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共11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三叹慨叹喟叹含叹愧叹悼叹切叹诵叹
长叹绝叹怨叹哀叹颂叹奖叹诞叹邑叹
堪叹惊叹骇叹楚妃叹啸叹风木叹长吁短叹雷叹
感叹赞叹广武叹流叹伤叹忾叹长嘘短叹亢叹
可叹悲叹顾叹沈叹笑叹懊叹金圣叹亟叹
浩叹寤叹遗叹赏叹鸾枳叹诧叹仰屋兴叹闷叹
永叹咏叹惭叹惋叹欢叹唱叹虑叹默叹
嗟叹余叹晤叹称叹黄犬叹悯叹耸叹钦叹
愁叹追叹吟叹愤叹欣叹悔叹颓叹泫叹
兴叹吁叹忧叹绵叹牛山叹芝焚蕙叹轸叹涒叹

词语解释:三叹  拼音:sān tàn
亦作“ 三叹 ”。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词语解释:长叹  拼音:cháng tàn
亦作“ 长嘆 ”。 深长地叹息。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绣户不扃,金釭微明,惟闻妓长嘆而坐,若有所俟。”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 齐奴 朝爨蜡, 莱公 夜长嘆。” 明 刘基 《生查子》词:“素手理瑶琴,曲罢空长叹。”
词语解释:堪叹
可叹;可惜
词语解释:感叹  拼音:gǎn tàn
亦作“ 感嘆 ”。 有所感触而叹息。《魏书·刘昶传》:“自陈家国灭亡,蒙朝廷慈覆,辞理切至,声气激扬,涕泗横流,三军咸为感叹。”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举觴墓下,感嘆餘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提到前任 谈公 的事, 安老爷 倒着实感叹了一番。”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归途中落叶萧萧,感叹无尽,忽然作此。”
词语解释:可叹  拼音:kě tàn
亦作“ 可嘆 ”。
(1).值得赞美。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2).令人感慨。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寄言封侯者,数奇良可叹!”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杂说·学者自出己见》:“传注虽存,而未尝省览,即用己见立説,反谓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 茅盾 《子夜》五:“一种企业放在不会经营的冤大头手里,是真可惜又可叹!”
词语解释:浩叹  拼音:hào tàn
亦作“ 浩嘆 ”。 长叹,大声叹息。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命归 齐 去 鲁 ,发浩叹於衰 周 。” 宋 陆游 《不寐》诗:“欲明闻漉稻,浩叹閔黎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见他闷坐了半日,忽然浩叹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人心不古,诚堪浩叹。”
词语解释:永叹  拼音:yǒng tàn
亦作“ 永嘆 ”。
(1).长久叹息。《诗·大雅·公刘》:“篤 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 毛 传:“民无长叹,犹 文王 之无悔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抚膺解携手,永嘆结遗音。”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考引昔今,为之永嘆。”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使慈母戚於重泉兮,严亲闻而永嘆。”
(2).长吟;咏叹。《史记·乐书》:“永叹之,淫液之,何也?”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
词语解释:嗟叹  拼音:jiē tàn
亦作“ 嗟嘆 ”。 吟叹;叹息。《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东观汉记·牟融传》:“帝数嗟嘆,以为才堪宰相。”《世说新语·文学》“ 晏 闻 弼 名” 刘孝标 注引《王弼别传》:“ 弼 之卒也, 晋景帝 嗟叹之。”《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 韦应物 ﹞夜泊 灵璧驛 。时云天初莹,秋露凝冷,舟中吟讽,将以属词。忽闻 云封 笛声,嗟叹良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今日既承不弃到此,如何只是嗟嘆?”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七》:“他听见明天我要上山时,他显出的那惊诧和一种嗟叹,又很安慰到我,于是我真的笑了。”
