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鼓吹 拼音:gǔ chuī
(1).即鼓吹乐。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我国古代民族 北狄 。 汉 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短簫鐃歌,军乐也。 黄帝 使 岐伯 所作也。所以建武扬德,风劝战士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汉 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短簫鐃歌,鼓吹一章耳,亦以赐有功诸侯。” 南朝 梁 沉约 《梁鼓吹曲十二首》诗序:“鼓吹, 宋 齐 并用 汉 曲,又 克庭 用十六曲, 梁祖 乃去四曲,合日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十四首》诗序:“臣闻鐃歌者, 汉 乐也。殿前谓之鼓吹,军中谓之骑吹。”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方泽杜常》:“观者不知其误,何耶?《鼓吹》之选,皆晚 唐 之最下者。”参阅《宋书·乐志一》。
(2).演奏乐曲。《东观汉记·段熲传》:“ 熲 乘轻车,介士鼓吹。”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娥眉。”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内鼓吹开门介。”
(3).演奏乐曲的乐队。《后汉书·杨震传》:“及葬,又使侍御史持节送丧,兰臺令史十人,发羽林骑轻车介士,前后部鼓吹,又勑驃骑将军官属司空法驾,送至旧塋。” 宋 司马光 《论董淑妃谥议策礼札子》:“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於妇人。唯 唐 平阳公主 有举兵佐 高祖 定天下之功,方给鼓吹。”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进春》:“立春日,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京师除各署鞭春外,以綵绘按图经製芒神土牛,舁以綵亭,导以仪仗鼓吹。”
(4).鼓吹声;乐曲声。 唐 李山甫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诗:“谷风闻鼓吹,苔石见文章。” 清 孙枝蔚 《水叹》诗之四:“前有达官坐巨艑,鼓吹能使两耳聋。”
(5).比喻蛙鸣声。 唐 杨收 《咏蛙》:“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復问官私。”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山居》曲:“尘埃野马,风波海鸥,鼓吹池蛙。”
(6).谓阐发意义,引申为羽翼,辅佐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刘孝标 注:“言此五赋是经典之羽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此盖诗中鼓吹,名下笙簧。” 明 吴承恩 《贺总制梅林胡公奏捷障词》:“恭惟臺下,政府羽仪,儒林鼓吹,巖廊柱石,宇庙津梁。”
(1).宣扬;宣传。 唐 杜甫 《进〈雕赋〉表》:“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至於沉鬱顿挫,随时敏捷,而 扬雄 、 枚皋 之流,庶可跂及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朱楚生》:“班中脚色,足以鼓吹 楚生 者,方留之,故班次愈妙。”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鼓吹固然要紧,实行更为要紧;空言鼓吹,尽管起劲,又有何用!”
(2).吹嘘;吹捧。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序》:“后得 于鳞 所与 殿卿 书云:‘ 姑苏 梁生 出《巵言》以示,大较俊语辨博,未敢大尽。英雄欺人,所评当代诸家,语如鼓吹,堪以捧腹矣。’” 章炳麟 《〈革命军〉序》:“卒其行事,乃相繆戾如彼!材者张其角牙以覆宗国,其次即以身家殉 满洲 ,乐文采者,则相与鼓吹之。” 陈毅 《鲁南大捷》诗:“快速部队走如飞, 印 缅 归来自鼓吹。”
(3).引申为捧场,怂恿。 孙芋 《妇女代表》:“没有你们这帮姑娘们老鼓吹,你嫂子当代表也不能这样心盛。”词语解释:歌吹 拼音:gē chuī
歌唱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 昌邑 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宋 司马光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诗:“常思去岁初,西轩习歌吹。”
歌声和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唐 温庭筠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诗:“併起别离恨,思闻歌吹喧。” 鲁迅 《呐喊·社戏》:“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 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词语解释:横吹 拼音:héng chuī
