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友朋 拼音:yǒu péng
朋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明 袁宏道 《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词语解释:友生 拼音:yǒu shēng
(1).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 , 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
(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 ,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 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辉,吾得四友焉。’云云。是师称友生之滥觴乎!”词语解释:友于 拼音:yǒu yú
(1).《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即以“友于”为兄弟友爱之义。《后汉书·史弼传》:“陛下隆於友于,不忍遏絶。”《魏书·良吏传·宋世景》:“ 世景 友于之性,过絶於人,及 道璵 死,哭之哀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 向杲 ﹞与庶兄 晟 ,友于最敦。”
(2).借指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忧。”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万里抛朋侣,三年隔友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亲骨肉》:“其连枝友于之爱,实后世所罕见也。”词语解释:友声 拼音:yǒu shēng
朋友的声音。亦指朋友。《诗·小雅·伐木》:“嚶其鸣矣,求其友声。” 宋 王安石 《示德逢》诗:“有鸣仓庚,岂曰不时?求其友声,頡之頏之。嗟我怀人,何日忘之。” 清 赵翼 《题三寿图》诗:“娱老求友声,岂如家庭内。”词语解释:友爱 拼音:yǒu ài
友好亲爱。《后汉书·第五伦传》:“近代 光烈皇后 ,虽友爱天至,而卒使 阴就 归国,徙废 阴兴 宾客。” 宋 欧阳修 《刘丞相挽词诗》之二:“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檟亦连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异之,数语遂出。由是友爱如胞。” 巴金 《家》一:“他感激哥哥的友爱。”词语解释:友人 拼音:yǒu rén
朋友。《逸周书·酆保》:“见亲所亲,勿与深谋,命友人疑。”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 李愿 居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 谦 有友人,贫不能自存,求济於 谦 。”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词语解释:友道 拼音:yǒu dào
朋友交往的准则。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 孝章 可致,友道可弘矣。”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今人富贵忘久要,困穷过责望,遂使岁寒之盟,殞越中路,王公高谊,削跡布衣。斯亦末世友道之羞也。”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彼其记 西门庆 则言富人之淫恶也……记 花子虚 、 李瓶儿 ,则悲友道之衰微也。”词语解释:友情 拼音:yǒu qíng
友谊,朋友的感情。 巴金 《神鬼人·神》:“朋友,你想我怎么能够和神住在一起呢?何况在 东京 还有你们的友情来温暖我的心!”词语解释:友谊 拼音:yǒu yì
(1).朋友间的交情。 明 李贽 《朋友篇》:“ 去华 ( 潘去华 )友朋之义最篤,故是《纂》(指《闇然堂类纂》)首纂篤友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顾总河》:“﹝ 顾琮 ﹞果於友谊,公之督 河 时,前督 完颜伟 病於署中,家属已先行,公为之守护汤药,旬日无倦。” 邹韬奋 《友谊与职权》:“友谊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2).朋友。《廿载繁华梦》第八回:“次日即请齐友谊亲串,同赴梅酌。”
(3).友好和睦。 袁鹰 《远方之歌·五封信》:“黑 非洲 啊黑 非洲 ,全世界都伸出了友谊的手。”词语解释:友弟 拼音:yǒu dì
(1).见“ 友悌 ”。
(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清 钱大昕 《恒言录·亲属称谓类》:“﹝ 明 ﹞ 朱存理 《铁网珊瑚》録 贞溪 诸名胜词翰,皆 元 时笔札也。其纸尾署名……有云‘友生 王逢 顿首再拜’……有云‘友弟 亨贞 书’,有云‘ 东郭 姻末 钱抱素 稽首拜呈’。今友生、友弟之称,惟以施之门下士。”参见“ 友生 ”。
词语解释:友悌 拼音:yǒu tì
亦作“ 友弟 ”。
(1).兄弟相友爱。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2).谓能与兄弟相友爱。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阳城驿〉》:“上言 阳公 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观 ﹞父名 居业 ,《周易》学究,性友弟。”
词语解释:友生 拼音:yǒu shēng
(1).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 , 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
(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 ,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 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辉,吾得四友焉。’云云。是师称友生之滥觴乎!”词语解释:友善 拼音:yǒu shàn
亲密友好。《汉书·息夫躬传》:“皇后父特进 孔乡侯 傅晏 与 躬 同郡,相友善。”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 稹 与同门生 白居易 友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考功诗》:“公与 文 光禄 太青 友善。”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邻居友善长相问,仁里安康永莫移。”词语解释:友悌 拼音:yǒu tì
亦作“ 友弟 ”。
(1).兄弟相友爱。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2).谓能与兄弟相友爱。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阳城驿〉》:“上言 阳公 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观 ﹞父名 居业 ,《周易》学究,性友弟。”词语解释:友助 拼音:yǒu zhù
帮助。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何不合全国之力相联属、相友助以与他国敌。”词语解释:友旧 拼音:yǒu jiù