词语解释:愁叹  拼音:chóu tàn
亦作“ 愁嘆 ”。 忧愁叹息。《楚辞·九章·抽思》:“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 饶子卿 隐 庐山 康王谷 ,无瓦屋,代以茅茨……或时雨湿致漏,则以油幄承梁,坐於其下,初不愁叹。”《西游补》第五回:“ 西施 、 丝丝 ,一齐愁嘆。” 叶圣陶 《饭》:“他们的父母整天愁叹。”
词语解释:兴叹  拼音:xīng tàn
发生感叹。《晋书·袁乔传》:“岐路之感, 杨朱 兴叹。” 唐 韩愈 《驽骥》诗:“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每於夜间散步过之,輙为之慨焉兴嘆。”
词语解释:慨叹  拼音:kǎi tàn
亦作“ 慨嘆 ”。 感慨叹息。《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于介翁 、 李坦之 ,皆新拔多奇句…… 元 诸家诗选亦絶不收,良可慨嘆。” 清 黄鷟来 《〈友鸥堂集〉序》:“与二三遗老,寻前贤之坠绪,伤故国之荒墟,冷烟零露,慨叹不胜。”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
词语解释:绝叹  拼音:jué tàn
极为感叹。《晋书·刘毅传》:“ 毅 骄纵滋甚,每览史籍,至 藺相如 降屈於 廉颇 ,輒絶嘆以为不可能也。”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 嘉定 三年,君养疾州南,始復见之,鬢毛雪白,追记昔日,相与把手絶嘆,盖年六十六矣。”
词语解释:惊叹  拼音:jīng tàn
亦作“ 惊叹 ”。 惊讶感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惠帝 太安 元年, 丹阳 湖熟县 夏架湖 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百姓惊叹,相告曰:‘石来!’寻而石氷入 建鄴 。” 宋 曾巩 《名教》:“使者亦言 蜀 人有仕於 中州 ,其父家居不能自存者,天子惊嘆。”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变铁器为金》:“惊叹累日,传玩亲友,无不叹赏者。盖是其真气所化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近为余绘十二图,图各有景,见者惊嘆,以为鬚眉毕肖,而神色舒肃,悉与景会。” 杨朔 《蚁山》:“一天一月,一季一年,千千万万蚂蚁抱着那种惊人的毅力,无休止地劳动着,年深日久,终于垒成令人惊叹的蚁山。”
见“ 惊嘆 ”。
词语解释:赞叹  拼音:zàn tàn
亦作“ 讚叹 ”。 称赞。《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时彼国人卒尔敬服,咸皆讚叹。”《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千般讚嘆,何以胜当,百种谈论,实斯悚惕。”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今日是媳妇儿喜事,待老夫讚叹几句。”
见“ 讚嘆 ”。
亦作“ 赞叹 ”。 赞美感叹。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安太太 听着,不禁点头赞嘆。” 梅阡 《春夜》:“ 周总理 连连赞叹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见“ 赞嘆 ”。
词语解释:悲叹  拼音:bēi tàn
亦作“ 悲嘆 ”。 悲伤叹息。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上召见 向 ,悲叹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餘哀。”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之二:“念亲各尔分析,情感復结,悲嘆而已!”《百喻经·二鸽喻》:“悔之於后,竟何所及,后惟悲嘆。” 唐 杜甫 《逃难》诗:“妻孥復随我,回首共悲叹。”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一:“每一念之,仰屋悲叹,不知涕泗之交颐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殊不知道一切都如梦呓,到而今枉然多此悲叹!”