(1).乐器名。即横笛。又名短箫。 唐 王维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诗:“横吹杂繁笳,边风捲塞沙。”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十五首·牧笛》:“芊绵杳靄间,落日一横吹。” 清 陈维崧 《菩萨蛮·江行》词:“回首望臺城,依稀横吹声。”参见“ 横笛 ”。参阅《文献通考·乐考十一》。
(2).乐府曲名,用于军中。《辽史·乐志》:“横吹亦军乐,与鼓吹分部而同用,皆属鼓吹令。”参见“ 横吹曲 ”。
(3).指演奏横吹乐的乐队。《南史·垣护之传》:“ 崇祖 闻 陈显达 、 李安人 皆增给军仪,乃啟求鼓吹横吹。”
词语解释:横吹曲 拼音:héng chuī qǔ
乐府歌曲名。 汉 张骞 通使 西域 ,得《摩诃兜勒》一曲, 李延年 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为军中乐,马上演奏。原为乘舆的武乐, 东汉 以给边地将军。 魏 晋 以后,二十八解已亡。现存歌词,均系 魏 晋 以后文人作品。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横吹曲题解》。词语解释:清吹 拼音:qīng chuī
犹清风。《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徐勉 《鹊赋》:“逢翳薈而翔集,乘清吹而西东。”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九》:“水滨以旷而气舒,鱼鸟风云,清吹远目,自与知者之气相应。”
清越的管乐,如笙笛之类。 晋 陶潜 《述酒》诗:“王子爱清吹,日中翔 河 汾 。”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不见 栢梁 铜雀 上,寧闻古时清吹音。”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送远曲》:“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词语解释:凤吹 拼音:fèng chuī
对笙箫等细乐的美称。《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闻凤吹於 洛 浦,值薪歌於 延 瀨。”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 周宣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雒 之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 唐 郎士元 《听邻家吹笙》诗:“凤吹声如隔綵霞,不知墙外是谁家。”词语解释:凉吹 拼音:liáng chuī
凉风。 唐 钱起 《早下江宁》诗:“暮天微雨散,凉吹片帆轻。” 宋 苏舜钦 《暑中闲咏》:“北轩凉吹开疎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清 曹寅 《饮浭酒》诗:“永夜舒清光,榱桷浮凉吹。”词语解释:晚吹 拼音:wǎn chuī
晚风。 唐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 前蜀 韦庄 《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诗:“鹿巾蔾杖葛衣轻,雨歇池边晚吹清。”词语解释:朔吹 拼音:shuò chuī
指北风。 南朝 陈 张正见 《寒树晚蝉疏》诗:“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 唐太宗 《饮马长城窟行》:“寒沙连骑跡,朔吹断边声。” 宋 梅尧臣 《李审言学士遗金波酒》诗:“朔吹卷天吼,远郊无鸟飞。”词语解释:笛吹 拼音:dí chuī
吹笛词语解释:滥吹 拼音:làn chuī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词语解释:滥竽 拼音:làn yú
(1).《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以“滥竽”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时也表示自谦。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使夫怀鼠知慙,滥竽自耻。” 明 张景 《飞丸记·权门狼狈》:“我是曳白菲才,滥竽入金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滥竽作吏,旷职怀惭。”
(2).比喻以劣充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审定务求严格,凡无艺术价值,不合儿童文学本质者不使滥竽。”词语解释:松吹 拼音:sōng chuī
谓松风。 唐 鲍溶 《窃览都官李郎中和李舍人益酬张舍人弘静夏夜寓直思闻雅琴见寄》诗:“松吹暑中冷,星花池上深。” 宋 陆游 《好事近·寄张真甫》词之八:“贪看云气舞青鸞,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慇懃留客。”参见“ 松风 ”。
词语解释:松风 拼音:sōng fēng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词语解释:骑吹 拼音:qí chuī
