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共9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同参常参日参庭参数参详参进参梅花参
相参须参放参趋参离参辽参五十三参揱参
饱参岑参参参首参预参赤参二参打参
朝参交参旁参辰参稽参豫参鬼参少参
横参行参高参玄参严参仁参丞参提参
髯参老参六参咨参通参冥参标参揭参
与参大参出参望参闵参九参杏参廷参
两参能参早参红参公参题参伍参拳参
中参商参追参面壁参四参内参黑参查参
差参小参衙参散参貂参跪参黄参汤参

词语解释:同参  拼音:tóng cān
(1).共同参与。《南史·沉演之传》:“ 景仁 寻卒,乃以后军长史 范曄 为左卫将军;与 演之 对掌禁旅,同参机密。”
(2).佛教语。谓共同参谒一师。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 宋 王安石 《驴》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 勤 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于提诱,汝可往謁 翠微 ,彼即吾同参也。’”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于是供主便向大家感谢的施礼说:‘同参的摄照!’”
(3).共同参悟研究。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禪宗论 云间 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宋 刘克庄 《即事》诗之二:“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词语解释:相参  拼音:xiāng cān
亦作“ 相叅 ”。
(1).相互参证。《墨子·号令》:“遣他候,奉资之如前候,反,相参审信,厚赐之。”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叅,故能大通。”
(2).参加。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后汉书·胡广传》:“明詔既许,復令臣等得与相参。”
亦作“ 相叅 ”。
(1).相互参错;间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虽復契会相参,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卫嗣君 ﹞又爱 泄姬 ,重 如耳 ,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 薄疑 以敌 如耳 ,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曰:‘以是相参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入。”
(2).相近似。《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得 辽 人,一般称‘帝’称‘宗’;以至官员职名大半与中国相参。”
词语解释:饱参  拼音:bǎo cān
谓充分领略事理。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四:“ 明州 和庵主 ,从 南岳 辨禪师 游,丛林以为饱参。”《增修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八引 宋 无名氏 《雪浪斋日记》:“为诗当饱参,然后臭味乃同,虽为大宗匠者亦然。”
词语解释:朝参  拼音:zhāo cān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百丈清规》卷八引 宋 杨亿 《〈古清规〉序》:“闔院大众,朝参夕聚。”
古代百官上朝参拜君主。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君言,旧制,朝参,拜舞而已, 政和 以后,增以喏。” 明 薛蕙 《送周子贤按贵州》诗:“安危廷諍地,迟子促朝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朝参倒持手版, 蕙香 顾之一笑, 王母 谓其情动於中,故罚至此,俾执贱役。”
词语解释:横参  拼音:héng cān
横斜的参星。参星在夜深之时横斜。 隋 诸葛颖 《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澄水含斜汉,脩树隐横参。” 宋 范成大 《次韵汉卿舅即事》:“风捲南枝一夜休,孤芳岂肯为人留?淡粧素服真成梦,落月横参各自愁。” 明 何景明 《捣衣》诗:“顾影惜流月,仰盻愁横参,路长魂屡徂,夜久力不任。”
词语解释:髯参  拼音:rán cān
“髯参军”的省称。 晋 郄超 为 桓温 记室参军,多髯,时人称“髯参军”。后用以称记室参军。 唐 李逢吉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直之作》:“曾驱爪士三边静,新赠 髯参 六义穷。” 金 元好问 《闻希颜得英府记室》诗:“近得 髯参 信,知从 兔苑 游。”参见“ 髯参军 ”。
词语解释:髯参军  拼音:rán cān jūn
(1). 晋 郄超 的别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宠礼》:“ 王珣 、 郗超 竝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 珣 为主簿, 超 为记室参军, 超 为人多须, 珣 状短小。于时 荆州 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2).羊的别名。《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引 晋 崔豹 《古今注》:“羊曰美髯主簿、髯参军。”
词语解释:与参  拼音:yǔ cān
