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11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不同道同将无同景同将毋同等同普同赤虎仪同
与同略同约同仪同咸同齐同率同车攻马同
相同和同合同类同布同并同勘同赞同
来同雷同下同州同三同协同敬同附同
参同共同归同邀同修同带同眼同串同
一同云同苟同浑同伴同抱同英雄所见略同脩同
异同大同玄同遥同重同连同询谋佥同十家锅灶九不同
有同混同通同暗同对同从同佥同行合趋同
会同尚同贵同符同六同认同伙同道合志同
如同空同公同四同贱同洽同赤彪仪同运同

词语解释:不同  拼音:bù tóng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词语解释:与同  拼音:yǔ tóng
(1).与之相同。《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郑玄 笺:“ 卫 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训》:“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2).犹同。谓与人一齐。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带酒,与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浒传》第六七回:“却説 关胜 与同 宣赞 、 郝思文 ,引领五千军马接来,相近 凌州 。”
词语解释:相同  拼音:xiāng tóng
彼此无差异。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又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时而异耳。”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絶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清 孙枝蔚 《题吴宾贤处士陋轩》诗:“莫言英俊少, 楚 屈 宅相同。”如:大致相同;前后相同。
词语解释:来同  拼音:lái tóng
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词语解释:参同  拼音:cān tóng
(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词语解释:一同  拼音:yī tóng
(1).古谓方百里之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 杜预 注:“一同,方百里。”《国语·楚语上》:“ 齐桓 、 晋文 ,皆非嗣也,还軫诸侯,不敢淫逸……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淮南子·本经训》:“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同。各守其分,不得相侵。” 高诱 注:“方百里为同。”
(2).一统;统一。《墨子·尚同中》:“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魏书·临渭氐苻健传》:“关中 周 、 汉 旧都,形胜之国,进可以一同天下,退不失保全 秦 、 雍 。”《晋书·姚苌载记》:“昔 汉 、 魏 之兴也,皆十餘年,乃能一同於海内。五六年间,未为久也。”
(3).全同;一样。《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饿而欲食,寒而欲煖。”《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一同太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庆历 中,予与 苏子美 同在馆, 子美 尝携其远祖 珦唐 时敕数本来观,与予家者一同。”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所见 宋 拓者,无虑十数本,率皆前小后大,锋颖亦前钝后鋭。顾其前后一同者,盖未之见。”
(4).偕同;连同。《水浒传》第十九回:“当时捕盗巡检并 何观察 一同做公的人等,都下了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虎一同了 朱 家儿子,径往 莫 家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 龙香 。”
(5).副词。一齐;一起。表示同时。《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 京城 之科。” 宋 岳飞 《奏乞般家属札子》:“臣昨日……欲乞先次般妻男 云 一房来行在,臣今欲乞尽数勘契一同来行在居住。” 鲁迅 《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左翼文艺现在和无产者一同受难(Passion),将来当然也将和无产者一同起来。” 老舍 《正红旗下》三:“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 天泰轩 去,要了一斤半 柳泉居 自制的黄酒,几个小烧,吃喝得相当满意。”
词语解释:异同  拼音:yì tóng
亦作“异同”。
(1).不同和相同之处。《汉书·朱云传》:“自 宣帝 时善 梁丘氏 説, 元帝 好之,欲考其异同,令 充宗 与诸《易》家论。”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逮至 晋 末,有中散大夫 东莞 徐广 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
(2).不同;不一致。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古之经书,皆有别本,其用字多异同。” 清 黄宗羲 《〈陆石溪先生文集〉序》:“余选 明 文近千家,其间多与实録异同,盖实録有所隐避,有所偏党,文集无是也。”
(3).引申为反对。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刘仁轨 为左僕射,暮年颇以言词取悦诉者,户部员外 魏克己 断案,多为 仁轨 所异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先帝在位久,德泽在人,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秋谷 不满 渔洋 ,故与异同。”