词语解释:寤叹  拼音:wù tàn
睡不着而叹息。《诗·小雅·大东》:“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晋 陶潜 《赠长沙》诗:“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一:“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词语解释:咏叹  拼音:yǒng tàn
亦作“ 咏嘆 ”。 长声吟叹。亦谓歌颂赞美。《礼记·乐记》:“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孔颖达 疏:“咏叹者谓长声而叹矣。”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某自量不在友朋下,幸赐之铭,抑扬咏叹之,死不恨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盖诗有关咏嘆者,不得不用虚字,以伸长其音。” 杨朔 《海市》:“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
亦作“ 咏嘆 ”。
(1).歌唱;吟诵。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咏叹中雅,转运中律。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追 三代 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歌行之兴,实自上古,《南山》《易水》,隐约数言,咸足咏嘆。”
(2).赞叹歌颂。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冬十有二月,朝右礼备,復于辕门,我同升之友,是用荣其趣舍,惜其离旷,卜兹良辰,咏叹其美。” 梁启超 《〈日本国志〉后序》:“ 中国 人寡知 日本 者也。 黄子 公度 撰《日本国志》, 梁启超 读之,欣懌咏叹 黄子 。”
词语解释:余叹  拼音:yú tàn
谓不尽的叹息。 汉 应瑒 《正情赋》:“仰崇夏而长息,动哀响而餘叹。” 宋 苏轼 《遗直坊》诗:“ 鲁 经有餘叹, 楚 些无归魂。”
词语解释:追叹  拼音:zhuī tàn
谓追溯往事而感叹。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 河南 尹 种府君 ,临郡追叹功德。”《三国志·吴志·薛莹传》:“ 建衡 三年, 皓 追叹 莹 父 综 遗文,且命 莹 继作。”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同治元年》:“然而事已至此,不遑追叹。”
词语解释:吁叹  拼音:yù tàn
亦作“ 吁叹 ”。 叹息;哀叹。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言色惨沮,吁嘆不已。” 清 吴殿麟 《答任幼直先生书》:“丁酉之冬,识先生於 广陵 ,邂逅交,情逾故旧,矜我穷屈,吁叹再三。” 巴金 《秋》一:“ 觉新 偶而发出一两声吁叹。”
见“ 吁嘆 ”。
词语解释:喟叹  拼音:kuì tàn
因感慨而叹息。 谭献 《唐诗录序》:“ 唐 诗有选, 殷璠 、 高仲武 而下,遂积十数,荡而无本,华而不实……披寻所及,喟叹因之。” 郭沫若 《前茅·留别日本》诗:“我如今要离别你们,我也是不无喟叹。”
词语解释:怨叹  拼音:yuàn tàn
怨恨叹息;悲叹。《后汉书·循吏传·王景》:“后 汴渠 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 河中 , 兖豫 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佗役,不先民急。” 唐 唐彦谦 《和陶渊明〈贫士〉诗》之三:“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 宋 司马光 《陈三德上殿札子》:“然自践祚以来,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纪纲,犹有亏缺,问里穷民,犹有怨叹。”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淡云和积雪,像是密密诉说衷肠,怨叹生活的枯寂。”
词语解释:骇叹  拼音:hài tàn
亦作“駴嘆”。 惊叹。 晋 庾阐 《恶饼赋》:“王孙骇叹于曳绪,束子赋弱于春緜。”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衢路观者如堵,无不骇叹。”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下:“此祠毁民房二千餘间,起建宫殿九重,宏丽为古今所无,建标祠所,直书大工,见者骇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牛成章》:“旋视 牛 ,颜色惨变,委衣於地,化为黑气,亦寻灭矣。母子骇叹,举衣冠而瘞之。”
词语解释:广武叹  拼音:guǎng wǔ tàn
《三国志·魏志·阮籍传》“官至步兵校尉”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阮籍 ﹞尝登 广武 ,观 楚 汉 战处,乃嘆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后常以喻怀才不遇。 宋 苏轼 《甘露寺》诗:“聊兴 广武 嘆,不待 雍门 弹。” 金 元好问 《光武台》诗:“空餘 广武 嘆,无復 云臺 功。”
词语解释:顾叹  拼音:gù tàn
回首叹息。《文选·潘岳〈西征赋〉》:“ 丘 去 鲁 而顾叹, 季 过 沛 而涕零。”
词语解释:遗叹  拼音:yí tàn
(1).前人留下的歌咏或感叹。 晋 潘岳 《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乐生》诗:“雄图竟中夭,遗叹寄 阿衡 。”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2).泛指留下感叹。 晋 陆机 《感丘赋》:“於是徘徊 洛 涯,弭节 河 干,佇盻留心,慨尔遗叹。”
词语解释:惭叹  拼音:cán tàn
