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听取 拼音:tīng qǔ
听;听到;听从。今多用于听意见、反映、汇报等。《敦煌曲子词·何满子》:“胡言汉语真难会,听取胡歌甚可怜。”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稻花香里説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对,他还是对的,他的忠谏还是有道理的。我应该听取他的话,我应该耐心听取百姓的直言。” 冯雪峰 《雪峰寓言·猩猩和野兽们》:“他于是大声吼叫着,要召集一切野兽都来到他的面前,听取他的命令。”如:大会听取了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词语解释:听说 拼音:tīng shuō
(1).听我所说。《坛经·忏悔品》:“汝等听説,令汝等於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
(2).听人所说。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宋子京 知 定州 ,日作十首《听説中山好》,其一云:‘听説 中山 好, 韩 家 閲古堂 ,画图新将相,刻石好文章。’”《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听説,恐怕朋友笑话,即便起身回店。”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不晓得回去弄它几亩田种种弄得到不?”
(3).方言。听话。参见“ 听説听道 ”。
词语解释:听说听道 拼音:tīng shuō tīng dào
方言。顺从;听话。山东梆子《墙头记》第一场:“丈夫贩卖杂货耍秤杆儿为业,虽说对人有点刁钻古怪,对我可是听说听道的。” 蒋子龙 《燕赵悲歌》十六:“他所了解的 武新耕 还是五、六年前那个 大赵庄 的党支部书记,听说听道,他怎么拨拉就怎么转。”词语解释:听者 拼音:tīng zhě
特指听众之一词语解释:听讼 拼音:tīng sòng
听理诉讼;审案。《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尚书大传》卷四:“听讼之术,大略有三:治必宽;宽之术,归於察;察之术,归於义。” 唐 李颀 《送刘四》诗:“听讼破秋毫,应物利干将。”《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官人为官清正,单吃 德化县 中一口水,又且听讼明决,雪寃理滞。”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彼听讼者,研鞫两造之情伪,廉得其情,而后断狱。”词语解释:听人
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词语解释:听履 拼音:tīng lǚ
语本《汉书·郑崇传》:“ 崇 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 立 与 高武侯 傅喜 同门学,相友善。 喜 为大司马,荐 崇 ,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遂以“听履”指帝王亲近的重臣。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藻鑑,听履上星辰。”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贺迁惜别情见乎词》诗:“听履崇班躡禁廷,本兵身繫九边寧。”词语解释:听闻 拼音:tīng wén
指听的活动或所听到的内容。《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唐 韩愈 《送穷文》:“心无异谋,口絶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疎阔已甚,抵弃未能,輒布听闻,方虞訶谴。”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邇来只説致良知。”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漕弊》:“沿习已久,殊骇听闻。” 章炳麟 《文学说例》:“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 萧红 《生死场》九:“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闻:那是, 二里半 的女人作嘎的不愉悦的声音来近 赵三 。”词语解释:听来 拼音:tīng lái
构成或传达某种印象,听话人感到有某种含意词语解释:听鼓 拼音:tīng gǔ
(1).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入值;午刻再鼓,下值。因称官吏赴衙值班为“听鼓”。《北史·王晧传》:“﹝ 晧 ﹞为司徒掾,在府听午鼓,蹀躞待去。”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2).官吏赴缺候补。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张勤果轶事》:“弱冠随父听鼓 汴 垣。”词语解释:听子 拼音:tīng zǐ
装食品、饮料、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一般用铁皮制成,也有合金的或塑料的。例如:茶叶听子。词语解释:听朝 拼音:tīng cháo
临朝听政。《周礼·天官·太宰》:“眡四方之听朝,亦如之。”《汉书·司马迁传》:“后数日, 陵 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宋 范仲淹 《段君墓表》:“时 章献太后 听朝,君与知杂御史 曹修古 等上言外戚 刘从德 家恩幸太过。”词语解释:听讲 拼音:tīng jiǎng
