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共600,分8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开口人口峡口适口张口鸡口塞口川口
谷口浦口满口檀口利口极口门口身口
渡口糊口夏口巷口樊口钳口井口丁口
京口闭口出口挂口下口两口湓口脱口
笑口入口金口海口交口巨口腾口水口
有口黄口可口天口口口掩口不容口启口
众口山口绝口路口河口生口赤口大口
江口虎口心口杜口到口多口崖口牛口
一口缄口信口荐口汉口龙口八口关口
百口苦口谗口户口灌口绣口家口马口

词语解释:开口  拼音:kāi kǒu
(1).指食口,人口。《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万户,为开口十万人。”
(2).指说话。《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 , 如姬 必许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见他发出话来,又説得正气了,一时也没得回他,通红了脸,不敢开口。” 柔石 《二月》二:“当每次 陶岚 开口的时候,他立刻向她注意看着。”
(3).笑。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尘世相逢开口希,共论太古同流志。” 清 汪懋麟 《九日颂嘉招同诸子饮黑龙潭得九字》:“大笑能几回,见此即开口。”
(4).求助;告贷。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托朋友给找事,他以为,必须得投一点资:先给人家送点礼物啊,或是请吃吃饭啊,而后才好开口。” 茅盾 《子夜》四:“本来我不敢向 沧翁 开口,可是 三先生 的信里,口气十分严厉,我又凑不齐,只好请 沧翁 帮帮我的忙了。”
(5).指开凿口子。《清史稿·河渠志二》:“惟新口外挑水坝稍短,清水盛旺,或恐溜宽,宜再筑长坝,不必仍旧开口。”
(6).指为刀剪类刃具磨出刃口。
词语解释:谷口  拼音:gǔ kǒu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 寒门 也。”
(3).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秦 时于此置 云阳县 。《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 谷口 。’” 鲍彪 注:“在 云阳 。” 西汉 末年,高士 郑朴 (字 子真 )曾隐居于此。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 谷口 郑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录》:“ 谷口 在 云阳县 西四十里, 郑子真 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 《得邳大用书复寄》诗:“ 谷口 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 谷口 ,惊弓君莫问壶头。”
词语解释:渡口  拼音:dù kǒu
过河的地方。 唐 丘为 《泛若耶溪》诗:“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 元 贡师泰 《朱仲文编修还江西赋此》:“ 瓜州 渡口山如浪, 扬子 桥头水似云。”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是日早凉,携一僕先至 胥江 渡口,登舟而待。”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慈航普渡》:“这五个渡口的老一代的船工,全是 潘永福 同志教会了的。”
词语解释:京口  拼音:jīng kǒu
古城名。在今 江苏 镇江市 。公元209年, 孙权 把首府自 吴 ( 苏州 )迁此,称为 京城 。公元211年迁治 建业 后,改称 京口镇 。 东晋 、 南朝 时称 京口城 。为古代 长江 下游的军事重镇。《宋书·武帝纪上》:“公大喜,逕至 京口 ,众乃大安。”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诗:“ 京口 正用兵,仓皇过 瓜步 。”
词语解释:笑口  拼音:xiào kǒu
指笑时口部形态,笑容。 南唐 冯延巳 《莫思归》词:“花满名园酒满觴,且开笑口对穠芳。” 清 姚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及在座诸君》诗之六:“朱颜今已过,笑口古难开。”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则寻些小玩意儿来开开笑口,但这也就是得罪人。”
词语解释:有口  拼音:yǒu kǒu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词语解释:众口  拼音:zhòng kǒu
(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词语解释:江口  拼音:jiāng kǒu
(1).江水与他水会流处。 唐 岑参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诗:“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再説 巫臣 之子 巫狐庸 ,奉 晋侯 命,如 吴 见 吴王 寿梦 ,请兵伐 楚 。 寿梦 许之,使世子 诸樊 为将,治兵於 江 口。”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予卜居于 珠江 江口之 澳门 ,以医为业。”
(2). 大黄江 的别称。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平县 东北。当 相思江 与 浔江 会合之口。
词语解释:一口  拼音:yī kǒu
(1).一人。《汉书·王莽传下》:“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后汉书·虞诩传》:“自此二十餘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於天也。”
(2).一人之口。《韩非子·孤愤》:“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战国策·楚策一》:“ 州侯 相 楚 ,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文贵丰赡,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3).出语一致,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雷同是非,故曰一口。” 唐 韩愈 《刘统军碑》:“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咸顾恋牵连,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新唐书·张玄素传》:“陛下向平东都,曾观广殿,皆撤毁之,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4).犹一言。《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李周翰 注:“四海诸侯虽齐锋攻 秦 ,一言以説,乃能敌之。”《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曄 答曰:‘ 曄 立身以来,未尝一口妄语。’”
(5).指一口之量。《云笈七籤》卷二十:“中有玉树青实,金翅之鸟栖宿其上,自生青精玉芝,食之一口,寿九万年。”《朱子语类》卷十九:“如喫饭样,喫了一口又喫一口,喫得滋味后,方解生精血。”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6).一孔。《晋书·元帝纪》:“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
(7).表数量。犹言一具,一把。《晋书·刘曜载记》:“ 管涔王 使小臣奉謁 赵 皇帝,献剑一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虢州 陵县 石城冈 有古鑊一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
(8).表示说话不犹豫或不改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慧空 ﹞便一口应允,兑了原银一百三十两,还了原契房子,付与 李生 自去管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那眼綫又一口説定是私货无疑,自家肯把身子押在这里。”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小峰 一口答应了,于是这一种丛书便和 北新书局 脱离。” 周立波 《卜春秀》三:“‘我们没做生意呀。’ 黄贵生 一口否认,脸却红了。”
(9).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着一口的 常州 乡谈道:‘底样卧,底样卧。’”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山东 狗肉将军讨一位 苏州 姨太太,说着一口的 苏 白,听起来的确‘别有风味’,骨头都要酥呢。”
词语解释:百口  拼音:bǎi kǒu
(1).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 ( 杨椿 )出亡, 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
(2).一百人。《北史·杨素传》:“ 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满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邑令拘邻保,血肤取实,究无端绪,惟媒媪述相謔之词,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众多的嘴。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词语解释:人口  拼音:rén kǒu
(1).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汉书·王莽传上》:“ 羌 豪 良愿 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 宋 岳飞 《条画合行事件札子》:“本军头口老小正兵七万人口。” 郭沫若 《海涛集·流沙》:“这表示厂里并不止那烧窑老一人,一定还有相当的人口的。”
(2).人。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不动干戈,能入虎穴,取出人口,真奇才奇想!”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这种时候,偏偏还要添人口!”
