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州县 拼音:zhōu xiàn
(1).州与县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今将自州县始,请各诵所怀,聊以观诸生之志。”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於教化也。”
(2).指州县官。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应知不知》:“今之州县死一州一县之社稷。”词语解释:异县 拼音:yì xiàn
指异地,外地。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於饥渴。”词语解释:赤县 拼音:chì xiàn
(1).“ 赤县神州 ”的省称。 南朝 梁 沉约 《答陶华阳》:“故 邹子 以为赤县,於宇内止是九州中之一耳。” 唐 杨巨源 《寄昭应王丞》诗:“瑞靄朝朝犹望幸,天教赤县有诗人。” 清 朱彝尊 《岳忠武王墓》诗:“赤县期全復, 黄河 渡几湾。”参见“ 赤县神州 ”。
(2). 唐 、 宋 、 元 各代京都所治的县。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王琦 注:“《通典》: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 宋 陆游 《仁和县重修先圣庙记》:“学校之设,方自两赤县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两赤县市镇》:“ 杭州 有县者九,独 钱塘 、 仁和 附郭名曰赤县。”
词语解释:赤县神州 拼音:chì xiàn shén zhōu
战国 齐 人 驺衍 (一作 邹衍 )创立“大九州”学说,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禹 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以借指中原或 中国 。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岂知赤县神州地, 美洲 以西 日本 东。”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又天下万国凡有血气者莫不皆然,非直吾赤县神州之民也。”词语解释:花县 拼音:huā xiàn
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唐 李贺 《春昼》诗:“ 平阳 花坞, 河阳 花县。”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入幕》:“连营刁斗月如霜……花县接壶浆,蹔得与故人欢畅。” 清 吴伟业 《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常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参见“ 河阳一县花 ”。
词语解释:河阳一县花 拼音:hé yáng yī xiàn huā
晋 潘岳 任 河阳 (今 河南省 孟县 西)县令,于一县遍种桃李,传为美谈。 北周 庾信 《枯树赋》:“若非 金谷 满园树,即是 河阳 一县花。”《白氏六帖·县令》:“ 潘岳 为 河阳 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 乾隆 庚寅,有翰林偶遇乩仙,因问宦途。乩判一诗曰:春风一笑手扶笻,桃李花开泼眼浓……茫不省为何语。俄御试翰林,以编修改知县。众谓次句隐用 河阳 一县花事,可云有验。”词语解释:乡县 拼音:xiāng xiàn
故乡所在之县。亦泛指家乡。 唐 王维 《桃源行》:“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明 何景明 《送王宗哲少卿》诗:“平生共肝胆,何云异乡县。” 清 顾炎武 《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诗:“十载违乡县,三年旅旧都。”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 敬 ﹞后令 富阳 ,为中堂乡县。”词语解释:山县 拼音:shān xiàn
山区县邑。《宋书·刘敬宣传》:“ 宣城 多山县,郡旧立屯以供府郡费用。” 宋 惠洪 《次韵方夏日》之三:“山县萧条半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厚殓说》:“山县患盗,而其祸莫烈於斵棺。”词语解释:郡县 拼音:jùn xiàn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亦谓设置郡县。《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词语解释:宇县 拼音:yǔ xiàn
犹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裴駰 集解:“宇,宇宙;县, 赤县 。”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可谓妙而无方矣;三光顺轨,草木遂长,可谓经纬天地矣。除剗寇盗,宇县清夷,可谓戡定祸乱矣。”《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张仲经 诗:“手中虽无丈八矛,胸蟠河图与天球。有时吐出作灵瑞,坐令宇县还 殷 周 。”词语解释:行县 拼音:xíng xiàn
谓巡行所主之县。《汉书·周勃传》:“岁餘,每 河 东守尉行县至 絳 , 絳侯 勃 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后汉书·崔駰传》:“﹝ 崔篆 ﹞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 李贤 注引《续汉志》:“郡国常以春行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 唐 李嘉祐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诗:“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词语解释:海县 拼音:hǎi xiàn
