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及 拼音:bù jí
(1).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
(2).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
(3).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
(4).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词语解释:未及 拼音:wèi jí
(1).没有来得及。《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大王举 梁 楚 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 河 北也。”《后汉书·侯霸传》:“惟 霸 积善清絜,视事九年……未及爵命,奄然而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丫鬟未及答应,大夫急急揩抹乾净,即伸手桌子上去取烛臺过来,揑在手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还未及开言, 张太太 的话也来了,説:‘这么着好哇!’”
(2).不曾涉及。 唐 张泌 《惆怅吟》:“ 江淹 彩笔空留恨, 庄叟 玄谈未及情。”词语解释:相及 拼音:xiāng jí
(1).谓嫁娶。《国语·晋语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 韦昭 注:“相及,嫁娶也。”
(2).相关联,相牵涉。《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孔颖达 疏:“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3).互相干犯。《礼记·礼运》:“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繆……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
(4).犹相继。《史记·春申君列传》:“父子老弱係脰束手为羣虏者相及於路。”《后汉书·宋弘传》:“ 弘 推进贤士 冯翊 桓梁 三十餘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李贤 注:“及犹继也。”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5).赶上;达到。《后汉书·彭宠传》:“营相去百里,其势岂可得相及?比若还,北军必败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诸人相与追之, 阮 ( 阮裕 )亦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至 方山 不相及。”《元典章·兵部三·站户》:“缘前项逃乏站户,始自本院奏准,至今相及二年,未经签补。”
(6).指相遇。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 青莲 集中无一字与 子仪 往来者……即或道远不相及,而 子仪 救释之后,何又无一字述其恩、记其事?”词语解释:所及 拼音:suǒ jí
可及。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神告方》:“其一曰:‘彼固有罪,责之亦太过。’曰:‘吾比悔之,顾无所及。’”词语解释:无及 拼音:wú jí
(1).没有赶到。《左传·宣公十二年》:“无及於 郑 而勦民,焉用之? 楚 归而动,不后。”
(2).来不及。《左传·哀公六年》:“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帝虽悔悟自克,而殁身之恨,已无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老板今天来访我,然已无及,因为我的箭已射出了。”词语解释:弗及 拼音:fú jí
(1).来不及。《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
(2).比不上。《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 太原 閔仲叔 者,世称节士,虽 周党 之洁清,自以为弗及也。”词语解释:累及 拼音:lěi jí
牵连到。多指连累到无辜之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却原来是为 傅彬 那个逆贼攀指,累及好人,无故繫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老爷不可与他同行,怕遇着讐人,累及我们。” 巴金 《春》二一:“要是发生问题,便会累及家庭,他也不能安心。”词语解释:以及 拼音:yǐ jí
(1).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犹言以至,以至于。《后汉书·仲长统传》:“ 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 项 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絶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晋 张华 《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 庖牺 ,肇经天人。爰始夫妇,以及君臣。”
(2).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婚冠既毕,益令昆弟辈取六经子史以及稗官野乘,皆以耳授。”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铭 道:‘ 刘贵 来了,告诉我父亲和 石弟 生气的光景,以及父亲和你吩咐我的话,我哪里还敢逗留,赶紧收拾了回来。’”如:桌上放着画笔、水盂、调色盘以及两盆初开的菊花。词语解释:又及 拼音:yòu jí
附带再提一下。信写完并已署名后又添上几句时,常在下面注明“又及”或“某某又及”。词语解释:波及 拼音:bō jí
(1).扩散到;传播到。《国语·晋语四》:“其波及 晋国 者,君之餘之,又何以报?”《魏书·天象志三》:“其餘灾波及 晋 魏 ,仍其兵革之祸。”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我们三个,一齐具疏,求上帝推男子之爱,波及妇人,免他轮迴一转。”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这个运动波及十多个省的大小城市。”
(2).影响到;牵连到。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登文章之籙,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君今日之祸,波及妻子。”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设此营兵士受革命军波及,反受危险,不若将輜重营全体带至 汉口 清静地方集合,再从长计议。”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有些不明了政策,怕波及自己而自杀。”词语解释:迨及 拼音:dài jí
(1).达到。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苟耳目所闻知,心力所迨及,少关政理,輒以陈闻。”
(2).等到。 晋 陆机 《长歌行》:“迨及岁未暮,长歌承我闲。” 南朝 宋 刘铄 《拟孟冬寒气至诗》:“迨及凉风起,行见寒林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词语解释:渐及 拼音:jiàn jí
润泽普及。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百韵》:“欲令仁渐及,已被虐潜图。”词语解释:次及 拼音:cì jí
依次而及。《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於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新唐书·魏元忠传》:“储君有次及之势,故师保教以君人之道。”词语解释:几及 拼音:jǐ jí
(1).达到。《孟子·尽心上》:“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清 谭嗣同 《致刘淞芙书》:“至于 宋 之 朱子 , 明 之 陈白沙 ,在声调排偶之中,仍不乏超然自得之致,此诣又何易几及也?”
