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末字词组
律吕干吕小吕心吕音吕傅吕衔吕 
伊吕诸吕六吕有吕费吕黄钟大吕姬吕 
大吕南吕中吕阳吕乞留曲吕黑足吕皋吕 
钟吕仲吕阴吕宫吕背吕泰吕  
嵇吕鼎吕轻吕玉吕青云干吕曲吕  

词语解释:律吕  拼音:lǜ lǚ
(1).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做“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做“吕”,合称“律吕”。后亦用以指乐律或音律。《国语·周语下》:“律吕不易,无姦物也。” 汉 马融 《长笛赋》:“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唐 翁洮 《和方干题李频庄》诗:“犹凭律吕传心曲,岂虑星霜到鬢根。” 郭沫若 《创造十年》五:“风声和 博多湾 的海涛,十里松原的松涛,一阵一阵的卷来……那正是一起一伏的律吕。”
(2).比喻准则、标准。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至於臣者,自知最为浅陋,顾贪恩待,趋以就事,丛杂乖戾,律吕失次。”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今之所编,颇又律吕乖次。惜矣,旧规之不能存也。” 黄中黄 《孙逸仙》:“其人诚 亚 东之珍宝,其言诚革命之律吕哉。”
词语解释:伊吕  拼音:yī lǚ
商 伊尹 辅 商汤 , 西周 吕尚 佐 周武王 ,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汉书·刑法志》:“故 伊 吕 之将,子孙有国,与 商 周 并。”《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羕 於狱中与 诸葛亮 书曰:‘……足下,当世 伊 吕 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明 沉采 《千金记·遇仙》:“自愧才兼文武,惭非 伊 吕 之儔;胸有甲兵,颇让 孙 吴 之术。” 清 方文 《田居杂咏》:“幸而遇明主, 伊 吕 伯仲间。”
词语解释:大吕  拼音:dà lǚ
(1).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鐘,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楚辞·招魂》:“ 吴 歈 蔡 謳,奏大吕些。” 王逸 注:“大吕,六律名也。”
(2).古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 杜预 注:“大吕,鐘名。”《战国策·燕策二》:“大吕陈於 元英 ,故鼎反於 歷室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张守节 正义:“大吕, 周 庙大鐘。”
(3).夏历十二月的别称。《国语·周语下》:“元间大吕,助宣物也。” 韦昭 注:“十二月,大吕。”
词语解释:钟吕  拼音:zhōng lǚ
(1).指乐律,声律。《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曰诗,乐工协之於钟吕为乐。”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君诗钟吕音和平,此时都作变徵声。”
(2). 锺离权 、 吕洞宾 的并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 钟 吕 虽自称 唐 人,而其迹皆显於 宋 ,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 唐 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词语解释:嵇吕  拼音:jī lǚ
三国 魏 嵇康 与 吕安 的并称。二人相交甚为友善。事见《晋书·嵇康传》。后因以借指挚友。 清 钱谦益 《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后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论文 嵇 吕 更谁知,兵燹间关问索居。”
词语解释:干吕  拼音:gān lǚ
犹入吕。古称律为阳,吕为阴,故以“干吕”谓阴气调和。《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北周 庾信 《羽调曲》:“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唐 王履贞 《青云干吕》诗:“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佩乎玉也,悬黎之色苍苍;载其旂焉,干吕之云郁郁。”
词语解释:诸吕  拼音:zhū lǚ
指 汉 代 吕后 的亲信 吕产 、 吕禄 等。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絳侯 诛诸 吕 ,权倾五伯,囚於请室。”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及诸 吕 擅权,图危 刘氏 。”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第四场:“她口称重用老臣,其实扶植诸 吕 势力。”
词语解释:南吕  拼音:nán lǚ
(1).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吕氏春秋·音律》:“太簇生南吕。”参见“ 十二律 ”。
(2).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吕氏春秋·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趣农收聚。” 高诱 注:“南吕,八月也。”
词语解释: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解释:仲吕  拼音:zhòng lǚ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 十二律 ”。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吕氏春秋·季夏》:“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 高诱 注:“仲吕,四月。”《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高诱 注:“仲吕,四月也。阳在外,阴在中,所以吕中於阳助成功也,故曰仲吕。”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四月谓之仲吕。”