古代军中的一种骑在马上演奏的器乐合奏。《汉书·礼乐志》:“骑吹鼓员三人。”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吹部》:“警鼓,二人执朱旛引乐,衣文戴冠,已上乐人皆骑马乐即谓之骑吹,俗乐亦有骑吹也。” 宋 范成大 《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诗:“客游 瀟湘 逢骑吹,知公已为苍生起。”词语解释:箫吹 拼音:xiāo chuī
箫声。 唐 上官仪 《奉和秋日即日应制》:“緹油泛行幔,簫吹转浮梁。”词语解释:寒吹 拼音:hán chuī
冷风。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参差出寒吹,飉戾江上謳。” 唐 温庭筠 《原隰荑绿柳》诗:“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词语解释:铙吹 拼音:náo chuī
(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鐃吹杂还风。”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鐃吹喧 京口 ,风波下 洞庭 。” 清 赵翼 《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髩已霜,忽添鐃吹入诗章。”
(2).指演奏铙歌。《北史·尉古真传》:“ 瑾 ( 尉瑾 )时兼右僕射、鸣騶鐃吹。”参见“ 鐃歌 ”。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隋书·礼仪志三》:“后部鐃吹一部,鐃二面,歌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 吴 吹篳篥,横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新唐书·仪卫志下》:“凯乐用鐃吹二部,笛、觱篥、簫、笳、鐃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陈列如卤簿。”
词语解释:铙歌 拼音:náo gē
(1).军中乐歌。传说 黄帝 、 岐伯 所作。 汉 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骑吹,颯沓引公卿。”
(2).泛指军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谭笑青萍归路远,清笳万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曾上 江 楼閲水师,鐃歌鼓吹谱新词。” 曹亚伯 《武昌起义》:“择日出师,当天誓众。鐃歌初唱, 汉 帜齐张。”
(3).指凯歌。 清 汪廷讷 《种玉记·夷江》:“指日功成齐奏凯,大家拍马听鐃歌。” 清 赵翼 《从军征缅甸》诗:“传语健儿休笑我,凯旋时节要鐃歌。”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鐃歌。”词语解释:香吹 拼音:xiāng chuī
香风。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香吹分巖桂,鲜云抱石莲。” 唐 张乔 《和薛监察题兴善寺古松》:“瘦根盘地远,香吹入云清。” 宋 杨万里 《蕙花初开》诗:“西风澹无味,微度成香吹。”词语解释:暖吹 拼音:nuǎn chuī
犹暖风。 唐高宗 《守岁》诗:“花餘凝地雪,条含煖吹分。”词语解释:霜吹 拼音:shuāng chuī
指寒风。 唐 虞世南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寒流泛鷁首,霜吹响哀吟。” 唐 王勃 《出境游山》诗之二:“振翮凌霜吹,正月佇天潯。” 唐 孟郊 《寒地百姓吟》:“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词语解释:秋吹 拼音:qiū chuī
秋风。 唐 杨衡 《九日陪樊尚书龙山宴集》诗:“旆摇秋吹急,筵卷夕光沉。”词语解释:卧吹 拼音:wò chuī
横吹。 唐 李涉 《牧童词》:“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緑。”《新唐书·汉中王瑀传》:“ 瑀 亦知音,尝早朝过 永兴里 ,闻笛音,顾左右曰:‘是太常工乎?’曰:‘然。’它日识之,曰:‘何故卧吹?’笛工惊谢。” 宋 朱熹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三:“卧吹横笛过溪南。” 清 吴伟业 《口占赠苏昆生》之一:“独有 龟年 卧吹笛,暗潮打枕泣蓬窗。”词语解释:蛙吹 拼音:wā chuī
南朝 齐 孔稚珪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 珪 对人称此为可当“两部鼓吹”。见《南齐书·孔稚珪传》。后因以“蛙吹”称蛙鸣。 前蜀 韦庄 《夏夜》诗:“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宋 范成大 《积雨作寒》诗之二:“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词语解释:梅吹 拼音:méi chuī
梅花角声。古代军乐用梅花角,故亦泛指军乐。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一:“ 柏坛 飞五将,梅吹动三军。” 唐 刘长卿 《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诗:“芸香辞乱事,梅吹听军声。”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云管飘梅吹,蜺旌错鸟章。”参见“ 梅花角 ”。
词语解释:梅花角 拼音:méi huā jiǎo
