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初吉 拼音:chū jí
(1).初时吉利。《易·既济》:“初吉终乱。《彖》曰……‘初吉’,柔得中也。” 高亨 注:“封辞云‘初吉’者,因臣下在初时得正中之道,故吉也。”
(2).朔日,即阴历初一日。《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毛 传:“初吉,朔日也。”一说自朔日至上弦(初八日)为“初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唐 杜甫 《北征》诗:“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浦起龙 心解:“初吉,朔日也。”词语解释:逢吉 拼音:féng jí
犹言大吉利。语本《书·洪范》:“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汉书·王莽传上》:“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唐 萧昕 《张公神道碑》:“愷悌君子,福禄绥之,宜其克享永年,亦既逢吉。” 宋 石孝友 《念奴娇·上德安王文甫生辰》词:“须信家世蝉联,乃翁遗范在,子孙逢吉。”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自 靖节 自作輓歌,近代名人沿结习为之,或数十年后尚康强逢吉,不几於欺谩当世耶?”词语解释:元吉 拼音:yuán jí
大吉;洪福。《易·坤》:“黄裳元吉。” 孔颖达 疏:“元,大也。以其德能如此,故得大吉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神歆馨而顾德,祚灵主以元吉。” 薛综 注:“元,大也;吉,福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砂砾所伤,惨於矛戟;讽刺之祸,速乎风尘;深宜防虑,以保元吉。”词语解释:大吉 拼音:dà jí
大吉利。《易·家人》:“富家,大吉。”《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茅盾 《子夜》七:“也罢,这是开市大吉!将来我们再干!”词语解释:贞吉 拼音:zhēn jí
(1).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尚秉和 注:“象多释贞为正,此以不乱释贞,明贞有正、定二义也。”
(2).指纯正美好。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铭》:“实惟贞吉,实惟退让,皎皎不羣,超超高尚。” 北周 庾信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夫人年十七,归於 宇文氏 。淑令端庄,含章贞吉。” 宋 徐铉 《前虔州雩都县令包府君墓志》:“君天资贞吉,立性和雅,尊敬师友,敦睦亲姻。”
(3).谓占卜问卦,遇“需”卦则吉利幸福。后指吉利与幸福。《易·需》:“贞吉,利涉大川。” 尚秉和 注:“贞吉者,卜问则吉也。” 高亨 注:“贞吉,犹占吉也。有所占问,筮遇此卦则吉。” 汉 张衡 《思玄赋》:“抨 巫咸 使占梦兮,乃贞吉之元符。”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周天醮词》:“臣一家骨肉,两地亲缘,早获团圆,俱赐贞吉。” 明 王祎 《九诵·皇天》:“冀皇天之纯命兮,俾予善之获信;保贞吉而无咎兮,弗颠躋以沉沦。” 章炳麟 《致谭献书》:“抵 鄂 后,未奉手札,想履道贞吉,吐言为经,定符私颂。”词语解释:月吉 拼音:yuè jí
农历每月初一或指正月初一。《周礼·地官·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灋,书其孝弟睦婣有学者。” 郑玄 注:“月吉,每月朔日也。” 贾公彦 疏引 杜子春 曰:“当为正月吉日。”一说指一月中的吉日。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朔日不谓之吉日》。词语解释:涓吉 拼音:juān jí
选择吉祥的日子。语本 晋 左思 《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詔有司涓吉巡幸 淮甸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官仓入粟》:“今官府收歛秋粮之际,比先涓吉启仓。” 苏曼殊 《非梦记》:“月内我为汝定 凤嫻 为妇,腊月涓吉成礼。”词语解释:蠲吉 拼音:juān jí
谓斋戒沐浴,选择吉日。语出《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朱熹 集传:“吉,言諏日择士之善;蠲,言斋戒涤濯之洁。” 唐 王延昌 《河渎神灵源公祠庙碑》:“每蠲吉歷选,自郊徂宫,奠于堂户之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蒙旨安置,蠲吉起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不必蠲吉,今日便佳,即可唤壻来拜堂也。”词语解释:不吉 拼音:bù jí