(3).人的口,指言谈、议论。《孔丛子·抗志》:“夫其亲敬,非心见吾所可亲敬也,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上》:“惟其好立异名,故纷纷人口不已。”
词语解释:浦口  拼音:pǔ kǒu
小河入江之处。 南朝 梁 何逊 《夜梦故人》诗:“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北周 庾信 《画屏风》诗之十二:“平沙临浦口,高柳对楼前。” 唐 王昌龄 《采莲曲》之一:“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词语解释:糊口  拼音:hú kǒu
谓寄食;勉强维持生活。《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杜预 注:“餬,鬻也。” 孔颖达 疏:“《説文》云:‘餬,寄食也。’以此传言餬口四方,故以寄食言之……《释言》云:‘餬,饘也。’则餬是饘、鬻别名。今人以薄鬻涂物谓之餬纸、餬帛,则餬者以鬻食口之名,故云餬其口也。”《庄子·人间世》:“挫鍼治繲,足以餬口。” 成玄英 疏:“餬,饲也。庸役身力以饲养其口命也。”《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得罪於监司,被诬赃罪,废为庶人,家贫无以餬口。本寺住持是臣母舅,权充行者,觅些粥食,以延微命。” 巴金 《家》七:“中学毕业以后,他无力升学,只得找了一个小事餬口:教 王 家两个孩子的英文和算学。”
词语解释:闭口  拼音:bì kǒu
(1).沉默,缄默。《史记·张仪列传》:“ 楚王 曰:‘愿 陈子 闭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白头趋走里,闭口絶谤訕。” 巴金 《沉落》:“说到读书上来,我只好闭口了。”
(2).犹灭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 长安 尉 奇 等往捕 开章 。 长 匿不予,与故中尉 蕑忌 谋,杀以闭口。” 张守节 正义:“谋杀 开章 ,以闭絶谋反之口也。”
(3).指一定时间内停止通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熙宁 中,欲行冬运。 汴渠 旧制有闭口,十月则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数十,前设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十月闭口》:“近时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谓之封河,颇近 宋 时 汴渠 闭口之例。”
词语解释:入口  拼音:rù kǒu
(1).进入嘴中。指饮食。《左传·定公四年》:“及 楚昭王 在 随 , 申包胥 如 秦 乞师……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宋 陆游 《长歌行》:“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顷使千人惊。”
(2).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况持岁价两相较,出口货惟十之二。入口岁赢二千万,曷怪民财日穷匱。” 毛泽东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粮食调剂今年有了不少的成绩,食盐入口也开始有部分的工作了。”
(3).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在它的入口的小门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堆积着一座坟墓一般的垃圾。”
词语解释:黄口  拼音:huáng kǒu
(1).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 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 南朝 齐 谢朓 《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四:“可惜官仓无限粟, 伯夷 饿死黄口肥。”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汝雏旦暮啼黄口,汝魂血污归故乡。”
(2).指幼儿。《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高诱 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 清 吴嘉纪 《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存。” 阿英 《夜》:“孤儿寡妇的哀号,白发黄口的凄吟,一切的经过,又完全涌上心头。”
词语解释:山口  拼音:shān kǒu
(1).山与山交会的隘口。 唐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就依他説的穿过两个村子,寻着山口上来,果然这山岗上有个小村。” 萧乾 《万里赶年》:“ 新疆 有雪山,天一放晴,有山口子的地方必然有山洪奔下来。”
(2).山中洞口。 唐 王维 《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3).琵琶、三弦之类乐器上端架弦处。箫管的吹窍也称“山口”。
词语解释:虎口  拼音:hǔ kǒu
(1).老虎之口。比喻危险的境地。《战国策·齐策三》:“今 秦 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通 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於虎口!’迺亡去。”《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幸得安全,俱脱虎口。”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这是 北平 ,是他的家,也是虎口;他必须毫不动心的进入虎口,而不被它咬住。”
(2).指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朱先觉九梁》:“足滑而跌,闪肋,伤右虎口,痕广寸餘。” 张天翼 《畸人集·菩萨的威力》:“他牙齿磨得格格地响,忽然抓起那枝勃朗宁--食指使劲一掐,用力得虎口都痛起来。”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土也不是容易挖的。三九天,黄胶土里夹着卵石,冻得噔噔的,力气壮的一镐下去,刨不起巴掌大的泥。刨上一宿,虎口震出血来,手掌磨起了血泡。”
(3).人体穴位合谷的别称。
词语解释:缄口  拼音:jiān kǒu
《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汉 蔡邕 《铭论》:“ 周 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 小安 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
词语解释:苦口  拼音:kǔ kǒu
(1).味苦难尝。《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念臣有丹赤之愚,故赐臣以洗心之物;察臣有木訥之性,故赐臣以苦口之滋。”