参与;参加。《汉书·赵充国传》:“朝庭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议,问筹策焉。”《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温 表请 坚 与参军事,屯 长安 。”
词语解释:两参  拼音:liǎng cān
封建时代某些官员在初一、十五两日朝参,称为“两参”。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寺监丞大理评事已上为为两参官。”
词语解释:中参  拼音:zhōng cān
指古代贵族妇女进宫参见。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每至三元上贺,五日中参,进对精华,折旋舒婉。”《宋史·张永德传》:“ 马 ( 马氏 )预中参,时年八十一, 太宗 劳之,赐冠帔,封 莒国 太夫人 。”
谓引弓满三尺之数。《周礼·考工记·弓人》:“弓有六材焉,维干强之,张如流水;维体防之,引之中参。” 郑玄 注:“谓体定张之弦居一尺,引之又二尺。” 贾公彦 疏:“其引之皆三尺,以其矢长三尺须满故也。”
词语解释:差参  拼音:chà cān
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
词语解释:常参  拼音:cháng cān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唐 张籍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唐 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羣臣,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宋 梅尧臣 《梦后寄欧阳永叔》诗:“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后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词语解释:须参  拼音:xū cān
等候谒见皇帝。《北齐书·儒林传·张景仁》:“每旦须参,即在东宫停止。”
词语解释:岑参  拼音:cén cān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后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词语解释:交参  拼音:jiāo cān
交错。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帝女桑》:“爰有洪桑,生瀆沦潭,厥围五丈,枝相交参。园客是採,帝女所蚕。”
词语解释:行参  拼音:xíng cān
谓行参见问候之礼。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鲁 有恭士,名曰 机汜 ,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红楼梦》第十八回:“又有 贾政 至帘外问安行参等事。”
词语解释:老参  拼音:lǎo cān
野生的人参。
词语解释:大参  拼音:dà cān
参政的别称。《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曰:‘然则丞相正与先公大参及 贾平章 为同辈人矣。’嫗骇曰:‘郎君岂 魏参政 子乎?’生曰:‘然’。” 清 周在延 《〈书影〉序》:“辛丑,先君子事白復职,出为 江 南督粮大参。”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各道》
词语解释:能参  拼音:néng cān
谓能参预天地之职。《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杨倞 注:“人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则是参与天地。”一说,参,叁也。谓天、地、人三者能相互配合。
词语解释:商参  拼音:shāng cān
参商。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后以“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词语解释:小参  拼音:xiǎo cān
(1).佛教语。称登堂说法为大参,定时以外的说法为小参。 宋 陆庵 《祖庭事苑·小参》:“禪门,詰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晡念诵,谓之晚参。非时説法,谓之小参。” 宋 惠洪 《题昭默自笔小参》:“ 昭默 自卧疾后,无他嗜好,以翰墨为佛事,如示众以小参之语,皆肯自笔。”
(2).犹参谒拜见。 宋 杨万里 《游蒲涧》诗:“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 安期生 。”
词语解释:日参  拼音:rì cān
每天上朝参拜。《新唐书·百官志三》:“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宋史·礼志十九》:“ 元丰 官制,朝参班序有日参、六参、望参、朔参,已著为令。”
词语解释:放参  拼音:fàng cān
(1).放人进衙参谒。《三国演义》第二回:“ 玄德 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2).指佛门中放免晚参(晚上坐禅)。放参须敲钟三下,谓之放参钟。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内作鐘声三响][副末]呀,菩萨放参了,人犯带过一边。” 清 吴伟业 《灵岩继起和尚住虎丘祖席》诗:“居然歌舞地,人为放参来。”
词语解释:参参  拼音:sān sān
长貌。《后汉书·张衡传》:“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珮之参参。”《文选·束晳〈补亡诗·华黍〉》:“芒芒其稼,参参其穡。” 李善 注:“参参,长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词语解释:旁参  拼音:páng cān
