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祃去声 [xià,降也,动词][shě shè,庐舍][huà,姓华][bà][jiè][xià,春夏][详注1][jiǎ jià,姓贾,或通价][jià,休假][详注2][chà,短缺][详注3][shà][zhà][duō][xià][详注4]


注1:泻 《广韵》《正韵》司夜切《集韵》《韵会》四夜切,音卸。卤也。《王充·论衡·书解篇》地无毛,则为泻土。
注2:帕 《集韵》普驾切,音怕。《释名》帕腹,横帕其腹也。
注3:籍 音谢。《前汉·义纵传》治敢往少温籍。《注》言无所含容也。 又地名。《史记·秦本纪》灵公十年城籍姑。《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
注4:嗻 zhè,音蔗。《说文》遮也。又《广韵》多语之貌。
末字词组
相吓诓吓诈吓鸟吓恫吓哃吓呀吓 
惊吓讻吓虎吓逼吓恐吓諕吓威吓 
驱吓诱吓震吓骗吓唬吓呃吓  
鸱吓诳吓喧吓撞吓喘吓呵吓  

词语解释:相吓  拼音:xiāng xià
古代猜拳游戏的一种。 宋 洪适 《满江红》词:“珠履凑,銖衣窄,縈翠袖,催牙拍,索松儿添半,战酣相吓。” 宋 洪适 《满江红·郑宪席上再赋》词:“心已醉,肩须拍,更十分行酒,再三相吓。”
词语解释:惊吓  拼音:jīng xià
惊动吓唬。《水浒传》第四二回:“若还多带了人伴去时,必然惊吓乡里,反招不便。”《老残游记》第四回:“因强盗都有洋枪,乡下洋枪没有买处,也不敢买,所以从他们打鸟儿的回了两三支土枪,夜里放两声,惊吓惊吓强盗的意思。”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方场四周烧塌房屋的震响和汉子们的野兽似的狂笑,不时地惊吓了她。”
词语解释:驱吓  拼音:qū xià
亦作“ 驱赫 ”。 驱赶吓唬。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况当三伏深,沾汗尤淋浪。细蝇遶眉睫,驱赫不可攘。” 宋 黄庭坚 《跛奚移文》:“执弓怀弹,驱吓飞鸟。” 清 朱琦 《官诫赠陈子瑞宰西安》诗:“得钱饱私槖,鸡犬肆驱吓。”
词语解释:鸱吓  拼音:chī xià
《庄子·秋水》:“ 惠子 相 梁 …… 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 而吓我邪?’”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 太山 鴟吓鵷鶵乎?”后世即以“鴟吓”比喻恐人夺取己物而发出的怒声。 唐 马吉甫 《蜗牛赋》:“本忘情於蚌守,亦何惮於鴟吓。” 清 赵执信 《古意》诗:“鴟吓斥鷃笑,寄言两俱讹。”
词语解释:诓吓  拼音:kuāng xià
欺骗恐吓。 明 康海 《粉蝶儿·代友人宦邸书怀》套曲:“既不曾拏住他,又怎么下重罚,他反关门到又把别人誆吓。怪不的整年家事无捉抐。”
词语解释:讻吓  拼音:xiōng xià
惊扰不安貌。《晋书·刘隗传》:“而乃纵肆小人,羣为兇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訩吓,百姓諠譁,亏损风望,渐不可长。”
词语解释:诱吓  拼音:yòu xià
诱骗恐吓。 冰心 《〈1959--1961儿童文学选〉序》:“在父母被捕以后,这个从小受着革命教育的孩子,虽然受尽敌人的诱吓,始终没有泄露自己的朋友,还千方百计地给狱中的父母传递消息。”
词语解释:诳吓  拼音:kuáng xià
亦作“ 誑赫 ”。 欺骗;恐吓。《景德传灯录·大同禅师》:“总是汝生解自担带将来自作自受,遮里无可与汝,不敢誑吓汝,无表无里可得説似,汝诸人还知么?”