(2).不辞烦劳地再三规劝。《宋书·赵普传》:“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来奏,嘉愧实深。”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我方纔在里面,已曾苦口劝他,等他出来,讨箇决烈便了。”
词语解释:峡口  拼音:xiá kǒu
(1).指 西陵峡 口,为 长江 出 蜀 的险隘。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 荆 杨 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直都记》:“自 黄牛滩 东入 西陵 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紆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峡口 大江 开,西南控百蛮。”
(2).泛称峡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北即 苍山 ,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 清 阮元 《由龙洞岩下西过三龙潭》诗:“ 三龙潭 峡口,如防復如堂。”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个极险的山峡中间, 河 水从三条峡口奔腾而出,真象千军万马似的。”
词语解释:满口  拼音:mǎn kǒu
(1).犹言一口,口口声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三:“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 东方生 ,满口自夸白。”《景德传灯录·志闲禅师》:“我满口道不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那一天寻到了 侣笙 家里,他的夫人口口声声叫我君子;见了 侣笙 ,又是满口的义士,叫得人怪害臊的。”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泼克》美术家满口说新艺术真艺术,想必自己懂得这新艺术真艺术的了。”
(2).整个口腔。如: 老李 日见衰老了,满口都是假牙。
词语解释:夏口  拼音:xià kǒ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词语解释:出口  拼音:chū kǒu
(1).出言;张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宋 梅尧臣 《奉和子华持国玉汝来饮西轩》:“诸君竟相先,出口论莫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他出口落笔,吟诗作赋,清新俊雅。” 王西彦 《病人》:“ 郝立明 先生站住脚,对他们惊异地张望着,不禁出口叹羡道:‘唉,农家乐!真是农家乐!’”
(2).通向外面的口、道。 宋 梅尧臣 《慈姥矶下》诗:“且待风色廻,出口始浩荡。” 丁玲 《韦护》第一章:“他很快的朝那胡同的出口处奔去,而且在心中也犹自蕴蓄着一种不平。”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几天的容忍缄默似乎不能再维持,象憋足了的水,遇见个出口就要激冲出去。”
(3).把货物运往国外或外地。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土货税重洋货轻,此法已难相抵制。况持岁价两相较,出口货惟十之二,入口岁赢二千万,曷怪民财日穷匱。” 毛泽东 《我们的经济政策》:“因为敌人的封锁,使得我们的货物出口发生困难。”
(4).谓船只驶出港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官兵出口后,自 黑山门 、 遮放 以内,仍照例安设台站,备递文报至军前。” 茅盾 《色盲》:“ 赵女士 惘然望着一条出口的大轮船,似乎始终没有留意到 林白霜 他们的谈话。”
(5).谓出边塞关口。 明 于谦 《安民疏》:“即今又蒙钦命总兵官 武清侯 石亨 、都指挥 杨信 等统领大军,分投出口巡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出口连个住处没有,一天一二百地,好容易盼到站了,得住那个恶臭的蒙古包。”
(6).流放犯人于口外。《清会典·刑部·充军地方》:“无票出口例发 辽阳 安插者,改为杖一百,流三千里。”《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将来他三人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出口,断无轻恕之理。”
词语解释:金口  拼音:jīn kǒu
(1).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鄙人固陋,自潜幽藪,必枉话言,敬聆金口。” 前蜀 贯休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诗之三:“伟哉 桐江 守,雌黄出金口。”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梅香不住的斟酒,待我与娘子谈心,如今开一开金口吧!”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一幕:“ 林先生 :(向 李世昌 )马上就去‘拍照片’么?希望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世昌 :谢你的金口。”
(2).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 宋 王禹偁 《初出京过琼林苑》诗:“ 琼林 侍游宴,金口独褒扬。”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玉音之盟,金口説合。”《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 嬴政 说:寡人历来金口不开,开口不改。”
(3).佛教语。谓佛之口舌如金刚坚固不坏。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寧殊玉牒。” 唐 王维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非夫自得性空,密印心地,见闻自在,宗説皆通者,何以证玉毫之光,辨金口之义。” 唐 裴漼 《少林寺碑》:“如来金口之説,连云可庇。”
词语解释:可口  拼音:kě kǒu
食物味美合口胃。语出《庄子·天运》:“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棃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宋 杨万里 《夜饮以白糖嚼梅花》诗:“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 明 康海 《越调斗鹌鹑·春游南山》套曲:“休将那不可口的馒头便喫。” 冰心 《张嫂》:“老太太自己烹调,饭菜十分可口。”
词语解释:绝口  拼音:jué kǒu
