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东吴 拼音:dōng wú
(1).指 三国 时 吴国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太平天囯 叶春森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包 东吴 而连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可以守。”词语解释:三吴 拼音:sān wú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词语解释:天吴 拼音:tiān wú
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神曰 天吴 ,是为 水伯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吴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唐 李贺 《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吴 移海水。”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白居易》:“海图题咏见忧思,浪搅 天吴 悔已迟。”词语解释:孙吴 拼音:sūn wú
(1). 春秋 时 孙武 和 战国 时 吴起 的并称。皆古代兵家。 孙武 著《兵法》十三篇。 吴起 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 孙 吴 用之,无敌於天下。” 杨倞 注:“ 孙 ,谓 吴 王 闔閭 将 孙武 ; 吴 ,谓 魏武侯 将 吴起 也。”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 孙 吴 法,家本 幽 并 儿。”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 卫 霍 。口里虽谭 周 孔 文,怀中不舍 孙 吴 略。”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清 洪昇 《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 孙 吴 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
(2). 三国 时 吴国 ,因王室姓 孙 ,历史上也称 孙吴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 汉 宛陵县 地, 后汉 建安 十三年, 孙吴 分置 寧国县 。”词语解释:荆吴 拼音:jīng wú
(1). 春秋 时的 楚国 与 吴国 ,后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孙权 ﹞谋无遗諝,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 ,而与天下争衡矣。”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2). 汉 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汉书·诸侯王表》:“东带 江 湖 ,薄 会稽 ,为 荆吴 。” 颜师古 注:“ 文颖 曰:‘即今 吴 也。 高帝 六年为 荆国 ,十年更名 吴 。’ 荆吴 ,同是一国也。”词语解释:勾吴 拼音:gōu wú
句吴。即 吴国 。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子胥 始东奔 勾吴 ,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伤弓于飞。” 明 杨慎 《升庵经说》:“ 越 曰 於越 , 吴 曰 勾吴 , 邾 曰 邾娄 ,本一字而为二字,古声双叠也。” 清 殷誉庆 《暨阳怀古》诗:“此地 勾吴 战垒开,尚餘重镇 楚 江隈。”词语解释:中吴 拼音:zhōng wú
(1).旧 苏州 府的别称。始见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 明 唐顺之 《雁训》:“舍人擅 中吴 之逸韵,汎下里之烦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晋书三》:“ 宋 龚明之 作《中吴纪闻》,此特取《史记·项羽纪》‘ 籍 避仇 吴中 ’,倒其文耳,非别有一称。”
(2).旧 镇江 府的别称。 明 周祁 《名义考》:“ 润州 , 中吴 也。” 润州 为 镇江府 的古称。词语解释:湘吴 拼音:xiāng wú
湘水 与 吴兴 的并称。《文选·谢惠连〈雪赋〉》:“酌 湘 吴 之醇酎,御狐狢之兼衣。” 李善 注引《吴录》:“ 湘川 酃陵县 水以作酒,有名。 吴兴 乌程县 若下酒,有名。”词语解释:句吴 拼音:gōu wú
即 吴国 。《史记·吴太伯世家》:“ 太伯 之犇 荆蛮 ,自号 句吴 。” 司马贞 索隐:“ 颜师古 注《汉书》,以 吴 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清 吴伟业 《京江送远图歌》:“画舫 劳劳 送客亭, 句吴 人去官 巴 蜀 。” 余疚侬 《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啟宇,三让来就封。”词语解释:沼吴 拼音:zhǎo wú