(4).反对意见;异议。《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北史·尉迟迥传》:“乃与羣公会议,诸将多有异同。” 林长民 《参议院一年史·沿革》:“ 袁世凯 於阁议中颇主张速与 俄 人交涉,独 许世英 、 刘揆一 及 如浩 持异同。”
词语解释:有同  拼音:yǒu tóng
如同。 唐 无名氏 《开河记》:“陛下欲听狂夫之言,学亡 秦 之事,但恐社稷崩离,有同 秦 世。”
词语解释:会同  拼音:huì tóng
(1).汇合。《书·禹贡》:“九河既道, 雷夏 既泽, 灉 沮 会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来会同。”
(2).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毛 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
(3).泛指朝会。 晋 潘岳 《上客舍议》:“乃今四海会同,九服纳贡。”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合为朝覲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章炳麟 《箴新党论》:“声气相扶,交相诵美,哀亡上寿及以饮食会同之属,华实两尽,足以无憾。”
(4).聚会;会见。《南史·王悦之传》:“﹝ 王悦之 ﹞为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遗 悦之 饼一甌。”
(5).会合有关方面共同办理。《檮杌闲评》第二六回:“且説 兖州 兵备道奉巡抚火牌,调 登州 营守备 苗先 ,会同道标把摠 吴成 等,领兵五千剿捕。”《人民日报》1982.3.9:“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科学技术政策,会同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提出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组织协调科学技术力量进行攻关。”
词语解释:如同  拼音:rú tóng
犹如;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二三七:“虽有一灵臺,如同客作汉。”《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如同久旱逢甘雨,好似他乡遇故知。” 冰心 《庄鸿的姊姊》:“我听见了,一阵急痛,如同下到昏黑的地狱一般。”
词语解释:道同  拼音:dào tóng
(1).志趣相投。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2).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 少华 。”
词语解释:略同  拼音:lüè tóng
亦作“畧同”。 大致相同。《汉书·平当传》:“﹝ 平当 ﹞文雅虽不能及 萧望之 、 匡衡 ,然指意略同。”《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徽 甚异之,称 统 当为 南州 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 淄青 、 恒冀 两道,与 蔡州 气类略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少保才识》:“公所对与其所预计畧同,以是尤敬服之。”
词语解释:和同  拼音:hé tóng
1.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
2.谓平和,不交战。
3.调和。
词语解释:雷同  拼音:léi tóng
亦作“靁同”。
(1).随声附和。《礼记·曲礼上》:“毋勦説,毋雷同。” 郑玄 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后汉书·桓谭传》:“略靁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李贤 注:“靁之发声,众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靁同。”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九:“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2).泛指相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营造》:“造屋之工,当以 扬州 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 冯骥才 《雕花烟斗·画家》:“而 唐先生 的烟斗,造型、图纹、形象、制法,乃至风格,无一雷同。”
词语解释:共同  拼音:gòng tóng
(1).犹言一同。《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乐也” 汉 赵岐 注:“言古之贤君,与民共同其所乐,故能乐之。”《百喻经·二鸽喻》:“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小生与居士共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大家一起(做)。《前汉书平话》卷上:“ 刘武 受詔牌金帛了,即请 宋公达 、 李德 、 程彦雄 共同商议。”《水浒传》第五八回:“先来拜见 晁头领 ,共同商议。”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谈论起共同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大事,感情一下子会加深几十年,不亲的人也会变得十二分亲。”
(3).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他们互相握手、拥抱,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象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它的主人公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有什么共同之点吗?”