亦作“慙叹”。 惭愧感叹。《后汉书·赵咨传》:“盗尝夜往劫之, 咨 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盗皆慙叹。”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美人望昏至,慙叹前相持。” 唐 白居易 《早朝》诗:“ 汉 庭方尚少,慙叹鬢如霜。”
词语解释:晤叹  拼音:wù tàn
叹息。 宋 范成大 《澧阳江》诗:“有怀独晤叹,櫓声与人语。”
词语解释:吟叹  拼音:yín tàn
亦作“ 吟嘆 ”。 叹息。 晋 陆机 《拟涉江采芙蓉》诗:“沉思钟万里,躑躅独吟叹。”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序》:“予以赦当迁,简省书籍,得是八篇,吟叹方极,适 崔果州 使至,为予致 乐天 。”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 清 龚自珍 《凉燠》:“至言无吟嘆,至行无反侧,大行无畔涯。”
词语解释:忧叹  拼音:yōu tàn
亦作“ 忧嘆 ”。 忧虑叹息。《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嘆,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乃復随例,显封大国,光扬章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非臣秽衅所宜蒙获,夙夜忧叹,念报罔极。”《西游记》第五八回:“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嘆。”
词语解释:含叹  拼音:hán tàn
犹叹息。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五:“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壚。”《宋书·竟陵王诞传》:“见之者流涕,闻之者含叹。” 唐 元稹 《莺莺传》:“没身永恨,含叹何言!”
词语解释:哀叹  拼音:āi tàn
亦作“ 哀嘆 ”。悲哀地叹息。 战国 宋玉 《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后汉书·袁绍传》:“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词语解释:楚妃叹  拼音:chǔ fēi tàn
乐府吟叹曲之一。 晋 石崇 作辞。内容咏叹 春秋 时 楚庄王 贤妃 樊姬 谏 庄王 狩猎及进贤事。所咏之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参阅《初学记》卷十六引 晋 石崇 《〈楚妃叹〉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吟叹曲》
词语解释:流叹  拼音:liú tàn
亦作“ 流叹 ”。 长叹。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之三:“ 荆王 流嘆 楚妃 泣,红颜难长时易戢。”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每对月流叹,临风軫慨。”
见“ 流嘆 ”。
词语解释:沈叹  拼音:shěn tàn
亦作“ 沉叹 ”。亦作“沉嘆”。 深深地叹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沉嘆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常自负其才,不后於人,自疑其命,不偶於世。及将去 碭山 而反 伊川 也,顿驾搦管,沉叹久之。”
见“ 沉嘆 ”。
词语解释:赏叹  拼音:shǎng tàn
亦作“ 赏嘆 ”。 叹赏,嗟叹称赏。《新唐书·杜元颖传》:“数从使府辟署,稍以右补闕为翰林学士,敏文辞, 宪宗 特所赏叹。” 明 归有光 《送顾公节北上序》:“每朝会公卿间,敷奏经书,未尝不加赏嘆。”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节五八:“这好似 王百谷 一样, 元美 四十才子诗虽说‘ 百谷 命世才,兴文自绮岁’,很加赏叹,但不以录于五子之列。”
词语解释:惋叹  拼音:wǎn tàn
亦作“ 惋嘆 ”。 悲叹,叹惜。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宋 苏轼 《与宋汉杰书》之一:“某初仕,即佐先公,蒙顾遇之厚,何时可忘。流落阔远,不闻昆仲息耗,每以惋叹。”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吾州多异才, 敬 於君尤为惋叹焉。” 茅盾 《动摇》五:“‘我本没一毫私心,是非付之公论。’ 方罗兰 说时颇为惋叹。”
词语解释:称叹  拼音:chēng tàn
亦作“ 称叹 ”。 犹赞叹。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九牧之人,所共称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白 初至京师, 贺知章 闻其名,首诣之, 白 出《蜀道难》,读未毕,称嘆数四。”《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众父老到此,方知 许武 先年析产一片苦心,自愧见识低微,不能窥测,齐声称嘆不已。”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颜谢相嘲》:“ 宋武宗 尝称叹 谢庄 《月赋》。”
见“ 称嘆 ”。
词语解释:愤叹  拼音:fèn tàn
愤慨叹息。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是乃 仲尼 所以愤叹‘予欲无言’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儔。”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过者皆愤叹,恨不纵斧斨。”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昔读 宋 明 末野史,尝时时掷书愤叹,而不料竟亲身遇之也,呜呼!”
