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荠上声 [lǐ][mǐ][jǐ,水名][奚上声。亦待也。][音陛。与䯗同。或作䏶。][ní,露泥泥][tǐ][详注1]


注1:媞 音弟。莎草的子实。《尔雅》薃,侯莎,其实媞。
共13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启沃启蛰启予启奏启塞启发式启复启业
启齿启事启运启足启颜启劄启四体启导
启关启闭启迪启上启佑启瞶振聋启移启首
启行启发启告启祯启悟启征启祷启词
启扉启处启土启籥启节启手启足启佐启衅
启户启扃启居启殡启帖启机启碇启证
启明启路启手启涂启荣启禀启拆启蕃
启钥启封启请启藩启发启程启才启草
启祚启曙启问启示启涂启全启伐启筚
启口启蒙启途启手足启化启体启丐启者

词语解释:启沃
《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后因以“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梁书·武帝纪下》:“朕暗於行事,尤闕治道……凡尔在朝,咸思匡救,献替可否,用相启沃。” 宋 梅尧臣 《送曾子固苏轼》诗:“正如 唐 虞 时,元凯同启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 洪亮吉 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置诸座右,时常观览。”
词语解释:启齿  拼音:qǐ chǐ
(1).发笑。因笑必露齿,故云。《庄子·徐无鬼》:“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 王先谦 集解:“笑也。” 唐 元稹 《春》诗:“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卢质 字 子微 ,性好翫謔,为 庄宗 管记。会医官 陈玄 补 太原府 医学博士,所司请稿, 质 立草之,末句云:‘既得厚朴之才,宜典从容之职。’ 庄宗 览之久,为启齿。”
(2).开口。多表示有所请求。《水浒传》第九八回:“他们如何敢来启齿?”《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王公 道:‘且喫三杯,方敢启齿。’”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 唐 文君 ﹞想问又觉不便启齿,无聊地望着墙上的镜框。”
词语解释:启关  拼音:qǐ guān
(1).谓开门。关,门闩。《周礼·春官·巾车》:“及墓,嘑启关陈车。” 郑玄 注:“关,墓门也。” 唐 韩偓 《寄邻庄道侣》诗:“闻説经旬不启关,药窗谁伴醉开颜。”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天池庙主》:“﹝团练﹞至未时出启关,醉容溢面。”
(2).打开关隘之门。《战国策·秦策二》:“ 楚 之相 秦 者 屈盖 ,为 楚 和於 秦 , 秦 启关而听 楚 使。”
词语解释:启行  拼音:qǐ xíng
(1).出发;起程。《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三国志·蜀志·吕凯传》:“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 阿英 《流离》一:“五时启行入城,限定三天内回 巢县 。”
(2).谓开路。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请执殳先驱,为士卒启行。”
(3).比喻起头、开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絶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词语解释:启扉
开门
词语解释:启户  拼音:qǐ hù
(1).开门。 汉 焦赣 《易林·临之姤》:“牙孽生齿,室堂启户。幽人利贞,鼓翼起舞。”《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 左伯桃 ﹞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清晓启户,有一兔缓步而入。”
(2).指打开洞穴之口。《礼记·月令》:“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孔颖达 疏:“户,谓穴也。” 陈澔 集说:“谓始穿其穴而出。”
词语解释:启明  拼音:qǐ míng
(1).开明;通达事理。《书·尧典》:“ 放齐 曰:‘ 胤 子 朱 ,启明。’” 孔 传:“启,开也。” 孔颖达 疏:“其人心志开达,性识明悟。” 唐 柳宗元 《舜禹之事》:“其立于朝者, 放齐 犹曰 朱 启明。”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背此者,虽其启明如 朱 ,亦谓之不肖。”
(2).星名。《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 唐 刘禹锡 《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 清 赵翼 《范洽园七十寿诗》之一:“江天落落占星象,一似长庚一启明。”详“ 启明星 ”。
词语解释:启钥  拼音:qǐ yuè
同“启籥”
开锁。
词语解释:启籥
亦作“啟钥”。 开锁。《书·金縢》:“启籥见书,乃并是吉。” 蔡沉 集传:“籥与‘钥’通。” 宋 洪迈 《夷坚志补·赤松观丹》:“愿见者则焚香启钥以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
词语解释:启祚  拼音:qǐ zuò
(1).犹发祥。旧时谀称帝后诞育。 晋 张华 《元皇后哀策文》:“河岳降灵,启祚 华阳 。”《晋书·乐志上》:“天命降监,启祚明哲。”
(2).犹发祥。开创帝业。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寧钻燧以启祚,岂巢居而建号。”
词语解释:启口
开口;张开嘴说话。《汉书·贾谊传》:“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宋 陈傅良 《题张之望文卷后》:“ 温公 尝言, 洛 中,士大夫渊藪,谈空説性多矣,惟史事无所启口。盖有讥云耳。”《再生缘》第二一回:“转身走下垂袍袖,施礼深深启口云。”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世界上有些话,是最难启口的。”