古代军号的一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有梅花角,声甚凄清,然军中之乐,世不恆用。”词语解释:边吹 拼音:biān chuī
(1).古代边地所用的吹奏乐器。 唐 韩休 《奉和御制平胡》:“叠鼓摇边吹,连旌暗朔云。” 唐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郊云驻旌羽,边吹引金鉦。”
(2).指边地吹奏乐器吹奏出的声音。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贺牛相公状》:“望京华而甚遥,听边吹而增欷。”词语解释:野吹 拼音:yě chuī
指野风。 唐 明解 《遗画工》诗:“松林惊野吹,荒隧落寒霜。”词语解释:龙吹 拼音:lóng chuī
指箫笛类管乐器。 南朝 齐 孔稚珪 《为王敬则让司空表》:“摐金龙吹鬱其前,鸣笳凤管叠其后。”词语解释:齐吹 拼音:qí chuī
犹齐竽。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便当妄忝 鲁 服,滥同 齐 吹。”参见“ 齐竽 ”。
词语解释:齐竽 拼音:qí yú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銓材秉 秦 镜,典乐去 齐 竽。”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为自谦之词。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 齐 竽终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韩偓 《安贫》诗:“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 齐 竽?”参见“ 滥竽充数 ”。
词语解释: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飭文风,自然要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止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参见“ 滥竽 ”。词语解释:鸾吹 拼音:luán chuī
指笙箫等细乐。 唐 胡直钧 《太常观阅骠国新乐》诗:“舒散随鸞吹,喧呼杂鸟春。” 唐 李群玉 《升仙操》:“凤臺闭烟雾,鸞吹飘天风。”词语解释:金吹 拼音:jīn chuī
指秋风。 唐 乔知之 《从军行》:“玉霜冻珠履,金吹薄罗衣。” 唐 于邵 《送王少府序》:“凉风已半,金吹淅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下》:“又 桃源夫人 题《中秋月》云:‘金吹扫天幕,无云方莹然。’”词语解释:雅吹 拼音:yǎ chuī
吹奏《雅》《颂》之乐。《后汉书·桓荣传》:“又詔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 李贤 注:“吹管奏《雅》《颂》也。”
《雅》《颂》之乐。 唐 令狐峘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诗:“颂歌清晓听,雅吹度风闻。”词语解释:阳吹 拼音:yáng chuī
指春风。 唐 宋之问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诗:“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词语解释:弦吹 拼音:xián chuī
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万纪载弦吹,千岁託旒旌。” 吕延济 注:“弦吹,弦管也。” 唐 李康成 《自君之出矣》诗:“自君之出矣,弦吹絶无声。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絃吹:指弦乐声和鼓吹声。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掖庭絃吹,先罢赏於材人;司隶纠绳,次申严於权右。”参见“ 弦吹 ”。词语解释:灰吹 拼音:huī chuī
犹灰动。《宋史·乐志十六》:“律管灰吹,黄宫动,阳来復,景长时。”参见“ 灰动 ”。
词语解释:灰动 拼音:huī dòng
指葭莩之灰飞动。灰动则节候更易。《宋书·律历志上》:“以葭莩灰布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动者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王起 《葭灰应律赋》:“明夫律通则气来,灰动则时至。”参见“ 灰管 ”。词语解释:窃吹 拼音:qiè chuī
喻无其能而预其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窃吹草堂,滥巾北岳。” 吕向 注:“窃,盗也…… 南郭处士 盗居吹竽之位。”参见“ 滥竽充数 ”。
词语解释: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飭文风,自然要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止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参见“ 滥竽 ”。词语解释:妙吹 拼音:miào chuī
善于吹奏。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妙吹,凤雀舞庭。”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李群玉》:“ 群玉 好吹笙,善《急就章》,喜食鹅,及授校书郎东归, 卢肇 送诗云:‘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词语解释:鬼吹 拼音:guǐ chuī