(1).闭口;住口。《汉书·丙吉传》:“ 吉 絶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后汉书·袁谭传》:“言未絶口,头已断地。”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接过客俗子,絶口不挂时事,务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经过这次失败后,他绝口不谈发财。”
(2).灭口。《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居数月,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 胥 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餘人以絶口。”
(3).谓食品之味极美。 三国 魏 曹植 《谢赐柰表》:“柰以夏熟,今则冬生;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絶口为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絶口不能形容之。”
词语解释:心口  拼音:xīn kǒu
(1).心与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恣此心口,众罪所集。”
(2).心头,心。 唐 张鷟 《游仙窟》:“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慇懃着心口。” 宋 周邦彦 《大有》词:“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心口把 朱 陈 相缔,犹未得赋于归。” 峻青 《海啸》序幕三:“他说不下去了,心口上像塞上了一块石头。”
(3).胸口,胸膛。《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 严监生 ﹞就叫心口疼痛……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红楼梦》第九八回:“那人説毕,袖中取出一石,向 寳玉 心口掷来。”
词语解释:信口  拼音:xìn kǒu
随口。谓出言不加思索。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你只管言三语四,信口儿駡谁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先生﹞腹笥便便,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诗文奇速,顷刻万言。” 沉从文 《烟斗》:“信手翻去,信口来读,希望从古人诗句中得到一点安慰。”
词语解释:谗口  拼音:chán kǒu
说坏话的嘴;谗人。《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唐 罗隐 《寄郑补阙》诗:“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諫书忙。”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谁知机伏,塞马生愁,虚排忠义,受寃谗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苛求姓名》:“古来以姓名谤人者,如 裴度 之緋衣坦腹, 宋郊 之国姓祀天,谗口造言,为千古痛恨。”
词语解释:适口  拼音:shì kǒu
适合口味。《宋书·孔琳之传》:“所甘不过一味,而陈必方丈,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费。” 唐 杜甫 《病橘》诗:“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刺毁》:“ 丘文庄 自製饼,软腻适口。”《孽海花》第七回:“我们并不叫局,不过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适口些。”
词语解释:檀口  拼音:tán kǒu
红艳的嘴唇。多形容女性嘴唇之美。 唐 韩偓 《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黛眉印在微微緑,檀口消来薄薄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松 看那妇人时,但见……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苏曼殊 《本事诗》之五:“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深。”
词语解释:巷口  拼音:xiàng kǒu
(1).里巷的出入口。 唐 高瑾 《上元夜效小庾体》诗:“连鑣出巷口,飞轂下池漘。”
(2).犹巷议。
词语解释:挂口  拼音:guà kǒu
亦作“掛口”。 犹言提及,谈到。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他事非独不掛口,亦不关心,固无浅深可示人也。” 宋 苏轼 《送刘邠倅海陵》诗:“君不见 阮嗣宗 ,臧否不挂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无耻之言,休再掛口。”
词语解释:海口  拼音:hǎi kǒu
(1).古以我国四境外为海,因以海口借指边境。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内以中华为天心,外以穷髮为海口。”
(2).通海的出口。即内河通海之处。 唐 方干 《陆山人画水》诗:“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翌日, 茂才 追至 浮子门 ,遇海舟五百艘遮海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见了,以为我们正在海疆戒严的时候,别国兵轮如何到我海口里来?” 清 史致谔 《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禀左宗棠》:“ 寧波 为通商海口,米之来源尚广,其值亦较内地便宜,自应照旧办运。”
(3).谓大而深的嘴。古以为圣人的奇表异相。《陈书·高祖纪上》:“海口河目,贤圣之表既彰。”《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 后稷 呱矣” 唐 孔颖达 疏:“异之於人,谓有奇表异相,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 唐 王维 《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而我相公生而英姿,河目海口。”《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 孔子 生有异相,牛脣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若反宇。”
(4).形容一般大嘴。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六:“一对水泡眼……口哩,倒是一个海口,不过没有胡须。”
(5).大话。亦指说大话。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你看这生説海口哪。”《西游记》第六七回:“不是 老孙 海口,只这条棒子,揝在手里就是塌下天来,也撑得住。”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 梁老三 的小犊子……夸下海口,指名道姓,产量要压倒你大叔哩!”
