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文平声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君子君父君明君人君伐君器君子觞君家果
君王君德君国君指君位君子仇君子协定君权国
君家君侧君主君子竹君声君大夫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君子兰
君臣君马君临君姑君贶君体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寀
君侯君命君上君子行君畴君宰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山老父
君山君道君妇君马黄君迁君舅君子医君子卫
君门君长君子人君权君氏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芋
君平君公君子风君子乡君子树君子之接如水君子相君鱼保境
君相君子儒君母君子国君子营君子成人之美君臣佐使君主立宪
君亲君师君陈君火君子军君子好逑君谟旧谱君主专制

词语解释:君子  拼音: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词语解释:君子军  拼音:jūn zǐ jūn
指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以心腹组成的军队。《后汉书·郑玄传》:“昔 齐 置士乡, 越 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
词语解释:君子竹  拼音:jūn zǐ zhú
竹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故称为“君子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出墙有千竿君子竹,遶寺长百株大夫松。”
词语解释:君王  拼音:jūn wáng
(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 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
(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词语解释:君家  拼音:jūn jiā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词语解释:君臣  拼音:jūn chén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词语解释:君臣佐使  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1).中医配方,针对病因或主症的主要药物为君,辅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为臣,治疗兼症或消除主药副作用的药物为佐,引药直达病所或起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为使。《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一:“‘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右本説如此。今按用药犹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则气力不周也。” 清 钱谦益 《俞嘉言〈医门法律〉序》:“徵君外服儒行,内閟心宗,由 曹洞 五位君臣旨诀妙悟医理,用以判断君臣佐使之法。”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二》:“非煅製不能入品,非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调其过不及。”参阅《神农本草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2).指上下各职守。《西游记》第一回:“﹝ 美猴王 ﹞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 花果山 ,暮宿 水帘洞 ,合契同情。”
词语解释:君侯  拼音:jūn hòu
(1). 秦 汉 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 甘罗 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此君侯指 吕不韦 , 不韦 封 文信侯 ,为 秦 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
(2). 汉 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近日 南阳 宗惠叔 ,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宋 姜夔 《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君侯》:“ 卫宏 《汉官旧仪》:列侯为丞相相国者号君侯。”又云:“丞相之刺史及侍御史皆称卿,不得言君。盖其时丞相称君,而以列侯为之,故兼称君侯也。按:丞相称君,本沿 战国 之制: 田文 相 齐 封 孟尝君 , 苏秦 相 赵 封 武安君 是也。至如 谢万 谓 王述 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李白 与 韩荆州 书,亦曰君侯,此则非列侯为相者。盖自 汉 以来,君侯为贵重之称,故口语相沿,凡称达官贵人皆为君侯耳。”
词语解释:君山  拼音:jūn shān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词语解释:君门  拼音:jūn mén
犹宫门。亦指京城。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新唐书·刘蕡传》:“君门万重,不得告诉,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 前蜀 韦庄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诗:“若向君门逢旧友,为传音信到云霄。”《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万里君门远,乘舆驀地逢,天颜有喜亲承奉。”
词语解释:君平  拼音:jūn píng
汉 高士 严遵 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 成都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诗:“ 君平 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宋 沉辽 《初创二山》诗:“得此化餘年,不问 君平 卜。”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试把灵槎、归路问 君平 。” 李光 《感事寄秋叶用原韵》:“侘傺君犹怜 正则 ,升沉我不问 君平 。”
词语解释:君相  拼音:jūn xiàng
