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首字词组
召棠召集召拜召引召父杜母召符召致召发
召见召试召取召权召神弄鬼召庙召遣召勐
召对召祸召伯树召擢召租召按召号召之即来
召杜召回召唤召猛召箕召幸召赁召佃
召募召伯棠召寘召盘召平瓜召雇召贡召保
召公棠召命召呼召置召开召辟召谕 

词语解释: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召伯 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 疏、 朱熹 集传并谓 召伯 巡行南土,布 文王 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 金 李用章 《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 太行 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 赵翼 《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 陕 曾栽 召伯 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 燕人谒 《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 召公 棠。”
词语解释:召见  拼音:zhào jiàn
(1).君王或上司命臣民或下属来见面。《战国策·秦策三》:“ 秦昭王 召见,与语,大説之,拜为客卿。”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须効试。乞令 衡 以褐衣召见。” 宋 吴坰 《五总志》:“ 富郑公 初不识 许我 ,闻其名,遽召见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二:“有一天上午,突然接到侍从室的电话,说,委员长召见,要我立刻就去。这一特殊方式的召见使我诧异了。”
(2).外交部通知外国驻本国使节前来商谈有关事宜。
词语解释:召对  拼音:zhào duì
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宋 苏辙 《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 高启 《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词语解释:召杜  拼音:shào dù
见“ 召父杜母 ”。
词语解释: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时 裴安卿 便是重出世的 召父 ,再生来的 杜母 ,也只得低头受缚。”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兹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
词语解释:召募  拼音:zhào mù
招募;募集。《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因缘召募得数百人。”《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今欲徵发天兵讨 楚 ,召募効力之人。”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仓猝召募必致僨事,强统客军又难相孚。”
词语解释:召公棠  拼音:zhào gōng táng
见“ 召棠 ”。
词语解释: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召伯 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 疏、 朱熹 集传并谓 召伯 巡行南土,布 文王 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 金 李用章 《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 太行 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 赵翼 《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 陕 曾栽 召伯 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 燕人谒 《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 召公 棠。”
词语解释:召集  拼音:zhào jí
招集;聚合。《魏书·张彝传》:“遂召集百僚督责之。” 唐 元稹 《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因召集老艾十餘人与之坐。”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安得徧徵故籍,召集名流,一一订正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每逢星期一召集一次外国新闻记者,报告军事和政治上的情形。”
词语解释:召试  拼音:zhào shì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晋书·职官志》:“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 宋 王安石 《建安章君墓志铭》:“ 皇祐 中,近臣言君文章善篆,有旨召试,君辞焉。”《宋史·选举志二》:“ 真宗 景德 二年, 抚州 晏殊 、 大名府 姜盖 始以童子召试诗赋,赐 殊 进士出身, 盖 同学究出身。”《清会典·礼部七·仪制清吏司》:“凡制科曰博学鸿词,奉詔乃举。皇帝巡幸则召试。”
词语解释:召祸  拼音:zhào huò
招来灾祸。例如:言有召祸,事有召辱。
词语解释:召回  拼音:zhào huí
(1).调回来。《说岳全传》第六十回:“扫北成功,已在目前,忽奉圣旨召回 朱仙镇 养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三章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2).叫回来(多用于抽象方面)。 艾青 《向太阳·今天》诗:“今天,我感谢太阳,太阳召回了我的童年了。”
词语解释:召伯棠  拼音:shào bó táng
见“ 召棠 ”。