词语解释:绵叹  拼音:mián tàn
亦作“緜叹”。 犹长叹。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緜叹对逈涂,扬歌弄场藿。” 唐 孟郊 《姑蔑城》诗:“兴亡意何在,緜叹空踌躇。”
词语解释:愧叹  拼音:kuì tàn
谓自愧不如而叹服。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西平王 ﹞至 崔氏 家问疾,且拜谢教训子女不至。姻族闻之,无不愧叹。”
词语解释:颂叹  拼音:sòng tàn
赞颂感叹。 汉 班固 《西都赋》:“ 秦 汉 之所极观, 渊 云 之所颂叹。” 汉 王充 《论衡·宣汉》:“非以身生 汉 世,可褒增颂叹,以求媚称也。”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聊识其意於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
词语解释:啸叹  拼音:xiào tàn
犹长叹。 晋 张华 《情诗》之三:“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词语解释:伤叹  拼音:shāng tàn
亦作“ 伤嘆 ”。 悲伤感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洪 不屈, 绍 杀 洪 ,邑人 陈容 为丞,谓曰:‘寧与 臧洪 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 绍 又杀之,士为伤叹。” 隋炀帝 《答智顗蒋州事书》:“僧众无依,实可伤叹。”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父弃之而去。其师命相狎暱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若 昭君 者,虽一时不遇,而千载之下,莫不歌咏而伤嘆之。”
词语解释:笑叹  拼音:xiào tàn
亦作“ 笑嘆 ”。 谓可笑可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予雅有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 栾贵明 《〈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序》“例如 张之洞 在诗里曾婉转地説:‘ 乾隆 四库求遗书,微闻写官多鲁鱼。’”自注:“ 孟森 《选印四库全书平议》,还提到一个文字错漏的原因,令人笑嘆。”
词语解释:鸾枳叹  拼音:luán zhǐ tàn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 考城 令 河内 王涣 ,政尚严猛,闻 览 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 览 曰:‘主簿闻 陈元 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鸇之志邪?’ 览 曰:‘以为鹰鸇,不若鸞凤。’ 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后称贤者屈就卑小官职的感叹为“鸞枳叹”。 宋 梅尧臣 《送河清贾主簿归任》诗:“昔人鸞枳叹,一併在离颜。”
词语解释:欢叹  拼音:huān tàn
欢乐和感叹。 唐 鲍溶 《倚瑟行》:“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
词语解释:黄犬叹  拼音:huáng quǎn tàn
李斯 临刑,慨叹不能再牵黄犬出猎。后因以“黄犬叹”为居官得祸之典。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参见“ 黄犬 ”。
词语解释:黄犬  拼音:huáng quǎn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 单本 《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词语解释:欣叹  拼音:xīn tàn
欣喜赞叹。《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于禁 等见获,遐邇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
词语解释:牛山叹  拼音:niú shān tàn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景公 游於 牛山 ,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晋 陆机 《齐讴行》:“鄙哉 牛山 叹,未及至人情。”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 景公 一何愚? 牛山 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 陇 又望 蜀 。” 唐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无作 牛山 悲,惻愴泪霑臆。” 清 顾炎武 《齐祭器行》:“ 牛山 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词语解释:悼叹  拼音:dào tàn
亦作“ 悼嘆 ”。 哀伤叹息。《后汉书·安帝纪》:“奉承鸿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噉食。永怀悼叹,若坠渊水。”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寿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父老过之,徜徉悼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 柳 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臠,便弃去。疾卒不减,寻毙。 柳 悼叹欲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前将此情啟奏我真圣天王,而圣心悲悯,不胜悼嘆。”