(1).不善。《书·盘庚中》:“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 孔 传:“不善不道谓凶人。”
(2).不吉利。《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 欲以 驪姬 为夫人,卜之,不吉。”《史记·伍子胥传》:“ 随 人卜与王於 吴 ,不吉。” 巴金 《将军集·月夜》:“ 阿李 也很激动,他感到了一个不吉的预兆。”词语解释:卜吉 拼音:bǔ jí
谓占问选择吉利的婚期或风水好的葬地等。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郑虢州騊夫人》:“ 弘农 令女既筓,将适 卢氏 ,卜吉之日,女巫有来者。”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永昌陵 卜吉,命司天监 苗昌裔 往相地 西洛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不数日, 姚 夫妇俱至,卜吉成礼乃去。”词语解释:迪吉 拼音:dí jí
《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 孔 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后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一门长叨均安,四序公和迪吉。” 明 李东阳 《奉谦斋徐先生书》:“ 赵中书 回,知尊候迪吉,足慰下怀。” 清 朱之瑜 《与三木高之书》之六:“归乡之后,屡询兴居,知闔宅迪吉,可胜欣慰。”词语解释:择吉 拼音:zé jí
选择吉日。旧时凡遇祭祀、婚嫁、安葬、商店开业等大事,都选吉利日子举行。《魏书·肃宗孝明帝纪》:“有司可豫缮国学,图饰圣贤,置官简牲,择吉备礼。”《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即便送女到 寿春 ,另居别馆,然后择吉成亲。”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复业方面的经费差不多了,客户也联系上了,最近就要择吉开张。”词语解释:安吉 拼音:ān jí
(1).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后以“安吉”称美命服。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二:“时遣拾遗补过之臣,出为承流宣化之任,子衣安吉,不待请而得之。”
(2).平安吉祥。 汉 焦赣 《易林·观之鼎》:“天所顾祐,祸灾不至,安吉不惧。”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朱书禹字渡江河》:“渡江河者,朱书‘禹’字佩之,免风涛,保安吉。” 金 元好问 《贾漕东城中隐堂》诗:“安吉总输中隐士,典刑真见老成人。”《再生缘》第六四回:“锦衣玉食身安吉。”词语解释:良吉 拼音:liáng jí
良辰吉日。《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宋 欧阳修 《大庆殿行恭谢之礼御札》:“即广殿之翼严,择灵辰之良吉。” 清 姚燮 《双鸩篇》:“出门七月期,初六是良吉。”词语解释:袭吉 拼音:xí jí
重得吉兆。谓吉事相因。《左传·哀公十年》:“ 赵孟 曰:‘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 杜预 注:“袭,重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献终袭吉,即宫广讌。” 唐 柳宗元 《故温县主簿韩君墓志铭》:“又十有二日,龟策袭吉,祔于 咸阳 洪瀆原 先人之墓,礼也。”集注引 孙汝听 曰:“袭,因也。谓龟筮皆吉。”参见“ 习吉 ”。
词语解释:习吉 拼音:xí jí
谓再卜重得吉兆。《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蔡沉 集传:“习,重也。”按,习与“袭”通。重衣谓之袭,因有重义。词语解释:迨吉 拼音:dài jí
语本《诗·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毛 传:“吉,善也。” 郑玄 笺:“迨,及也。求女之当嫁者之众士,宜及其善时。善时,谓年二十。”后因以“迨吉”谓嫁娶及时,婚姻美满。 清 蒲松龄 《八月廿六日为沉德符订吉小启》:“桂闕蟾辉,值一岁长圆之月; 蓝桥 鹊渡,正百年迨吉之辰。”词语解释:诹吉 拼音:zōu jí
选择吉日。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黄道方諏吉,青阳正放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皇子婚礼,先期移文钦天监,諏吉以闻。”词语解释:新吉 拼音:xīn jí
指农历元旦。 清 张自超 《扫尘行》:“岁岁荒村守敝庐,家家浄扫迎新吉。”词语解释:干吉 拼音:gàn jí
鸟名。词语解释:习吉 拼音:xí jí
谓再卜重得吉兆。《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蔡沉 集传:“习,重也。”按,习与“袭”通。重衣谓之袭,因有重义。词语解释:嘉吉 拼音:jiā jí