词语解释:启蛰  拼音:qǐ zhé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 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 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 宋 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
(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 骆鹏 《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词语解释:启事  拼音:qǐ shì
(1).陈述事情。多用于下对上。《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启事。”《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红楼梦》第十八回:“﹝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指示 贾 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
(2).陈述事情的奏章;函件。《晋书·山涛传》:“ 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 山公 启事’。” 南朝 梁 沉约 《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 文圭 后饰非,遍投启事公卿间。”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适当选人之阙,如茅之拔,几遍於丘园;积薪之流,半登於启事。”
(3).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 茅盾 《右第二章》:“启事在报纸上登出来了。” 丁西林 《压迫》:“上星期五,他们又在报上登了一个启事。”
词语解释:启闭  拼音:qǐ bì
(1).开与关。《周礼·天官·阍人》:“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以时启闭。”《梁书·处士传·何胤》:“别为小閤室,寝处其中,躬自启闭,僮僕无得至者。” 宋 曾巩 《司门制》:“门关筦键之事,启闭出入之节。”
(2).古称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杜预 注:“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3).泛指节气。《晋书·律历志中》:“启闭升降之纪,消息盈虚之节。”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时乖启闭,箭异錙銖。”
词语解释:启发
1.谓开导其心,使之领悟。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启发 和帝 ,诛讨 竇氏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麟 屡进策画,启发 垂 意, 垂 更奇之,宠待与诸子均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 老李 的话,给了我启发。”
2.阐明;发挥。 汉 班固 《西都赋》:“启发篇章,校理秘文。”《晋书·隐逸传·索袭》:“游思於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启发。”
3.谓掀开覆盖物,使暴露在外。 宋 王禹偁 《金吾》:“享年六十九,固不为夭折,考终北牖下,手足全启发。”
4.指发掘。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所谓‘旅殡 岳阳 ’,安知不是 宗武 由 耒阳 启发其父的尸骨,仅运至于 岳阳 而自己病没,因而暂殡。”
词语解释:启处  拼音:qǐ chǔ
谓安居。《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毛 传:“启,跪;处,居也。”《后汉书·樊準传》:“东西诛战,不遑启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亿兆夷人,启处靡厝。”《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远承信介,持示函书,具聆启处之详,殊副瞻怀之素。”参见“ 启居 ”。
词语解释:启居
跪和坐。均为古人家居生活行为,因泛指安居。《诗·小雅·采薇》:“不遑启居, 玁狁 之故。” 郑玄 笺:“启,跪也。”《淮南子·泰族训》:“﹝ 张仪 苏秦 ﹞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静躬自察,启居匪地。”
词语解释:启扃
谓开门。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阎大翁》:“媪始悟,亟率直童启扃,造龕前焚香献纸钱以谢过。”
词语解释:启路  拼音:qǐ lù
开路;开道。《楚辞·远游》:“歷太皓以右转兮,前 飞廉 以启路。” 王逸 注:“ 风伯 先导,以开径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晋 潘岳 《寡妇赋》:“龙轜儼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启路。”
词语解释:启封  拼音:qǐ fēng
(1).开拆封闭物。《列子·汤问》:“此三寳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
(2).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拆去。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它(未名社)被封闭过一次……后来没有事,启封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五:“今天区里决定启封仓库。”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宗亲或有功的大臣。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君臣相遇,播於乐章;山河启封,载在盟府。” 唐 白居易 《薛从可右清道率府仓曹制》:“惟汝父 平 ,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启封,延赏亦宜及嗣。”
词语解释:启曙
犹破晓。 明 罗万象 《夕发》诗:“启曙闻清磬,审风开早船。”
词语解释:启蒙