听人讲授或讲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若不是聚生徒来听讲,怎留得这诗书万古传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尝读先生《大学古本》序,不知所説何事;及来听讲许时,乃稍知大意。” 丁玲 《韦护》第二章八:“为什么要缺了课,在家里陪我玩?既然是诚心老远跑了来,又花了那么多的听讲费。”词语解释:听命 拼音:tīng mìng
犹从命。《礼记·祭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郑 之人入 滑 也, 滑 人听命。”《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民既孝於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諭,必望风降伏,讙呼听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海超勇》:“生平唯服 阿文成公 ,任其驱使辱詈,听命惟谨。” 郭希仁 《从戎纪略》:“乃以 吴世昌 令,改派 吴善卿 为各路总指挥,不听命者斩以徇。”词语解释:听言 拼音:tīng yán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郑玄 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 高亨 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 成王 幼少, 周公 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 宋 刘炎 《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 文帝 得之。”词语解释:听听 拼音:tīng tīng
(1).齗齗。斤斤计较,争辩不休。 唐 柳宗元 《梓人传》:“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於府廷,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2).欢欣貌。 清 钱谦益 《赵灵均墓志铭》:“ 灵均 入而翫其妻,施丹调粉,写生落墨,画成手为题署,以别真贗。日晏忘食,听听如也。”词语解释:听声 拼音:tīng shēng
(1).听察声音。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2).医者听察病人的声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呻吟者肾病,好叫呼者肝病也。”
(3).古代相术的一种。《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 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
(4).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八:“ 老初 的大嗓子叫道:‘报告团长,跟前有坏蛋听声。好抓不好抓?’” 刘绍棠 《两草一心》:“夜深沉,保卫人员昂首阔步,四下巡逻;管教人员蹑手蹑脚,悄悄蹲在窗根下,扯着耳朵听声。”词语解释:听朝鸡 拼音:tīng cháo jī
听鸡鸣而趋朝。借指担任京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常侍制 秩 ,居 汝阴 ,与 王深父 皆有盛名於 嘉祐 治平 之间,屡召不至,虽 欧阳文忠公 亦重推礼之,其诗所谓‘笑杀 潁川 常处士 ,十年骑马听朝鸡’者是也。 熙寧 初, 荆公 当国,力致之……尝一日,大雪趋朝,与百官待门於仗舍,时 秩 已衰,寒甚不可忍,喟然若有所恨者,乃举 文忠 诗以自戏曰:冻杀 潁川 常处士 ,也来骑马听朝鸡。”词语解释:听断 拼音:tīng duàn
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荀子·荣辱》:“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汉书·叙传下》:“ 中宗 明明,夤用刑名,时举傅纳,听断惟精。”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州县之吏亲民事,催科听断安能悉孚人意,即有善政,得誉亦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他此刻随便出个考语,説我‘心地糊涂’,或者‘办事顢頇’,或者‘听断不明’,我还到那里同他辩去呢?”词语解释:听窗 拼音:tīng chuāng
(1).隔窗而听。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气严当酒换,洒急听窗知。”
(2).犹听房。 刘绍棠 《蒲柳人家》:“洞房花烛之夜, 荷妞 约法三章,笑破了听窗人的肚皮。”参见“ 听房 ”。
词语解释:听房 拼音:tīng fáng
闹新房旧俗。新婚夜暗中偷听新婚夫妇的谈话和动静。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涉俗,凡合卺初夜,以听房占喜兆,迷信不拔。” 刘真 《春大姐》:“社长 赵金山 也强硬地说:‘去去去!今晚谁也不许听房,这几天他们太辛苦了,你们心疼人家,等你们娶媳妇的时候,人家才能心疼你们。’”词语解释:听鹊 拼音:tīng què
谓听喜鹊的叫声以为吉兆。 前蜀 李珣 《定风波》词:“愁坐算程千万里,频跂。等闲经岁两相违。听鹊凭龟无定处,不知。泪痕流在画罗衣。”词语解释:听话 拼音:tīng huà
(1).听别人讲话。 唐 贾岛 《喜无可上人游山回》诗:“听话龙潭雪,休传鸟道书。” 唐 陆龟蒙 《寄茅山道士》诗:“问颜知更少,听话想踰玄。”
(2).犹听从。 巴金 《关于〈海的梦〉》:“但是她十分善良、老实,而且柔顺听话。” 老舍 《茶馆》第三幕:“站住![三人还走]怎么?不听话?先揍了再说!”
