昆吾 ,本 隋 伊吾郡 , 唐 改置 伊州 ,又名 西州 。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 。《旧唐书·地理志三》:“ 伊州 下; 隋 伊吾郡 。 隋 末, 西域 杂胡据之。 贞观 四年,归化,置 西伊州 。六年,去‘西’字。 天寳 元年,为 伊吾郡 , 乾元 元年,復为 伊州 。”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天山 连 北府 ,瀚海过 西伊 ”原注:“ 伊州 又谓之 西州 。”参见“ 伊吾 ”。
词语解释:伊吾  拼音:yī wú
(1).象声词。读书声。 宋 黄庭坚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 明 高启 《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
(2).古地名。 汉 伊吾卢 地区, 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 。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 。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 ,多斩首虏而还。” 李贤 注:“ 伊吾 , 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 伊吾城 者, 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 。人驍悍,土良沃。 隋 末内属,置 伊吾郡 。天下乱,復臣 突厥 。 贞观 四年,城酋来朝。 頡利 灭,举七城降,列其地为 西伊州 。” 元 郭钰 《和酬宋竹坡韵》:“鸥社共盟君未弃,何须驰志向 伊吾 。”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志鸣 伊吾 劒,意洗鱼海兵。长计一蹉失,塞马仍纵横。”参见“ 伊州 ”。
词语解释:支吾  拼音:zhī wú
亦作“ 支梧 ”。亦作“ 支捂 ”。
(1).犹支撑。抵挡;支持住不倒下。《旧五代史·僭伪传三·孟知祥》:“ 知祥 虑 唐 军骤至,与 遂 閬 兵合,则势不可支吾。” 宋 司马光 《乞进呈文字第四札子》:“况今已立秋,兼臣自体当得筋力差胜於前,可以支梧。只是无人扶掖,全拜起不得。”《朱子语类》卷一○八:“如人病寒下热药,少间又变成燥势;及至病热下寒药,少间又变得寒。到得这家计坏了,更支捂不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这路崎嶇,水縈紆,急得我战钦钦不敢望前去;况是棒疮发,怎支吾?”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先生屈其经世之业,以支吾八口,泊然不见喜愠之色。” 康濯 《灾难的明天》:“ 春妮子 一扭身支吾着走了。她全身冰冷,没一点劲,回到家里俯在炕上躺着。”
(2).引申为抗拒。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逼得得他忍飢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
(3).对付;应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西贼姦计,大未可量,朝廷当奬励逐路帅臣,豫作支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澁,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见过 王夫人 ,支吾了一件事,便过来到 寳玉 房中。”
(4).排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
(5).讲话含混躲闪;用含混闪烁的话搪塞。《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饮食中间, 冯公 问其乡贯出身, 承信 言语支吾,似有羞愧之色。”《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 英臺 衣不解带, 山伯 屡次疑惑盘问,都被 英臺 将言语支吾过了。” 巴金 《家》三三:“五婶向他追问,他总是一味支吾,后来五婶追问得急了,他才说是弄掉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由七点到十二点,足足有五个钟头。大员们的种种拖延或支吾,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义!”
(6).犹豫,踌躇。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张太尉 冷笑:‘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番人。万一支吾不前,交番人发人马助我。’”《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一番信到,一番使妾倍支吾;几度诗来,几度令人添寂寞。”
(7).窘迫局促。 清 戴名世 《范增论》:“ 项王 欲自帝,则有 义帝 在也;既王诸将,而己亦称王,则无以自别异,於是立号为 西楚霸王 。盖其情见势絀,支吾甚矣。”
词语解释:肩吾  拼音:jiān wú
传说中的神名。《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肩吾 得之以处 大山 。” 成玄英 疏:“ 肩吾 ,神名也。”《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崑崙之丘 ,是实惟帝之下都,神 陆吾 司之” 晋 郭璞 注:“即 肩吾 也。” 谭作民 《噩梦》诗:“忽然山崩海裂启天閽, 黄帝 穆王 相郊迎,随詔 肩吾 檄九部,木公金母首駢臻。”
词语解释:三吾  拼音:sān wú
唐 元结 有 浯溪 、 吾亭 、 峿台 ,合称三吾。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三:“ 元次山 ( 元结 )结屋 浯溪 之上,有三吾焉。因水而吾之,则曰 浯溪 ;因屋而吾之,则曰 吾亭 ;因石而吾之,则曰 峿臺 ,盖取吾所独有之意。” 宋 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原注:“ 浯溪 、 吾亭 、 峿臺 , 永 人谓之三吾。”
词语解释:丘吾  拼音:qiū wú
即 丘吾子 , 春秋 时人。相传 孔子 适 齐 ,中途闻人哭甚哀。问之,曰: 丘吾子 也,少好学问,周遍天下,归而亲亡。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孔子 令弟子引以为戒。于是弟子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见《孔子家语·致思》。后以 丘吾 为孝子的代称。《南史·孝义传下·韩怀明》:“ 虬 尝一月废讲,独居涕泣。 怀明 窃问 虬 家人,答云是外祖亡日。时 虬 母亦已亡矣, 怀明 闻之,即日罢学,还家就养。 虬 叹曰:‘ 韩生 无 丘吾 之恨矣。’”
词语解释:吾吾  拼音:wú wú
疏远貌。《国语·晋语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韦昭 注:“吾,读如鱼。吾吾,不敢自亲之貌也。”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钻智慧火,乾烦恼海,理不吾吾而一贯生生。”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乡音譁謇謇,破帽惻吾吾。”
词语解释:余吾  拼音:yú wú