词语解释:云同
云彩聚集
词语解释:大同  拼音:dà tóng
(1).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郭象 注:“其形容与天地无异。” 成玄英 疏:“圣人盛德躯貌,与二仪大道合同,外不闚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列子·黄帝》:“ 子夏 曰:‘以 商 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2). 战国 末至 汉 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 洪秀全 、 康有为 、 谭嗣同 和 孙中山 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3).指国家统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 关中 旧意?” 王利器 集解:“此当 隋 时而言, 隋 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对峙局面,故云‘大同’。”
(4).大体相同。《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自 宛 以西至 安息国 ,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不过许多小异之中,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
词语解释:混同  拼音:hùn tóng
(1).合一,统一。《汉书·地理志下》:“此混同天下,一之虖中和,然后王教成也。” 唐 郭子仪 《广运舞》诗:“河海静謐,车书混同。”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今乃将一县诸乡,混同为一,选物力最高者差充衙前。” 清 赵翼 《夹马营》诗:“封桩库拟换 幽 蓟 ,志岂一日忘混同。”
(2).混淆;等同。《后汉书·皇后纪论》:“贤愚优劣,混同一贯。”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历山》:“今东 齐 地名 歷城 ,与 舜 耕 歷山 其名相涉,故俗人混同。”《剪灯新话·爱卿传》:“娘子平日聪明才慧,流辈不及。今虽死矣,岂可混同凡人,便絶音嚮。”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3).江名。 黑龙江 汇合 松花江 后到 乌苏里江 口一段的别名。因 松花江 含沙较多,江水北黑南黄,经久始混,故名。 清 纳兰性德 《盛京》诗:“山连 长白 秀,江入 混同 清。” 清 杨宾 《纳木窝稽》诗:“跋涉过 混同 ,所歷已奇峭。”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 混同江 东二千里之地,徒以无人开垦,广远荒凉,置同甌脱。”
词语解释:尚同  拼音:shàng tóng
(1). 墨子 的政治思想。谓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主张地位居下者逐层服从居上者,如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从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墨子·尚同中》:“﹝里长﹞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墨子·尚同中》:“﹝乡长﹞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
(2).谓混同于流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士大夫﹞以慷慨直言为卖直,以清修自好为不情,流弊之极,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
词语解释:空同  拼音:kōng tóng
(1).虚无浑茫。《关尹子·九药》:“昔之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视空同而失貌,察倏忽而亡迹。” 明 冯惟敏 《粉蝶儿·五岳遨游》曲:“太极分两仪,空同涵万有。”
(2).亦作“ 空桐 ”、“ 空峒 ”。山名。即 崆峒 。在今 甘肃省 平凉市 西,险峻雄伟,山上道观极盛。《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汉书·郊祀志上》:“上遂郊 雍 ,至 陇西 ,登 空桐 ,幸 甘泉 。” 宋 曾巩 《冬暮感怀》诗:“坐思 空峒 间,负雪山千层。” 明 宋濂 《崆峒雪樵赋》:“伊 空同 之拔起兮,镇 嶠 南之灵区。”
(3). 明 代文学家 李梦阳 号 空同子 ,亦简称“空同”。 明 李贽 《与管登之书》:“如 空同先生 与 阳明先生 同世同生,一为道德,一为文章。千万世后,两先生精光具在,何必更兼谈道德耶?”
(4).复姓。 战国 赵 有 空同 氏。见《史记·赵世家》
词语解释:将无同  拼音:jiāng wú tóng
犹言莫非相同;恐怕相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亦作“ 将毋同 ”。 宋 程大昌 《续演繁露·将毋同》:“ 王戎 问 老 庄 、 孔子 异, 阮瞻 曰:‘将毋同。’不直云同而云‘将毋同’者, 晋 人语度自尔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将毋同’三字,究竟怎样讲?有人说是‘殆不同’的意思;有人说是‘岂不同’的意思--总之,是一种两可、飘渺恍惚之谈罢了。”参见“ 三语掾 ”。
词语解释:三语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词语解释:约同  拼音:yuē tóng
约定在一起做某事
词语解释:合同  拼音:hé tóng
(1).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周礼·秋官·朝士》“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唐 贾公彦 疏:“云判,半分而合者,即质剂、傅别、分支合同,两家各得其一者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一应家私财产,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执一纸为照。”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今人产业买卖,多于契背上作一手大字,而于字中央破之,谓之合同文契。商贾交易,则直言合同而不言契。其制度称谓,由来俱甚古矣。”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工人们已经和电影厂签了字,定了合同,没法再解约。”