同“啟蒙”。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四哥是 珊裳 思想上的一个启矇大师,她常常和他谈她所想的种种。”参见“ 启蒙 ”。
1.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嗟乎,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
2.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亦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论悟二》:“及既得师启蒙,便能读书认字。”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原注:“余两幼儿曰 橙 曰 陶 ,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连环图画’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启蒙’之意居多的。”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以前尽管作了许多政治鼓动,并且作了一些启蒙工作,但是因为内容过于简单,同时也没有在理论上作详细的说明,以致未能攻破封建主义的思想堡垒。”
词语解释:启予  拼音:qǐ yǔ
谓对自己有所启发。《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所谓守忠启予,其去也善,盖彰功表勛,所以焕往煇来。”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长松干,劲质贞心实启予。”
词语解释:启运  拼音:qǐ yùn
(1).谓皇帝开启世运。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艺祖 启运创业,应天顺人。”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并夫人诰》:“开基启运,人臣竭佐命之忠。”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上元启运,文明大开。”
(2).起运。如:货物已启运。
词语解释:启迪
开导;启发。《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孔 传:“开道后人,言训戒。”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启迪人主而师表学者。”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 秦力山 ﹞乙巳南渡 缅甸 ,主持《仰光新报》,所撰革命箴言,启迪华侨甚有力。” 秦牧 《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 毛主席 再三强调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我以为不仅是对于写诗,对于一切文学工作者也都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词语解释:启告
启奏;告知。《三国志·蜀志·董和传》:“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来相启告。”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 光宗 内禪,詔曰:‘卿,冲人旧学也,何以启告朕?’”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诸公之来,某意其相与讲切义理之是非,启告閭阎之利病,有以见教,今乃不然。”
词语解释:启土  拼音:qǐ tǔ
(1).开拓疆域。《书·武成》:“惟先王建邦启土。”《国语·晋语四》:“继 文 之业,定 武 之功,启土安疆,於此乎在矣,君其务之。”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岂直 受降 可筑, 涉安 启土而已哉!”
(2).分土;分封土地。《文选·史岑〈出师颂〉》:“今我将军,启土 上郡 。” 张铣 注:“启,开也。 上郡 谓 騭 所封也。” 南朝 梁 沉约 《常僧景等封侯诏》:“宜命爵启土,以奬厥劳。” 唐 元稹 《追封王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
(3).破土。指建造坟墓。《明史·石天柱传》:“ 孝贞纯皇后 将葬,帝假启土为名,欲復巡幸。”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吩咐各匠启土,敬谨盛殮者。”
词语解释:启居
跪和坐。均为古人家居生活行为,因泛指安居。《诗·小雅·采薇》:“不遑启居, 玁狁 之故。” 郑玄 笺:“启,跪也。”《淮南子·泰族训》:“﹝ 张仪 苏秦 ﹞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静躬自察,启居匪地。”
词语解释:启手
1.善终的代称。《晋书·王祥传》:“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南史·褚贲传》:“ 賁 曰:‘吾少无人间心,岂身名之可慕。但愿启手归全,必在旧陇。’”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上燥下寒,气不能支,启手无言,时惟我思。”参见“ 启手启足 ”。
2.谓举手作揖。 金 王若虚 《上周监察夫人生朝》:“敢焚香酌酒,拜首启手,以为夫人寿。”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请  拼音:qǐ qǐng
(1).开口询问;请教。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萧颖士》:“二子曰:‘吾识尔祖久矣。’ 颖士 以广众中,未敢询访。俟及岸,方将启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
(2).敬辞。犹言劳驾。《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候道:‘启请婆婆,过对面裱褙铺里,请 璩大夫 来説话。’”
(3).敬辞。犹言敦请。《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御笔亲书丹詔,特差 宿 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烦望义士早早收拾朝京,休负圣天子宣召抚安之意。”