词语解释:天口  拼音:tiān kǒu
(1).形容人能言善辩。《汉书·艺文志》:“《田子》二十五篇。名 駢 , 齐 人,游 稷下 ,号 天口駢 。”《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辩析天口,而似不能言。” 李善 注引《七略》:“ 齐 田駢 好谈论,故 齐 人为语曰 天口駢 。天口者,言 田駢子 不可穷,其口若事天。”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乐论天口,谁其与京。”
(2).谓代天说话。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説,圣人之意也。”
(3).星宿名,即毕宿。
词语解释:路口  拼音:lù kǒu
路的一端。亦指道路会合的地方。《西游记》第四八回:“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於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三:“通 南市 、通 法 租界的路口都封锁了。” 吉学霈 《春草集·乔石头的故事》:“他晃了晃脑袋,挥着手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词语解释:杜口  拼音:dù kǒu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 清 唐甄 《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参见“ 杜口裹足 ”。
词语解释: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 秦 耳。”
词语解释:荐口  拼音:jiàn kǒu
推荐赞美之辞。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宋 王安石 《杨子》诗之一:“当时荐口终虚语,赋拟 相如 却未工。” 宋 张孝祥 《西江月·张钦夫寿》词:“诸老何烦荐口,先生自简渊衷。”
词语解释:户口  拼音:hù kǒu
(1).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 唐 张蠙 《赠九江太守》诗:“二邑旋添新户口,四营渐废旧戈鋋。”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为了让远处也看得见,只写了几行大字,说明户口、土地、牲畜等和原来的比较数字。”
(2).指户数。《汉书·张延寿传》:“﹝ 延寿 ﹞数上书让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乃徙封 平原 ,并一国,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
(3).指人口。 汉 贾谊 《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 汉 千石大县也。”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明公不以 德润 为不肖,俾吏於 潭 ,然 潭 之户口踰五十万,事必剧甚,非长才不足以任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 中国 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4).指户籍。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他和 玉梅 还没有结婚,为什么先把户口调过来呢?”参见“ 户口册 ”。
词语解释:户口册  拼音:hù kǒu cè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
词语解释:张口  拼音:zhāng kǒu
(1).张开嘴巴。常指进食、说话等。《荀子·议兵》:“用贫求富,用飢求饱,虚腹张口,来归我食。”《诗·大雅·生民》“实覃实訏” 汉 郑玄 笺:“訏谓张口鸣呼也。”《晋书·隐逸传·郭文》:“尝有猛兽忽张口向 文 , 文 视其口中有横骨,乃以手探去之。” 宋 梅尧臣 《寄永叔》诗:“夏日永以静,渴鸟方在枝,张口不能言,翕翕两翅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就是不行!’ 小王 右手在桌上一拍,愤怒地说:‘跟地主汉奸还讲啥道理?’‘小同志,你也不能张口伤人呀。’ 韩老六 说。”
(2).惊愕不能言说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或坐云雾。” 卢文弨 校注:“张口,犹所谓舌撟而不能下也。” 宋 梅尧臣 《戏寄师厚生女》诗:“生男众所喜,生女众所丑;生男走四邻,生女各张口。”
词语解释:利口  拼音:lì kǒu
(1).能言善辩。《书·周官》:“无以利口乱厥官。”《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 絳侯 、 东阳侯 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嗇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比年以来,朝廷颇引轻嶮之人,布之言路,违道干誉,利口为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刘瑾 虽擅权,然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2).爽口;可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给你另做点利口的吃。”
词语解释:樊口  拼音:fán kǒu
(1). 唐 白居易 有家妓 樊素 善歌。后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像》:“ 樊 口停, 蛮 腰罢,准备同心,怎离鞍马,收拾了按板红牙,弹筝银甲。”参见“ 樊素 ”。
(2).地名。在 湖北 鄂城县 西北。因当 樊港 入 江 之口,故名。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十八引 宋 潘邠老 诗:“ 江 从 樊口 转,山自 武昌 连。”
词语解释:樊素  拼音:fán sù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词语解释:下口  拼音:xià kǒu
指江河下游出口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洞过水》:“﹝ 洞过水 ﹞西入于 汾 ,出 晋水 下口者也。”
(1).佐餐。《水浒传》第三回:“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2).指佐餐的食品。《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小七 道:‘有什么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右手把著酒,左手把著心肝做下口。”
词语解释:交口  拼音:jiāo kǒu
(1).众口;齐声。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宋 陆游 《书感》诗:“常记当年赋《子虚》,公卿交口荐 相如 。”《明史·李庆传》:“ 弋谦 以言事忤旨, 吕震 等交口詆之。”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几个农妇﹞走来围住 丁老九 ,你一句她一句的交口谪骂。”
(2).对话;交谈。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今 禧 黠虏,愿如故事,令大臣与议,无屈帝尊,与虏交口。”《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彼此有意,只不曾交口。” 鲁迅 《彷徨·祝福》:“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 阿毛 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
(3).口角,争吵。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 锦华 与 大文 的交口,在知道他们过去的人都觉得惊奇。”
(4).指伤口愈合。 郭沫若 《羽书集·关于华北战局所应有的认识》:“外伤化了脓或有腐烂性的疮口,当其痊愈时,总要把腐肉除尽,新肌才能顺畅地发育,患处便容易交口。”
词语解释:口口  拼音:kǒu kǒu
(1).犹言句句话。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某见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杀相公?”
(2).连声;口口声声。《红楼梦》第一○九回:“ 寳玉 接来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 寳玉 口口称讚。”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
词语解释:河口  拼音:hé kǒu
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唐 孟郊 《赠转运陆中丞》诗:“帆影咽河口,车声聋 关中 。”《明史·河渠志一》:“河口各建石堰,以时启闭。”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凡河口所以被沙泥填塞者,以河水将入海匯流,河口宽阔,湍流减其速力,而沙泥因之沉淀也。”
词语解释:到口  拼音:dào kǒu
吃,尝一尝。《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见他躲开,便扯一块狗肉,看着上首的道:‘你也到口。’”
词语解释:汉口  拼音:hàn kǒu
地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词语解释:灌口  拼音:guàn kǒu
(1).见“ 灌口二郎 ”。
(2).方言。给牲口灌药用的器具。 韩旭 《扩社的时候》:“灌口也借来了,来,配好了就灌!”
