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句法 拼音:jù fǎ
(1).句子的结构方式。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句法本 黄子 ,二豪与揩磨。”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品有九……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昌黎志铭》:“章法前提后应,与 王 铭正同,特句法错综变化,使人读之不觉为少异。”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句法是倒装的,章法是零乱的。”
(2).语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词语解释:句子 拼音:jù zi
(1).古人对文辞中一个自然停顿单位的泛称。 宋 杨万里 《跋萧彦毓梅坡诗集》诗:“坡底诗人梅底醉,花为句子蕋为章。” 清 汪懋麟 《题牧仲双江唱和集后》诗:“句子怪多湖海气, 黄州 才歷又 虔州 。”
(2).用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在连续说话时,句子和句子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句子的停顿处,要根据不同的语调分别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词语解释:句曲 拼音:jù qǔ
(1).弯曲。《史记·天官书》:“其西有句曲九星。”《晋书·天文志中》:“鉤云句曲。” 周作人 鲁迅 《〈蜕龛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汉 印时见一二,审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
(2).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汉 茅盈 与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称 茅山 。上有 蓬壶 、 玉柱 、 华阳 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韦夏卿 《送顾况归茅山》诗:“羡君寻 句曲 ,白鵠是三神。”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词语解释:句律 拼音:jù lǜ
句子的格式和规律。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诗尤得句律,读之者如在庙朝听《韶濩》之音,金石之声,非山泽之癯所能为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时公年始冠耳,而所有如此,其肯与 江西 诸子终身争句律哉!”词语解释:句引 拼音:jù yǐn
引诱。 元 贡师泰 《偶成》诗:“无端一树樱桃熟,句引鶯声到枕边。”句,一本作“ 勾 ”。词语解释:句无 拼音:jù wú
地名。在今 浙江省 诸暨县 。《国语·越语上》:“ 句践 之地,南至於 句无 。” 韦昭 注:“今 诸暨 有 句无亭 是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江水又东逕 诸暨县 南……县北 带乌山 ,故 越 地也。先名 上诸暨 ,亦曰 句无 矣。”词语解释:句读 拼音:jù dòu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词语解释:句眼 拼音:jù yǎn
亦称“ 句中眼 ”。 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着点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 荆公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晚作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緑遶,两山排闥送青来。’ 东坡 《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新粧。’又曰:‘我擕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山谷 曰:‘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宋 何汶 《竹庄诗话》卷一引《漫斋语录》:“五字诗以第三字为句眼,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古人鍊字,只於句眼上鍊。”词语解释:句偈 拼音:jù jì
佛经唱词的句子。《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虽精理莹心,止於句偈。”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词语解释:句中眼 拼音:jù zhōng yǎn
见“ 句眼 ”。
词语解释:句眼 拼音:jù yǎn
亦称“ 句中眼 ”。 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着点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 荆公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晚作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緑遶,两山排闥送青来。’ 东坡 《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新粧。’又曰:‘我擕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山谷 曰:‘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宋 何汶 《竹庄诗话》卷一引《漫斋语录》:“五字诗以第三字为句眼,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古人鍊字,只於句眼上鍊。”词语解释:句绝 拼音:jù jué