(2).差点赶上;几乎达到。《新五代史·杂传·和凝》:“ 瓌 战败,脱身走,独 凝 随之……已而一骑追 瓌 几及, 凝 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身日益高,岁增几及一尺。”词语解释:自及 拼音:zì jí
谓自作自受,自身遭受其祸。《左传·隐公元年》:“ 公子吕 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 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新五代史·杂传五·李彦威》:“ 彦威 临刑大呼曰:‘卖我以灭口,其如神理何?’顾 廷范 曰:‘勉之,公行自及!’遂见杀。”词语解释:靡及 拼音:mí jí
赶不上;来不及。《诗·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郑玄 笺:“每人怀其私而相稽留,将无所及於事。” 宋 岳柯 《桯史·献陵疏文》:“从君以出,始慙 晋国 之亡臣,御主而还,终媿 赵王 之养卒。攀号靡及,摧殞何穷。” 清 龚自珍 《纪游》诗:“温温怀肯忘,噯噯眴靡及。”词语解释:遍及 拼音:biàn jí
普遍地达到、分布。《禅真逸史》第三八回:“主公初任 楚州 ,仓廒不足,税赋甚轻,若欲賑济,难以遍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世旌表,岂能遍及?穷乡蔀屋湮没不彰者,在在有之。”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关羽庙遍及京城、大镇、名山、险要。”词语解释:日及 拼音:rì jí
木槿的别名。《尔雅·释草》“椴,木槿;櫬,木槿” 晋 郭璞 注:“或呼日及,亦曰王蒸。”《文选·陆机〈叹逝赋〉》:“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悟。” 李周翰 注:“日及,木槿华也,朝荣夕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槿》:“此花朝开暮落,故名日及。”一说,朝菌的别名。《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司马彪 曰:“大芝也。天阴坐粪上,见日则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终始也。”词语解释:顾及 拼音:gù jí
照顾到;注意到。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 王觉 斯本,苟老人本,摹刻逼真,此处未经顾及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父亲现在这个地方,儿子还何心顾及功名末节?” 鲁迅 《书信集·致陈君涵》:“近来的刊物,也不得不顾及读者,所以长诗和剧本,不能时时登载。”词语解释:论及 拼音:lùn jí
专门讨论和阐述。例如:论及一个重要问题的讲话。词语解释:殃及 拼音:yāng jí
(1).连累。 元 刘致 《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 元 关汉卿 《梧叶儿·别情》曲:“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
(2).请求。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四折:“休,休,教他不要则休,咎没是则管殃及他则末?”词语解释:信得及 拼音:xìn de jí
能够相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假如姑娘説日头从西出来,他都信得及,岂有个不谨遵台命的。”词语解释:世及 拼音:shì jí
世袭,世代相传。《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 孔颖达 疏:“世及,诸侯传位自与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谓父传与子,无子,则兄传与弟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縉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条委共理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一》:“安於其位者习於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词语解释:普及 拼音:pǔ jí
普遍传播;普遍推广。《大悲咒·甘露门》:“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花岗之役》:“而内地革命风潮,亦已普及,军心民心,皆同归向。” 夏曾佑 《小说原理》:“如《元人百种曲》、 汲古阁 所刊《六十种曲》之类,此种专为演剧而设,然犹病其文理太深,不能普及。”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所以能得到这样发展,正说明年画到了这个时期,才普及到民间,才有了群众基础。” 吴晗 《学习集·历史剧是艺术,但是和历史有关》:“从观众方面来说,历史剧是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词语解释:比及 拼音:bǐ jí
(1).及至,等到。《礼记·檀弓上》:“ 太公 封於 营丘 。比及五世,皆反葬於 周 。”《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北齐书·薛琡传》:“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来年麦秋,人民尽应饿死, 宝炬 、 黑獭 自然归降。” 元 曾瑞 《哨遍·秋扇》套曲:“比及盼得到白露中秋节,把四海苍生热杀也。”《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比及到家,他父亲已卧病在床,不能起来。”
(2).未及,未等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比及夫妻每重相遇,各自準备下千言万语,及至相逢,却没一句。”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四折:“比及拿 王矮虎 ,先缠住 一丈青 。”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比及赏 吴 宫花草二十年,先索费翰林风月三千首。”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比及哥哥来,我早知道了也。”
(3).既然。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 梅香 云]‘比及姐夫想他每兄弟呵!可着他回去了罢!’”