(4).佛教语。谓念经前奉请佛祖、菩萨。《禅林象器笺》十七:“凡讽经前奉请佛菩萨,此为启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赵尼姑 ﹞启请过,先拜佛名号多时,然后念经。”
词语解释:启问  拼音:qǐ wèn
动问;请问。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 宋 王巩 《甲申杂记》:“时 李定资 深鞫 苏子瞻 狱,虽同列不敢輒启问。”《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 道:‘只今便去启问本师。’”
词语解释:启途  拼音:qǐ tú
开道。《金史·抹捻尽忠传》:“我当先出,与诸妃启途。”
词语解释:启奏
向帝王进言、上书。《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须达 陈情而启奏:‘臣仕玉阶年月久,顷(倾)肝露胆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虚谬。’”《新唐书·崔群传》:“ 羣 凡启奏,平恕如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上曰:‘何不启奏?’对曰:‘七品官在籍身故,无启奏例。’”
词语解释:启足
善终的代称。 唐 无名氏 《上护军庞德威墓志》:“名香何在?唯增启足之悲。”此指辞世。参见“ 启手启足 ”。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上
犹禀呈。旧时书信用语。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八月日,太子中允集贤校理 欧阳脩 启上。”
词语解释:启祯
明 朝 天启 和 崇祯 年号的并称。《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读的文章,有我给你选的那三十篇 启 禎 ,二十篇近科闈墨,简鍊揣摩足够了,不必贪多。”此指 启祯 年间的闱墨,参见“ 闈墨 ”。
词语解释:闱墨  拼音:wéi mò
科举制度,自 明 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 明 称“小録”。 清 称“闈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同社生素揶揄之;及见闈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看在多年的乡邻面上,我劝你得赴考,得多练字,得多读名家闱墨。”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四三·贡举》
词语解释:启籥
亦作“啟钥”。 开锁。《书·金縢》:“启籥见书,乃并是吉。” 蔡沉 集传:“籥与‘钥’通。” 宋 洪迈 《夷坚志补·赤松观丹》:“愿见者则焚香启钥以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
词语解释:启殡
出殡。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捨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 温成皇后 启殯,帝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
词语解释:启涂
起程。《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辛亥 萨里布哈 至自 江陵 ,言 怀王 已启涂。”
词语解释:启藩  拼音:qǐ fān
见“ 启蕃 ”。
词语解释:启蕃
谓开拓使繁荣。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 楚元王 积仁基德,启蕃斯境,素风道业,作范后昆。”一本作“ 启藩 ”。
词语解释:启示  拼音:qǐ shì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李烈钧 《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总理( 孙中山 )起立答词,对经营全国铁路多所启示。” 巴金 《家》五:“这几句话对她简直成了一个启示,眼前顿时明亮了。”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一个最普通的战士给我的启示。”
词语解释:启手足  拼音:qǐ shǒu zú
见“ 启手启足 ”。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塞  拼音:qǐ sāi
(1).门户、道路、桥梁和城郭、护城河。《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 杜预 注:“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一说指门扇和门闩。 杨伯峻 注:“据 孔 《疏》引 服虔 注,启谓闔扇,塞谓键闭……闔扇指门,用木制者曰闔,用竹苇制者曰扇。闔扇所以开,故曰启。键闭者,门有两扇,每扇各直钉一短木,其上有孔,两扇既合,然后用一横木贯于两孔中,加管钥焉,所以闭之也。其贯门扇之横木曰键,其受横木者曰闭。键闭所以塞,故曰塞。键闭非锁钥。説详 李貽德 《辑述》。”
(2).喻人的穷通、出处。《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行止有道,启塞有期。”
词语解释:启颜
开颜。谓发笑。 宋 岳珂 《桯史·选人戏语》:“坐客皆愧而笑。闻者至今启颜。”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冯犹龙 名 梦龙 ……有《七乐斋稿》;然而 朱彝尊 以为‘善为启颜之辞,时入打油之调,不得为诗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不如作詼谐观,反有启颜之效也。”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侯白 《启颜录》十卷,是 隋 唐 时已有“启颜”一词。
词语解释:启佑
见“ 启佑 ”。
亦作“啟右”。亦作“啟祐”。 开导佑助。《书·君牙》:“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孔 传:“开助我后嗣。”《礼记·祭统》:“启右 献公 , 献公 乃命 成叔 纂乃祖服。” 陈澔 集说:“启,开;右,助也。”《孔子家语·在厄》:“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祐我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吾将大启祐 孙 氏,宜为我立祠。”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斯文启佑,至治馨香。”