(1).国君的上傧。《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 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国君与国相。《国语·晋语九》:“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君, 康子 ;相, 段规 。”
词语解释:君亲  拼音:jūn qīn
君王与父母。亦特指君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臣子失礼於君亲之前,幼贱悖慢於耆宿之坐。”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荷君亲终始之分,近古殊无;守宫闕宗庙之司,非才莫可。” 清 傅鼎铨 《忆剑》诗:“陵社沉沦伤北极,孤提一剑答君亲。”
词语解释:君父  拼音:jūn fù
(1).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国语·晋语一》:“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立忠王璵为太子》:“被譖获全,亦恩由君父,何得归功臣下。”
(2).特称天子。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 耿弇 不俟 光武 ,亟击 张步 ,言不以贼遗於君父也。” 唐 元稹 《赠田弘正父庭玠等》:“朕以眇身,钦承大寳,为亿兆人之君父,奉十一圣之宗祧。”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类皆如此。”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后来君父屡蒙尘,未闻宵小戒朝端。”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从前的排斥外来学术和思想,大抵专靠皇帝;自 六朝 至 唐 宋 ,凡攻击佛教的人,往往说他不拜君父,近乎造反。”
词语解释:君德  拼音:jūn dé
人主的德行或恩德。《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闕君德。” 唐 韩愈 《明水赋》:“明为君德,因取以名焉。”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福文襄王夫人》:“务须招其至 粤 ,以彰君德。”
词语解释:君侧  拼音:jūn cè
(1).君主的身边。《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在君侧,败者壹大。”《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晋 赵鞅 取 昔阳 之甲,以逐 荀寅 与 士吉射 。 荀寅 与 士吉射 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晋书·谢鲲传》:“ 刘隗 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
(2).借指君主身边的佞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密与其兄 相州 刺史 中山王 熙 欲起义兵,问罪君侧。”《周书·文帝纪上》:“人尽忠良,谁为君侧?”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二:“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参见“ 清君侧 ”。
词语解释:清君侧  拼音:qīng jūn cè
谓清除君王身边的奸臣。语本《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晋 赵鞅 取 晋阳 之甲,以逐 荀寅 与 士吉射 。 荀寅 与 士吉射 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 唐 李商隐 《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按,历史上清君侧常被作为反对朝廷或中央政权的政治斗争手段。如 汉 吴王 刘濞 勾结六个同姓王,以清君侧为旗帜,借诛 晁错 为名,发动了 吴 楚 七国之乱。见《史记·吴王濞列传》
词语解释:君马  拼音:jūn mǎ
见“ 君马黄 ”。
词语解释:君马黄  拼音:jūn mǎ huáng
汉 铙歌名。以歌辞首句“君马黄”而得名。《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君马黄》:“君马黄,君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后有仿作。 唐 李白 《君马黄》诗:“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亦省作“ 君马 ”。 晋 陆机 《鼓吹赋》:“奏《君马》,咏《南城》。”
词语解释:君命  拼音:jūn mìng
君王的命令;君王的使命。《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于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孙子·九变》:“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宋 梅尧臣 《送李密学赴亳州》诗:“ 譙郡 君命重, 苦县 祖风殊。”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福文襄王夫人》:“此相公祸福关头,使 光平 不亲至,何以归报君命?”
词语解释:君道  拼音:jūn dào
为君之道。《易·复》:“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汉 蔡邕 《独断》:“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师道与君道并重,教泽与治泽齐长。”
词语解释:君长  拼音:jūn zhǎng
(1).国君与卿大夫。《周礼·秋官·朝大夫》:“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郑玄 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礼记·祭统》:“上则顺於鬼神,外则顺於君长。” 孔颖达 疏:“‘外则顺於君长’者,谓朝廷也。出事公卿,故云外也。”
(2).天子或诸侯。《礼记·表记》:“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 孔颖达 疏:“君谓天子;言长者,兼诸侯相朝,小国之於大国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 亲 以上至 句践 ,凡八君,都 瑯琊 二百二十四岁。 无疆 以上覇,称王; 之侯 以下微弱,称君长。”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诗文著述》:“《诗》疏:外诸侯曰君,内诸侯曰长,犹 汉 之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不及万户称长也。今混称令长,君长。” 郭沫若 《星空》诗:“我们何有于君长神圣?何有于礼教文明?”