(4).与其。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二折:“兀那小贱人!比及你受穷,不如嫁了 李大户 ,也得个好日子。”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二折:“比及你明日告我时,不如今日我先杀了你,可不好那!”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
(5).如果,假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 张生 拈香。”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説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6).连带,连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词语解释:企及 拼音:qǐ jí
(1).踮起脚来才够着。谓勉力做到或勉力从事。《后汉书·陈蕃传》:“ 蕃 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北史·达奚武田弘等传论》:“以 赫连达 之先识而加之以仁恕, 蔡祐 之敢勇而终之以不伐,斯岂企及之所致乎,抑亦天性而已。”
(2).指希望或企求赶上。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夫以僬侥之步,而企及 夸父 之踪,近才所以躓閔也。”
(3).赶上,及得上。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想其搊弹之妙,冠古絶今,人未易企及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若 曹元理 、 赵逵 算术,再传之后,渐失玄妙;非不传也,后人聪明无企及之故也。” 郭沫若 《批评-欣赏-检察》:“作者的谦逊,是我们可羡而却难于企及的。”词语解释:覃及 拼音:qín jí
延及。《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唐 刘禹锡 《代贺赦吴少诚复官爵表》:“敷鸿霈而覃及蠢类,鼓仁风而臻於大和。”词语解释:埃及 拼音:āi jí
东北非国家,兼跨亚洲。临地中海和红海。苏伊士运河穿越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60283万(1994年)。首都开罗。气候干热,沙漠广布。尼罗河纵贯全境,谷地和三角洲以灌溉农业发达著称。世界长绒棉主要生产国之一。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世界文明古国。有金字塔等著名古迹。旅游业兴旺。词语解释:垂及 拼音:chuí jí
将至。 宋 苏轼 《决壅蔽策》:“ 苻坚 以 戎 狄 之种,至为霸王,兵强国富,垂及升平者, 猛 ( 王猛 )之所为,固宜其然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纵大祸垂及矣,而幸免者非无人。”词语解释:延及 拼音:yán jí
扩展到;延伸到。《书·吕刑》:“ 蚩尤 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韩诗外传》卷一:“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 唐 孔颖达 疏:“灾起 雉门 ,而延及两观。”词语解释:例及 拼音:lì jí
谓连类而及。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 仇兆鳌 注:“例及,因类而及也。”词语解释:青及 拼音:qīng jí
旧时客套语。谓承蒙(您)青眼相待。大多用于书信开头的称谓后面。 清 秋瑾 《致陈志群书》:“ 志羣先生 青及:前上一函,托友代发,近知误置篋中忘寄,悵甚。”参见“ 青眼 ”。
词语解释:青眼 拼音:qīng yǎn
(1).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 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贾 重揖皂帽人,且嘱青眼。”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 陶先生 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 陶先生 也另加青眼了。”参见“ 青白眼 ”。
(2).借指知心朋友。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 ,忽逢青眼。”参见“ 青白眼 ”。
(3).喻青春年少。 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4).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 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参见“ 柳眼 ”。
(5).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词语解释: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语出《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 刘孝标 注引《晋百官名》:“ 嵇喜 字 公穆 ,歷 扬州 刺史, 康 兄也。 阮籍 遭丧,往弔之。 籍 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 喜 往, 籍 不哭,见其白眼, 喜 不懌而退。 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 咸通 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鬚髯如戟,能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侠。”参阅 明 周祈 《名义考·人部·青白眼》。