指文词语意已尽处。《礼记·学记》“离经辨志” 汉 郑玄 注:“离经,断句絶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骠骑日益贵举》:“按今文‘贵’字句絶,此读‘举’字句絶更有味。”词语解释:句陈 拼音:jù chén
(1).星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句陈乍转,华盖徐移。” 陈世宜 《得孟硕狱中诗依韵奉怀》:“ 苍頡 当年曾夜哭,句陈有象是天机。”该星主天子六军将军,因用以代称禁军。 唐 皇甫冉 《东郊迎春》诗:“句陈霜骑肃,御道雨师清。”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句陈营卫,所以养安也。”
(2).六壬(阴阳五行)占术中的十二神将之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腾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六壬十二神》:“六壬家又有贵人、腾虵、朱雀、六合、句陈、青龙、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阴、天后十二神,分布十二方位。”词语解释:句留 拼音:jù liú
逗留;停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上元县 ﹞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句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铁桥石柱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词语解释:句就 拼音:jù jiù
古代羌族的别种。《后汉书·盖勋传》:“ 句就 种 羌 滇 吾 素为 勋 所厚。” 李贤 注:“ 句 就, 羌 别种也。”词语解释:句图 拼音:jù tú
题有诗句的画图。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赞序》:“﹝ 李元 ﹞乃出轻綃,徵彩毫,写彼诗景,悬为句图。” 宋 黄庭坚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四时风物入句图,信知君家有 摩詰 。” 史容 注:“ 杨大年 《谈苑》云:‘ 李昉 以司空致仕,畜五琴,皆以客为名。各为诗一章,画为图,传於好事者。’句图,盖此类也。” 朱自清 《〈子恺画集〉跋》:“这一集和第一集,显然的不同,便是不见了诗词的句图,而只留着生活的速写。”词语解释:句语
语句,言辞词语解释:句解 拼音:jù jiě
逐句解释。《清史稿·马建忠传》:“中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遂使学者论文困于句解,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 丁福保 《重刻〈法华经句解〉序》:“所谓句解者,逐句詮释,不事繁徵博引,唯以疏通大旨为主。”词语解释:句丽 拼音:jù lí
见“ 句驪 ”。
词语解释:句骊 拼音:gōu lí
亦作“ 句丽 ”。 古国名。在今 朝鲜 境内。《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 句驪 ,一名 貊 。”《通典·边防二》:“ 朱蒙 弃 夫餘 东南走,渡 普述水 ,至 紇升骨 城,遂居焉,号曰句丽,以 高 为氏。” 元 杨维桢 《无题效商隐体》诗之四:“绣靴蹋踘 句驪 样,罗帕垂弯 女直 妆。”词语解释:句断 拼音:jù duàn
(1).谓点断句子。《文选·马融〈长笛赋〉》:“节解句断, 管 商 之制也。” 吕向 注:“ 管仲 商鞅 二人皆有断决之才,笛声节曲相解,句度断决,则 管仲 商鞅 之制度也。”
(2).指句读,句法。 宋 欧阳修 《绛守居园池》诗:“孰云己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词语解释:句稽 拼音:jù jī
查考;核算。《通典·职官六》:“ 汉 有御史主簿…… 大唐 置一员,掌府事,句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 丁书 等亦利其为额外之获而岁以为常者,此中句稽之数,虽神仙不可测识。”词语解释:句索 拼音:jù suǒ
犹搜寻,搜索。 清 王夫之 《显考武夷府君行状》:“ 张献忠 陷 衡州 ,句索不孝兄弟充伪吏,日投人水中。” 清 王夫之 《显妣谭太孺人行状》:“不孝兄弟,遘皇天之厄,癸未丁亥,婴句索之酷,屡貽母以不测之忧。”词语解释:句度 拼音:jù dù
犹句读。《晋书·乐志上》:“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 稷 契 ;读书未知句度,下视 服 郑 。”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有韵之文,或以数字成句度,不可增损。”参见“ 句读 ”。
词语解释:句读 拼音:jù dòu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词语解释:句会 拼音:jù huì
核算。 唐 柳宗元 《安南都护张公墓志铭》:“﹝ 张舟 ﹞始命 蘄州 蘄春 主簿,句会敏给,厥声显扬。” 唐 柳宗元 《馆驿使壁记》:“列其田租,布其货利,权其入而用其积,於是有出纳奇赢之数,句会考校之政。”句,一本作“ 勾 ”。词语解释:句管 拼音:jù guǎn
犹管理。 宋 范仲淹 《陈乞颍亳一郡状》:“自臣抱病,句管不前,上无以分宵旰之忧,下无以逃尸素之誚。”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十:“遶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句管是何人?”词语解释:句身 拼音:jù shēn
佛教语。谓能诠释众义而决定其究竟。多法聚积为身。《楞伽经》卷二:“句身者,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 宋 正受 集注:“新説云:谓一句、二句、多句能詮差别名曰句身……身者,多法积聚义。”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名身句身,尚惧不明,乌有所谓参悟者乎?”词语解释:句栏 拼音:jù lán
亦作“ 句拦 ”。亦作“ 句阑 ”。
(1).栏干。 五代 齐己 《送僧归南岳》诗:“巖猿应认得,连臂下句栏。”《广韵·平寒》:“拦,阶际木句拦。亦作‘阑’。”