词语解释: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召伯 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 疏、 朱熹 集传并谓 召伯 巡行南土,布 文王 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 金 李用章 《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 太行 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 赵翼 《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 陕 曾栽 召伯 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 燕人谒 《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 召公 棠。”
词语解释:召命  拼音:zhào mìng
君主召见之命。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如 郎简 则去京遥远,难行召命,可遥均三老五更之庆。”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黜责帅臣亦降召命》:“凡今为帅者,不问文武,虽以罪罢,亦降召命,未知始於何时。”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拜跪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
词语解释:召拜  拼音:zhào bài
征拜;任命。《史记·李将军列传》:“於是天子乃召拜 广 为 右北平 太守。”《宋书·沉庆之传》:“又特临轩召拜。”
词语解释:召取  拼音:zhào qǔ
导致;引来。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故报罢之初,释然不自动。岂好大哉?诚其材资召取之如此故也。”
词语解释:召伯树  拼音:shào bó shù
木名。即甘棠。 前蜀 贯休 《上卢使君》诗:“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参见“ 召棠 ”、“ 甘棠 ”。
词语解释:召唤  拼音:zhào huàn
呼唤。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一封》:“一个穿黑斜纹布棉制服的干部走过,他忽然发现了他,立刻召唤他,那人一见老人,也立刻高兴地跟他握手,谈话。” 峻青 《海啸》第一章:“那在小河旁边被匪徒们杀害的同志,在召唤她复仇,战斗,狠狠地打击敌人!” 胡乔木 《车队》诗:“希望在燃烧,未来在召唤。”
词语解释:召寘  拼音:zhào zhì
见“ 召置 ”。
词语解释:召置  拼音:zhào zhì
亦作“ 召寘 ”。 延揽来给予安置。《汉书·贾谊传》:“ 河南 守 吴公 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宋史·范仲淹传》:“ 晏殊 知 应天府 ,闻 仲淹 名,召寘府学。”
词语解释:召呼  拼音:zhào hū
呼唤;通知;交代。《周礼·天官·小宰》“掌官令以徵令” 汉 郑玄 注:“徵令,趋走给召呼。”《后汉书·乌桓传》:“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啟事。”
词语解释:召引  拼音:zhào yǐn
招引;引导;吸引。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九》:“太夫人一生慈善,已登仙班。冥官以汝主孝行感神,故命我来召引。” 艾青 《向太阳·吹号者》诗:“河流醒了,召引着马群去饮水。”
词语解释:召权  拼音:zhào quán
揽权。《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三年》:“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政衰听怠,则廷平将召权而为乱首矣。” 胡三省 注引 孟康 曰:“召,求也。招致权著已也。”
词语解释:召擢  拼音:zhào zhuó
召回擢用。《宋史·选举志六》:“在外侍从虽在謫籍,无大过而政事才学实可用者,亦与召擢。”
词语解释:召猛  拼音:zhào měng
见“ 召勐 ”。
词语解释:召勐  拼音:zhào měng
亦作“ 召猛 ”。 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 云南 西双版纳 傣族地区旧时的行政区划单位。《傣族民间叙事诗·嘎龙一》:“召冒爱上了召勐的姑娘。”《中国民间故事选·多嘎达弟》:“ 多嘎达 兄弟便把 波桑抗 夫妇带着,来见召猛。”
词语解释:召盘  拼音:zhào pán
旧时工商业主因亏损或其他原因,把自己商店、企业的货物、设备、用具、房屋、地基等全部财产,作价招人承购,盘店出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只管到市上去看看,或者有个空房子,或者有店家召盘的,都可以。”《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罢市之轶闻》:“ 福建路 一带商家,昨日忽一律贴出‘召盘’字样,并皆书出价值,有十万、五万不等。”
词语解释:召置  拼音:zhào zhì
亦作“ 召寘 ”。 延揽来给予安置。《汉书·贾谊传》:“ 河南 守 吴公 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宋史·范仲淹传》:“ 晏殊 知 应天府 ,闻 仲淹 名,召寘府学。”
词语解释: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时 裴安卿 便是重出世的 召父 ,再生来的 杜母 ,也只得低头受缚。”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兹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
词语解释:召神弄鬼  拼音:zhào shén nòng guǐ
使用念咒或请神的方式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
词语解释:召租  拼音:zhào zū
用招贴或告白招人租赁。 叶圣陶 《四三集·逃难》:“店铺大多变了空屋,有几条街上,竟接连有十几个店面贴着召租。”
词语解释:召箕  拼音:zhào jī
谓召请箕仙问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武安王》:“有客为余召箕,一日降坛,其势甚猛。”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吕绍先何仙姑》:“余尝召箕, 洞宾 降书云……”参见“ 扶乩 ”。
词语解释:扶乩  拼音:fú jī