迷信者称地面所发出的阴湿之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人卧牀当令高,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词语解释:杂吹 拼音:zá chuī
谓多种管乐合奏。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词语解释:鼻吹 拼音:bí chuī
谓以鼻吹奏乐器。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 桓谭 :‘方士 董仲君 ,能鼻吹口歌。’《朝野僉载》:‘ 寿安 男子不知姓名,肘拍板,鼻吹笛,口唱歌,能半面笑,半面啼。’” 清 李调元 《弄谱百咏》:“鼻吹口歌今出世,胁肩謟笑是高人。”词语解释:过吹 拼音:guò chuī
转炉内的杂质(如从铁中去碳,从铜中去硫)已完全清除或已使杂质低于恰当的百分比后仍继续吹风词语解释:飘吹 拼音:piāo chuī
飘拂吹动。 唐 韩愈 《新竹》诗:“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词语解释:青吹 拼音:qīng chuī
风吹林木声。借指清风。 隋 薛道衡 《梅夏应教》诗:“浮云半空上,青吹隔池来。” 宋 梅尧臣 《鹤林寺》诗:“松竹暗山门,颼颼给青吹。”词语解释:流吹 拼音:liú chuī
古代笳箫一类的吹管乐器。《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春官联事,苍灵奉涂,然后昇秘驾,胤緹骑,摇玉鑾,发流吹。” 李周翰 注:“流吹,笳簫之类也。”词语解释:玉吹 拼音:yù chuī
管乐器的美称。 唐 温庭筠 《元日》诗:“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 宋 汪元量 《六州歌头·江都》词:“击鼓挝金,拥琼璈玉吹,恣意游嬉。”词语解释:阴吹 拼音:yīn chuī
中医学名词。指妇女阴道有气排出,并带声响的一种病症。《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妇女杂病脉证并治》:“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注:“阴吹而正喧,谓前阴出气有声也。”词语解释:商吹 拼音:shāng chuī
秋风。 明 高启 《桐树》诗:“坐恐销华泽,商吹起前除。”词语解释:神吹 拼音:shén chuī
指耸人听闻的、刺耳的、甚嚣尘上的宣传。例如:这个病人盲目地听信江湖医生的神吹。词语解释:胡吹 拼音:hú chuī
胡乱吹牛。 赵树理 《三里湾·治病竞赛》:“ 灵芝 是个很实在的姑娘,大家都相信她不是胡吹。”词语解释:彩吹 拼音:cǎi chuī
谓彩衣人吹奏乐器。一说发声吹奏。《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羽卫蔼流景,綵吹震沉渊。” 张铣 注:“綵吹,綵衣人吹簫管,震动深渊也。” 李善 注:“綵,发吹也。”词语解释:鼙吹 拼音:pí chuī
鼙鼓和号角。亦指击鼓和吹号的声音。 唐 薛能 《赠苗端公》诗之一:“坐默闻鼙吹,庭班见雪初。”词语解释:钧吹 拼音:jūn chuī
指钧天广乐。《海录碎事·音乐》引 王禹玉 《考制科》诗:“通宵客梦闻钧吹,几日朝衣滞御霜。”词语解释:一风吹 拼音:yī fēng chuī
比喻一下子全部取消。 孙华炳 《重赏之下》一:“这些‘老板’们商议之后,觉得来而不往非礼,合伙送他一顶‘ 林老板 ’的帽子。不久,人家的帽子都一风吹了,他这顶帽子却象在那稀疏的头发上生了根。”词语解释:吹吹 拼音:chuī chuī
方言。唢呐之类。川剧《拉郎配》第六场:“我是吹鼓手有吹吹为凭。他们要请我吹,我实在帮不到忙,你们看,嘴皮都吹肿啰!”词语解释:豪吹 拼音:háo chuī
豪壮的管乐声。 宋 秦观 《黄楼赋》:“发哀弹与豪吹兮,飞鸟起而参差。”词语解释:山吹 拼音:shān chuī
山风。 元 虞集 《次韵叶宾月山居》:“水花含窈宨,山吹纵清緜。”词语解释:凤吟鸾吹 拼音:fèng yín luán chuī
比喻极为美妙的歌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忽听得歌声嘹亮,凤吟鸞吹,不足喻其美。”词语解释:诗肠鼓吹 拼音:shī cháng gǔ chuī
喻激发诗人创作欲望的音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 戴顒 春擕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鸝声,此俗耳鍼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词语解释:陈伯吹 拼音:chén bó chuī
(1906-1997)儿童文学家。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曾主编《小学生》、《小朋友》等刊物。建国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少儿出版社副社长、编审。著有童话《阿丽思小姐》、小说《飞虎队与野猪队》等,译有外国童话多种。词语解释:马上吹 拼音:mǎ shàng chuī
一种长嗽叭。《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执事过了,腰锣、马上吹、提炉,簇拥着老太太的主亭子。”词语解释:雨打风吹 拼音:yǔ dǎ fēng chuī