词语解释: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解释:鼎吕  拼音:dǐng lǚ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 司马贞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 夏禹 所铸;大吕,为 周 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吕。”
词语解释:小吕  拼音:xiǎo lǚ
古代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吕。《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 郑玄 注:“小吕,一名中吕。”《隋书·律历志上》:“但律终小吕,数復黄钟,旧计未精,终不復始。”《通典·乐三》“中吕”注:“又云小吕。四月之时,阳气盛长,阴助功微,故谓之小吕。”参见“ 中吕 ”。
词语解释:中吕  拼音:zhōng lǚ
(1).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律中中吕。”《史记·律书》:“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为巳。”《梁书·张缅传》:“岁次娵訾,月惟中吕,余謁帝於 承 明 。”
(2).指律合中吕的歌曲。《旧唐书·音乐志一》:“奏夷则,歌中吕。”
词语解释:六吕  拼音:liù lǚ
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尚书大传》卷一:“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广。”《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律谓六律、六吕也。阳为律,阴为吕……六吕: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应钟、南吕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王仪同致仕表》:“今三元肇庆,六吕司春,得奉万寿之盃,豫参百辟之礼。”参见“ 六同 ”、“ 六律 ”、“ 十二律 ”。
词语解释:中吕  拼音:zhōng lǚ
(1).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律中中吕。”《史记·律书》:“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为巳。”《梁书·张缅传》:“岁次娵訾,月惟中吕,余謁帝於 承 明 。”
(2).指律合中吕的歌曲。《旧唐书·音乐志一》:“奏夷则,歌中吕。”
词语解释:阴吕  拼音:yīn lǚ
即六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皆上生。”参见“ 阴六 ”、“ 六吕 ”。
词语解释:轻吕  拼音:qīng lǚ
古剑名。《逸周书·克殷》:“乃尅,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鉞。” 孔晁 注:“轻吕,剑名。”
词语解释:心吕  拼音:xīn lǚ
同“ 心膂 ”。 《急就篇》卷一“偏吕张” 唐 颜师古 注:“昔者 太岳 为 禹 心吕之臣,故封 吕侯 ,以譬身有脊吕骨也。”参见“ 心膂 ”。
词语解释:心膂  拼音:xīn lǚ
(1).心与脊骨。 晋 陆机 《五等论》:“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心自念,岂予死於是乎?为之踟蹰,心膂如割。”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奚但肠九迴,心膂成頽崩。”
(2).喻主要的辅佐人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入作心膂,出为爪牙。”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中生祠碑》:“心膂连营,蓄雷霆於北落;股肱重镇,寄柱石於东门。” 明 夏完淳 《三国论》:“原夫 丰 配 去而 青 冀 衰, 葛 陆 尽而 吴 蜀 毙。兴替之兆,实由心膂。”
(3).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幼读儒书,兼通韜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臣愚以为朝廷於 袁世凯 等既寄以心膂,似宜尽去其牵掣。”
(4).心思与精力。 晋 张华 《劳还师歌》:“将士齐心膂,感义忘其私。”《旧唐书·太宗纪下》:“所以 屈突 、 尉迟 ,由仇敌而愿倾心膂。” 宋 范仲淹 《谢传宣表》:“如朝廷未议解兵,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
(5).犹心怀。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不过豪侠使气,狂醉於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繫其心膂。”
词语解释:有吕  拼音:yǒu lǚ
古国名。 姜 姓。传为四岳之后。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 南阳 西。 春秋 初年为 楚国 所灭。有,词头。《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 姜 、氏曰 有吕 。” 韦昭 注:“以国为氏也。”
词语解释:阳吕  拼音:yáng lǚ
按照古代纳音之法,六吕之间,亦有阴阳,其属于阳纪者,谓之“阳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皆上生。”参见“ 阳纪 ”。
词语解释:阳纪  拼音:yáng jì
按照古代纳音之法,十二律与十二支相配,凡属申、子、辰、巳、酉、丑者为“阳纪”。一说,自黄钟相生,至于中吕而中止,谓之“阳纪”。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纳音之法:申、子、辰、巳、酉、丑为阳纪,寅、午、戌、亥、卯、未为阴纪。”