广泛参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该洽之士,或旁参曲证,得其姓名,以慰作者,则不啻遇之旦暮矣。” 清 戴名世 《论史》:“一人也,必有一人之本末。综其始终,核其本末,旁参互证,而固可以得其十八九矣。”
词语解释:高参  拼音:gāo cān
级别或才能高的参谋人员。例如:身边有几个高参出谋划策。
词语解释:六参  拼音:liù cān
谓一月朝参六次。《新唐书·百官志三》:“﹝武官﹞五品以上及折衝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 唐 张说 《郑国夫人神道碑》:“每至四时令节,六参嘉会,鱼轩照门,龟艾交室。”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如六参起居,百官听麻,改殿牌为 文德 殿。” 宋 时又名“望参”。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六参》
词语解释:出参  拼音:chū cān
犹弹劾。《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臺拿他大駡一顿,详了抚臺,一面拿他出参,一面勒限赔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至於他一定要怎样我,那出参的考语,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词语解释:早参  拼音:zǎo cān
(1).早晨朝参。《宋史·礼志十九》:“ 乾德 六年九月,始以旬假日御 讲武殿 ,近臣但赴早参。”
(2).佛教语。早晨升堂参禅。 宋 睦庵 《祖庭事苑·杂志·小参》:“禪门詰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晡念诵,谓之晚参。”
词语解释:追参  拼音:zhuī cān
追随参与。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歛翼於故枝。”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敷导训辞,惧空疎之难强;追参讽议,忧蹇浅之易穷。”
词语解释:衙参  拼音:yá cān
旧时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今日放了衙参,分付安排礼酒,叫门子伺候。”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上衙门》:“州县衙参情状,各省大略相同。 桂林 有分段编为戏齣者,尤堪喷饭。”
词语解释:庭参  拼音:tíng cān
封建时代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按礼谒见长官。文职北面跪拜,长官立受;武职北面跪叩,自宣衔名,长官坐受。 宋 沉括 《梦溪续笔谈》:“ 成都府 知録,虽京官,例皆庭参。”《宋史·郑刚中传》:“都统每入謁,必庭参然后就坐。”《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垂老得这一个教官,又要去递手本,行庭参,自学得腰胯硬了,做不来这样的事。”
词语解释:趋参  拼音:qū cān
趋谒参拜。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待制春日偶书》:“陋巷自知当退缩,拥门谁解更趋参。”
词语解释:首参  拼音:shǒu cān
指参知政亊。《宋史·龚茂良传》:“ 叶衡 罢,上命 茂良 以首参行相事。”
词语解释:辰参  拼音:chén cān
(1).指心宿和参宿。两星宿此出彼没,永不相逢。喻人之分离不得相见。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清 陈恭尹 《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心期頡頏同一林,天教殊絶同辰参。”
(2).喻隔阂。 清 顾陈垿 《分拟鲍参军〈白头吟〉》:“如何乖宿昔,貌昵情辰参。”参见“ 参商 ”。
词语解释:参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参见“ 参辰 ”。
(2).喻彼此对立,不和睦。语本《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实沉 。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閼伯 於 商丘 ,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於 大夏 ,主参, 唐 人是因,以服事 夏 商 。”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兄弟无故,并为参商。”《天雨花》第十八回:“父子参商非吉兆,家和万事自然兴。”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因环境之异,而思想感觉,遂彼此不同……故必参商到底,无可如何。”
(3).喻亲友隔绝,不能相见。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晋 陆机 《为顾彦赠妇》诗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相去三千里,参商书信难。” 清 黄遵宪 《别赖云芝同年》诗:“人生相见殊参商,吁嗟努力毋怠皇。”
(4).喻有差别;有距离。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又 张 李 诸姓,据有 凉 蜀 ,其於 魏 也,校年则前后不接,论地则参商有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昔人所见,岂必皆长,第文字烟埃,纪籍渊藪,引用出处,时或参商。”
词语解释:玄参  拼音:xuán cān