(2). 宋 元 伎乐演剧的场所。因四周有栏干围场,故名。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倡》“句栏”:“《丹铅録》: 宋 世以来,名教坊为‘句栏’。”参见“ 勾栏 ”。
词语解释:勾栏 拼音:gōu lán
(1).栏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 汉 有 顾成庙 ,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 明皇 ,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
(2). 宋 元 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 桑家瓦子 ,近北则 中瓦 ,次 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 中瓦子 莲花棚、牡丹棚、 里瓦子 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勾阑压》:“ 至元 壬寅夏, 松江府 前勾阑隣居 顾百一 者……有女 官奴 ,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
(3).指妓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洪深 《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 陈友祥 闻 红牡丹 号呼 香姐 之声,心亦不忍,诘之 兴二爷 ,知被卖入勾栏。”词语解释:句阑 拼音:jù lán
见“ 句栏 ”。
词语解释:句栏 拼音:jù lán
亦作“ 句拦 ”。亦作“ 句阑 ”。
(1).栏干。 五代 齐己 《送僧归南岳》诗:“巖猿应认得,连臂下句栏。”《广韵·平寒》:“拦,阶际木句拦。亦作‘阑’。”
(2). 宋 元 伎乐演剧的场所。因四周有栏干围场,故名。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倡》“句栏”:“《丹铅録》: 宋 世以来,名教坊为‘句栏’。”参见“ 勾栏 ”。
词语解释:勾栏 拼音:gōu lán
(1).栏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 汉 有 顾成庙 ,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 明皇 ,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
(2). 宋 元 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 桑家瓦子 ,近北则 中瓦 ,次 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 中瓦子 莲花棚、牡丹棚、 里瓦子 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勾阑压》:“ 至元 壬寅夏, 松江府 前勾阑隣居 顾百一 者……有女 官奴 ,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
(3).指妓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洪深 《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 陈友祥 闻 红牡丹 号呼 香姐 之声,心亦不忍,诘之 兴二爷 ,知被卖入勾栏。”词语解释:句限 拼音:jù xiàn
谓句子之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诗人以‘兮’字入於句限,《楚辞》用之,字出句外。”词语解释:句勒 拼音:jù lè
(1).用线条画出轮廓。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米襄阳论题榜子》:“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句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
(2).用简约的文字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夫其人必待吾句勒而后能知吾词之意,即亦何妨任其不知矣。”词语解释:句格 拼音:jù gé
句子的格式。 宋 苏轼 《戏和正甫一字韵》:“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獪加间关。”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盖乐府犹有句格可寻,而古诗全无兴象可执,此其异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又有行书一段,剥落残缺。玩其句格,似是一词。”词语解释:句检 拼音:jù jiǎn
考察。 唐 官吏考绩,有四善二十七最的名目。其十七为“句检之最”。《新唐书·百官志一》:“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 异 句检簿籍,又精於 巽 ,卒获其用。”词语解释:句追 拼音:jù zhuī
拘捕查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諫官 欧阳修 言:‘近来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枝蔓句追,囚繫满狱,人人嗟怨,自 狄青 、 种世衡 等,并皆解体’。”词语解释:句指 拼音:jù zhǐ
恭谨貌。《淮南子·修务训》:“今取新圣人书,名之 孔 、 墨 ,则弟子句指而受者必众矣。” 汉 桓宽 《盐铁论·刺议》:“僕虽不敏,亦当倾耳下风,摄齐句指,受业於君子之涂矣。”词语解释:句投 拼音:jù tóu
句读。《文选·马融〈长笛赋〉》:“观法於节奏,察变於句投。” 李善 注:“《説文》:‘逗,止也。’投,与‘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参见“ 句读 ”。
词语解释:句读 拼音:jù dòu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词语解释:句注 拼音:jù zhù