词语解释:灌口二郎  拼音:guàn kǒu èr láng
也称二郎神。相传 秦 时 李冰 及其次子曾在 灌口 开 离堆 ,锁孽龙,有德于 蜀 人, 蜀 人因此建庙祭祀,奉之为神灵。后演变为小说,戏剧中的神话人物。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有方外士,为言 蜀 道 永康军 城外 崇德庙 ,乃祠 李太守 父子也。太守名 冰 , 秦 时人,尝守其地。有龙为孽,太守捕之,且凿崖中断,分江水一派入 永康 ,锁孽龙於 离堆 之下。有功於 蜀 人,至今德之,祠祭甚盛……号曰 灌口二郎 。”《朱子语类》卷三:“ 蜀 中 灌口二郎庙 ,当初是 李冰 因开 离堆 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好似那 灌口二郎 离宝殿。”亦省称“ 灌口 ”。 宋 洪迈 《夷坚支丁志·永康太守》:“ 永康军 崇德庙 ,乃 灌口 神祠。”《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其太子生得相貌堂堂,浑如 灌口 。”
词语解释:鸡口  拼音:jī kǒu
(1).鸡喙。《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曰:‘寧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异於牛后乎?” 张守节 正义:“鸡口虽小,犹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也。”
(2).常以喻低微而安宁之地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甘閒在鸡口,不贵封龙额。” 明 杨慎 《丹铅杂录·黄滔律赋》:“无名氏作《孟尝君夜度函谷赋》:‘嘆 秦 关之百二,难骋狼心;笑 齐 客之三千,不如鸡口。’亦可喜也。” 清 钮琇 《觚賸·七月天》:“岂鸡口之福难消,毕竟因差果错;乃牛后之羞旋至,大似谷震鐘鸣。”
词语解释:极口  拼音:jí kǒu
竭尽口舌。多谓尽力褒扬、规劝或抨击。《北齐书·陈元康传》:“ 高祖 尝怒 世宗 ,於内亲加殴蹋,极口駡之。”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平时惟 子厚 与 子由 极口见戒,反覆甚苦,而某强狠自用,不以为然。”《红楼梦》第五二回:“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 寳玉 便极口赞道:‘好花!’”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当时当地的画家女诗人,当然不止 袁小姐 一个,而被我们的太太所赏识而极口称扬的却只有她一人。”
词语解释:钳口  拼音:qián kǒu
(1).闭口。《淮南子·精神训》:“静耳而不以听,钳口而不以言。”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钳口下列,俯仰偷荣,非臣之始愿也。”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到如今,满朝钳口,百僚结舌。” 茹志鹃 《出山》:“这使我钳口,使我不敢说出此来的任务。”
(2).铁钳的口。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他正在铁砧上,敲罢最后一锤,然后把钳口里的一张铁锨,扔在炉旁。”
词语解释:两口  拼音:liǎng kǒu
指夫妇二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马儿登程,坐车儿归舍;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既然没处投奔,你老夫妻两口,只住在我身边。”《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两口儿打扮出来,先请 牛老 在上,磕下头去。”如:天上下雨地上流,小两口吵架不记仇。
词语解释:巨口  拼音:jù kǒu
由于发育缺陷而导致口的宽度异常增大
词语解释:掩口  拼音:yǎn kǒu
(1).以手捂住嘴巴。《礼记·曲礼上》:“负劒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孔颖达 疏:“掩口,恐气触人。”参见“ 掩口而笑 ”、“ 掩口胡卢 ”。
(2).沉默不语;不敢出声。《史记·孝武本纪》:“臣恐效 文成 ,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松览 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説諛辞,以曲为直。”
词语解释:生口  拼音:shēng kǒu
(1).指俘虏。《汉书·西域传上·鄯善》:“时 汉 军正 任文 将兵屯 玉门关 ,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 唐 李翱 《论事疏表》:“至如 淄青 生口 夏侯澄 等四十七人,皆所宜诛斩者也。”《金史·娄室传》:“﹝ 娄室 ﹞获生口问之,其帅 李良辅 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捕得生口,云 北汉 主城中市所射之箭。”
(2).指奴隶。《后汉书·东夷传·倭》:“ 倭 国王 帅升 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北史·房谟传》:“前后赐其奴婢,率多免放, 神武 后赐其生口,多黥面为房字而付之。” 金 元好问 《大司农丞康君墓表》:“大父讳 成 ,尝与昆弟分财。他田宅定无所问,止取南中生口十餘人,纵为民而已。” 元 张翥 《城南》诗:“尽驱丁男作生口,鬼妾鬼马充其家。”
(3).牲畜。《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裴松之 注引《任嘏别传》:“﹝ 任嘏 ﹞又与人共买生口,各雇八匹。”《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贾涉 ﹞央 王小四 在村中另顾个生口,驮那妇人一路往 临安 去。”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走不动了,僱两个生口,骑了去罢。”
词语解释:多口  拼音:duō kǒu
多言,不该说而说。《孟子·尽心下》:“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士贵有辞,亦憎多口。故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道:‘我因为你,吃郡王打死了,埋在后花园里。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寃仇,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将军来收此贼,与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贼人知得。今既是天兵处差来的头目,便多口也无防。”
词语解释:龙口  拼音:lóng kǒu
(1).指龙形香炉的出烟口。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春日》:“香烟龙口出,莲子帐心垂。” 倪璠 注:“香烟龙口出者,言香炉刻为龙形,薰香烟从口中出也。”
(2). 五龙口 之省称。 山东省 莱阳市 东南有 五龙山 , 五龙山 有水道五,于山下合流入海。 五龙口 即此五条水道汇聚入海处。 宋 余靖 《窃闻集贤侍郎政成公暇时出游览因念青社境物之胜长句四韵奉寄观文殿大学士庞籍上》:“波通 龙口 春戏盛,云入山门晓望开。”原注:“今州 广固 ,通 五龙口 。”
(3).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 碧野 《彩石斑斓》:“眼看截流的公路加宽了,引河挖好了,门式起重机安装起来了,石山爆破了,抛石船在江中抛石筑龙口了。”
词语解释:绣口  拼音:xiù kǒu
比喻文辞华丽。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锦心绣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 长公 ( 苏軾 )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参见“ 锦心绣口 ”。
词语解释:锦心绣口  拼音:jǐn xīn xiù kǒu
比喻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词藻。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锦心绣口。”《西游记》第六四回:“适闻圣僧之章,诚然锦心绣口。”《红楼梦》第四九回:“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亦作“ 锦心綉口 ”。 郁雯 《李清照》四:“好一个‘绿肥红瘦’!和……‘宠柳娇花’同出自锦心绣口!”