亦称“ 玄臺 ”。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黄绿色,结卵形蒴果,根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三:“﹝玄参﹞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餘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玄参》﹝释名﹞引 陶弘景 曰:“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
词语解释:咨参  拼音:zī cān
请教并商讨。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僧肇》:“不幸 什公 去世,諮参无所,以为永恨。”
词语解释:望参  拼音:wàng cān
(1).谓官员每月十五日参朝。《通典·礼三十》:“ 神龙 元年四月十四日,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望参日陞殿食。”
(2). 宋 代对六参的称谓。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六参,又名望参,谓一五日之常礼也。在京大小职事及不釐务官,趁赴望参,不得连三次请假。”参见“ 六参 ”。
词语解释:六参  拼音:liù cān
谓一月朝参六次。《新唐书·百官志三》:“﹝武官﹞五品以上及折衝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 唐 张说 《郑国夫人神道碑》:“每至四时令节,六参嘉会,鱼轩照门,龟艾交室。”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如六参起居,百官听麻,改殿牌为 文德 殿。” 宋 时又名“望参”。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六参》
词语解释:红参  拼音:hóng cān
亦作“ 红葠 ”。人参的一种。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 忠 查 朝鲜 土产极少,惟红参为大宗,民间不得私售,每年开採,由公家收齐,交贡使携至 北京 出售。”《清史稿·德宗纪一》:“庚子,免 朝鲜 红葠釐税。”
词语解释:面壁参  拼音:miàn bì cān
谓默坐静修,参悟禅机。 宋 刘克庄 《题小室》诗之一:“近来弟子俱行脚,谁伴山僧面壁参?” 康有为 《上书不达谣谗高张著〈广艺舟双楫〉成浩然有归志》诗:“日步回廊曲,应从面壁参。”参见“ 面壁 ”。
词语解释:面壁  拼音:miàn bì
(1).面对墙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谢无奕 性麤彊,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 ,肆言极駡。 王 正色面壁不敢动。”《聊斋志异·瑞云》 清 但明伦 评:“斯时也:前之修贄而后得见者,今且面壁而不敢见之。”
(2).指闭门独处,不与闻外事。 宋 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方将求田问舍,为三百年之养;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常梦锡》:“或谓曰:‘公罢直私门,何以为乐?’ 常 曰:‘垂幃痛饮,面壁而已。’”
(3).佛教语。《五灯会元·东土祖师·菩提达磨大师》:“当 魏 孝明帝 孝昌 三年也,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后因以称坐禅,谓面向墙壁,端坐静修。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隻履提归 葱岭 去。”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禪面壁。”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之四:“朝朝面壁学《维摩》,参到禪机返泰初。”
(4).喻常人的静坐养神。《红楼梦》第六四回:“ 晴雯 道:‘ 袭人 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
(5).比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方渭仁 少年负气自豪。里中时有文会,每当同人搦管拈题,苦吟面壁; 方 与 毛会侯 ,輒握手修篁怪石间,相与纵谭天下事。” 清 姚鼐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诗:“ 皖中 山远人士稀,爱咏清辞长面壁。”
(6).旧时一种体罚,面对墙壁而立。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废止了野蛮的酷刑,而用文明的面壁,记过和扣分。”
词语解释:散参  拼音:sàn cān
无固定职务而预朝参的散官。《隋书·李德林传》:“因出为 湖州 刺史, 德林 拜谢曰:‘臣不敢復望内史令,请预散参。’”
词语解释:数参  拼音:shù cān
经常参谒。
词语解释:离参  拼音:lí cān
分别调查参酌。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离参者,如欲知豆价,则先以麦问甲,次以稻问乙,次以粱问丙。离其事,异其人,而旁参之,然后进退以定豆价,百不失一。”
词语解释:预参  拼音:yù cān
犹参预。《晋书·外戚传论》:“遭逢潜跃之际,预参经始之谋。”《魏书·尒朱荣传》:“听臣赴闕,预参大议。”
词语解释:稽参  拼音:jī cān
考察;参考。《汉书·武帝纪》:“稽参政事,祈进民心。”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上则润色於典謨训誥誓命之文,下则稽参於吏户礼兵刑工之事。”
词语解释:严参  拼音:yán cān