词语解释: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语出《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 刘孝标 注引《晋百官名》:“ 嵇喜 字 公穆 ,歷 扬州 刺史, 康 兄也。 阮籍 遭丧,往弔之。 籍 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 喜 往, 籍 不哭,见其白眼, 喜 不懌而退。 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 咸通 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鬚髯如戟,能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侠。”参阅 明 周祈 《名义考·人部·青白眼》。
词语解释:柳眼 拼音:liǔ yǎn
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宋 周邦彦 《蝶恋花·柳》词:“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南宫词纪·皂罗袍·闺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动,渐千丝万缕,染画春工。”《红楼梦》第七八回:“惊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 陈三立 《寓园春集和伯纯》:“枿根释雪痕,柳眼碎烟纈。”词语解释:跂及 拼音:qí jí
犹企及。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夫圣人之制礼也,事有其制,曲有其防,为其可传,为其可继。贤者俯就,不肖跂及。”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缚鸡行》:“至结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其诗秀骨天成,非时辈所能跂及。”词语解释:逮及 拼音:dǎi jí
(1).至;达到。《孔子家语·弟子行》:“ 文子 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 子贡 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 赐 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徧知以告也。’”《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峻 对曰:‘非臣愚见所能逮及。’”
(2).追上;赶上。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汉成帝 时,猎者於 终南山 中,见一人无衣服,身生黑毛。猎人见之,欲逐取之,而其人踰坑越谷,有如飞腾,不可逮及。”
(3).连及;联络。《汉书·西域传下·渠犁》“朕发 酒泉 驴橐驼负食,出 玉门 迎军,吏卒起 张掖 ,不甚远,然尚廝留甚众” 唐 颜师古 注:“廝留,言其前后离廝,不相逮及也。”《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民间小罪,皆动輒收禁,株蔓牵连,逮及妇女。”
(4).及至;等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逮及 商 周 ,文胜其质。”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兵部尚书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愔 果惴惴,不假不狂,逮及终殁,全归其吭。”词语解释:示及 拼音:shì jí
犹言见示、谈到。常用作书札中的敬语。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兴,邪人不利;一兴异论,羣聋和之,意不在於法也。” 宋 苏轼 《与李公择书》:“示及新诗,皆有远别惘然之意。”词语解释:滥及 拼音:làn jí
谓无限制地牵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京闱冒籍》:“盖自来冒籍受法,未有此严峻且滥及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我不为滥及乎!”词语解释:信不及 拼音:xìn bù jí
信不过,不能相信。《红楼梦》第四三回:“ 尤氏 笑道:‘我有些信不及,倒要当面点一点。’”《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话不是空谈得的,少一时自然要还你们一个凭据。可不知你们四位信得及信不及?”词语解释:危及 拼音:wēi jí
有害于;威胁到。 毛泽东 《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现在我们向全国同胞和世界盟邦呼吁……坚决制止这个危及世界和平的 中国 内战。”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人民反抗斗争直接危及地主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词语解释:有及 拼音:yǒu jí
赶得上,来得及。例如:岂将有及乎?—— 汉·贾谊《论积贮疏》词语解释:代及 拼音:dài jí
谓延及后嗣。 唐 白居易 《除某节度留后起复制》:“懋勋德者,庆钟于嗣;袭忠顺者,教本于亲。於是乎有代及之恩,有赏延之命,所以光子道而激臣节也。”词语解释:央及 拼音:yāng jí
(1).请求;恳求。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当初姨姨 引章 要嫁我来,如今却要嫁 周舍 ,我央及你劝他一劝。”《红楼梦》第九三回:“﹝ 贾芹 ﹞説着,见没人在旁边,便跪下央及道:‘好叔叔!救我一救儿罢!’” 冰心 《离家的一年》:“他恐怕这同学以后要拿他泄愤,反央及他们,不叫他们去。”
(2).连累;拖累。央,通“ 殃 ”。 元 乔吉 《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最堪怜,阶前堆垛从踏践,央及杨翦。”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三折:“衣食又催逼,儿女又央及。”词语解释:齿及 拼音:chǐ jí