(2).和合齐同;齐心协力。《礼记·乐记》:“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孔颖达 疏:“言天地万物流动不息,会合齐同而变化者也。”《史记·李斯列传》:“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
(3).结合;缔结。《再生缘》第四五回:“夫人难任千金意,少不得,这段良缘要合同。”
(4).谓志同道合。《商君书·赏刑》:“是父兄、昆弟、婚姻、合同者,皆曰:‘务之所加,存战而已矣。’” 朱师辙 解诂:“谓道合志同之士。”《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王逸 注:“四海并合,皆同志也。”
(5).犹会同。《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命 探春 合同 李紈 裁处。”
词语解释:下同  拼音:xià tóng
底下所说的跟这里所说的相同。多用于附注。如:《修辞学发凡》(简称《发凡》,下同)出版于一九三二年。
词语解释:归同  拼音:guī tóng
归于同一。《列子·说符》:“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鲁迅 《坟·人之历史》:“求心力所以归同,离心力所以趋异。”
词语解释:苟同  拼音:gǒu tóng
随意附和。《韩诗外传》卷四:“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论諫寧中止,谋謨不苟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保邦於未危,必自此始。”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实属未敢苟同。”
词语解释:玄同  拼音:xuán tóng
(1).谓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老子》:“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鋭,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苏辙 解:“默然不言,而与道同矣。”《庄子·胠箧》:“削 曾子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攘弃仁义,天下之德玄同矣。” 成玄英 疏:“与玄道混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鲍敬言 著论云﹞万物玄同,相忘于道。”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2).相一致;混同。《晋书·陆玩传》:“臣闻至公之道,上下玄同,用才不负其长,量力不受其短。”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 带氏 曰:‘今日为 亚洲 计,独立其先也;均平生分其稍次也;玄同彼是,泯灭政法,其最后也。’”
词语解释:通同  拼音:tōng tóng
(1).串通,勾结。《北史·魏纪二·高宗文成帝》:“大商富贾,要射时利,上下通同,分以润屋。为政之弊,莫过於此。”《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又使见识往隣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 沙汀 《淘金记》二四:“这是实在的,因为寡妇确乎怀疑他们是通同作恶,跑来打口风的。”
(2).共同。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七:“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太荒。”
(3).全部,通通。 明 李昭祥 《龙江船厂志》卷一:“彼此授受原无记号,又无围长丈尺,数里之间,木商辐輳,匠作通同以小易大,何从稽考。”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残春一》:“我的行李通同放在船上,我也没有功夫去取,便同他一齐进了病院了。”
词语解释:贵同  拼音:guì tóng
谓以同一为贵。 老 庄 泯物我,齐万物,故以和光同尘为贵。《晋书·皇甫谧传》:“达者贵同,何必独异;羣贤可从,何必守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何晏 、 邓颺 ,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贵同恶异,多言而妬前,多言多衅,妬前无亲。”
词语解释:公同  拼音:gōng tóng
犹共同。《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军马粮料衣装盘缠钞定,并仰本翼正官公同尽实给散。”《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继 兀自怒气不息,次日侵早,邀几个族人在家,取出父亲亲笔分关,请 梅氏 母子到来,公同看了。”《红楼梦》第六八回:“如今咱们俩个一同去见官,分证明白,回来咱们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覿面説个明白,给我休书,我就走!” 鲁迅 《呐喊·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
词语解释:景同  拼音:jǐng tóng
犹附和。《后汉书·任光邳彤等传论》:“若迺议者欲因二郡之众,建入 关 之策,委成业,临不测,而世主未悟,谋夫景同 邳彤 之廷对,其为几乎!”
词语解释:仪同  拼音:yí tóng
见“ 仪同三司 ”。
词语解释:类同  拼音:lèi tóng
(1).品类相同。《墨子·经说上》:“不外於兼,体同也,俱处於室,合同也,有以同,类同也。”《吕氏春秋·召类》:“四曰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应同》:“成齐类同皆有合,故 尧 为善而众善至, 桀 为非而众非来。”
(2).犹相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左良玉》:“古来奸贼依倚盗名,类同一辙如此。”
词语解释:州同  拼音:zhōu tóng