词语解释:塞口  拼音:sāi kǒu
犹塞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沉采石 夫人……《出塞曲》云:‘ 汉 王不轻战,命将守塞口。行行日已远,夜夜惊刁斗。’”参见“ 塞门 ”。
词语解释:塞门  拼音:sài mén
(1).屏,影壁。《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 管氏 亦树塞门。” 邢昺 疏:“塞犹蔽也。《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是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你每日倚着塞门桩子使唤俺,今以后叫你闻着俺的风声脑子疼。”
(2).闭门。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 敬通 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新唐书·食货志二》:“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
(3).谓门户阻塞。形容登门之人众多。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王彦伯 自言医道将行,时列三四灶煮药于庭。老少塞门而请。”
边关。《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旦刷 幽 燕 ,昼秣 荆 越 。” 李善 注:“塞,紫塞也。有关,故曰门。” 宋 曾巩 《边将》诗:“汛扫沙磧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明 李梦阳 《送李中丞赴镇》诗:“塞门萧萧风马鸣, 长城 雪残春草生。”
词语解释:门口  拼音:mén kǒu
(1).门跟前;门的出入口。《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妈妈 赶到新房门口,见门闭着,只道 玉郎 还在里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我荐了客给你,特为带他来认认门口,下次他好自己来。” 许杰 《惨雾》下:“我要他回去,把他送到门口。”
(2).借指看门的仆役。《负曝闲谈》第二十回:“到了第二天,﹝他﹞叫大侄子就是当轿班的到 田雁门 家中去取,谁知 田雁门 的门口作起刁来。”
(3).比喻关口、关头。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拿 希特勒 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 希特勒 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
词语解释:井口  拼音:jǐng kǒu
井的上顶。例如:政府对井口天然气价格的控制。
上端装卸平台煤矿的入口和最接近的地区(例如地面井口罐笼装卸台或出车台等)
词语解释:湓口  拼音:pén kǒu
古城名。以地当 湓水 入 长江 口而得名。 汉 初 灌婴 始筑此城。故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后改名 湓城 , 唐 初又改 浔阳 。为沿 江 镇守要地。 唐 曹松 《九江送方干归镜湖》诗:“客路抛 湓口 ,家林入镜中。”
词语解释:腾口  拼音:téng kǒu
同“ 滕口 ”。 张口放言。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宋 王安石 《和平甫寄陈正叔》:“此道废兴吾命在,世间腾口任云云。”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借外债以开铁道说》:“如此,则他日考求西学,小儒不至咋舌,清议不至腾口矣。”
词语解释:不容口  拼音:bù róng kǒu
犹言不绝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梁王 ﹞曾使人刺 盎 ,刺者至 关中 ,问 袁盎 ,诸君誉之皆不容口。”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有 弘农 杨蘧 者,曾到 岭 外,见 阳朔 、 荔浦 山水,谈不容口。”《明史·胡翰传》:“见 翰 文,称之不容口。” 杨树达 《〈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今年夏间,老友 徐特立 君返 湘 ,从湖南大学书库借读此书,谬以为有合于辩证法,亟称其美,客座漫谈,公会宣讲,誉之不容口。”
词语解释:赤口  拼音:chì kǒu
(1).谓谗毁者之口。 唐 李翱 《准制祭伏波神文》:“小人赤口,曷本於理?” 宋 陆游 《养生》诗:“忠言何啻千金药,赤口能烧万里城。”
(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 宋 储泳 《祛疑说》:“赤口,小煞耳。人或忤之,率多鬭讼。” 宋 陆游 《己未重五》诗:“安用丹书禳赤口,风波虽恶不关身。”
(3).见“ 赤口日 ”。
词语解释:赤口日  拼音:chì kǒu rì
旧时阴阳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谓其日主有斗讼之事。 宋 陆泳 《吴下田家志》:“交易忌破日,又忌赤口日。”亦省称“ 赤口 ”。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正末云] 温嶠 今日出来时,有别勾当,也曾选日子,来日是个好日辰。[唱]来日不空亡,没相妨,天生壬申癸酉全家旺,不比那长星赤口要隄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瘟星、天地凶败、天乙絶气、长短星、空亡、赤口、天休废……等日。”
词语解释:崖口  拼音:yá kǒu
山崖间的豁口;谷口。 唐 岑参 《题华严寺瓌公禅房》诗:“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淹泊俱崖口,东西异石根。”
词语解释:八口  拼音:bā kǒu
指一家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飢矣。” 清 曹寅 《麦花》诗:“吹尽轻黄无復见,须知八口负朝暄。”
词语解释:家口  拼音:jiā kǒu
(1).指家人的口粮。《列子·黄帝》:“ 宋 有 狙公 者,爱狙,养之成羣,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家属;家中人口。《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明日復欢会,然后各罢”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 布 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 益德 兵,获 备 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北齐书·杨愔传》:“於是乃以天子之命下詔罪之,罪止一身,家口不问。”《红楼梦》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保佑家口安寧,亡者升天,生者获福。”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我只身一人,这里没有家口,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老家喝粥去。”
词语解释:川口  拼音:chuān kǒu
河口。 唐 王建 《野池》诗:“川口雨晴风復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川口隄防决,阴车鬼怪掀。”
词语解释:身口  拼音:shēn kǒu
(1).身体和口腹。《后汉书·刘平等传序》:“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
(2).引申指人口。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四:“烂了场合,我一家身口,指靠哪个?”