犹言灭 吴 。语本《左传·哀公元年》:“ 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 吴 其为沼乎!” 杜预 注:“谓 吴 宫室废坏,当为污池。” 清 杨焯 《吴门杂感》诗之二:“烟波一櫂 鴟夷子 ,闲对 西施 话沼 吴 。”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我﹞也不信 妲己 亡 殷 , 西施 沼 吴 , 杨妃 乱 唐 的那些古老话。”词语解释:陈吴 拼音:chén wú
秦 末农民起义首领 陈胜 、 吴广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序》:“ 陈 吴 奋其白挺, 刘 项 随而毙之。”词语解释:越吴 拼音:yuè wú
越 地与 吴 地的并称。 吴 越 相接,史多并称。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刘翁辨枉》:“下官 杭严道 备兵使者 太史惠 是也,文甲三场,姓字早登龙虎榜,官清一水,疮痍欲起 越 吴 民。” 清 陈寿祺 《平定台湾恭纪》诗之五:“大荒枕海迴天地,絶域占星控 越 吴 。”词语解释:杨吴 拼音:yáng wú
五代 十国 的 吴国 。因其建立者为 杨行密 ,故称。 宋 徐铉 《稽神录·徐善》:“ 江 南伪中书舍人 徐善 ,幼孤,家于 豫章 , 杨吴 之寇 豫章 , 善 之妹为一军校所虏。”词语解释:阿吴 拼音:ā wú
指 清 吴三桂 。 吴三桂 征西,杀人如麻,故民间以“阿吴”为恐吓小孩之语。中国歌谣资料《杂类歌谣·湖南等闯王歌》:“娃娃娃娃悄悄着, 阿吴 来了头咬破。”词语解释:二吴 拼音:èr wú
指 吴郡 与 吴兴 。《南齐书·高帝纪下》:“二 吴 、 义兴 三郡遭水,减今年田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二吴》:“ 吴郡 、 吴兴 皆有‘ 吴 ’字,自当为‘二 吴 ’。”词语解释:北吴 拼音:běi wú
古 虞国 的别称。《汉书·地理志下》:“ 大伯 初奔 荆蛮 , 荆蛮 归之,号曰 句吴 。 大伯 卒, 仲雍 立,至曾孙 周章 ,而 武王 克 殷 ,因而封之。又封 周章 弟 中 于 河 北,是为 北吴 ,后世谓之 虞 。”词语解释:东门吴 拼音:dōng mén wú
《战国策·秦策三》:“ 梁 人有 东门吴 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 东门吴 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二:“霑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上慙 东门吴 ,下愧 蒙 庄子 。”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而 卢思道 称 邢邵 丧子不慟,自 东门吴 已来,未之有也。”词语解释:侨吴 拼音:qiáo wú
春秋 郑 子产 (名 侨 )和 吴 季札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带,雅貺或比于 侨 吴 ;荆釵布裙,高义每符于 梁 孟 。”参见“ 侨札 ”。
词语解释:侨札 拼音:qiáo zhá
指 春秋 郑国 公孙侨 ( 子产 )与 吴国 公子 季札 。 季札 至 郑 ,与 子产 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侨札”比喻朋友之交。《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肃 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 肃 乃指一囷与 周瑜 , 瑜 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 侨 札 之分。”《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抗 与 羊祜 推 侨 札 之好, 抗 尝遗 祜 酒, 祜 饮之不疑, 抗 有疾, 祜 馈之药, 抗 亦推心服之。”词语解释:延吴 拼音:yán wú
春秋 吴 延陵季子 和 魏 东门吴 的并称。两人皆丧子而旷达无忧。《文选·潘岳〈西征赋〉》:“夭赤子於 新安 ,坎路侧而瘞之……虽勉励於 延 吴 ,实潜慟乎余慈。” 李善 注:“《礼记》曰:‘ 延陵季子 适 齐 ,於其反也,其长子死,葬於 嬴 博 之间,其坎深不至於泉。’《列子》曰:‘ 魏 有 东门吴 者,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子死而不忧者,何也? 东门吴 曰:吾尝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时同,吾奚忧也!’”词语解释:西吴 拼音:xī wú
(1).古地名。《国语·齐语》:“西服 流沙 、 西吴 。” 韦昭 注:“ 流沙 、 西吴 , 雍州 之地。”
(2). 唐 宋 时 湖州府 的别称。在今 浙江 湖州 。 元 李存 《送始和尚之天竺》诗:“杨柳湖边天未晓,偶随孤棹落 西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