一种迷信活动。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术士制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顶部悬锥下垂。架放在沙盘上,由两人各以食指分扶横木两端,依法请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与人处方。旧时民间常于农历正月十五夜迎 紫姑 扶乩。《红楼梦》第九四回:“我在南边闻 妙玉 能扶乩,何不烦他问一问?”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彭氏科目之盛》:“余素恶扶乩之事,以为假鬼神以惑众。”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五四时代, 陈大齐 先生曾作论揭发过扶乩的骗人,隔了十六年, 白同 先生却用碟子证明了扶乩的合理,这真叫人从那里说起。”
词语解释:召平瓜  拼音:shào píng guā
召平 , 秦 之 东陵侯 。 秦 亡不仕,隐居 长安 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 唐 李商隐 《永乐县即事一章》诗:“芳年谁共玩?终老召平瓜。”召,一本作“ 邵 ”。
词语解释:召开  拼音:zhào kāi
举行(会议)。 毛泽东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向全国人民提议召开的。”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如果放在过去,支部一定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果断的对策。”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九四五年在 毛泽东 同志主持下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词语解释:召符  拼音:zhào fú
犹调令。古代上级征调下级的凭证。符,符节、符信。《新唐书·李夷简传》:“ 翼 驰及 潼关 ,果得召符。”《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行密 病甚,命判官 周隐 作符召 渥 …… 温 见 隐 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
词语解释:召庙  拼音:zhào miào
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 乌兰夫 《高速度发展畜牧业》:“对于召庙的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稳妥的改造办法……召庙的定息收入,由召庙主持人集议支配。”
词语解释:召按  拼音:zhào àn
召来按问。《史记·曹相国世家》:“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词语解释:召幸  拼音:zhào xìng
(1).特指皇帝召见。 汉 贾谊 《新书·匈奴》:“於来降者上必时时而有所召幸,拊循而后得入官。”
(2).指皇帝召唤妃嫔宫女侍寝。《西京杂记》卷二:“ 元帝 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词语解释:召雇  拼音:zhào gù
唐 代官府为强迫百姓纳税服役而巧立之名目。《新唐书·食货志二》:“復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文,比 大历 之数再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
词语解释:召辟  拼音:zhào pì
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宣和书谱·吴融》:“祖 翕 有高世志,不应召辟,朝廷赐 文简先生 号。”
词语解释:召致  拼音:zhào zhì
(1).使之至;唤来。《汉书·萧望之传》:“时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后上召 堪 、 更生 ,曰繫狱。”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 宋 苏轼 《乞加张方平恩礼札子》:“ 方平 虽老,杜门难以召致,犹当加恩劳问,表异其人。”
(2).犹招致。引来。 唐 韩愈 《猫相乳》:“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夫如是,其所感应召致,其亦可知矣。”《新华日报》1938.7.2:“抽象而离开人民切身需要的宣传鼓动是错误的,实可召致严重的结果。”
词语解释:召遣  拼音:zhào qiǎn
征集调遣。《北史·张普惠传》:“其所部将统,听於 关 西牧守之中随机召遣。”
词语解释:召号  拼音:zhào hào
号召。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惟难于举兵之名,欲立 明 后,以召号天下。”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引 微知 《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礼拜六派文人之在今日,已不敢复以礼拜六的头衔以相召号,盖已至强弩之末的时期了!”
词语解释:召赁  拼音:zhào lìn
犹召租。《恨海》第一回:“还有东院三间空着,一般的要出房钱,未免犯不着,因把召赁的条子贴了出去。”
词语解释:召贡  拼音:zhào gòng
征召贡举。《文选·蔡邕〈郭有道碑〉》:“委辞召贡,保此清妙。” 张铣 注:“召贡,谓举也。”
词语解释:召谕  拼音:zhào yù
命人来,予以晓示。《宋史·梁适传》:“益兵拒守, 羌 復惊疑。 适 具牛酒,召諭其种人,且罢所益兵, 羌 不为患。”
词语解释:召发  拼音:zhào fā
犹征调。《北史·张普惠传》:“给 秦 、 岐 、 涇 、 华 、 雍 、 豳 、 东秦 七州兵武三万人,任其召发。”
词语解释:召勐  拼音:zhào měng
亦作“ 召猛 ”。 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 云南 西双版纳 傣族地区旧时的行政区划单位。《傣族民间叙事诗·嘎龙一》:“召冒爱上了召勐的姑娘。”《中国民间故事选·多嘎达弟》:“ 多嘎达 兄弟便把 波桑抗 夫妇带着,来见召猛。”
词语解释:召之即来  拼音:zhào zhī jí lái
一经召唤立即就来
词语解释:召佃  拼音:zhào diàn
招人租种土地。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召佃之名亦自 宋 贾似道 公田始。 咸淳 戊辰正月,改官田为召佃。召人承佃,自耕自种,自运自纳。”
词语解释:召保  拼音:zhào bǎo
取保;找保人。《元典章·台纲一·行台》:“诸罪囚枷锁监禁之例,各以所犯斟酌。干连人不关利害及虽正犯而罪轻者,召保听候,毋致非理死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