官名。即州同知,为知州的副职。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谈资》:“﹝ 陈询 ﹞在翰林时忤一权贵,出为州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翰林官》:“ 康熙 十六年十月, 圣祖 始设南书房,以侍读学士 张英 、序班 高士奇 、州同 励杜訥 入直。”《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身上原有一个州同,就此加捐一个知州。”
词语解释:邀同  拼音:yāo tóng
约别人在一起。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 王先生 果然邀同了管图书室的 张先生 从教员宿舍中急急地出来了。”
词语解释:浑同  拼音:hún tóng
(1).混同、等同。 明 张煌言 《游龙教寺》诗:“素冠独许黄冠伍,芳草浑同衰草愁。”
(2).犹总共。《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多少哩!浑同一小沙罈子钱;没多些银子,有了百十两罢了。”
词语解释:遥同  拼音:yáo tóng
谓在远处和诗。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毛西河 言:‘古人诗题所云‘遥同’者,即遥和也。 谢朓 《同谢咨议铜雀臺诗》、 卢照邻 《同纪明孤雁诗》,皆是和诗,非同游也。’”
词语解释:暗同  拼音:àn tóng
犹暗合。《世说新语·文学》“了不异人意”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昔未读此书,意尝谓至理如此。今见之,正与人意暗同。”《南史·沉约传》:“帝然之, 约 出,召 范云 告之, 云 对略同 约 旨。帝曰:‘智者乃尔暗同。’”
词语解释:符同  拼音:fú tóng
(1).符合;相同。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如其所列,则与风闻符同。”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案古者国有史官,具列时事,观 汲 坟出记,皆与 鲁 史符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假设之辞》:“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
(2).附和;赞同。《宋史·律历志三》:“ 雍熙 元年四月,布衣 赵垂庆 上书言……案《唐书》, 天宝 九载, 崔昌 献议,自 魏 晋 至 周 隋 ,皆不得为正统欲 唐 远继 汉 统,立 周 汉 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议是非相半,集贤院学士 卫包 上言符同, 李林甫 遂行其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劾 廷和 彭泽 结党乱政,符同奏啟,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词语解释:四同  拼音:sì tóng
国都近郊四面方百里之地。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六乡之人,实居四同地。”
词语解释:将毋同  拼音:jiāng wú tóng
见“ 将无同 ”。
词语解释:咸同  拼音:xián tóng
清 代年号 咸丰 与 同治 的并称。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咸 同 之季, 中国 近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
词语解释:布同  拼音:bù tóng
犹混同。《史记·夏本纪》:“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帝用臣不是,则贤愚并位,优劣共流故也。”按,布,《书·益稷》作“敷”。
词语解释:三同  拼音:sān tóng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为馆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章子厚 与 晁 秘监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间, 子厚 有诗云:‘寄语三同 晁秘监 ’,寄语乃谓此也。”
(2).指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 刘大柱 笑眯了眼睛,替妹妹介绍道:‘这是 冯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 陈卓乾 《两颗流弹》:“ 王书记 作了几点指示:要加强三同,做贫雇农的知心朋友。”
词语解释:修同  拼音:xiū tóng
同“脩同”。
修通。谓逐级上达,通于君主。修,循,依次。
词语解释:伴同  拼音:bàn tóng
伴随,陪同。 叶圣陶 《夜》:“而伴同前去冒险的,只有这方才学话的孩子;简直等于自己孤零零一个。”
词语解释:重同  拼音:zhòng tóng
谓一物二名。《墨子·经说上》:“二名一实,重同也。” 曹耀湘 注:“二名一实,如狗又名犬,其实一物也。”
词语解释:对同  拼音:duì tóng
旧时公文用语。谓校对及纠正讹误,使副本与正本文字相同。《明律集解附例·吏律·公式》:“若行移文书,误将军马、钱粮、刑名重事紧关字样传写失错而洗补改正者,吏典笞三十;首领官失於对同,减一等。”
词语解释:六同  拼音:liù tóng
即六吕。阴律六,以铜为管,故名。《周礼·春官·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之声,以为乐器。” 郑玄 注:“故书‘同’作‘铜’。 郑司农 云:阳律以竹为管,阴律以铜为管。竹,阳也;铜,阴也,各顺其性,凡十二律。”参见“ 六吕 ”。
词语解释:六吕  拼音:liù lǚ
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尚书大传》卷一:“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广。”《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律谓六律、六吕也。阳为律,阴为吕……六吕: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应钟、南吕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王仪同致仕表》:“今三元肇庆,六吕司春,得奉万寿之盃,豫参百辟之礼。”参见“ 六同 ”、“ 六律 ”、“ 十二律 ”。
