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叩叩哀叩询叩九叩跪叩款叩抚叩咨叩
拜叩击叩参叩起叩干叩三跪九叩漫叩 

词语解释:叩叩  拼音:kòu kòu
殷勤恳挚。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后。” 清 朱彝尊 《戏效香奁体二十六韵》:“裁通心叩叩,爱执手掺掺。” 王闿运 《莫姬哀词》:“非余叩叩,念子苕苕。”
词语解释:拜叩  拼音:bài kòu
跪拜叩头。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妇女纍纍,啼哭拜叩。来献闕下,以告庙社。”
词语解释:哀叩  拼音:āi kòu
比喻苦苦推敲。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诗:“鸑鷟应蟋蟀,丝毫意皆申。况於三千章,哀叩不为神?”
词语解释:击叩  拼音:jī kòu
(1).《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孔颖达 疏:“从读为舂者,舂谓击也,以为声之形容。言鐘之为体,必待其击,每一舂而为一容,然后尽其声。善答者亦待其一问,然后一答,乃尽説义理也。”后因以“击叩”喻发问求解。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孤陋乏多闻,独学少击叩。”
(2).见“ 击扣 ”。
词语解释:击扣  拼音:jī kòu
轻轻敲打。比喻督促。 清 钱谦益 《渡淮闻何三季穆之讣》诗:“以友为鞭策,频年赖击扣。”一本作“ 击叩 ”。
词语解释:询叩  拼音:xún kòu
询问,叩问。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至府治门外,坐於一室,已见灯,二辈询叩年甲乡贯来歷,往返者六五。”
词语解释:参叩  拼音:cān kòu
亦作“ 参扣 ”。
(1).参酌叩问。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十七:“意谓中涂必一见,得相参扣。” 明 宋濂 《楚石禅师六会语序》:“惟诣 寂照 之室,反覆参叩。”
(2).拜见。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 怀让禪师 ﹞初謁 嵩山 安国师 , 安 发之 曹溪 参扣。” 陈衍 《元诗纪事·明本》《中峰行录》:“駙马太尉 瀋王 王璋 ,遣参军 洪钥 齎书币,叙弟子礼,期请上命南来参叩。”
词语解释:九叩  拼音:jiǔ kòu
见“ 九叩礼 ”。
词语解释:九叩礼  拼音:jiǔ kòu lǐ
连续三次一跪三叩首的礼节。 清 代最庄重的大礼,用于朝拜君王。《清史稿·圣祖纪》:“壬子,祭 禹陵 ,亲製祭文,书名,行九叩礼,製颂刊石,书额曰:‘地平天成。’”亦省作“ 九叩 ”。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僧舍孤栖,对高堂而洒泪;朝衣九叩,望北闕以销魂。”
词语解释:起叩  拼音:qǐ kòu
最敬重之大礼。先恭立,然后跪下,叩头;再立起,再跪下,叩头。《歧路灯》第十四回:“ 绍闻 吩咐 王中 ,开了正厅门。 娄朴 穿了襴衫,诣灵前起叩四拜…… 绍闻 陪着 娄朴 ,到了楼下。见了 王氏 ,行起叩礼, 王氏 不肯,受了半礼。”
词语解释:跪叩  拼音:guì kòu
下跪叩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免其跪叩。观其状貌。”
词语解释:干叩  拼音:gàn kòu
拜谒;求见。 宋 苏辙 《辞吏部侍郎札子》:“方欲干叩圣明,稍求閒地,而猥蒙进擢,俾佐天官。”
词语解释:款叩  拼音:kuǎn kòu
(1).诚心请教。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 太史公 《天官书》者,譬世六经,视他天文犹百家耳。款叩 中美 , 中美 曰:‘他占类不足道,独 大观 四年彗星逆行,从阁道入紫宫,再归帝座,此可畏者。’”
(2).叩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 胡氏 ﹞时出游,輒昏夜始归;扃闭儼然,不闻款叩,而已在室中矣。”
词语解释:三跪九叩  拼音:sān guì jiǔ kòu
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旧为最重礼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 福晋 父率闔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旧历朔望,例须拜 孔 ,行三跪九叩礼。”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八:“于是,三支高香一盅酒,二尺红布挂枝头, 俞文芊 三跪九叩,拜了大柳树做干娘。”
词语解释:抚叩  拼音:fǔ kòu
叩问,求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始有赏际奇至之言,终无抚叩酬即之语,每单举一字,指以为情。”
词语解释:漫叩  拼音:màn kòu
随便发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甲辰科首题》:“今 山阴 朱相公 主甲辰试,首题为‘不知命章’。初命题,即约同事,必三段平做,不失题貌,始可抡元……既揭榜,则元卷殊不然, 朱氏 子弟,俟其出塲暂憩,漫叩曰:‘大人遴择榜首,何以竟违初意?’”
词语解释:咨叩  拼音:zī kòu
咨询求教。 明 方孝孺 《赠瑄蕴中序》:“去人羣,远世胶,不获从名人胜流讲説咨叩,以广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