(3).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之酋长。《史记·五帝本纪》:“﹝ 舜 ﹞遂见东方君长。”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处北者,家 张掖 ;或入夷狄,为君长。” 宋 曾巩 《请访问高骊世次札子》:“其使者,宜知其国之君长,兴坏本末,名及世次。” 明 屠隆 《綵毫记·他乡持正》:“夫人,君长正妻,寡居守节。”按,此指 夜郎 王正妻。
词语解释:君公  拼音:jūn gōng
称诸侯。《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君公,谓诸侯也。”《墨子·尚同中》:“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
词语解释:君子儒  拼音:jūn zǐ rú
君子式的儒者。儒,为古代学者的通称。《论语·雍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文中子·周公》:“或问 宇文俭 ,子曰:‘君子儒也。’”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惟太保府君志为君子儒,以明经居上第。”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老相公, 飞卿 他是君子儒,有何罪将他吊起来。”
词语解释:君师  拼音:jūn shī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 明 唐顺之 《祭祖庙文》:“ 顺之 钦承敕命,视师 浙直 ,顾生杀诛宥,有天命君师在, 顺之 不敢专。”《冷眼观》第二一回:“无奈他此时业已骑虎不能自下,久不有君师在眼里了。”
词语解释:君明  拼音:jūn míng
汉武帝 时 京房 之字。《文选·马融〈长笛赋〉》:“ 易京 君明 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李善 注引《汉书》:“ 京房 字 君明 , 汉武帝 时人也。修《易》,尤好鐘律,知五声。”
词语解释:君国  拼音:jūn guó
谓居君位而御其国。《国语·晋语四》:“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国语·楚语上》:“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 清 姚鼐 《李斯论》:“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於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词语解释:君主  拼音:jūn zhǔ
(1).国君。《韩非子·爱臣》:“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羣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清 邹容 《革命军》:“诛杀 满洲 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復有专制之君主。” 巴金 《秋》十二:“他们象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2).国君之女。犹公主。《史记·六国年表》:“﹝ 秦灵公 八年﹞初以君主妻 河 。” 司马贞 索隐:“君主,犹公主也。”
(3).犹君临;主宰。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
(4).君为主宰。指君主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附录]》:“君主者,权偏於上;民主者,权偏於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词语解释:君临  拼音:jūn lín
(1).为君而主宰。《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受禪於 汉 ,君临万邦。” 南朝 梁 沉约 《大壮舞歌》:“君临万国,遂抚八寅。”《旧唐书·高祖纪》:“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 明 屠隆 《綵毫记·海青死节》:“陛下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数应君临万国。”
(2).指天子。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天工寄人英,龙袞瞻君临。”
(3).主宰;凌驾。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在 中国 ,没有 俄国 的基督,在 中国 ,君临的是‘礼’,不是神。” 李济深 《告华南西南反动统治下的军政人员》:“﹝ 蒋介石 ﹞又任意夸大原子弹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骗你们说,握有原子弹秘密的 美 帝,可以君临世界。”《人民日报》1981.4.2:“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理论观点君临于历史实际之上。”
词语解释:君上  拼音:jūn shàng
即君主。《荀子·不苟》:“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出媚君上,入欺父兄,矫厉才智,竞逐纵横。”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人臣仪卫,亦得同于君上,则卤簿之名,不容别有他义也。”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主上要你等三十天,你能够逼迫君上吗?”参见“ 君主 ”。
词语解释:君主  拼音:jūn zhǔ
(1).国君。《韩非子·爱臣》:“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羣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清 邹容 《革命军》:“诛杀 满洲 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復有专制之君主。” 巴金 《秋》十二:“他们象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2).国君之女。犹公主。《史记·六国年表》:“﹝ 秦灵公 八年﹞初以君主妻 河 。” 司马贞 索隐:“君主,犹公主也。”