(3).听候回话。如:这件事情联系的结果怎样,你就等着听话儿吧!词语解释:听行 拼音:tīng xíng
谓德行受人尊敬。《吕氏春秋·达郁》:“ 列精子高 听行乎 齐湣王 。” 高诱 注:“听行,其德行见敬於 齐王 也。”词语解释:听教 拼音:tīng jiào
听受教言。《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肃 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词语解释:听事 拼音:tīng shì
(1).谓听命行事。《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孔颖达 疏:“童子未成年,虽往适它丧,不敢以成人为比方,但来听主人以事见使。”《左传·襄公三十年》:“ 穆叔 问 王子围 之为政何如。对曰:‘吾儕小人食而听事,犹惧不给命,而不免於戾,焉与知政?’”
(2).犹治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羣臣受决事,悉於 咸阳宫 。”《汉书·宣帝纪》:“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寑兵,不听事五日。”
(3).厅堂。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郴 还听事,思惟良久。”《晋书·陶侃传》:“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餘雪犹湿,於是以屑布地。”《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 勒 升其听事, 浚 乃走出堂皇, 勒 众执之。” 胡三省 注:“中庭曰听事,言受事察讼於是。 汉 晋 皆作听事, 六朝 以来乃始加‘广’作‘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江苏 藩署听事县一额云: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词语解释:听冰 拼音:tīng bīng
传说狐性好疑,故渡冰辄听,冰下无水乃过。典出《水经注·河水一》引 晋 郭缘生 《述征记》:“ 盟津 、 河津 恒浊,方 江 为狭,比 淮 济 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抱疾郊野自伤书怀一百韵》:“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 前蜀 韦庄 《雨霁晚眺》诗:“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 宋 欧阳修 《猛虎》诗:“穷冬听冰渡,思虑岂不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词语解释:听政 拼音:tīng zhèng
坐朝处理政务;执政。《礼记·玉藻》:“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新唐书·高祖纪》:“癸巳,立 秦王 世民 为皇太子,听政。”《宋史·宁宗纪四》:“尊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清史稿·礼志七》:“於是仲冬月朔,帝奉两宫皇太后御 养心殿 听政。”词语解释:听莹 拼音:tīng yíng
见“ 听荧 ”。
词语解释:听荧 拼音:tīng yíng
亦作“ 听营 ”。亦作“ 听莹 ”。 惶惑。《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 丘 也何足以知之!” 成玄英 疏:“听荧,疑惑不明之貌也。”《北史·甄琛传》:“至使朝廷识者,听营其间。”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僧时不听莹,若饮水救暍。” 清 刘銮 《五石瓠·孔相国救复社》:“ 姜公 曰 广 时家居,曾语邑令 郝锦 云:‘ 孔 此举最得体,但惜其乡人曾思索贿耳。’此则 姜公 之听荧也。”词语解释:听谗 拼音:tīng chán
听信谗言。《诗·唐风·采苓序》:“采苓,刺 晋献公 也。 献公 好听谗焉。”《管子·宙合》:“毋监于谗言,毋听谗,听谗则失士。”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水石应容病,松篁未听谗。”词语解释:听重 拼音:tīng zhòng
谓听信倚重。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顷在 桂林 ,与一 韩生 者游。 韩生 嗜酒,自云有道术,初不大听重之也。”词语解释:听书 拼音:tīng shū
(1).听人讲解经书。 唐 赵璘 《因话录·角》:“ 彦范 笑而倾饮,满似酣,则语 穆 曰:‘不用搬石,且来听书。’遂与剖析微奥,至多不倦。”
(2).泛指听教师讲解课文。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以文字做中心之教科书实便于先生讲解,学生静听。于是讲书、听书、读书,便等于正式教育而占领了几乎全部之时间。”
(3).听说书人说书。 羽山 徐昌霖 《东风化雨》第一部九:“ 王先生 ,你也喜欢听书吗?”词语解释:听从 拼音:tīng cóng
接受依从。《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左传·昭公十三年》:“ 齐 人惧,对曰:‘小国言之,大国制之,敢不听从!’” 唐 韩愈 《鳄鱼文》:“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就是好言相劝,料未必听从,枉费了唇舌。”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明日当延医再诊,并问养生之法,倘肯听从,必可全愈也。” 巴金 《随想录·探索》:“这几年我常常想,要是我当初听从我家里人的吩咐,不动脑筋的走他们指引的道路,今天我会变成什么样子。”词语解释:听随 拼音:tīng suí