山名。在今 山西 代县 北,为古代九塞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句注 在 雁门 。”《史记·张仪列传》:“﹝ 赵襄子 ﹞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张守节 正义:“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渔 《河东记》:“ 句注 以山形句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曰 陘岭 。” 清 赵进美 《太原》诗:“天清 句注 连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词语解释:句爪 拼音:jù zhǎo
尖利钩形的爪。借指猛禽。《淮南子·本经训》:“凤凰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於是鷙矣。” 高诱 注:“句爪,鹰、鸇之属也。” 晋 傅玄 《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词语解释:句烈 拼音:jù liè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词语解释:句欘 拼音:jù zhú
古代削木之器。《周礼·考工记·车人》“一宣有半谓之欘” 汉 郑玄 注:“欘,斲斤,柄长二尺。《尔雅》曰:‘句欘谓之定。’”今本《尔雅·释器》作“斪斸”。 郭璞 注:“锄属。” 陆德明 释文:“句,音劬。又音俱。”词语解释:句点 拼音:jù diǎn
召集选派。《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因其句点不齐,乃起兵讨荡。”词语解释:句栉字比 拼音:jù zhì zì bǐ
亦作“ 句比字櫛 ”。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清 钱谦益 《宋子建〈遥和集〉序》:“ 宋 子 子建 尽取六代三 唐 之诗,句比字櫛,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 清 仇兆鳌 《〈杜诗详注〉序》:“是故註 杜 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櫛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使读书作古之人,取《西厢》南本一閲,句櫛字比,未有不废卷掩鼻,而怪秽气薰人者也。”词语解释:句比字栉 拼音:jù bǐ zì zhì
见“ 句櫛字比 ”。
词语解释:句栉字比 拼音:jù zhì zì bǐ
亦作“ 句比字櫛 ”。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清 钱谦益 《宋子建〈遥和集〉序》:“ 宋 子 子建 尽取六代三 唐 之诗,句比字櫛,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 清 仇兆鳌 《〈杜诗详注〉序》:“是故註 杜 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櫛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使读书作古之人,取《西厢》南本一閲,句櫛字比,未有不废卷掩鼻,而怪秽气薰人者也。”词语解释:句盾 拼音:jù dùn
即钩盾。官署名。《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渭水 虒上 小女 陈持弓 年九岁,走入 横城门 ,入 未央宫 尚方掖门,殿门门卫户者莫见,至句盾禁中而觉得。” 颜师古 注:“句盾,少府之署。”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建春门》:“ 建春门 内御道南,有句盾、典农、籍田三署。”句,一本作“ 勾 ”。词语解释:句校 拼音:jù xiào
查考校核。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趋官簿为阀閲,以句校朱墨为详练。”《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 郑戩 ﹞句校三司出入,得羡钱四百万緡。”词语解释:句赘 拼音:jù zhuì
指驼背者突起的脊骨,因状如赘疣,故称。《庄子·大宗师》:“颐隐於齐,肩高於顶,句赘指天。” 成玄英 疏:“咽项句曲,大挺如赘。”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云:“句赘,项椎也,其形似赘,言其上向也。”一说指发髻。见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词语解释:句辀 拼音:jù zhōu
钩輈。鹧鸪鸣叫声。亦泛指鸟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又有白禽似雪,往来句輈於其上。”词语解释:句逗 拼音:jù dòu
同“ 句读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句读,《法华经》作‘句逗’。” 朱自清 《论朗诵诗》:“但是这对话得干脆,句逗不能长,并且得相当匀整。”词语解释:句除 拼音:jù chú
删除;删改。 清 黄宗羲 《范道原诗序》:“﹝ 道原 ﹞言旧稿於乙巳曾经余句除作序,余忽忽忘之,竟不知所序作何语也。”词语解释:句斟字酌 拼音:jù zhēn zì zhuó
谓逐句逐字仔细推敲。 何其芳 《还乡杂记·我是怎样写起散文来的呢(代序)》:“在那两位同学中,一个正句斟字酌地翻译着一些西欧作家的散文和小说。”词语解释:句文锦 拼音:jù wén jǐn
有曲纹的织锦。《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又特赐汝紺地句文锦三匹。”词语解释:句戟 拼音:jù jǐ
即钩戟。古代兵器。《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鉏櫌棘矜,非錟於句戟长鎩也。”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鉤戟似矛,刃下有铁,横方上鉤曲也。”《汉书·陈胜项籍传赞》作“鉤戟”。 颜师古 注:“鉤戟,戟刃鉤曲者也。”词语解释:句抹 拼音:jù mǒ
谓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清 黄宗羲 《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 鹿门 八家之选,其旨大略本之 荆川 、 道思 ,然其圈点句抹,多不得要领。”词语解释:句押 拼音:jù yā