严厉弹劾。《清会典事例·刑部·盗贼捕限二》:“掯不发解者,该督抚立即严参。” 三馀书社主人 《保路运动·四川血》:“倘地方官有隐匿不报者,一经查出发觉,立予严参不贷。”
词语解释:通参  拼音:tōng cān
修道,参佛。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好哩,你半垂檀袖学通参。”
词语解释:闵参  拼音:mǐn cān
孔子 弟子 闵子骞 、 曾参 的并称。两人以孝行著称。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承亲,孝齐 閔 参 。”
词语解释:公参  拼音:gōng cān
官员赴任后到上司处参拜。 宋 赵昇 《朝野类要·职任》:“小官赴任,诣长贰公参讫,衙前听候三日,方敢退归本职,今制遂禁庭拜。” 宋 李纲 《申督府密院相度措置虔州盗贼状》:“其招安出,首领虽已补授官资或与差遣,多是不离巢穴,不出公参,依旧安居乡土。”《元典章·吏部四·赴任》:“今后散府并州县赴任官员,照依旧例相去本管上司,百里之内前诣公参。”
词语解释:四参  拼音:sì cān
指朝廷四参官。《宋史·礼志十九》:“ 乾道 二年九月,閤门奏: 垂拱殿 四参,皇帝坐,先读奏目。”原注:“四参官谓宰执、侍从、武臣正任、文臣卿监员郎监察御史已上。”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次曰 垂拱殿 ,常朝四参起居之地。”
词语解释:貂参  拼音:diāo cān
指贵幸之职。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两朝剥复录》:“以吾乡 商太宰 周祚 为逆案中人,则大谬矣。太宰累称 浙 党,与东林为难,暮年家居,又就国朝貂参之聘,故乡人皆轻之。”
词语解释:详参  拼音:xiáng cān
上报参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倘使藩臺是有脾气的,一面撵了帐房,一面详参了他,岂不把功名送掉了。”
词语解释:辽参  拼音:liáo cān
指 辽东 出产的人参。 明 徐渭 《胡士归》诗:“晨觴急十斟,笋脯美 辽 参。”《广群芳谱·药谱一·人参》:“ 辽 参连皮者黄润纤长,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儿女英雄传》第二回:“﹝礼物,﹞ 淮道海 是一串珍珠手串,八两 辽 参。”
词语解释:赤参  拼音:chì cān
丹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丹参》
词语解释:豫参  拼音:yù cān
犹参与。豫,通“ 与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及 和帝 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晋书·郭彰传》:“及 贾后 专朝, 彰 豫参权势,物情归附,宾客盈门。”《清史稿·职官志二》:“率科道官矢言职,率 京畿道 纠失检姦,并豫参朝廷大议。”
词语解释:仁参  拼音:rén cān
人参。仁,通“ 人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 奚王 去诸 怨叛,以别部西徙 嬀州 ,依北山射猎,常採北山麝香、仁参,赂 刘守光 以自託。”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五代史·四夷附录三》:“ 奚 ,常採北山麝香、仁参。仁参,即人参。”
词语解释:冥参  拼音:míng cān
悉心参验。 明 宋濂 《天龙禅师无用贵公塔铭序》:“授以向上一机,冥参默究,恍若有所契,因弗辞去。”
词语解释:九参  拼音:jiǔ cān
(1).一月朝参九次。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文官隔假三日以上,并以横行参假,其武班每月先配九参六参。”
(2).指九参官。 唐 李庾 《西都赋》:“佩印分鱼,九参六佐,肃威仪於行盖,指戒途於前马。”
词语解释:题参  拼音:tí cān
亦作“ 题叅 ”。
(1).上本参奏。犹弹劾。《天雨花》第六回:“明日传他到堂,把这案发与他审,若有丝毫差错,即便题参。”《清会典事例·户部二二四·蠲恤》:“该州县官不严行查禁,由督抚题叅,交部议处。”
(2).谓以题本上奏。《红楼梦》第一○七回:“后又任 江西 粮道,题参回都,仍在工部行走,日夜不敢怠惰。”《清会典事例·通政使司·题本》:“﹝ 康熙 ﹞四年题准内外衙门清汉字黏连本章无贴黄者免叅,若已具汉字而无贴黄者,题叅。”
词语解释:内参  拼音:nèi cān
(1).太监。《北齐书·幼主纪》:“写筑内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鼓噪凌之,亲率内参临拒。”《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太后怒,遣使就内省以弓絃绞杀 子琮 ,使内参以库车载尸归其家。” 胡三省 注:“内参,宦者也。”
(2).供领导者或一定范围内的同志阅读参考的内部情况报道。 高晓声 《极其简单的故事》:“那信的屁股后头,居然有两个县委书记加了批示。一个认为‘意见很好,应该支持’;另一个则批道:‘建议在内参上发表。’”
词语解释:跪参  拼音:guì cān
下跪参拜。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词语解释:进参  拼音:jìn cān
犹进见。《再生缘》第六二回:“此时圣驾已临轩, 酈相 多应早进参。”
词语解释:五十三参  拼音:wǔ shí sān cān
佛教传说, 善财童子 受 文殊菩萨 指点,南行五十三处,参访名师,听受佛法,终成正果。见《华严经·入法界品》。 元 汤式 《嘲妓名佛奴》曲:“苫倈呵四十八愿叮嚀咒誓,巴鏝呵五十三参容颜变改。”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这壁厢是什么菩萨?这是五十三参形容改。”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吉羊解脱 文殊童 ,著我五十三参中。”
词语解释:二参  拼音:èr cān