词语解释:诈吓  拼音:zhà xià
讹诈恐吓。 茅盾 《微波》:“ 李先生 听是信,立即又想到诈吓信。”
词语解释:虎吓  拼音:hǔ xià
(1).犹吓唬。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休想道虎吓的咱家善,併一千合者波休想 刘千 喘。”
(2).诈骗。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三折:“枉了闲咷气,又道我虎吓你酒食,怕误了你爱月夜眠迟。”
词语解释:震吓  拼音:zhèn xià
威吓;惊惧。《红楼梦》第五八回:“ 袭人 唤 麝月 道:‘我不会和人拌嘴, 晴雯 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三侠五义》第十五回:“两边差役一声喊,堂威震吓。”
词语解释:喧吓
喧哗恐吓
词语解释:鸟吓  拼音:niǎo xià
粗话。吓唬。《水浒传》第三五回:“兀那汉子,你也鸟强,不换便罢,没可得鸟吓他。”
词语解释:逼吓  拼音:bī xià
逼迫恫吓。《三国志平话》卷下:“欺凌寡妇夺玉璽,逼吓孤魂离故乡。”
词语解释:骗吓  拼音:piàn xià
欺骗恐吓。《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出军时,军人讨虏到人口头匹一切诸物,各自为主,本管头目人等并不得指名抽分拘收,亦不得罗摭罪名骗吓取要。”
词语解释:撞吓  拼音:zhuàng xià
犹诈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甚至纠众公举,匿名揭告,谋代调停,撞吓大钱。”
词语解释:恫吓  拼音:dòng hè
恐吓,威胁。 茅盾 《动摇》六:“这才把 林不平 恫吓的退席问题无形中搁下了。” 朱自清 《海行杂记》:“他们的职务本是照料旅客;但事实正好相反,旅客从他们得着的只是侮辱、恫吓与欺侮罢了。”
词语解释:恐吓  拼音:kǒng hè
亦作“ 恐赫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院长不须相恐吓。”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虏以虚言相恐赫耳,未必敢来。”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终身之交在此,半路絶交亦在此,莫以状元恐赫人也。”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 庄氏 既巨富, 浙 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而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诗怎么样?有辱骂,有恐吓,还有无聊的攻击:其实是大可以不必作的。”
词语解释:唬吓  拼音:hǔ xià
吓唬,使害怕。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唬吓谁?”《水浒传》第五七回:“那个是 梁山泊 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 茅盾 《残冬》:“看了一会儿,他就摆出老虎威风来,唬吓那孩子道:‘想做皇帝么?你犯的杀头罪,杀头,懂得么?’”
词语解释:喘吓  拼音:chuǎn xià
急剧地喘气。 南朝 梁 任昉 《苦热行》:“霡霂类珠缀,喘吓状雷奔。”
词语解释:哃吓  拼音:tóng xià
犹恫吓。威吓,吓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嵩桬篙》:“以区区铜臭物大言哃吓;狐岂与汝较量品秩耶?” 王树枬 《武汉战纪》:“太后孤立,日为诸臣所哃吓要挟。”
词语解释:諕吓  拼音:háo xià
吓唬;恐吓。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嫂嫂不肯,我拔出刀子来,止望諕吓成姦。”《水浒传》第二三回:“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諕吓我?”
词语解释:呃吓  拼音:e xià
象声词。 张天翼 《儿女们》:“嘴里‘呃吓’‘呃吓’干笑了几笑,吞吞吐吐说上老半天,才叫人听明白是怎么回事。”
词语解释:呵吓  拼音:hē xià
喧哗。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我昔鬭鸡徒,连延 五陵 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词语解释:呀吓  拼音:yā xià
张口出气貌。 唐 柳宗元 《晋问》:“呀吓匍匐,復就臠切,莫保龙籍。”
词语解释:威吓  拼音:wēi hè
以威势恐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夫人丁视原额若干,不宜妄增,往往奸胥簧诱本官,威吓户长滥报。” 鲁迅 《花边文学·康伯度答文公直》:“我想,辩论事情,威吓和诬陷,是没有用处的。”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杨小梅 ﹞说:‘ 张金龙 ,你别威吓我!拉倒就拉倒!我还能撂下革命跟你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