犹听凭。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先生虽然没有教我们的体操,但是听随我们自己学习。”词语解释:听纳 拼音:tīng nà
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后汉书·桓谭传》:“臣 谭 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讖记,又何误也!”《新唐书·李绛传》:“ 玄宗 尝歷试官守,知人之艰难,临御初,任用 姚崇 、 宋璟 ,励精听纳,故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诚见陛下圣德宽大,听纳不疑。”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有言责者,公是公非,各宜奋讜直,以资听纳。”词语解释:听唤 拼音:tīng huàn
听从使唤。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杖,乘马听唤。”词语解释:听视 拼音:tīng shì
犹见闻。《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淮南子·原道训》:“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形而不明。”《陈书·始兴王叔陵传》:“ 谢大夫 晋 朝佐命,草创 江 左,斲棺露骸,事惊听视。”词语解释:听受 拼音:tīng shòu
听从接受。《汉书·艺文志》:“《书》者,古之号令,号令於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以为出言自口,驥騄不追,听受一谬,差以千里。” 唐 韦瓘 《周秦行纪》:“臣家 宛下 ,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托命乞宿。太后幸听受。”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所以贵乎高明直谅之师友,而勇於听受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兄弟有一句临别赠言的话,不知阁下可肯听受?”词语解释:听直 拼音:tīng zhí
听取曲直。《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听直,听其词之曲直也。”一说,谓听其罪罚之当值。参阅 姜亮夫 《屈原赋校注》。词语解释:听用 拼音:tīng yòng
(1).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书·多士》:“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尔于天邑 商 。” 孔 传:“言我 周 亦法 殷 家,惟听用有德。”《诗·大雅·抑》:“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史记·商君列传》:“王即不听用 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高宗 临朝,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2).听候使用或任用。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某一向就在军门听用。”《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奉圣旨: 权 某准回籍调理,病痊赴京听用。”京剧《杨门女将·灵堂》:“太君,此番出征,老朽虽然年迈,也要与你解押粮饷,军前听用。”词语解释:听调 拼音:tīng diào
听候调派。《三国演义》第一回:“﹝ 玄德 ﹞至 卢植 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 卢植 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马仲良户部》:“ 冉 以参议听调,初入京,未悉近事,亦利其华焕,僦居之。”词语解释:听真 拼音:tīng zhēn
听得真切。《红楼梦》第七八回:“ 宝玉 道:‘你糊涂,想必没听真’”《红楼梦》第一○九回:“ 五儿 把脸飞红,只得含糊道:‘前半夜倒説了几句,我也没听真。什么担了虚名,又什么没打正经主意。我也不懂,劝着二爷睡了。’”词语解释:听然 拼音:tīng rán
笑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 无是公 听然而笑。”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听,笑貌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主人听然而笑。” 宋 苏轼 《后杞菊赋》:“先生听然而笑曰:‘ 何侯 方丈, 庾郎 三九,较丰约於梦寐,卒同归於一朽。’” 清 顾炎武 《次耕书来言时贵有观余所著书者答示》诗:“投笔听然成一笑,春风緑草满阶庭。” 清 钱谦益 《曹母陈孺人七十序》:“孺人闻之,必然听然燕喜。” 清 周亮工 《送王庭一入楚序》:“且子篋所藏者,放臣逐客之文;途所值者,悲邑无聊之辈,虽更生相见,欲为子听然作喜,又何可得哉?”词语解释:听狱 拼音:tīng yù
听理讼狱。《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墨子·非乐上》:“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此其分事也。”《尚书大传》卷四:“君子之于人也,有其语也,无不听者,皇于听狱乎!”《孔丛子·刑论》:“夫 公父氏 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词语解释:听淫 拼音:tīng yín