指风雨的侵害。 宋 范成大 《春晚偶题》诗:“寂寥春事冷於秋,雨打风吹断送休。” 清 郑燮 《道情》之六:“醉倒在迴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人地话雨打风吹会将世界变,果然你一来到就把锦绣装饰满园。”参见“ 风吹雨打 ”。
词语解释:风吹雨打 拼音:fēng chuī yǔ dǎ
(1).谓遭受风雨的吹打。 唐 陆希声 《阳羡杂咏·李径》:“一径穠芳万蕊攒,风吹雨打未摧残。” 宋 辛弃疾 《浣溪沙·漫兴作》词:“未到山前骑马回,风吹雨打已无梅。共谁消遣两三杯。”《黄绣球》第一回:“后边一带房屋,今年被风吹雨打,像要倾倒,官人要赶紧雇个匠人修理修理。” 陈毅 《寄友》诗:“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2).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 元 乔吉 《水仙子·赠朱翠英》曲:“恐怕风吹雨打,喫惜了零落天涯。”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怎么又来了‘翻译年’呢,在并无什么了不起的翻译的时候?不是夸大和开心,它本身就太轻飘飘,禁不起风吹雨打的缘故么?”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 凌云 那孩子不像 志芳 、 玉娥 那么禁得住风吹雨打。”词语解释:两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ī
有坐、立两部的乐队演奏的音乐,气势浩大。《南齐书·孔稚珪传》:“ 稚珪 风韵清踈……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 陈蕃 乎?’ 稚珪 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 仲举 。’”后遂以“两部鼓吹”指蛙鸣。 宋 陆游 《久雨排闷》诗:“老盆浊酒且復醉,两部鼓吹方施行。”参见“ 两部 ”。
词语解释:两部 拼音:liǎng bù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词语解释:楚弄吴吹 拼音:chǔ nòng wú chuī
泛指 江 南一带的乐曲。 宋 刘弇 《秋日仪征即事》诗之三:“秋日前山瘦如刻, 楚 弄 吴 吹沸江国。”词语解释:黄门鼓吹 拼音:huáng mén gǔ chuī
(1).乐曲名。 后汉 乐有四品:《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后汉书·礼仪志中》“ 高祖 定 秦 之月,元年岁首也” 刘昭 注引 汉 蔡邕 《礼乐志》:“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
(2).职官名。《后汉书·安帝纪》:“壬午,詔太僕、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 李贤 注引《汉官仪》:“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宋书·礼志五》:“黄门鼓吹、及钉官僕射、黄门鼓吹史主事……给絳褠,武冠。”词语解释:鸾歌凤吹 拼音:luán gē fèng chuī
指笙箫等乐曲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瑶轩綺构何崔嵬,鸞歌凤吹清且哀。”词语解释:宝吹 拼音:bǎo chuī
指佛教的吹奏音乐。《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宝吹,其音清亮,充满法界。”词语解释:枪吹 拼音:qiāng chuī
谓发散。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所见者,藩溷枪吹,腐败掀空。雪下敛片,飘飘在中。污秽所宗,马牛所避。”词语解释:纸吹 拼音:zhǐ chuī
即纸煤。《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陶子尧 闭着眼睛吃水烟,不去理他。看看一根纸吹吃完,新嫂嫂赶忙又点好一根送上。” 茅盾 《林家铺子》三:“只管捧着他那老古董的水烟筒卜落落卜落落的呼,直到烧完一根纸吹,这才慢吞吞地说。”参见“ 纸煤 ”。
词语解释:纸煤 拼音:zhǐ méi
用易于引火的纸搓成的细纸卷,点着后一吹即燃,多作点火、燃水烟之用。《老残游记》第六回:“﹝店家﹞把灯放下,手指缝里夹了个纸煤子,吹了好几吹,才吹着。”《天雨花》第二回:“他自己下牀,暗中摸了火石,敲着纸煤,点了残烛。”词语解释:告吹 拼音:gào chuī
宣告破灭或失败。 沙汀 《炮手》:“他沿途心情都很不错,然而一到县城,他的兴致便告吹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第一次围剿也就从此告吹了。”词语解释:肉鼓吹 拼音:ròu gǔ chuī
谓体罚犯人的声音。 后蜀 酷吏 李匡远 ,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檮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肉鼓吹,听神啼鬼哭,毛钳刀笔 汉 乔才。”词语解释:劲吹 拼音:jìng chuī
猛烈地刮。例如:狂风劲吹。词语解释:瞎吹 拼音:xiā chuī
乱讲大话。 茅盾 《子夜》十:“他怕什么 武汉 方面即刻就有变动,不过是 唐云山 他们瞎吹,他更怕和 老赵 ‘斗法’。他知道 老赵 诡计多端。” 方之 《内奸》下:“我老老实实承认,过去我好摆功,夸口,瞎吹 严赤 喊我大哥,引起了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