(3).犹君临;主宰。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
(4).君为主宰。指君主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附录]》:“君主者,权偏於上;民主者,权偏於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词语解释:君妇  拼音:jūn fù
(1).君主之正妻。《诗·小雅·楚茨》:“君妇莫莫,为豆孔庶。” 郑玄 笺:“君妇,谓后也。凡适妻称君妇,事舅姑之称也。”
(2).犹言您的妻子。君,妻对夫的尊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词语解释:君子人  拼音:jūn zǐ rén
即君子。指才德出众者。《论语·泰伯》:“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文中子·天地》:“子曰:‘过而不立,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君子人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然而君子人曰:终夜不寝,必如 孔子 ;鷄鸣而起,必如 大舜 。”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 梅香 ,可不道君子人待时守分也。”
词语解释:君子风  拼音:jūn zǐ fēng
君子的风度。 阿英 《盐乡杂信》一:“立在城门口的石桥上,沿着护城河一路看去,有山有水……有君子风的鹅鸭。”
词语解释:君母  拼音:jūn mǔ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 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 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 。”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词语解释:君陈  拼音:jūn chén
人名。 周公 旦 之子。《书·君陈序》:“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作《君陈》。”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礼记·坊记》“ 君陈 曰” 汉 郑玄 注:“ 君陈 ,盖 周公 之子, 伯禽 弟也。”后因以喻皇家之重臣。 唐 杨巨源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诗:“天眷 君陈 久在东,归朝人看大司空。”
词语解释:君人  拼音:jūn rén
(1).为人之君;统治人民。《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
(2).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词语解释:君指  拼音:jūn zhǐ
左手的中指。《宋史·乐志三》:“ 禹 效 黄帝 之法,以声为律,以身为度,用左手中指三节三寸,谓之君指,裁为宫声之管。”
词语解释:君子竹  拼音:jūn zǐ zhú
竹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故称为“君子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出墙有千竿君子竹,遶寺长百株大夫松。”
词语解释:君姑
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
词语解释:君子行  拼音:jūn zǐ xíng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君子行》:“古词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言君子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以远嫌疑也。”按,此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平调曲三》《艺文类聚》卷四一以为 三国 魏 曹植 所作。 唐 韩愈 《幽怀》诗:“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词语解释:君马黄  拼音:jūn mǎ huáng
汉 铙歌名。以歌辞首句“君马黄”而得名。《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君马黄》:“君马黄,君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后有仿作。 唐 李白 《君马黄》诗:“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亦省作“ 君马 ”。 晋 陆机 《鼓吹赋》:“奏《君马》,咏《南城》。”
词语解释:君权  拼音:jūn quán
王室的地位权威
君主的力量、权力或尊严
词语解释:君子乡  拼音:jūn zǐ xiāng
汉 末 王烈 义行称于乡里,恒以德感人,盗贼亦为所化,故时人誉其所居乡为 君子乡 。参阅《后汉书·王烈传》。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至 东汉 ,隐士 烈 ,博士徵不就,居 祁县 ,因号所居乡为 君子 。公其 君子乡 人也。”
词语解释:君子国  拼音:jūn zǐ guó
(1).古代传说中的邦国。其国风俗淳朴,好让不争。《山海经·海外东经》:“ 君子国 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清 李汝珍 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据此敷演、描述的礼乐之邦,亦称君子国。《镜花缘》第十回:“ 唐敖 因素闻 君子国 好让不争,想来必是礼乐之邦,所以约了 多九公 上岸,要去瞻仰。”后常以讽刺外君子而内小人的国家。 毛泽东 《将革命进行到底》:“应该怎样来对付这些君子国的先生们呢?”