听闻淫侈之事。《国语·周语下》:“视远日絶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择则乱,淫则辟。” 李轨 注:“听有淫侈则邪辟。”词语解释:听沉 拼音:tīng chén
静听;细听。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上客休辞酒浅深, 素儿 歌里细听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窗下立了多时,听沉了一晌,流泪湿却胭脂。”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我听沉了多半晌,观瞻了四週围。”词语解释:听许 拼音:tīng xǔ
听而许之。《汉书·终军传》:“ 军 遂往説 越王 , 越王 听许,请举国内属。”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今 戣 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於义而有贪贤之美。”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比来群臣之中,有欲便于养亲者,并蒙听许。” 宋 洪迈 《夷坚志补·王千一姐》:“ 周 谢其听许,议酬以官券千緡。”词语解释:听采 拼音:tīng cǎi
听而采纳之。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欞,躬亲辩决。” 宋 司马光 《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纷紜之议,不足听采。”词语解释:听览 拼音:tīng lǎn
听事览文。谓处理政务。 晋 潘岳 《西征赋》:“於是孟秋爰谢,听览餘日,巡省农功。”《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听览政事,从善如流。”《旧唐书·颜真卿传》:“陛下捨此不为,使众人皆谓陛下不能明察,倦於听览,以此为辞,拒其諫諍。”《宋史·真宗纪三》:“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於此。”词语解释:听治 拼音:tīng zhì
断狱治事。《周礼·天官·太宰》:“王眡治朝,则赞听治。” 郑玄 注:“王视之,则助王平断。”《墨子·非乐上》:“与君子听之,废君子之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史记·孝文本纪》:“此细民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词语解释:听写 拼音:tīng xiě
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发音或朗读,学生笔录,用来训练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词语解释:听信 拼音:tīng xìn
(1).听而信之。多指不正确的话或消息。《汉书·吴王刘濞传》:“今者主上任用邪臣,听信谗贼。”《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卢柟 见来人説话伶俐,却也听信了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忠肃公家训》:“着今后恪遵宪章,保守禄位,毋得听信拨置,自取罪愆。”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这儿媳妇 邢金枝 ,是在儿子刚刚虚岁二十足岁十八的时候,由他爹一时糊涂地听信了一个朋友的话,给他说上的亲事。”
(2).等候信息。如:今天下午开会,就是为了讨论、决定这件事,你听信吧!词语解释:听会 拼音:tīng huì
到会场听发言、讲演等。例如:昨天去听会的人很多。词语解释:听候 拼音:tīng hòu
注意等候。多用于官府或上级的决定。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其於理合放而於条未有明文者,即且令本州权住催理,听候指挥。”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他是原告,不必问他,着他随衙听候。”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近该兵部题覆 山西 巡抚之奏,特留此一枝兵,听候海上消息。”《红楼梦》第一○五回:“且请众位府上亲友各散,独留本宅的人听候。”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二章:“把一个团的全部人枪,‘拉’到 大清河 边的 茫茫口 ,听候上级的命令。”词语解释:听不清 拼音:tīng bù qīng
不能清楚地听见。例如:我听不清你的话。词语解释:听知
听到词语解释:听戏 拼音:tīng xì
(1).过去 北京 人称观赏京剧为“听戏”。当时听戏者皆侧面对台,暗中打板随声低唱,故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派吃跳神肉及听戏王大臣》:“至上元日及万寿节,皆召诸臣於 同乐园 听戏,分翼入座,特赐盘餐肴饌。” 老舍 《正红旗下》六:“那时候,我还不会听戏,更不会评论。”
(2).泛指欣赏戏曲演出。 郁达夫 《迷羊》二:“一则因为太没有事情干,二则因为所带的几本小书,都已看完了,所以每晚闲来无事,终于还是上戏园去听戏。”词语解释:听德 拼音:tīng dé