谈到,提到。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书》:“今者尚书见 亮 城中故旧,輒为齿及姓名。”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张心斋言东师报捷书》:“至於阁臣,前已奉旨,不得叙功,幸免齿及。”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三节:“而 加富尔 惟唯唯诺诺,时吐一二奇警之言,使人知此中有一人物而已,其关於大计者,终不齿及。”词语解释:涉及 拼音:shè jí
关联到,牵涉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伯芬 道:‘涉及外国人的事,总有点覼琐。’”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凡涉及歷代文章得失及个人诗文得失者,均宜分类摘録。” 毛泽东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讨论的范围涉及 中 美 关系, 中 苏 关系,一百年来的 中 外关系。”词语解释:旁及 拼音:páng jí
(1).兼及;遍及。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伏愿博选周行,旁及巖穴。天生圣主,必有贤臣,得而授之,乃可致理。”《宋史·儒林传二·何涉》:“上自‘六经’、诸子百家,旁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其自 正定 以东,至於 独流连镇 、旁及 高唐 、 临清 、 冯官屯 诸处。” 章炳麟 《秦献记》:“燔书者本 秦 旧制,不始 李斯 ,自 斯 始旁及因国耳。”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
(2).谓牵连他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考官畸坐》:“盖指摘本及一人,故处分亦不旁及。”词语解释:凑手不及 拼音:còu shǒu bù jí
事情来得太快,出人意外,来不及应付。 清 无名氏 《木兰从军·陷阵》:“孩子们,你看这两个蛮子,好不利害,杀得我凑手不及,如何是好?”词语解释:附及 拼音:fù jí
附带提到。 朱自清 《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他当时的用意,还是在论述各体的源流利病与属文的方法,批评不过附及罢了。”词语解释:风牛马不相及
同“ 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係乎?”词语解释:千里及 拼音:qiān lǐ jí
见“ 千里急 ”。
词语解释:千里急 拼音:qiān lǐ jí
药草名。亦称“ 千里及 ”、“ 千里光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千里及》﹝集解﹞引 苏颂 曰:“千里急,生 天臺山 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叶入服药。又 筠州 有千里光……盖一物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千里急》:“问诸左右曰:‘吾乡有草,可作伤色者,尔 泉 地云何?’答曰:‘此名千里急。’余令取捣碎,别涂两人如其处,少焉成黑,以示两兵,两兵愕然,遂得奸状。”词语解释:风马牛不相及 拼音: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 齐 楚 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宋 杨万里 《新喻知县刘公墓表》:“士大夫儋爵赋禄,任民之安危福祸而漠然,塞耳关口,视若风马牛不相及。”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围释》:“太子,君处 江 北,妾处 江 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 邹韬奋 《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几种论调》:“其实民主政治与‘散漫无政府状态’是风马牛不相及,乃是一种极寻常的常识。”亦省作“ 风马牛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唐 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 宋 陆游 《天气作雪戏作》诗:“八十又过二,与人风马牛。”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 释迦牟尼 ,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 词语解释:耳濡目及 拼音:ěr rú mù jí
见“ 耳濡目染 ”。
词语解释:耳濡目染 拼音:ěr rú mù rǎn
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语本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宋 朱熹 《己丑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明 宋濂 《题汤处士墓铭后》:“此固天佑善人,理当报施者如是,抑亦家庭之间耳濡目染之所致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文 於艺树牧畜诸端,耳濡目染,洞悉奥窔。”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 茅盾 《子夜》十:“现在风气太坏,年青人耳濡目染--况且都那么大的儿子,也管不住他的脚。”亦作“ 耳濡目及 ”、“ 耳濡目击 ”。 明 吴承恩 《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明 李东阳 《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韜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词语解释:可望而不可及 拼音: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见“ 可望不可即 ”。
词语解释:可望不可即 拼音:kě wàng bù kě jí