古水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鄂尔浑河 。《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闻,悉远其累重於 余吾水 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
词语解释:注吾  拼音:zhù wú
回纥 族复姓。 唐 代有 注吾合素 。见《新唐书·回鹘传下》
词语解释:干吾  拼音:gàn wú
金文用语。捍御。 于省吾 《〈师克盨铭考释〉书后》:“金文言‘卫’,言‘干吾’,言‘干害’,虽然字有异同,词有单复,而语义相仿。”
词语解释:新吾  拼音:xīn wú
新我;更新的我。《庄子·田子方》“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晋 郭象 注:“不忘者存,谓继之以日新也,虽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吾,吾何患焉!”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五:“何方化得身千百,日换新吾对我谭。”
词语解释:锟吾  拼音:kūn wú
见“ 錕鋙 ”。
词语解释:锟铻  拼音:kūn wú
亦作“ 錕鋘 ”。亦作“ 錕吾 ”。
(1).山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两鋘殖吾宫” 元 徐天祜 注:“刀名。 錕鋘山 出金,作刀可切玉。”参见“ 昆吾 ”。
(2).古利剑名。亦泛指宝剑。《列子·汤问》:“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献錕鋙之剑,大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词语解释:仇吾  拼音:chóu wú
即 仇由 。《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
词语解释:陆吾  拼音:lù wú
传说中的 昆仑山 神名。即 肩吾 。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昆仑之丘 ,是实惟帝之下都,神 陆吾 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郭璞 注:“即 肩吾 也。 庄周 曰‘ 肩吾 得之,以处大山’也。”
词语解释:驰志伊吾  拼音:chí zhì yī wú
《后汉书·臧宫传论》:“ 臧宫 、 马武 之徒,抚鸣劒而抵掌,志驰於 伊吾 之北矣。” 伊吾 ,今 新疆 哈密 。后因以“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宋 李曾伯 《齐天乐·壬子和陈次贾为寿韵》词:“莫驰志 伊吾 ,贪名清庙。”
词语解释:驺吾  拼音:zōu wú
兽名。即驺虞。《山海经·海内北经》:“ 林氏国 ,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清 谭嗣同 《三十自纪》:“妄心騶吾,渺思鸞鉌。”参见“ 騶虞 ”。
词语解释:驺虞  拼音:zōu yú
(1).传说中的义兽名。《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毛 传:“騶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囿騶虞之珍羣,激麋鹿之怪兽。” 唐 皮日休 《相解》:“夫以凤为禽耶?凤则仁义之禽也。以騶虞为兽邪?则騶虞仁义之兽也。” 清 钱谦益 《太保曹公神道碑》:“騶虞之不杀,凤凰之不搏,仁也。”
(2).天子囿中掌鸟兽的官。《周礼·春官·锺师》:“凡射,王奏騶虞,诸侯奏貍首。” 贾公彦 疏:“今《诗》 韩 鲁 説:騶虞,天子掌鸟兽官。”一说,为“騶人”与“虞人”的并称。参阅 宋 戴埴 《鼠璞·驺虞》
(3).古乐曲名。《仪礼·乡射礼》:“乐正东面命大师曰:‘奏《騶虞》间若一。’大师不兴。许诺,乐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墨子·三辩》:“ 周成王 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騶虞》。” 汉 张衡 《东京赋》:“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闋,《騶虞》奏。” 五代 谭用之 《寄孟进士》诗:“书回科斗江帆暮,曲罢《騶虞》海树苍。” 宋 郑樵 《〈通志〉总序》:“至 后汉 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
词语解释:魁吾  拼音:kuí wú
见“ 魁梧 ”。
词语解释:魁梧  拼音:kuí wú
亦作“ 魁吾 ”。亦作“ 魁俉 ”。 犹言高大壮实。《史记·留侯世家论》:“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魁梧,丘虚壮大之意。” 唐 善感 《李愍碑》:“容仪逈拔,奇貌魁俉。” 宋 黄庭坚 《武昌松风阁》诗:“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 沙 氏子,土司之后也, 彩云 ( 万彩云 )悦其魁吾,宠之专房。”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停了一阵,他又把 周大勇 打量一番,像是从 周大勇 那魁梧的身材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词语解释:东支西吾  拼音:dōng zhī xī wú
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下第三局时,频频以目送情。 小道人 会意,仍旧东支西吾,让他过去。”
词语解释:橐吾  拼音:tuó wú
款冬花的别名。
词语解释:锄吾  拼音:chú wú
见“ 鉏鋙 ”。
词语解释:锄铻  拼音:chú yǔ
亦作“ 鉏吾 ”。
(1).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六韬·军用》:“盖重车上板,结枲鉏鋙。”《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 洪兴祖 补注:“﹝鉏鋙﹞不相当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与宋玉山元思书》:“方凿圆枘,鉏鋙难从。”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经义与治事,枘凿两鉏鋙。”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文选》《易水》《大风》二歌,而独汰去辩説,亦自相鉏吾矣。”
(2).栉齿状物。《吕氏春秋·仲夏》“飭钟磬柷敔” 汉 高诱 注:“敔,木虎,脊上有鉏鋙,以杖擽之以止乐。”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连桐椌楬底,频擽鉏鋙脊。”
词语解释:左支右吾  拼音:zuǒ zhī yòu wú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 登 莱 泛海窥 吴 越 ,以出吾左,由 武昌 渡 江 窥 江 池 ,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愿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文献通考·职役二》:“若夫一承职役,覊身官府,则左支右吾,尽取所办,倾囷倒廪,不足赔偿。” 明 归有光 《潘用中墓志铭》:“责逋满门,左支右吾,恬不为惊,事以办飭。” 清 戴名世 《小学论选序》:“至於论者则可出一己之义,反覆辨难,穷尽事理……今或一以经义之法绳之,徘徊四顾,左支右吾,而谓上下文之亦当有所避忌,是乌知夫论之体制者哉!”