朋友故旧。 唐 皇甫湜 《韩文公墓铭》:“族姻友旧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后衣食嫁娶丧葬。”词语解释:友婿 拼音:yǒu xù
连襟。《汉书·严助传》:“ 助 侍燕从容,上问 助 居乡里时, 助 对曰:‘家贫,为友壻富人所辱。’” 颜师古 注:“友壻,同门之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愍楚 友壻 竇如同 从 河州 来,得一青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秘书省正字 陈师道 ,性孤介,与 赵挺之 为友壻,而素恶其人。”词语解释:友好 拼音:yǒu hǎo
(1).友谊。《后汉书·臧洪传》:“ 绍 见 洪 ,甚奇之,与结友好。”
(2).亲近和睦。《后汉书·崔瑗传》:“﹝ 崔瑗 ﹞与 扶风 马融 、 南阳 张衡 特相友好。”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 王新春 比 陈秉正 小十来岁,和 陈 很友好。”
(3).指朋友。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序》:“故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 徐迟 《凤翔》:“十来年前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词语解释:友直 拼音:yǒu zhí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词语解释:友恭 拼音:yǒu gōng
指兄弟间相处的准则。兄应友爱,弟应恭敬。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为人之弟,继体承祧,岂使沽名之贼臣,重害友恭之大义。”词语解释:友仁 拼音:yǒu rén
与仁者交朋友。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家居》:“居是邦而事贤友仁,就高年而采风问俗。”词语解释:友分 拼音:yǒu fēn
友情。《后汉书·朱穆传论》:“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按, 朱穆 著《绝交论》,故云。词语解释:友结 拼音:yǒu jié
犹结交。《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高欢 ﹞与 怀朔 省事 云中 司马子如 及 秀容 人 刘贵 、 中山 人 贾显智 为奔走之友, 怀朔 户曹史 孙腾 、外兵史 侯景 亦相友结。”词语解释:友纪 拼音:yǒu jì
犹纲纪。《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散无友纪。” 郑玄 笺:“人君以羣臣为友,散无纲纪者,凶年禄餼不足,人无赏赐也。” 章炳麟 《箴新党论》:“今 满 人习於承平之乐,惟声色狗马是务,诸所举措,纷无友纪。”词语解释:友执 拼音:yǒu zhí
知心好友;朋友。《宋书·礼志二》:“逮 江左 初, 元帝 崩后,诸公始有謁陵辞陵之事,盖由眷同友执,率情而举,非 洛京 之旧也。”《晋书·王导传》:“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自事君父,从友执,待妻子,驭下使人,临财当事,余默考之,无一不合,使之治民,必为仁牧。”词语解释:友规 拼音:yǒu guī
为友的规范。 北周 高允 《徵士颂》:“卓矣友规,秉兹淑量。存彼大方,摈此细让。”词语解释:友昵 拼音:yǒu nì
友好亲昵。《周书·蔡祐传》:“帝之为公子也,与 祐 特相友昵,至是礼遇弥隆。”《北史·贾思伯传》:“ 思伯 与 元兴 同事,大相友昵, 元兴 时为 元叉 所宠,论者讥其趣势云。”词语解释:友教 拼音:yǒu jiào
指不执师徒之礼,以朋友的身分教授。 明 归有光 《策问二十三道》:“昔者 孔子 与门人论学,其后七十子之徒,以此友教诸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史记 灭 明 南游至 江 ,居於 楚 ,友教士大夫。”词语解释:友军 拼音:yǒu jūn
与本部队协同作战的部队。 刘少奇 《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不独需要自己的胜利与发展,而且需要一切友军的胜利与发展。”词语解释:友敬 拼音:yǒu jìng
友爱敬重。《隋书·房彦谦传》:“﹝ 薛道衡 ﹞重 彦谦 为人,深加友敬。”词语解释:友党 拼音:yǒu dǎng
(1).指志趣相同、有共同利害关系的一伙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已而 启 与友党攻 益 而夺之天下,是 禹 名传天下於 益 ,而实令 启 自取之也。此 禹 之不及 尧 、 舜 明矣。”《三国志·吴志·丁奉传》:“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2).指与本党关系友好的其他政党。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员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词语解释:友穆 拼音:yǒu mù
友好和睦。《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词语解释:友谊赛 拼音:yǒu yì sài
为了增进友谊、交流经验、提高技术而举行的体育比赛。词语解释:友学 拼音:yǒu xué
职官名。“友”与“文学”的合称。 汉 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 魏 晋 以后,王府设友和文学各一人,为辅佐、侍从之官。《梁书·张率传》:“ 天监 初, 临川王 以下,并置友学,以 率 为 鄱阳王 友。”参阅《晋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词语解释:友密 拼音:yǒu mì
友好亲密。《南史·到彦之传》:“﹝ 到溉 ﹞性不好交游,唯与 朱异 、 刘之遴 、 张綰 同志友密。”词语解释:友睦 拼音:yǒu mù
友爱和睦。《南史·傅昭传》:“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 清 奕訢 《照会蒲安臣癸亥年六月初八日》:“凡有外国商船无论上江下江,均不得在 金陵 水面停泊……以全友睦之谊。”词语解释:友谊关 拼音:yǒu yì guān
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关口。在广西凭祥市西南中、越边境处。曾名镇南关、睦南关,1965年改今名。清末冯子材率军民在此取得抗法战争大捷。湘桂铁路终点。有铁路和公路通往越南。词语解释:友洽 拼音:yǒu qià
友好和睦。《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玄怪录·崔绍》:“ 绍 与 彧 ,锡类之情,素颇友洽。”词语解释:友民 拼音:yǒu mín
友善顺从之民。《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蔡沉 集传:“友民, 周 之友顺民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多士多方》:“ 受都 去 洛 四百餘里, 召公 安得舍友民而远役讎民?”词语解释:友邦 拼音:yǒu bāng
与本国友好的国家。《书·泰誓上》:“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友邦争问年今几,天子恨无官可酬。”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 俄国 认 中国 为全世界最亲密的友邦,愿意和 中国 为同盟国。”词语解释:友于之谊
兄弟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