词语解释:贱同  拼音:jiàn tóng
看轻同时代的人或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词语解释:等同  拼音:děng tóng
当做同样的事物看待。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三:“因为没有明文协定,有的同志就发生疑问,说恐怕不是联盟吧。这是把阴谋分子组成的反党联盟同一般公开的正式的政治联盟和经济联盟等同起来了,看作一样的事情了。”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作家和作品,不能作等同比较。”
词语解释:齐同  拼音:qí tóng
(1).统一;相一致。《汉书·平帝纪》:“太僕 王惲 等八人使行风俗,宣明德化,万国齐同,皆封为列侯。”《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若 备 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2).等同。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始皇 从其册,与之亢礼,衣服饮食与之齐同。”
词语解释:并同  拼音:bìng tóng
(1).共同;一起。《东观汉记·张奂传》:“﹝ 张奂 ﹞使 匈奴 休屠各 及 朔方 乌桓 并同反叛。”
(2).全同。《隋书·礼仪志五》:“今耕根车,以青为质,三重施盖,羽葆雕装,并同玉輅。”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今既频奉文牒,前后并同,在 愈 不胜战惧之至。”
词语解释:协同  拼音:xié tóng
(1).谐调一致;和合共同。《汉书·律历志上》:“咸得其实,靡不协同。”《后汉书·桓帝纪》:“内外协同,漏刻之閒,桀逆梟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六》:“太特别,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2).指团结统一。《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北齐元会大飨歌皇夏三》:“我应天历,四海为家。协同内外,混一戎华。”
(3).协助;会同。《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卿父劝吾协同 曹公 ,絶婚 公路 。”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三折:“勾头文书元着我协同着你拿这 胡道人 。”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若果然是他,只消协同地方,拿来就是了。” 毛泽东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协同 朝鲜 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4).指互相配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遇有战事,召集各部落长共同商议,调发兵众,协同作战。” 郭光 《英雄列车》一:“我们的英雄乘务员和旅客协同动作,又从洪水里抢救出来了九个灾民。”
词语解释:带同  拼音:dài tóng
犹带领。《水浒传》第十九回:“且説 晁盖 、 公孙胜 ,自从把火烧了庄院,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 石碣村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次日,老爷、太太起来便赶早吃了饭,带同儿子媳妇先到他老太爷老太太坟上行礼。”
词语解释:抱同  拼音:bào tóng
覆盖屋脊的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瓦》:“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下于脊背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
词语解释:连同  拼音:lián tóng
连;和。《英烈传》第五三回:“连同旧馆兵六万,共合二十六万。”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单说这地主家里连同佃户们缴的租谷就多了三百石的收入。”
词语解释:从同  拼音:cóng tóng
犹相同。 清 冯桂芬 《〈蕉窗十则诗〉序》:“其为体固有异,而程效则从同。”《唐人小说·续玄怪录·张逢》 汪辟疆 校录:“惟《广记》四百三十二‘ 南阳 士人’一条,似与 张逢 事同出一源,或是传闻异辞,故復形及復仇,亦大略从同。”
词语解释:认同  拼音:rèn tóng
(1).犹言承认是同一的。《人民日报》1984.4.18:“民族认同的浪潮,正在冲击着 台湾海峡 的人为藩篱。”
(2).认可,赞同。《报告文学》1989年第8期:“这种信任不是随便的奉承,是因为他灵魂中爆出的那个亮点引起我的共鸣,并且立即获得了我的认同。”
词语解释:洽同  拼音:qià tóng
协和统一。《后汉书·桓帝纪》:“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词语解释:普同  拼音:pǔ tóng
犹普通。一般。意谓不分彼此。《红楼梦》第三七回:“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
词语解释:率同  拼音:lǜ tóng
一同,共同。
词语解释:勘同  拼音:kān tóng
(1).犹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前汉书平话》卷中:“ 惠帝 与 刘肥 合盒子为勘同,各收一扇:‘如寡人宣王兄时,将此一扇勘合相同为准,如无乃诈也,就便斩使封头见朕。’”
词语解释:敬同  拼音:jìng tóng
犹敬和。指唱和他人诗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比世往往见有和人诗者,题云‘敬同’。”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以同为和,初 唐 如 骆宾王 、 陈子昂 诸人集中犹然。”
词语解释:眼同  拼音:yǎn tóng