约数。谓二分或三分。参,三。《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髡 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司马贞 索隐:“二参,言十有二参醉也。”后因用以谓二三分醉,微醉。 清 赵翼 《偕补山崧霞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 卢仝 七碗餘, 淳于 二参后。”
词语解释:鬼参  拼音:guǐ cān
旧时官场中官吏参拜初就职御史,不通报,拜毕默默而退,谓之鬼参。《类说》卷五四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御史台故事》:“御史故事,凡吏人参謁,亦无通赞,忽於堦下齐拜,默默而退,谓之鬼参。”
词语解释:丞参  拼音:chéng cān
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叶遐庵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副大臣 李经迈 不就, 阮忠枢 亦不到部,丞参星散,余以承政厅长遂总理全部之事。”
词语解释:标参  拼音:biāo cān
方言。绑票。《羊城晚报》1982.9.20:“就说普通的‘打工仔’,赚了几个钱,也不是那么写意的;防偷,防劫,防标参(掳人勒索),木屋区还要防火、防风灾,防暴雨。”
词语解释:杏参  拼音:xìng cān
见“ 杏叶沙参 ”。
词语解释:杏叶沙参  拼音:xìng yè shā shēn
亦称“ 杏参 ”。 多年生草本。或名荠苨。根入药,称南沙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荠苨》:“﹝薺苨﹞其根如沙参,而叶如杏,故 河 南人呼为杏叶沙参。 苏颂 《图经》杏参即此也。”
词语解释:伍参  拼音:wǔ cān
错杂。《荀子·议兵》“欲伍以参” 唐 杨倞 注:“伍参,犹错杂也,使间谍或参之或伍之於敌之间而尽知其事。”
词语解释:黑参  拼音:hēi cān
玄参。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玄参》
词语解释:黄参  拼音:huáng cān
人参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
词语解释:梅花参  拼音:méi huā cān
海参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一米。背面肉刺很大,每三至十一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故名。为食用海参中的上品。在我国产于 西沙群岛 。《黑籍冤魂》第一回:“有的去买梅花参,有的去买一粒金丹。”
词语解释:揱参  拼音:xiāo cān
犹箾蔘。树枝竦擢貌。《周礼·考工记·轮人》“欲其揱尔而纤也”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揱,读为纷容揱参之揱。”参见“ 箾蔘 ”。
词语解释:箾参  拼音:xiāo shēn
亦作“ 箾槮 ”。 高而长。《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纷溶箾蔘,猗狔从风。” 张铣 注:“萷蔘,高长貌。” 宋 朱熹 《芗林》诗:“入门流緑波,竹树何箾槮。”
词语解释:打参  拼音:dǎ cān
打坐,参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非是我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唤做打参,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 王季思 校注:“打参,谓坐禪也。”
词语解释:少参  拼音:shǎo cān
明 代于各布政使下置参政、参议,时称参政为大参,参议为少参。 明 吴国伦 有《送徐行父少参赴关内》诗。
词语解释:提参  拼音:tí cān
犹弹劾。《红楼梦》第一○二回:“只怕是謡言罢……那里有做了亲戚倒提参起来的?”
词语解释:揭参  拼音:jiē cān
弹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总论》:“上官媒揑有司之短长,跟胥播弄属役之过失,非以贪污揭参而挟诈,即以不法衙蠧而访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不多几天,省里来了委员,把姓 朱 的上了刑具,提回省里,原来已经揭参出去了。” 李劼人 《大波》第三章五:“这个克复 新津 的责任,大人最好是交给 朱统制 ,并且给他一个限期……违了限,就揭参他。”
词语解释:廷参  拼音:tíng cān
在廷前参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癸未,中书奏节度使见元帅仪,虽带平章事,亦以军礼廷参,从之。” 胡三省 注:“今望令诸道节度使以下,凡带兵权者,见元帅,阶下具军礼参见。”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觷 踞坐厅事,引 悦 廷参, 悦 甚不堪。”
词语解释:拳参  拼音:quán cān
多年生蓼科植物,叶尖长,有香气,根卷曲似拳,可作香料。根茎皆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拳参》﹝集解﹞引 苏颂 曰:“﹝拳参﹞叶如羊蹄,根似海虾,黑色,土人五月採之。”
词语解释:查参  拼音:zhā cān
调查参劾。《清会典事例·刑部六一·强盗》:“该管司、道、府、厅、州不行查报,督抚不行查参者,俱交部照例议处。”《清史稿·食货志一》:“各督抚明知逾限,例当查参。”
词语解释:汤参  拼音:tāng cān
指浸渍取汁后再晒干的人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近又有薄夫以人参先浸取汁自啜,乃晒乾復售,谓之汤参,全不任用,不可不察。”
共9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