(2). 汉 唐 时指 朝鲜 、 日本 一带为“君子国”。《后汉书·东夷传序》:“﹝东夷﹞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 君子 、 不死 之国焉。”《新唐书·东夷传·新罗》:“﹝ 兴光 ﹞子 承庆 袭王,詔 璹 曰:‘ 新罗 号 君子国 ,知《诗》《书》。’” 清 黄遵宪 《送宍户公使之燕京》诗:“是有 君子国 ,掛剑知儒风。”
词语解释:君火  拼音:jūn huǒ
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心,藏神,为君火,主血,主汗,主笑。”中医又以君火或心火指心热火旺的症候。
词语解释:君伐  拼音:jūn fá
君王的功绩。《国语·晋语一》:“若使太子主 曲沃 ,而二公子主 蒲 与 屈 ,乃可以威民而惧 戎 ,且旌君伐。” 韦昭 注:“旌,章也;伐,功也。”
词语解释:君位  拼音:jūn wèi
国君之位;帝位。《晋书·天文志上》:“南二星,君位。” 清 龙启瑞 《鲁隐公论》:“使 隐 ( 隐公 )偃然居君位而不疑,国人亦必无有讥其为篡。”
词语解释:君声  拼音:jūn shēng
指五音中的宫声。《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宋 姜夔 《徵招》词序:“予尝使人吹而听之,寄君声於臣民事物之中。”
词语解释:君贶  拼音:jūn kuàng
君王的赐予。《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明 吾邱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只图个数行露布酬君貺,反阻却几点星稀省母傍。”
词语解释:君畴  拼音:jūn chóu
人名。传说上古圣君 尧 的老师。《荀子·大略》:“ 尧 学於 君畴 , 舜 学於 务成昭 , 禹 学於 西王国 。”
词语解释:君迁  拼音:jūn qiān
果木名。又称君迁子、黑枣、软枣、羊矢枣。树冠圆形,叶互生,椭圆,夏季开花,色淡黄或淡红。浆果长椭圆形,熟时蓝黑色。我国各地都有野生。可用作嫁接柿树的砧木。《文选·左思〈吴都赋〉》“平仲桾櫏” 晋 刘逵 注:“君迁之树,子如瓠形。”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臺望 汉朝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余按《吴都赋》‘平仲、君迁’,二木名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姓名》:“草木而人名者,睡草名寡妇箴, 平仲 、 君迁 、 长卿 、 简子 。”
词语解释:君氏  拼音:jūn shì
对诸侯侧室的尊敬。《左传·隐公三年》:“夏, 君氏 卒。 声子 也。” 杨伯峻 注:“国君曰君,君夫人曰小君,‘君氏’者,犹言‘小君氏’,‘氏’亦犹‘母氏’‘舅氏’之义例。”按, 声子 是 鲁隐公 之母, 鲁惠公 的侧室。
词语解释:君子树  拼音:jūn zǐ shù
木名。似松。《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晋宫阁记》:“ 华林园 中有君子树三株。”《太平御览》卷九五九引 晋 郭义恭 《广志》:“君子树似檉松, 曹爽 树之於庭。”后即用为松树的代称。 南朝 梁元帝 《芳树》诗:“芬芳君子树,交柯御宿园。” 唐 李峤 《松》诗:“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词语解释:君子营  拼音:jūn zǐ yíng
古代以亲信或贤者组成的禁卫军。《晋书·刘超传》:“ 穆后 临朝,迁射声校尉。时军校无兵, 义兴 人多义随 超 ,因统其众以宿卫,号为‘君子营’。”《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陷 冀州 郡县堡壁百餘,众至十餘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
词语解释:君子军  拼音:jūn zǐ jūn
指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以心腹组成的军队。《后汉书·郑玄传》:“昔 齐 置士乡, 越 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
词语解释:君器  拼音:jūn qì
指君位,帝位。《后汉书·周章传论》:“如令君器易以下议,即斗筲必能叨天业,狂夫竖臣,亦自奋矣。”
词语解释:君子仇  拼音:jūn zǐ chóu
君子的配偶。 三国 魏 曹植 《蒲生行浮萍篇》:“结髮辞严亲,来为君子仇。”参见“ 君子好逑 ”。
词语解释:君子好逑  拼音:jūn zǐ hào qiú
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 仇 ”。仇,配偶。语本《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 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閒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陆德明 释文:“逑,本亦作仇。” 陈奂 传疏:“匹,配也。好匹,犹嘉配耳。”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妹子莫怨,佳人薄命,自有君子好逑。”《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婆再想不到拿着我 玉凤 姐姐那样一个‘窈窕淑女’, 玉郎 他竟不肯‘君子好逑’。”
词语解释:君大夫  拼音:jūn dài fū
(1).有封地的大夫。《礼记·曲礼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 孔颖达 疏:“大夫有地者则亦称曰君,故云君大夫也。”
(2).国君和大夫。《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大夫谓 椒举 :‘女实遣之。’” 杨伯峻 注:“ 楚 君及其大夫也。”
词语解释:君体  拼音:jūn tǐ
人主的体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词语解释:君宰  拼音:jūn zǎi