词语解释:启悟
亦作“啟寤”。 寤,通“ 悟 ”。启发使觉悟。《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近者神祇启悟陛下。”《晋书·陆喜传》:“始闻高论,终年启寤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卢文弨 补注:“启,开也;寤,觉也,与悟通。” 宋 沉揆 《〈颜氏家训〉跋》:“辩析援证,咸有根据,自当启悟来世。” 许地山 《东野先生》二:“一般人既习非成是,最好的是能使他们因理启悟,去非归是。”
词语解释:启节  拼音:qǐ jié
(1).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神童启节,玉女侍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已从 冀州 启节,不久就要到这里了。”
(2).喻星宿的运转和节令的更换。 晋 张协 《安石榴赋》:“尔乃飞龙启节,扬飈扇埃。” 唐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诗:“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词语解释:启帖
叙述情况的帖子
词语解释:启荣
死后的荣誉
词语解释:启发  拼音:qǐ fā
(1).谓开导其心,使之领悟。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启发 和帝 ,诛讨 竇氏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麟 屡进策画,启发 垂 意, 垂 更奇之,宠待与诸子均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 老李 的话,给了我启发。”
(2).阐明;发挥。 汉 班固 《西都赋》:“启发篇章,校理秘文。”《晋书·隐逸传·索袭》:“游思於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启发。”
(3).谓掀开覆盖物,使暴露在外。 宋 王禹偁 《金吾》:“享年六十九,固不为夭折,考终北牖下,手足全启发。”
(4).指发掘。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所谓‘旅殡 岳阳 ’,安知不是 宗武 由 耒阳 启发其父的尸骨,仅运至于 岳阳 而自己病没,因而暂殡。”
词语解释:启涂  拼音:qǐ tú
起程。《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辛亥 萨里布哈 至自 江陵 ,言 怀王 已启涂。”
词语解释:启化
开化,变化。 汉 扬雄 《太玄·莹》:“假哉天地。啗函启化,罔裕於玄。” 范望 注:“开化成务,自然有裕於玄道也。”
词语解释:启发式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法。与“注入式”教学法相对而言。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教授法》:“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人民日报》1966.8.2:“展出的许多图片,把抗大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实验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形象地给观众作了全面的介绍。”
词语解释:启劄
书启;信札。《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书翰、启札、匳册、衣録之类,皆 仲和 粉饰,不知者谓为真衣冠家矣。”
词语解释:启瞶振聋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 《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词语解释:启征
犹启行。起程。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机
开启机兆。《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启机於身后也。” 李贤 注:“代终谓代 汉 祚之终也。身后谓 曹丕 受禪也。”
词语解释:启禀
禀告。《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 恂 与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 自遣标兵后,屡接提镇启禀,知贼势已猖,欲躬往。” 许地山 《凶手》第二幕:“启禀相公大人:学生在清明那天晚间,确在 孙荣 家后门看见尸体一具。”
词语解释:启程
起程;出发。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太傅既启程,旋京。”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一月四日,启程的诸事停妥,又开车西进。”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那是黎明泛红光的日子,那是人们开始启程的日子。”
词语解释:启全
谓善终。 唐 胡晧 《雟州都督姚懿碑》:“启全告终,返真于始。”参见“ 启手启足 ”。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体
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后汉书·崔駰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书·谢瞻传》:“临终,遗 晦 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元 陈世隆 《北轩笔记》:“吾得启体幸全,亦何所恨。”参见“ 启手启足 ”。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复
回禀。《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 梅香 启復行首:‘秀才在书院中,问时不应。’”
词语解释:启四体