词语解释:奖叹  拼音:jiǎng tàn
称颂,赞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然本其为义,事生奬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于数韵之辞。” 明 唐顺之 《陆慎斋先生寿序》:“观其进止动静,往往奬叹以为远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 刘 ﹞遂发囊与之,夫妻泣拜而去。 刘 述此事, 李 大加奬叹。”
词语解释:风木叹
同“ 风木之思 ”。 宋 陆游 《焚黄》诗:“早岁已兴风木叹,餘生永废《蓼莪》诗。”
词语解释:忾叹  拼音:kài tàn
见“ 愾叹 ”。
亦作“ 愾嘆 ”。 慨叹;叹息。《明史·汤开远传》:“朝所为縲辱摈弃不少爱之人,又野所为推重愾叹不可少之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座客听者,悄然愾嘆云。”
词语解释:懊叹  拼音:ào tàn
悔恨叹息。《宋书·顾觊之传》:“﹝ 绰 ﹞悉出诸文券一大厨与 覬之 , 覬之 悉焚烧,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凡券书悉烧之矣。’ 绰 懊叹弥日。”
词语解释:诧叹  拼音:chà tàn
称奇赞叹。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中馈有间,则取小学日记故事稗官小説家诵説之,每至古人壮节伟行,则击手诧嘆,以为烈士当如是。”
词语解释:唱叹  拼音:chàng tàn
形容诗文婉转,情韵悠长。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采葍’之孤行,‘弋鳧’之独往,揆之皆閎雅之体,咏之皆唱叹之音,此性情为之也。”参见“ 一唱三叹 ”。
词语解释:一唱三叹  拼音:yí chàng sān tàn
见“ 一倡三叹 ”。
词语解释:悯叹  拼音:mǐn tàn
忧伤叹息。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目击世界之亡,而不生其悯叹。”
词语解释:悔叹  拼音:huǐ tàn
亦作“ 悔嘆 ”。 悔恨叹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晚斋灭烛,冀旧梦可以復寻,而 邯郸 路渺,悔叹而已。” 叶圣陶 《穷愁》:“骰子声丁然,则盒启而案上金钱顿易其主,笑语悔叹之声嚣然杂作。”
词语解释:芝焚蕙叹  拼音:zhī fén huì tàn
比喻同类遭遇不幸而悲伤叹惜。 晋 陆机 《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北周 庾信 《思旧铭》:“瓶罄罍耻,芝焚蕙叹。”《隋书·河间王弘传》:“ 娄敬 之与 汉高 ,殊非血胤; 吕布 之与 董卓 ,良异天亲。芝焚蕙叹,事不同此。” 清 黄遵宪 《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词语解释:切叹  拼音:qiē tàn
犹悲叹。 三国 魏 曹植 《慰子赋》:“入空室而独倚,对孤幃而切嘆。”
词语解释:诞叹  拼音:dàn tàn
夸大和叹惋。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善承受得丧,故没身无诞叹之言。”
词语解释:长吁短叹  拼音:cháng xū duǎn tàn
谓叹息不已。 明 汤式 《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长吁短嘆三千度,旧恨新愁几万斛。”《红楼梦》第三一回:“ 宝玉 心中闷闷不乐,回至房中,长吁短嘆。”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季交恕 说这话时,长吁短叹,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气。”亦作“ 长吁短气 ”、“ 长嘘短嘆 ”。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的,不知为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 崇祯 )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这日子如何撑持?’”
词语解释:长嘘短叹  拼音:cháng xū duǎn tàn
见“ 长吁短嘆 ”。
词语解释:长吁短叹  拼音:cháng xū duǎn tàn
谓叹息不已。 明 汤式 《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长吁短嘆三千度,旧恨新愁几万斛。”《红楼梦》第三一回:“ 宝玉 心中闷闷不乐,回至房中,长吁短嘆。”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季交恕 说这话时,长吁短叹,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气。”亦作“ 长吁短气 ”、“ 长嘘短嘆 ”。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的,不知为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 崇祯 )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这日子如何撑持?’”