会同;跟同。《元典章·户部七·押运》:“今后应合起运赴部诸物,当该提调正官与所委押运官眼同点检足备。”《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 沉昱 眼同公人,逕到南山 黄 家,捉了兄弟两个。”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札》:“其缴到之烟土烟膏,眼同在城文武,加用桐油,立时烧化,投灰江河。”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九:“买来的铅字,并不照单采办,缺点甚多,非得亲回 日本 眼同采办不可。”
词语解释:英雄所见略同  拼音: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谓有识见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语本《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生 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自来説‘英雄所见略同’,小弟虽不敢自命英雄,这桩事却和老兄台的见识,微微有些不同之处。”《孽海花》第十一回:“你们听这番议论,不是与 剑云 的议论倒不谋而合的。英雄所见略同,可见这里头有这么一个道理,不尽荒唐的。” 鲁迅 《花边文学·刀“式”辩》:“本月六日的《动向》上,登有一篇 阿芷 先生指明 杨昌溪 先生的大作《鸭绿江畔》,是和 法捷耶夫 的《毁灭》相像的文章,其中还举着例证。这恐怕不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罢。”
词语解释:询谋佥同  拼音:xún móu qiān tóng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 孔颖达 疏:“又询於众人,其谋又皆同美矣。”《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凡省、院、臺、百司庶政,询谋僉同,标译所奏,以告於朕。” 清 林则徐 《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兹已询谋僉同,谨将察看筹议情形,为我皇上敬陈之。”
词语解释:佥同  拼音:qiān tóng
一致赞同。《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 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天下事有未发者,密不使闻,僉同乃可决尔。”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维时辅臣力賛,大府僉同。”
词语解释:伙同  拼音:huǒ tóng
跟别人合起来
词语解释:赤彪仪同  拼音:chì biāo yí tóng
北齐 后主 高纬 为其宠犬所起的称号。《北史·齐纪下·后主》:“﹝ 后主 ﹞马及鹰犬,乃有仪同、郡君之号,故有赤彪仪同、逍遥郡君、陵霄郡君。”亦称“ 赤虎仪同 ”。《太平御览》卷九○四引《三国典要》:“ 齐 高纬 以 波斯 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饲以粱肉,食县邑,常於马上设蹬褥以抱之。”
词语解释:赤虎仪同  拼音:chì hǔ yí tóng
见“ 赤彪仪同 ”。
词语解释:车攻马同  拼音:chē gōng mǎ tóng
《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毛 传:“攻,坚;同,齐也。”后以“车攻马同”谓战车坚固,马匹整齐。 汉 马融 《广成颂》:“车攻马同,教达戒通。”
词语解释:赞同  拼音:zàn tóng
(1).参与促成。《北史·李元护传》:“ 叔业 归顺, 元护 赞同其谋。”
(2).赞成;同意。 鲁迅 《〈呐喊〉自序》:“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一阵热烈的掌声,表示出于衷心地赞同这个办法。”
词语解释:附同  拼音:fù tóng
谓结党同谋。《后汉书·方术传序》:“ 郑兴 、 贾逵 以附同称显, 桓谭 、 尹敏 以乖忤沦败。”《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又中黄门 南阳 王康 ,先为太子府史,及 长乐 太官丞京兆 王国 等并附同於 程 。” 胡三省 注:“附同者,既相党附,又与之同谋。”
词语解释:串同  拼音:chuàn tóng
犹串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今有 周锡能 反骨偏心,串同妖人回朝,内应谋反。”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到则生事张皇,緹骑四出,串同都总 熊佩兰 ,凡各团之稍可温饱者,择肥而噬其通匪,严事考求。”
词语解释:脩同  拼音:xiū tóng
修通。谓逐级上达,通于君主。脩,循,依次。《淮南子·主术训》:“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知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脩同,羣臣辐凑。”
词语解释:十家锅灶九不同  拼音: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你姓,他姓 ,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
词语解释:行合趋同  拼音:xíng hé qū tóng
行为志趣相同。《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词语解释:道合志同  拼音:dào hé zhì tóng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昔 伊尹 之为媵臣,至贱也; 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於 汤武 、 周文 ,诚道合志同,玄謨神通。”
词语解释:运同  拼音:yùn tóng
古代盐政官名。位仅次于运使。《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 丰财场 、 芦臺场 隶 天津 分司运同。”《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至 甘肃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等省,未设运使……其运同、运判、提举等官,均有催徵钱粮之责。”
共11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