词语解释:丁口  拼音:dīng kǒu
(1).即人口。古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称口。《北齐书·文宣帝纪》:“丁口减於畴日,守令倍於昔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繫於户。”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在社会上越有地位声光的人,甚至一般出人头地的聪明才智之士的人家,越是丁口不旺。”
(2).指人口税。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有 明 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盖十年而一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輒倾数家之产。”
词语解释:脱口  拼音:tuō kǒu
率意出口。《水浒传》第二八回:“村僕不省得事,脱口便对兄长説知,这却如何造次説得!”《明史·徐文华传》:“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余大惑,问题不觉脱口。”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你管不着。’ 吴家富 脱口说出。”
词语解释:水口  拼音:shuǐ kǒu
(1).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 晋 郭璞 注:“ 河 东 汾阴县 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其深无限,名之为瀵。”《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 ﹞后从 权 拒 曹公 於 濡须 ,数进奇计,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曹公 不能下而退。”《说岳全传》第四九回:“ 韩世忠 元帅带领水军十万,大小战船,已在水口扎成水寨。” 柳青 《狠透铁》七:“稍微粗心大意,水口的地灌得多,远处的地没水了。”
(2).水上的关口要寨。《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 吴 太傅 诸葛恪 围 新城 ,朝议虑其分兵寇 淮 泗 ,欲戍诸水口。”
(3).衣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从来好事多磨, 程朝奉 意气洋洋走出街来,只见一般儿朝奉姓 汪 的,拉着他水口去看甚么新来的表子 王大捨 ,一把拉了就走。”
词语解释:启口
开口;张开嘴说话。《汉书·贾谊传》:“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宋 陈傅良 《题张之望文卷后》:“ 温公 尝言, 洛 中,士大夫渊藪,谈空説性多矣,惟史事无所启口。盖有讥云耳。”《再生缘》第二一回:“转身走下垂袍袖,施礼深深启口云。”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世界上有些话,是最难启口的。”
词语解释:大口  拼音:dà kǒu
(1).嘴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兄 策 既定诸郡,时 权 年十五”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坚 为 下邳 丞时, 权 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
(2).大话。《七国春秋平话》卷中:“尔一身在吾计中,不能自保,何须説大口也。”《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打礼社》:“太平军一来,他们立了局子,又添了一群喽啰,夸起大口来:‘小小 礼社 ,赛如 常州 。’”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不料这大口竟夸得无影无踪。”
(3).户口中的成年人。《元史·唐仁祖传》:“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
词语解释:牛口  拼音:niú kǒu
(1).见“ 牛口之下 ”。
(2).地名。在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北。 唐 窦建德 被 李世民 所俘处。 宋 苏轼 《夜泊牛口》诗:“日落江雾生,繫舟宿 牛口 。”
词语解释:牛口之下  拼音:niú kǒu zhī xià
《史记·商君列传》:“夫 五羖大夫 , 荆 之鄙人也。闻 秦繆公 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 秦 客,被褐食牛。期年, 繆公 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秦国 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 宁戚 饭牛得到 齐桓公 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於招贤……或举於牛口之下,而加之於羣僚之上;或拔於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明 何景明 《蹇赋》:“ 寧戚 贱牧兮, 桓公 乃勃焉举於牛口。”参见“ 牛角之歌 ”。
词语解释:关口  拼音:guān kǒu
(1).关的出入口或来往必经的处所。《史记·滑稽列传》:“ 洛阳 有武库、 敖仓 ,当关口,天下咽喉。”《清会典事例·户部八八·禁令一》:“关税照部颁条例刊榜,竖立关口,便商输纳。” 曹禺 《胆剑篇》第二幕:“不过,王妃, 吴国 关口重重,十分严紧。”
(2).指牙关。《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你看没分晓,一个人的形也脱了,关口都锁住,勺水也不进,还指望好?”
(3).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转折点。 刘白羽 《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那是紧张战斗的日夜呀!指挥员的电话铃不停的响,最紧急的关口上,人们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柯灵 《香雪海·〈真实,想象和虚构〉》:“他总是使人物的命运转折的关口出岔子,揪得读者的心一阵紧似一阵。”
(4).指难关。 丁玲 《水》一:“我一辈子经了多少灾难,都逃过了。这关口晓得怎么样!”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第一节:“看来, 老阎 有个难过的关口。”
词语解释:马口  拼音:mǎ kǒu
(1).马的嘴。《诗·小雅·采芑》“约軧错衡,八鸞瑲瑲” 宋 朱熹 集传:“铃在鑣曰鸞,马口两旁各一,四马故八也。”
(2).骨相用语。指人的嘴像马的嘴,是帝王圣贤的特征之一。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传言 黄帝 龙颜…… 周公 背僂, 皋陶 马口。”
(3).方言。指尿道口。《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他最苦的是每次小便,那马口里面就如上刀山一般的割痛。”
共600,分8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