拘捕扣押。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十八:“ 丰乐桥 数木匠请假暂归,多日不至,敢烦指挥句押送来为幸。”词语解释:句星 拼音:jù xīng
(1).星名。即钩星。九星如钩状。《淮南子·道应训》:“昔吾见句星在房、心之间,其地动乎?” 高诱 注:“句星,客星也。”
(2).星名。即钩陈星。在紫微垣内。《汉书·天文志》:“极后有四星,名曰句星。” 王先谦 补注:“句星即紫宫中之后句四星。”词语解释:句拦 拼音:jù lán
见“ 句栏 ”。
词语解释:句栏 拼音:jù lán
亦作“ 句拦 ”。亦作“ 句阑 ”。
(1).栏干。 五代 齐己 《送僧归南岳》诗:“巖猿应认得,连臂下句栏。”《广韵·平寒》:“拦,阶际木句拦。亦作‘阑’。”
(2). 宋 元 伎乐演剧的场所。因四周有栏干围场,故名。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倡》“句栏”:“《丹铅録》: 宋 世以来,名教坊为‘句栏’。”参见“ 勾栏 ”。
词语解释:勾栏 拼音:gōu lán
(1).栏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 汉 有 顾成庙 ,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 明皇 ,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
(2). 宋 元 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 桑家瓦子 ,近北则 中瓦 ,次 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 中瓦子 莲花棚、牡丹棚、 里瓦子 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勾阑压》:“ 至元 壬寅夏, 松江府 前勾阑隣居 顾百一 者……有女 官奴 ,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
(3).指妓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洪深 《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 陈友祥 闻 红牡丹 号呼 香姐 之声,心亦不忍,诘之 兴二爷 ,知被卖入勾栏。”词语解释:句弓 拼音:jù gōng
弯曲而不能远射的劣质弓。《周礼·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 郑玄 注:“句,於三体材敝恶,不用之弓也。覆,犹察也。谓用射之时而察之。至,犹善也。但角善,则矢虽疾而不能远。” 孙诒让 正义:“《司弓矢》云:‘句者谓之弊弓。’注云:‘弊,犹恶也。’……句则体弱不任用也。”词语解释:句驳 拼音:jù bó
见“ 句剥 ”。
词语解释:句剥 拼音:jù bāo
(1).搜刮。《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 禄山 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貲尽掠之,府县因株根牵连,句剥苛急,百姓愈骚。”《新唐书·皇甫鎛传》:“ 鎛 以吏道进,既由聚敛句剥为宰相,至虽市道皆嗤之。”
(2).亦作“ 句駮 ”。查核批驳。词语解释:句集 拼音:jù jí
纠集;召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每岁十月后、正月前,分番上州教閲,半月即遣归农。或遇非时句集守城及捕盗,日给粮二升。”词语解释:句式 拼音:jù shì
句子的结构形式。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八句句子中,只有两种句式。” 邹荻帆 《新诗的航向》:“民歌的形式是多样的,即以句式而言,既有大量的五、七言,也有不少是长短句。”参见“ 句型 ”。
词语解释:句型 拼音:jù xíng
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构成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词语解释:句廉 拼音:jù lián
指堤岸曲折不平处。词语解释:句己 拼音:jù jǐ
钩己。谓星体去而复来,环行如钩,又成“己”字状。《新唐书·天文志三》:“﹝ 永淳 元年﹞九月庚戌,荧惑入舆鬼,犯质星;十一月乙未,復犯舆鬼,去而復来,是谓‘句己’。”《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后八十餘日,荧惑出东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 胡三省 注:“句,读曰‘鉤’。鉤己,谓环绕而行如鉤,又成‘己’字也。”词语解释:句容器 拼音:jù róng qì
唐 五代 句容县 所铸造的金属器物。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句容器非古物,盖自 唐 天宝 间至 南唐 后主 时,於 昇州 句容县 置官场以铸之,故其上多有监官花押……世所见 天宝 时大凤环瓶,此极品也。”词语解释:句子成分 拼音:jù zi chéng fèn
句子的组成部分。在句子中,语词和语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句子成分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词语解释:句剥 拼音:jù bāo
(1).搜刮。《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 禄山 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貲尽掠之,府县因株根牵连,句剥苛急,百姓愈骚。”《新唐书·皇甫鎛传》:“ 鎛 以吏道进,既由聚敛句剥为宰相,至虽市道皆嗤之。”
(2).亦作“ 句駮 ”。查核批驳。词语解释:句决 拼音:jù jué
(1). 汉 代 乌桓 妇女的首饰。《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
(2).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 清 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清史稿·穆宗纪一》:“今年例停句决, 何桂清 统兵失律,仅予斩候,已属法外之仁。”词语解释:句屦 拼音:jù jù