词语解释:金圣叹  拼音:jīn shèng tàn
(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吴县(治今江苏苏州)人。入清后因“哭庙案”被杀。好评点古书,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并评点后两种。曾在批改《水浒》时将其删为七十回本。
词语解释:仰屋兴叹  拼音:yǎng wū xīng tàn
仰望屋顶长叹。指毫无办法,一筹莫展
词语解释:虑叹  拼音:lǜ tàn
揣度未来,感叹过去。《庄子·齐物论》:“喜怒哀乐,虑嘆变慹,姚佚启态。” 成玄英 疏:“虑则抑度未来,嘆则咨嗟已往。”
词语解释:耸叹  拼音:sǒng tàn
肃然赞叹。耸,通“ 竦 ”。《梁书·张充传》:“ 茂陵 之彦,望冠盖而长怀; 霸山 之氓,佇衣车而耸叹。”按,《南史》作“竦叹”。
词语解释:颓叹
悲愁叹息。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抚四子以深念,循肤体而頽叹。”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词语解释:轸叹  拼音:zhěn tàn
痛惜而慨叹。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上顿表》:“故已望 江 源以軫叹,想 荆 山而增厉矣。”
词语解释:诵叹  拼音:sòng tàn
赞颂,赞叹。 宋 张孝祥 《代任信孺与王太尉书》:“某是以击节诵嘆,愿交下风。”
词语解释:邑叹  拼音:yì tàn
忧悒嗟叹。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之七:“ 郭敬言 蒸阳良才远负,为之邑叹,以其姿望,足以致高,想不久尔耳。”
词语解释:雷叹  拼音:léi tàn
亦作“靁叹”。 形容叹息声之大。语出 汉 王逸 《九思·疾世》:“吒增叹兮如雷。” 汉 马融 《长笛赋》:“靁叹頽息,搯膺擗摽。” 南朝 梁 萧统 《有所思》诗:“雷叹一声响,雨泪或成行。” 唐 张说 《祭陆冀州文》:“三军雷叹,百城雨泣。”
词语解释:亢叹
旱灾
词语解释:亟叹
屡次感叹
词语解释:闷叹  拼音:mèn tàn
烦闷叹息。 汉 严忌 《哀时命》:“时曖曖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词语解释:默叹  拼音:mò tàn
默默的赞叹
词语解释:钦叹  拼音:qīn tàn
嗟叹。《南史·齐纪上·高帝》:“惟公勋业超於先烈,而褒赏闕於旧章,古今之道,何其爽歟!静言钦叹,良有缺然。”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仁义》:“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
词语解释:泫叹  拼音:xuàn tàn
流泪叹息,伤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我钦仰名贤,亦何已也。路中都不尽深心,便復乖隔,泫叹如何!”
词语解释:涒叹  拼音:tūn tàn
同“ 涒滩 ”。 《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惟 永寿 二年青龙在涒叹。” 洪适 释:“涒叹者,以叹为滩也。”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涒叹之岁,天下大乱, 燕影生 以八月二十一日仓皇归省。”参见“ 涒滩 ”。
词语解释:涒滩  拼音:tūn tān
岁阴申的别称。古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申曰涒滩。”《吕氏春秋·序意》:“维 秦 八年,岁在涒滩。” 高诱 注:“岁在申名涒滩……涒滩,夸人短舌不能言为涒滩也。” 陈奇猷 校释引 谭戒甫 曰:“涒、滩为双声联緜字,亦为 汉 代方言。”《史记·历书》:“横艾涒滩 始元 元年。” 张守节 正义:“ 孙炎 注《尔雅》云:‘涒滩,万物吐秀倾垂之貌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慈云岭石刻》:“ 杭州 慈云岭 石壁,有 吴 越 鐫字八行,文云:‘ 梁 单閼之岁,兴建 龙山 ,至涒滩之年,开 慈云岭 。’”
共11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