犹君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看逃亡满街,看逃亡满街,失迷君宰,百忙难出江关外。” 李维汉 《人民无权,独夫集权!》:“自然不是人民,他们只是无能的‘阿斗’;自然是独裁政府,它才是‘万能’的君宰。”
词语解释:君舅
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词语解释:君子不羞当面
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词语解释:君子之接如水  拼音:jūn zǐ zhī jiē rú shuǐ
见“ 君子之交淡如水 ”。
词语解释:君子之交淡如水  拼音: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亦作“ 君子之接如水 ”。亦作“ 君子之交淡若水 ”。 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絶。” 郭象 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郑玄 注:“接或为交。” 孔颖达 疏:“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词语解释:君子成人之美  拼音: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
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朱熹 集注:“成者,诱掖奬劝,以成其事也。”《后汉书·王梁传》:“‘君子成人之美’,其以 梁 为 济南 太守。”《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又道是‘君子成人之美’,便是个漠不相关的朋友,咱们还要劝他作成这件事,何况我合他呢?”
词语解释:君子好逑  拼音:jūn zǐ hào qiú
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 仇 ”。仇,配偶。语本《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 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閒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陆德明 释文:“逑,本亦作仇。” 陈奂 传疏:“匹,配也。好匹,犹嘉配耳。”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妹子莫怨,佳人薄命,自有君子好逑。”《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婆再想不到拿着我 玉凤 姐姐那样一个‘窈窕淑女’, 玉郎 他竟不肯‘君子好逑’。”
词语解释:君子觞  拼音:jūn zǐ shāng
士大夫对酒的爱称。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 当涂 一种酒,麯皆发散药,见风即消,既不久醉,又无肠腹滞之患,人号曰‘快活汤’,士大夫呼‘君子觴’。”
词语解释:君子协定  拼音:jūn zǐ xié dìng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不过丑话説在前边,咱们订个君子协定,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我说,你也别光信我这张嘴皮子,咱们来个君子协定。”
词语解释: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拼音:jūn zǐ yī yán , kuài mǎ yī biān
比喻言而有信。《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词语解释:君子之交淡若水  拼音: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uò shuǐ
见“ 君子之交淡如水 ”。
词语解释:君子之交淡如水  拼音: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亦作“ 君子之接如水 ”。亦作“ 君子之交淡若水 ”。 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絶。” 郭象 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郑玄 注:“接或为交。” 孔颖达 疏:“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词语解释:君子动口不动手  拼音:jūn zǐ dòng kǒu bù dòng shǒu
谓应以理服人,而不应动武。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君子动口不动手!’ 阿Q 歪着头说。”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地还是要有两条,君子动口不动手,第一条;第二条,小人要动手,老子也动手。”
词语解释:君子医  拼音:jūn zǐ yī
术精德高的名医。 清 魏禧 《姜贞毅先生传》:“名医 吕邦相 夜视公曰:‘杖青痕过膝者不治。吾以刀割创处,七日而痛,为君贺矣。’半月,去败肉斗许乃甦。 邦相 曾活 黄公 道周 廷杖,京师号君子医也。”
词语解释:君子之交淡如水  拼音: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亦作“ 君子之接如水 ”。亦作“ 君子之交淡若水 ”。 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絶。” 郭象 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郑玄 注:“接或为交。” 孔颖达 疏:“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词语解释:君子相  拼音:jūn zǐ xiāng
正经人的外表。《水浒传》第十六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囉唣!”