谓只可仰望而不可企及或接近。 元 萨都剌 《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诗:“凤臺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明 高启 《拟古》诗之十二:“思君如 蓬莱 ,可望不可即。”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我和平的故乡,比这可望不可即的海天还遥远呢!”亦作“ 可望而不可及 ”。 郭沫若 《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词语解释:预及 拼音:yù jí
谓参与其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隋 末 剑南 独无寇盗,属者 辽东 之役, 剑南 復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造舟舰。上从之。”词语解释:鞭长不及 拼音:biān cháng bù jí
见“ 鞭长不及马腹 ”。
词语解释:鞭长不及马腹 拼音: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杜预 注:“言非所击。”谓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因以“鞭长不及马腹”喻力所不能及。 宋 李之仪 《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生涯时苦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未曾明白,隔了一省,就是鞭长不及马腹了。”后多省作“鞭长不及”、“鞭长莫及”。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鞭长不及,渔侵莫问。”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 滇 、 黔 、 蜀 、 粤 地方边远,今将 满 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 谭延闓 承 焦 陈 十日都督之后,于省治根本,虽有经营,省以外则亦有鞭长莫及者,势使然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楚国 和 秦国 的仇恨最深, 秦国 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词语解释:鞭长莫及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见“ 鞭长不及马腹 ”。
词语解释:鞭长不及马腹 拼音: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杜预 注:“言非所击。”谓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因以“鞭长不及马腹”喻力所不能及。 宋 李之仪 《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生涯时苦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未曾明白,隔了一省,就是鞭长不及马腹了。”后多省作“鞭长不及”、“鞭长莫及”。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鞭长不及,渔侵莫问。”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 滇 、 黔 、 蜀 、 粤 地方边远,今将 满 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 谭延闓 承 焦 陈 十日都督之后,于省治根本,虽有经营,省以外则亦有鞭长莫及者,势使然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楚国 和 秦国 的仇恨最深, 秦国 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词语解释:赶不及 拼音:gǎn bù jí
(1).追不上。《好逑传》第四回:“ 过公子 急叫人快赶时,轿已去远,赶不及了。”
(2).来不及。《三侠五义》第五三回:“今日天气已晚,赶不及了,只好仍在庙中居住,明早回县便了。” 茅盾 《追求》二:“方体字是现刻,如果用多了,报馆里只有一个刻字人,又怕赶不及。” 臧伯平 《七月的风暴》:“半天工夫太仓促了,赶不及回来,可能明天拂晓到。”词语解释:赶及 拼音:gǎn jí
(1).追上。 清 葛士达 《剿捻十议》:“且车坐四人,其车必重,贼马飘忽,岂能赶及。”
(2).来得及。 柳青 《种穀记》十五:“顶早也要等天黑,有三家两家不在家,你还不要等回来往上补?你说怎么赶及啊?”词语解释:赶得及 拼音:gǎn de jí
来得及。例如:现在就出发,还赶得及。词语解释:诈奸不及 拼音:zhà jiān bù jí
犹言十分奸诈。《水浒传》第七回:“正在 五岳楼 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词语解释:兼及 拼音:jiān jí
并及,同时关联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读史漫录附注》:“ 显 ( 石显 )方用事, 匡衡 阿附其意。抑 延寿 而兼及於 汤 。”词语解释:傍及 拼音:bàng jí
推及;遍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词语解释:过犹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论语·先进》:“ 子贡 问:‘ 师 与 商 也孰贤?’子曰:‘ 师 也过, 商 也不及。’曰:‘然则 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 朱自清 《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词语解释:俯及 拼音:fǔ jí
下及。 宋 王安石 《进说文札子》:“倾蒙圣问俯及,退復黽勉讨论。”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故令优佚,俯及孤蒙。” 明 汪廷讷 《广陵目》第四折:“陛下恩波俯及,臣等乐事仰同。”词语解释:援及
动起词语解释:來得及
能够赶上词语解释:被及
延及,广及词语解释:马尘不及 拼音:mǎ chén bù jí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王行 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词语解释:来不及 拼音:lái bù jí