谓听用有德之言。《书·太甲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国语·楚语上》:“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韦昭 注:“听德,听用有德也。”词语解释:听水响 拼音:tīng shuǐ xiǎng
方言。意为不起作用。 沙汀 《丁跛公》:“后来自动地把那凶器献上去了,还连连地陪笑着,说话格格不吐,直到背过身时,这才很连贯地嘟哝了一句:‘我们是听水响的啦。’”词语解释:听见 拼音:tīng jiàn
听到。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四折:“ 张千 ,你听见他説些甚么?”《西游记》第五七回:“ 行者 道:‘有事要告菩萨。’ 善财 听见一个‘告’字,笑道:‘好刁嘴猴儿!’”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一天 老宋 正做早饭,听见庙门响了一声,接着就听见那口钟当当当地响起来。”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十:“我贴着洞壁朝前摸,摸进十几米,才听见里面有动静。”词语解释:听望 拼音:tīng wàng
犹声望。《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年长,不亲其事,於听望不足。”词语解释:听觉 拼音:tīng jué
声波振动鼓膜所产生的感觉。 胡适 《答蓝志先书》:“拼音文字是双方的,拼的音是听觉的,拼成的文字是视觉的。”词语解释:听任 拼音:tīng rèn
犹信用。《汉书·薛宣传》:“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后汉书·冯鲂传》:“ 永平 四年,坐考 陇西 太守 邓融 ,听任姦吏,策免,削爵土。”
听凭,任凭。如:如果控制不严,措施不力,听任人口继续增长,就将导致既不能改善人民生活,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的后果。词语解释:听伺 拼音:tīng sì
等待伺候。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但以 于闐 玉周其颈,拥以衾, 隐娘 当化为蠛蠓,潜入僕射肠中听伺,其餘无逃避处。”词语解释:听之任之 拼音:tīng zhī rèn zhī
听任不管。让它自行发展。 田汉 《洪水》第一场:“再加上历史上许多混蛋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 河 款入自己的腰包,名为治水,实则听之任之。”词语解释:听不懂 拼音:tīng bù dǒng
显示无知、不熟习的。例如:听不懂这位社会科学家的行话。词语解释:听天安命 拼音:tīng tiān ān mìng
见“ 听天由命 ”。
词语解释:听天由命 拼音:tīng tiān yóu mìng
同“ 听天任命 ”。 谓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我教你个好法子,你拿手绢子把眼挴上,死活存亡,听天由命去罢。”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从他一进人和厂,他就决定不再充什么英雄好汉,一切都听天由命。”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有时却相反地呈现出麻木的无关心,脑子里充满了听天由命的通达观念。” 巴金 《秋》四:“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词语解释:听天任命 拼音:tīng tiān rèn mìng
谓听凭命运摆布,不作主观努力。《孔丛子·鹗赋》:“祸福无门,唯人所求,听天任命,慎厥所脩。”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屈伸默语,听天任命;穷通得失,委之自然。”《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爷又是位循规蹈矩听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只得呈报销假投供。” 鲁迅 《华盖集·通讯》附 徐炳昶 《致鲁迅的信》:“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我们学道之人听天委命,不可怕死。”词语解释:听天委命 拼音:tīng tiān wěi mìng
见“ 听天任命 ”。
词语解释:听天任命 拼音:tīng tiān rèn mìng
谓听凭命运摆布,不作主观努力。《孔丛子·鹗赋》:“祸福无门,唯人所求,听天任命,慎厥所脩。”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屈伸默语,听天任命;穷通得失,委之自然。”《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爷又是位循规蹈矩听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只得呈报销假投供。” 鲁迅 《华盖集·通讯》附 徐炳昶 《致鲁迅的信》:“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我们学道之人听天委命,不可怕死。”词语解释:听势 拼音:tīng shì
方言。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三:“只有 白狗 因为秋天敌人来了,配合军队打仗挂了彩,无法走开,只好在家听势。”词语解释:听凭 拼音:tīng píng