古代鞋的一种。鞋端饰有絛制之鼻。《大戴礼记·哀公问》:“然则今夫章甫、句屨,绅带搢笏者,此皆贤乎?”《荀子·哀公》“句屨”作“絇屨”。 王先谦 集解:“ 王肃 云:‘絇,谓屨头有拘饰也。’ 郑康成 云:‘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屨头。’”参阅《周礼·天官·屦人》 贾公彦 疏。一说“句”通“ 矩 ”。句屦为方头之鞋。《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屨者,知地形。” 陆德明 释文:“句,音矩。 李 云:‘方也。’”词语解释:句孑戟 拼音:jù jié jǐ
古代武器名。《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汉 郑玄 注:“戈,今句孑戟也,或谓之鸡鸣,或谓之拥颈。”词语解释:句兵 拼音:jù bīng
兵器,戈戟之属。《周礼·考工记·庐人》:“句兵欲无弹。” 郑玄 注:“句兵,戈戟属。”《吕氏春秋·知分》:“直兵造胷,句兵鉤颈。” 高诱 注:“句,戟也。”句一本作“ 勾 ”。词语解释:句倨 拼音:jù jù
弯曲;曲折。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词语解释:句号 拼音:jù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用于全句陈述终了时。词语解释:句履 拼音:jù lǚ
履名。《汉书·王莽传上》:“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瑒琫瑒珌,句履。”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今齐祀履舄头饰也,出履三寸。’其形歧头。” 王先谦 补注引 宋祁 曰:“ 韦昭 曰:‘句,履头饰,形如刀鼻。’音劬。《礼记》作‘絇’亦是。”参见“ 句屨 ”。
词语解释:句屦 拼音:jù jù
古代鞋的一种。鞋端饰有絛制之鼻。《大戴礼记·哀公问》:“然则今夫章甫、句屨,绅带搢笏者,此皆贤乎?”《荀子·哀公》“句屨”作“絇屨”。 王先谦 集解:“ 王肃 云:‘絇,谓屨头有拘饰也。’ 郑康成 云:‘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屨头。’”参阅《周礼·天官·屦人》 贾公彦 疏。一说“句”通“ 矩 ”。句屦为方头之鞋。《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屨者,知地形。” 陆德明 释文:“句,音矩。 李 云:‘方也。’”词语解释:句型 拼音:jù xíng
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构成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词语解释:句圜 拼音:jù huán
屈曲连环。《史记·天官书》:“杓端有两星……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 司马贞 索隐:“其形如连环,即贯索星也。”词语解释:句卒 拼音:jù zú
古代 越国 军阵名。《左传·哀公十七年》:“ 越子 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 杜预 注:“句卒,鉤伍相著,别为左右屯。”词语解释:句股 拼音:jù gǔ
(1).数学名词。古称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条边,短边为句。长边为股。又称立竿测太阳高度时的标竿为股,日影为句。 明 徐光启 《句股义》:“句股,即三边直角形也。底线为句,底上之垂线为股,对直角边为弦。”
(2).代称数学。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本朝以经艺试士,科场定例,又有点句、句股之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同文馆者,聘西人为教授,凡 中国 搢绅至齐民家聪颖子弟,均许投牒赴馆,学习天文,句股、造船、製器诸法。”句,一本作“ 勾 ”。参见“ 勾股 ”。
词语解释:勾股 拼音:gōu gǔ
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在立竿测太阳高度时,日影为勾,标竿为股。广义说法,包括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参阅《周髀算经》卷上。词语解释:句绳 拼音:jù shéng
即钩绳。正曲直的工具。《文子·自然》:“若夫规矩句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为巧也。”词语解释:句考 拼音:jù kǎo
检查,考核。 宋 曾巩 《比部制》:“内外经费之事,总於句考之司,郎实主之,位重省闥。”《宋史·神宗纪二》:“命中书句考四方詔狱。”《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谬言 阿哈玛特 家资隐寄者多,如尽得之,可资国用,遂句考捕繫,连及无辜,京师骚动。”词语解释:句群 拼音:jù qún
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词语解释:句计 拼音:jù jì
查考计算。《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词语解释:句调 拼音:jù diào
文句的语调。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文摹仿》:“《日知録》亦有《古文摹倣》一篇,与此不同。彼言摹倣体裁、局段,此言摹倣句调、词语,二者互相发明。”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他在黑板上把我们的文字摘写了几句例子,一一加以批评,句调上的确都是有毛病的。”词语解释:句襟 拼音:jù jīn
圆领衣。《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綣领,以王天下者矣……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高诱 注:“句襟,今之曲领褒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