《易·随》:“九五,孚于嘉,吉。”后即以为美善吉祥之称。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同 明道 初,天地嘉吉。”词语解释:阿吉 拼音:ā jí
指烧酒。 元 杨维桢 《春侠杂词》诗之八:“ 关 右新来豪侠客,姓氏不通人不识。夜半酒醒呼阿吉,碧眼胡儿吹笔笛。”词语解释:叶吉 拼音:xié jí
和协吉祥。 宋 欧阳修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今者因山为陵,卜万世而叶吉。”词语解释:纳吉 拼音:nà jí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鴈,如纳采礼。” 郑玄 注:“归卜於庙,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词语解释:除服即吉 拼音:chú fú jí jí
脱下丧服,换上吉服。谓孝满复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江陵始终宦官》:“又命太监 李琦 等郊迎之。至其除服即吉,上使司礼 张宏 引见於 慈圣 、 仁圣 两宫。”词语解释:关门大吉 拼音:guān mén dà jí
(1).指工商业停业倒闭。 茅盾 《子夜》五:“现在他们维持不下,难免要弄到关门大吉,那也是 中国 工业的损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七:“ 徐义德 本来不想出席今天的会,生产不生产,认为和他毫无关系;不生产,关门大吉,那才好哩。”
(2).泛指某些事业停办、机关停止办公等。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可是北京大学快要关门大吉了;他兼差又没有。”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再不识抬举,那只有请他(指报社)关门大吉!” 王西彦 《夜宴》五:“女看护先后离开,医院也就随即关门大吉。”词语解释:从吉 拼音:cóng jí
(1).谓居丧毕,脱去丧服,穿上吉服;或丧期内因有嫁娶庆贺或吉祭之礼暂易吉服。《晋书·隐逸传·孟陋》:“丧母,毁瘠殆於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餘年。亲族迭谓之曰:‘ 少孤 !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 陋 感此言,然后从吉。”《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 唐 孔颖达 疏:“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从吉》:“大祥毕,禫服终,踰月从吉,谓改服也。然后朝见或参选。”
(2).旧时居丧期内参与他人庆贺之礼,多在书简上写“从吉”二字,本此。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从吉》:“三年之丧,乃凶礼之大者。世俗居丧而通名以庆贺,必书‘从吉’,失礼甚矣。”词语解释:阿剌吉 拼音:ā là jí
见“ 阿剌吉酒 ”。
词语解释:阿剌吉酒 拼音:ā là jí jiǔ
烧酒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烧酒》﹝释名﹞:“火酒,阿剌吉酒。” 清 郝懿行 《证俗文·酒》:“火酒,秫酒也……火酒自 元 时始创其法,一名阿剌吉酒,见《饮膳正要》, 李时珍 《本草》详之。”《雍熙乐府·一枝花·咏烧酒》:“甜甘甘甜如蜜脾,萃浸浸萃似薑汁,若齎,到席,黄封御醖都迴避, 韃靼 家呼为阿剌吉,声播华夷。”《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浑脱囊盛阿剌酒,达拏珠络只孙裳。”词语解释:台吉 拼音:tái jí
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 噶尔丹策零 )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
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 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 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有寝室,而不可遍及烝民。”词语解释:请吉 拼音:qǐng jí
卜问吉日,拣好日子。 清 杨潮观 《动文昌状元配瞽》:“[外]我儿既执意如此,亲家,我们当得依他。快把原聘收回。不日就要登门请吉,别话再休提了。”词语解释:谢吉 拼音:xiè jí
指订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只须先行谢吉之礼,待事平之后,慢慢的做亲。”词语解释:勿吉 拼音:wù jí
我国 南北朝 时少数民族名。居今 吉林 长白山 、 松花江 一带,为满族的祖先。《魏书·勿吉传》:“ 勿吉 国在 高勾丽 北,旧 肃慎 国也。”《北史·勿吉传》:“ 勿吉 国在 高勾丽 北,一曰 靺鞨 。”《金史·世纪》:“ 金 之先,出 靺鞨 氏。 靺鞨 本号 勿吉 …… 隋 称 靺鞨 。”词语解释:逢凶化吉 拼音:féng xiōng huà jí