任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今后听凭 玉堂春 嫁人,并与本户无干,立此为照。”《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原来 倭 寇飘洋,也有个天数,听凭风势。”《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位施主请自看,听凭拣那一处。”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他们租地主的地,全家就像卖了身子,听凭地主摆弄。” 沙汀 《困兽记》二六:“难道你就听凭他摆布吗?”词语解释:听勘 拼音:tīng kān
听候勘问、审讯。 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我如今有罪赴京听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墨败》:“ 穆宗 初年,屯盐都御史 庞尚鹏 疏劾 淮 扬 巡盐御史 孙以仁 侵匿盐银千餘两,宜令先革职听勘,上允之。”《清史稿·裕宪亲王福全传》:“十一月, 福全 等至京师,命止 朝阳门 外听勘。”词语解释:听决 拼音:tīng jué
听事决案;听候断决。 宋 范仲淹 《与知郡职方书》:“某虽属謫宦,幸得善地,听决之外,琴籍在焉。”《元史·王磐传》:“帝以天下狱囚滋多,敕诸路自死罪以下,纵遣归家。期秋八月,悉来京师听决。囚如期至,帝惻然怜之,尽原其罪。”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贼首 豹子皮 ,的係军人 花弧 临阵亲擒,见解听决。”词语解释: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拼音:tīng huà tīng shēng , luó gǔ tīng yīn
谚语。意谓由此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听 刁参谋长 这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了!这可真是呀,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词语解释:听其言而观其行 拼音: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听他说的,还要看他做的。《论语·公冶长》:“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叔鱼生》:“君子之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按,《韩非子·六反》亦有“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之语。词语解释:听其言观其行 拼音:tīng qí yán guān qí xíng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常有“不仅要听他说的,更重要的是看其做的如何”的含义词语解释:听习 拼音:tīng xí
听从熟悉情况者的意见。《韩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词语解释:听墙根 拼音:tīng qiáng gēn
犹听房。 姚雪垠 《长夜》二二:“娃儿,你夜里为啥不起来听墙根呀?”参见“ 听房 ”。
词语解释:听房 拼音:tīng fáng
闹新房旧俗。新婚夜暗中偷听新婚夫妇的谈话和动静。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涉俗,凡合卺初夜,以听房占喜兆,迷信不拔。” 刘真 《春大姐》:“社长 赵金山 也强硬地说:‘去去去!今晚谁也不许听房,这几天他们太辛苦了,你们心疼人家,等你们娶媳妇的时候,人家才能心疼你们。’”词语解释:听壁脚 拼音:tīng bì jiǎo
(1).偷听别人的私语。如:人家心里厢的话勿能打听,也勿能讲!不然人人会讨厌侬!这样做比听壁脚还要坏,还要缺德。
(2).犹听房。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从前,我们这带的红花姑娘们,在同伴新婚的初夜,总要偷偷跑到新房的窗子外面、板壁下边去听壁脚。”参见“ 听房 ”。
词语解释:听房 拼音:tīng fáng
闹新房旧俗。新婚夜暗中偷听新婚夫妇的谈话和动静。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涉俗,凡合卺初夜,以听房占喜兆,迷信不拔。” 刘真 《春大姐》:“社长 赵金山 也强硬地说:‘去去去!今晚谁也不许听房,这几天他们太辛苦了,你们心疼人家,等你们娶媳妇的时候,人家才能心疼你们。’”词语解释:听其自然 拼音:tīng qí zì rán
任凭人或事物自然发展变化,不加干涉。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他不想来,我也不好招揽;他既要来,我也不好拒絶,听其自然罢了。”《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王玉辉 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 牛公庵 看书。” 沙汀 《春朝》:“这是荒僻的乡间,找不出一个具有近代医学知识的产婆,或者医生,一切只能听其自然!”词语解释:听力 拼音:tīng lì
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如:听力减退;听力检查。词语解释:听人穿鼻 拼音:tīng rén chuān bí
犹言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南史·张弘策传》:“ 徐孝嗣 才非柱石,听人穿鼻。”《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詔至, 张彦 坏裂,抵之於地,谓 德伦 曰:‘ 梁 主不达时机,听人穿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