词语解释:混吾  拼音:hùn wú
昆吾 ,山名。传说此山出美金。一说次于玉的石名。《管子·侈靡》:“ 俈 尧 之时, 混吾 之美在下,其道非独出人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孙诒让 曰:“‘混吾’疑即‘昆吾’,‘美’谓美金也。”又引 姚永概 曰:“《诗·采薇序》‘昆吾’,《释文》‘昆字又作混’……《史记·司马相如传》‘琳琘混珸’, 司马彪 云‘石之次玉者’,《索隐》云‘字或作昆吾’,则此句或谓美玉埋藏地下,不发取之。”
词语解释:支支吾吾  拼音:zhī zhī wú wú
亦作“ 支支梧梧 ”。 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应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后羿 ﹞坐在对面铺着脱毛的旧豹皮木榻上,搔着头发,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杨朔 《熔炉》:“指导员觉得 黄金宝 有点反常,两只眼映着灯闪亮,好像含着泪,问他又支支吾吾地不肯明说。”
词语解释:成仿吾  拼音:chéng fǎng wú
(1897-1984)文学理论家,教育家。湖南新化人。曾留学日本,并参与组织创造社。后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员。曾参加长征。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校长。著有文论集《使命》、诗文集《流浪》《长征回忆录》等。
词语解释:江左夷吾  拼音:jiāng zuǒ yí wú
《晋书·温峤传》:“于时 江左 草创,纲维未举, 嶠 殊以为忧。及见 王导 共谈,欢然曰:‘ 江左 自有 管夷吾 ,吾復何虑!’” 管夷吾 , 春秋 时期政治家 管仲 ,相 齐桓公 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宋 陆游 《泛舟湖山间有感》诗:“野人只欲安耕钓, 江左 夷吾 可见不?”《花月痕》第七回:“这也没有甚么奇处,那 诸葛公 弹琴退敌, 谢太傅 围棋赌墅,名士大半多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 江左 夷吾 ,让他推羣独步了。”
词语解释:徐吾  拼音:xú wú
(1). 战国 齐 女子名。有辩才。尝夜织,家贫而烛屡不给,欲与邻女 李吾 之属会烛, 李 辞之, 徐吾 责以大义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 李 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徐吾》。 明 邵璨 《香囊记·供姑》:“佳人贤孝絶代无,休问 徐吾 与 李吾 。”
(2).复姓。 春秋 郑国 有 徐吾犯 。见《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木吾  拼音:mù wú
木棒名。 汉 代御史、校尉、郡守、都尉、县长之类官员皆用木吾夹车。 唐 陆羽 《茶经·四之器》:“炭檛以铁六稜製之……若今之 河 陇 军人木吾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拱稽之稽,盖棁檛之类也, 河 陇 谓之木吾。”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词语解释:奚吾  拼音:xī wú
犹謑诟。耻辱。《墨子·节葬下》:“是以僻淫邪行之民,出则无衣也,入则无食也,内续奚吾,并为淫暴,而不可胜禁也。” 孙诒让 间诂引 俞樾 云:“疑当为‘内积奚后’,皆字之误也。奚后即謑詬之叚音……‘内积謑詬’者,内积耻辱也。盖出则无衣,入则无食,不胜其耻辱,故竝为淫暴而不可胜禁也。”参见“ 謑詬 ”。
词语解释:謑诟  拼音:xǐ gòu
亦作“ 謑詬 ”。 辱骂。《楚辞·王逸〈九思·遭厄〉》:“起奋迅兮奔走,违羣小兮謑訽。”原注:“謑,耻辱垢陋之言也。訽,一作呴。”《红楼梦》第七八回:“諑謡謑詬,出自屏帷;荆棘蓬榛,蔓延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