词语解释:君臣佐使  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1).中医配方,针对病因或主症的主要药物为君,辅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为臣,治疗兼症或消除主药副作用的药物为佐,引药直达病所或起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为使。《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一:“‘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右本説如此。今按用药犹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则气力不周也。” 清 钱谦益 《俞嘉言〈医门法律〉序》:“徵君外服儒行,内閟心宗,由 曹洞 五位君臣旨诀妙悟医理,用以判断君臣佐使之法。”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二》:“非煅製不能入品,非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调其过不及。”参阅《神农本草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2).指上下各职守。《西游记》第一回:“﹝ 美猴王 ﹞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 花果山 ,暮宿 水帘洞 ,合契同情。”
词语解释:君谟旧谱  拼音:jūn mó jiù pǔ
指 宋 蔡襄 所著的《荔枝谱》。 蔡襄 字 君谟 。 宋 刘克庄 《水龙吟·丁卯生日》词:“也莫贪他, 君謨 旧谱, 子云 奇字。”
词语解释:君家果  拼音:jūn jiā guǒ
亦作“ 君家菓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 杨氏 子九歳,甚聪惠。 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人皆以姓氏谐音为戏。后遂以“君家果”称杨梅或捷对的典实。 元 朱晞颜 《杨梅和蒋远静来韵》:“才疎羞对君家菓,还有当年捷对无?”
词语解释:君权国  拼音:jūn quán guó
君主独裁的国家。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现今民智发达,君权国已难存在。”
词语解释:君子兰  拼音:jūn zǐ lán
一种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宽带形的叶子,伞形花序,开红黄色漏斗状花,肉质根
词语解释:君寀  拼音:jūn cǎi
王侯的封地。《宋书·周朗传》:“至反以孝洁生议于乡曲,忠烈起谤於君寀。”寀,采地。
词语解释:君山老父  拼音:jūn shān lǎo fù
传说中吹笛于 君山 的老仙人。 洞庭 贾客 吕乡筠 ,春夜泊舟 君山 侧,饮酒吹笛于月下。忽一老父泛舟至,与之共饮畅谈,并出怀袖间笛吹奏。曲未终,而 君山 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饮酒数杯,鼓棹而去。事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欲呼 君山老父 ,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词语解释:君子卫  拼音:jūn zǐ wèi
明 初所设置的廷卫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二卫》:“ 太祖 国初时,立君子、舍人二卫;君子卫居文官子弟,舍人卫居武官子弟。”
词语解释:君子芋  拼音:jūn zǐ yù
芋的一种。
词语解释:君鱼保境  拼音:jūn yú bǎo jìng
汉 孔奋 字 君鱼 ,为 武都 郡丞。 隗茂 攻杀郡守,执 奋 妻为质,而 奋 击之愈厉,终擒灭 茂 等,一郡获全。事见《后汉书·孔奋传》。后即用为典实。《梁书·袁昂传》:“屡起 田儋 之变,每惧 殷通 之祸;空慕 君鱼 保境,遂失 师涓 抱器。”
词语解释:君主立宪  拼音:jūn zhǔ lì xiàn
以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可分为议会制与二元制两种。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 清 政府欲利用立宪説,以消弭其患,其采用君主立宪制之本意,尤以此为多。”
词语解释:君主专制  拼音:jūn zhǔ zhuān zhì
君主独裁的政治制度。 吴虞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君主专制所以利用家族制度之故,则又以 有子 之言为最切实。”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