谓遇到凶险而能化为吉祥。 明 王玉峰 《焚香记·卜筮》:“赖有天德月德相解,天喜天医相救,逢凶化吉,起死回生。”《野叟曝言》第四十回:“三月中这场大病,幸是医好,如能逢凶化吉,还有生机。”词语解释:避凶趋吉 拼音:bì xiōng qū jí
谓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宋 王观国 《学林·祠卜》:“以此知 曾参 不入 胜母 , 汉祖 不留 柏人 ,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明 刘基 《弘文馆学士诰》:“乃昼夜仰观乾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贞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相墓四大惑》:“况其术万不如 景纯 ( 郭璞 )、 鬼灵 ( 张鬼灵 ),而欲为他人祛祸就福,避凶趋吉,有是理乎?”词语解释:借吉 拼音:jiè jí
旧指子女在为父母服丧期间成婚。《旧唐书·蒋乂传》:“臣闻里俗有不甚知礼法者,或女居父母服内,家既贫匱,旁无至亲,即有借吉以就礼者。男子借吉而娶,臣未尝闻之。” 宋王溥 《唐会要·夺情》引 裴堪 疏云:“伏见駙马都尉 张茂宗 犹在母丧,圣恩念其亡母遗表,许公主今年八月出降,仍令 茂宗 借吉就昏。”词语解释:乾吉 拼音:qián jí
鸟名。 汉 刘向 《列女传·晋羊淑姬》:“南方有鸟,名曰乾吉,食其子不择肉,子常不遂。” 词语解释:俟吉
等待吉日词语解释:平吉 拼音:píng jí
太平安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商弥国》:“山神暴恶,屡为灾害,祀祭后入,平吉往来,若不祈祷,风雹奋发。”词语解释:黄台吉 拼音:huáng tái jí
蒙古 对太子的称谓。词语解释:万事大吉 拼音:wàn shì dà jí
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 续范亭 《国难严重中纪念国庆》:“上层的人,以为领袖空摆臭架子就可以百废俱兴,下层认为把领袖捧到天上,就可以万事大吉。”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我见了他们,只要用两片子嘴唇编风造魔地一网花儿,也就万事大吉了!” 冯骥才 《爱之上》第一章十:“反正好不容易解开的线头不能再叫他们接上,只等 靳大成 一走就此万事大吉了。”词语解释:法郎吉 拼音:fǎ láng jí
法文的音译,意为具有共同目标的集体。19世纪法国傅立叶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组织单位。在这个组织中,人们共同劳动,没有剥削,但保留了私有制。词语解释:溜之大吉 拼音:liū zhī dà jí
偷偷走掉了事。《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门生故吏当中,有两个天良未泯的,少不得各凭良心,帮他几个,其在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两兄弟》:“他自己则已下定决心,若果逼得太紧,他就溜之大吉!”词语解释:清吉 拼音:qīng jí
清平吉祥。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他可是莅官清吉。”《天雨花》第十六回:“今在闺中清吉否,向时娇病可安寧?” 沙汀 《困兽记》五:“直到早餐时候,一家人没有再发生什么风波。甚至就像原来很清吉平安一样。”词语解释:布拉吉 拼音:bù lā jí
连衣裙词语解释:殉吉 拼音:xùn jí
祈求吉祥。《易·繫辞下》“吉凶者,贞胜者也” 晋 韩康伯 注:“夫有动则未免乎累,殉吉则未离乎凶。” 孔颖达 疏:“殉,求也。”词语解释:即吉 拼音:jí jí
谓居丧期满。古代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故称。 晋 傅咸 《理李含表》:“ 世祖 之崩,曾不数旬,释然即吉,引古绳今,闔世皆应有贬。”《宋书·谢弘微传》:“即吉之后,犹未復膳。”词语解释:独吉 拼音:dú jí
复姓。 金 有 独吉义 。词语解释:百事大吉 拼音:bǎi shì dà jí
谓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土地老子保祐,则愿的买卖和合,百事大吉,利增百倍。” 聂绀弩 《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创导者》:“然而献出了粟米麻丝,果真就天下太平,百事大吉了么?”词语解释:宁吉 拼音:níng jí
安宁吉祥。《晋书·秃发傉檀载记》:“比年天文错乱,风雾不时,唯修德责躬可以寧吉。”词语解释:多凶少吉 拼音:duō xiōng shǎo jí
凶害多,吉利少。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你去后多凶少吉,乾这般尽忠竭力。”《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 关索 道,我不伏 服 水土,惹了灾瘴,病入四时,多凶少吉,未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