因时间短促,无法顾到或赶上。《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制臺一心修道还来不及,那里有工夫管这闲事。”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估计到民工们即便能赶到 沙家店 ,也来不及装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连送也来不及送,望着他倏然逝去的背影,跳上汽车,开走了。”词语解释:弟及 拼音:dì jí
谓弟继兄位。为 商 代的主要继统法。《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鲁一生一及” 汉 何休 注:“兄死弟继曰及。” 清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 商 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词语解释:过不及 拼音:guò bù jí
过分和达不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终公之身,未尝有过不及之时。”参见“ 过犹不及 ”。
词语解释:过犹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论语·先进》:“ 子贡 问:‘ 师 与 商 也孰贤?’子曰:‘ 师 也过, 商 也不及。’曰:‘然则 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 朱自清 《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词语解释:八及 拼音:bā jí
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 张俭 、 岑晊 、 刘表 、 陈翔 、 孔昱 、 苑康 、 檀敷 、 翟超 八人。 晋 陶潜 《圣贤群辅录》及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有 范滂 ,无 翟超 。(2)指 朱楷 、 田槃 、 疎耽 、 薛敦 、 宋布 、 唐龙 、 嬴咨 、 宣褒 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词语解释:连及 拼音:lián jí
(1).牵连涉及。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三王之事虽近矣,经虽不载,义所连及。”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一:“会 脩 甥嫁为 脩 从子 晟 妻,与人淫乱,事觉,语连及 脩 。”《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只因究治一小人之党,连及国戚大臣。”
(2).连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地连震》:“ 春秋 二百四十二年地震者五,今连及三震焉。”词语解释:不得及 拼音:bù dé jí
来不及。《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就是保举,也不得及。”词语解释:俊厨顾及 拼音:jùn chú gù jí
见“ 俊厨 ”。
词语解释:俊厨 拼音:jùn chú
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何代无贤,阨而知节,此岂出俊厨诸君子下耶!” 沉砺 《感怀》诗:“龙虎风云一顿挫,俊厨顾及半沦亡。”词语解释:不可企及 拼音:bù kě qǐ jí
企及:希望赶上。指远远赶不上词语解释:来弗及 拼音:lái fú jí
方言。来不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轿子跑得快弗过咯,来弗及哉。”词语解释:来得及 拼音:lái de jí
能够赶上或顾到。 曹禺 《雷雨》第四幕:“叫她回来还来得及。” 浩然 《艳阳天》第二章:“在这一刻千金的时候,白白耽误了半个月,抢种晚庄稼根本就来不及了;就算来得及,党支部书记都跑了,谁还有这份心情啊!”词语解释:屦及剑及 拼音:jù jí jiàn jí
《左传·宣公十四年》:“﹝ 楚子 ﹞投袂而起,屨及于窒息,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 蒲胥 之市。秋九月, 楚子 围 宋 。” 杜预 注:“窒皇,寝门闕。”后以“屨及剑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 楚庄 投袂,屨及剑及,即日伐 宋 。”词语解释:略及 拼音:lüè jí
稍微提及。 清 陈廷敬 《与汪钝翁书》:“久不通书问,因风略及,惟裁择而教之,幸甚!”词语解释:提及 拼音:tí jí
谈到;说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史恩涛》:“臣惟恐洩漏远颺,是以不与一人提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隐士﹞有时也当作一个笑柄。最显著的,则有刺 陈眉公 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的诗,至今也还有人提及。” 母国政 《我们家的炊事员》:“妈妈、大哥、大嫂,都是神经有些脆弱的人,在那一团混战的年代里,他们心灵上蒙受的屈辱,如今再也不愿提及。”词语解释:措手不及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髠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过我?”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楔子:“喒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劫寨,走一遭去,杀他箇措手不及。”《西游记》第六一回:“众妖一齐上前乱砍, 八戒 措手不及,倒拽着钉鈀,败阵而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章:“女人们措手不及,想尽量搬走一些贵重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