谓临终。 晋 陆机 《叹逝赋》:“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参见“ 启手启足 ”。
词语解释:启手启足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解释:启移
谓移动。 清 曾国藩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铭》:“严寒大溲,则令他人启移手足,而身翼护之。”
词语解释:启祷
启请祷告。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至赛时,张乐弄傀儡,初用楮钱,爇香启祷,犹如祠神。”
词语解释:启佐
开导辅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业 字 子香 , 汉和帝 时为 荆州 刺史。每出行部,沐浴斋素,以祈于天地,当启佐愚心,无使有枉百姓。”
词语解释:启碇
亦作“啟椗”。 谓开船。碇、椗,系船的石墩。 李烈钧 《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辛亥革命》:“略事补充,復启椗西上。” 阿英 《流离》一:“午饭后,又启椗,夜十时,到了 巢县 。” 刘白羽 《长江三日》:“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
词语解释:启拆
开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拆封》:“粮书管算,先验各柜原封锁门未动,然后挨次启拆。”
词语解释:启才
擢用人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关节状元》:“时掌府者,为 成国公 朱能 ,器士启才,甚相知爱。”
词语解释:启伐
开始征伐。 晋 陆云 《南征赋》:“长角哀叫以命旅,金鼓隐訇而启伐。”
词语解释:启丐
犹启乞。《新唐书·崔祐甫传》:“自 至德 乾元 以来,天下战讨,启丐填委,故官赏繆紊。”
词语解释:启业
开创基业。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践祚与州郡敕》:“故能启业垂统,光宅区夏。” 唐 张仲宣 《对知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策》:“是故黄运披图,静妖氛於 涿鹿 , 丹陵 启业,耀佳兵於 洞庭 。”
词语解释:启导
1.开导;启发指导。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启导聪明,饰染质素。” 徐特立 《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见我等学法语,音不合则殷勤启导。”
2.开道,引路。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餘里, 畴 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 乌丸 ,荡平塞表。”
词语解释:启首
稽首。古时所行的跪拜礼。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乃蔽日而降, 黄帝 降自东阶,西面启着,曰:‘皇天降兹,敢不承命。’”
词语解释:启词
致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进士放榜讫,则羣謁宰相。其道启词者出状元,举止尤宜精审。”
词语解释:启衅
引发嫌隙;挑起争端。 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太师復以书抵 王公 曰:今之议者,皆谓和戎示弱,开市启衅,此殆不然。”《明史·梁震传》:“ 震 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中国 在 满清 政府统治下,即使不因鸦片启衅,迟早也要被出卖,沦为半殖民地。”
词语解释:启证
谓启请验证。《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及 殷 亡,口血出,众疑 遐 行毒害。 孝武 使 彦节 从弟 祗 讽 彦节 启证其事。”
词语解释:启蕃
谓开拓使繁荣。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 楚元王 积仁基德,启蕃斯境,素风道业,作范后昆。”一本作“ 启藩 ”。
词语解释:启草
指书函的草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余外舅家收 柳公权 亲笔启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而结体遒媚,意态舒远,有寻丈之势。”
词语解释:启筚
谓艰苦创业。蓽,通“ 篳 ”。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启山林。”《清史稿·礼志一》:“一曰《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其始关外启蓽,崇祭天神暨羣祀祖禰,意示从俭。凡所纪録,悉用国语、国书。入关后,有举莫废。”参见“ 篳路蓝缕 ”。
词语解释:筚路蓝缕  拼音:bì lù lán lǚ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啟山林。” 孔颖达 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篳门,则篳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篳路为柴车。《方言》云:‘ 楚 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篳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六:“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蓝缕之功。” 夏衍 《别桂林--〈愁城记〉代序》:“更有着三年来筚路蓝缕,好容易才奠定了基础的一个文化的堡垒。”亦作“ 篳簬篮缕 ”。 宋 刘克庄 《饶州新城记》:“昔之人有篳簬篮缕而造邦者,有布衣帛冠而强国者。”
词语解释:启者
旧时书信中开始陈述之套语。 清 林则徐 《致琦善》书:“敬启者:客岁冬腊两月,连肃贺笺。”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拜启者:前尝由 江户 奉一书,想经察入。”
共13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