词语解释:宫吕  拼音:gōng lǚ
宫调与律吕。泛指音调声律。 明 谢应芳 《听雨》诗:“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似亦谐宫吕。”
词语解释:玉吕  拼音:yù lǚ
犹玉律。候气的律管。吕,乐律中的阴律。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舒和》:“璿仪气爽惊緹籥,玉吕灰飞含素商。”
词语解释:音吕  拼音:yīn lǚ
音律。吕,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知音吕,借意儿嘲风咏月;有体段,当场儿攧竹分茶。” 明 汤式 《一枝花·赠教坊张韶舞善吹箫》套曲:“七数明,指法轻清;六律谐,音吕和平。”参见“ 音律 ”。
词语解释:音律  拼音:yīn lǜ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
(2).泛指乐曲,音乐。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红楼梦》第二二回:“这一齣戏是一套‘北点絳唇’,鏗鏘顿挫,那音律不用説是好了。”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南朝 梁 沉约 《答陆厥书》:“以《洛神》比 陈思 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永明 中, 沉约 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词语解释:费吕  拼音:fèi lǚ
费长房 、 吕洞宾 的并称。两人均为道家所尊崇的仙人。 清 王夫之 《黄鹄矶》诗:“仙踪疑 费 吕 ,覇气想 孙 刘 。”
词语解释:乞留曲吕  拼音:qǐ liú qǔ lǚ
见“ 乞留曲律 ”。
词语解释:乞留曲律  拼音:qǐ liú qǔ lǜ
(1).亦作“ 乞留曲吕 ”。弯弯曲曲的样子。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你看他吸留忽剌水流乞留曲律路。” 元 无名氏 《水仙子》曲:“过了些乞留曲吕涧,重重叠叠山,扑簌簌泪滴雕鞍。”
(2).抑郁不乐的样子。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他这般乞留曲律的气。”
(3).象声词。 元 无名氏 《黄鹤楼》第二折:“那 秃二姑 在井口上将轆轤儿乞留曲律的搅。”
词语解释:背吕  拼音:bèi lǚ
亦作“ 背膂 ”。 背脊。《说文·伞部》:“脊,背吕也。”《急就篇》卷三:“尻髖脊膂腰背吕。” 颜师古 注:“吕,脊骨也。” 明 刘基 《二鬼诗》:“江海为胃肠, 嵩 岳为背膂。”
词语解释:青云干吕
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
词语解释:傅吕  拼音:fù lǚ
殷 傅说 和 周 吕尚 的并称。 南朝 梁武帝 《设谤木肺石二函诏》:“怀 傅 吕 之术,抱 屈 贾 之叹。”
词语解释:黄钟大吕  拼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见“ 黄鐘大吕 ”。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常连用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和谐和高妙。《列子·杨朱》:“黄鐘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亦作“ 黄钟大吕 ”。《陆象山语录》卷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 洙 、 泗 、 邹 、 鲁 之秘,其可不传耶?” 毛錡 《〈云帆集〉后记》:“洞萧牧笛,我们固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黄钟大吕。”
词语解释:黑足吕  拼音:hēi zú lǚ
黧黑貌。 元 杨果 《赏花时》套曲:“唱道向红蓼滩头,见箇黑足吕的渔翁鬢似霜。”一本作“ 黑出律 ”。
词语解释:泰吕  拼音:tài lǚ
即大吕。 春秋 齐 钟名。《晏子春秋·谏下十二》:“ 景公 为泰吕成,谓 晏子 曰:‘吾欲与夫子燕。’对曰:‘未祀先君而以燕,非礼也。’”
词语解释:曲吕  拼音:qǔ lǚ
犹曲律。 元 乔吉 《一枝花·杂情》套曲:“本待做曲吕木头车儿随性打,原来是滑出律水晶毬子怎生拿。”参见“ 曲律 ”。
词语解释:曲律  拼音:qǔ lǜ
(1).弯曲;屈折。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曲律竿头悬草稕,緑杨影里拨琵琶。”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那 狄青 右手兜絃,左手推靶,弓开似那曲律山头蟒。”参见“ 乞留曲律 ”。
(2). 元武宗 海山 的蒙古语称号。杰出之意。《元史·武宗纪二》:“﹝ 至大 四年﹞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 也先铁木儿 等上尊諡曰 仁惠宣孝皇帝 ,庙号 武宗 。国语曰 曲律皇帝 。”
戏曲名词。主要指写作和演唱南北曲时应注意的各种原则。如作曲的选字、造句、体裁、风格;唱曲的发音、归韵、板眼等。 元 明 时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础上逐渐归纳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 魏良辅 《曲律》、 王骥德 《曲律》等。
词语解释:衔吕  拼音:xián lǚ
谓含中吕之气。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緜羃顺序,周流衔吕。” 胡之骥 注:“《白虎通》曰:簫者,中吕之气也。”
词语解释:姬吕  拼音:jī lǚ
周公 姬旦 和 吕尚 的并称。喻贤能的辅弼之臣。《宋书·周朗传》:“今天子以 炎轩 之德,冢辅以 姬 吕 之贤,故赫然发怒,将以 匈奴 衅旗,惻然动仁,欲使餘氓被惠。”
词语解释:皋吕  拼音:gāo lǚ
亦作“皐吕”。 皋陶 和 吕侯 的并称。传说 皋陶 是 虞舜 时刑官, 吕侯 是 周穆王 时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