犹神州。指 中国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宴群臣登歌》:“皇明御歷,仁深海县。”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申 管 晏 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知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梁琛 ﹞曰:‘今海县分裂,天光分曜,安得以乘舆,行在为言哉!’” 胡三省 注引 驺衍 曰:“中国有 赤县神州 , 赤县神州 内有九州, 禹 所叙九州是也;其外有裨海环之。海县之説,盖本诸此。”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德协穹祇,春回海县。”词语解释:作县 拼音:zuò xiàn
当县官词语解释:近县 拼音:jìn xiàn
邻近之县。《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檄以示 巴蜀 城旁近县。” 汉 班固 《西都赋》:“观其四郊,浮游近县。” 唐 韩翃 《送蓨县刘主簿》诗:“花深近县宿 河阳 ,竹映春舟渡 淇水 。”词语解释:知县 拼音:zhī xiàn
官名。掌管一县的政事。知县之名始于 唐 , 宋 代多以中央官员为县官,结衔称某官知某县事,至 明 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的名称, 清 代相沿不改,为正七品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今差京官曰知县,差选人曰令,与 唐 异矣。”《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忽听窗外锣响,许多火把簇拥着一乘官轿过去,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我父亲在村中很有威望--他在外面做过知县,现在告老还乡。”词语解释:壮县 拼音:zhuàng xiàn
富庶繁盛的县。《新唐书·杜洪传》:“ 神福 ……以 永兴 壮县,馈餫所仰,既得 鄂 半矣,遂进围 鄂州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二:“壬辰早发 苏稽 ,午过 符文镇 ,两镇市井繁遝,类壮县。” 明 归有光 《送嘉定县令序》:“ 吴 为东南大都,而 嘉定 边海,疆土最广,号称壮县。”词语解释:剧县 拼音:jù xiàn
政务繁重的县分。 汉 时有剧县、平县之称。《汉书·游侠传·陈遵》:“乃举 遵 能治 三辅 剧县,补 郁夷 令。”《后汉书·安帝纪》:“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自非父母丧无故輒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 唐 无可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词语解释:九县 拼音:jiǔ xiàn
九州。《后汉书·光武帝纪赞》:“九县飊回,三精雾塞。” 李贤 注:“九县,九州也。”《南史·梁元帝纪》:“九县云开,六合清朗。” 宋 文天祥 《己卯岁除》诗:“日月行万古,神光索九县。” 清 顾炎武 《申包胥乞师》诗:“九县长蛇据,三开凿齿横。”词语解释:京县 拼音:jīng xiàn
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胡骑潜京县,官军拥贼壕。”《新唐书·食货志一》:“自畿内徙畿外,自京县徙餘县,皆有禁。” 明 杨慎 《垂杨篇》诗:“苍凉苑日笼燕甸,縹緲宫云覆京县。”词语解释:中县 拼音:zhōng xiàn
(1).指中原。《汉书·高帝纪下》:“前时 秦 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中县之民,中国县民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居先王之桑梓,窃名号於中县。” 唐 许景先 《奉和御制春台望》:“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
(2).中等规模的县。 唐 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 宋 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合乎垂直线。县,“ 悬 ”的古字。《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衡者中水。”《周礼·考工记·瓬人》:“器中膊,豆中县。” 贾公彦 疏:“豆中县者,豆柄中央把之者长一尺,宜上下直与县绳相应,其豆则直。”词语解释:畿县 拼音:jī xiàn
旧称京都近旁的县份。《新唐书·百官志四下》:“畿县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白孝德 与 邠寧 节度使 张藴琦 将兵屯畿县, 子仪 召之入城,京畿遂安。” 胡三省 注:“ 京兆 府管二十县, 万年 、 长安 为赤县,餘县皆为畿县。”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欲乞京畿,委 开封 知府及畿县知县,在外委逐路监司、州县长吏,博加求访。”词语解释:潘县 拼音:pān xiàn
指 河阳县 。 潘岳 曾为 河阳 令,故称。 明 何景明 《方朔图》诗:“种树非 潘县 ,迷花似 楚 村。”参见“ 潘令 ”。
词语解释:潘令 拼音:pān lìng
指 晋 潘岳 。 岳 曾为 河阳 令,故称。 唐 卢纶 《送申屠正字》诗:“坦腹定逢 潘令 醉,上楼应伴 庾公 閒。” 宋 刘克庄 《摸鱼儿·海棠》词:“霜点鬢, 潘令 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金 完颜璹 《临江仙》词:“ 卢郎 心未老, 潘令 鬢先皤。”词语解释:野县 拼音:yě xiàn
僻处山野的县城。 宋 张耒 《自上元后闲作》诗之五:“喧喧野县自笙歌,风捲高云天似波。” 元 贡奎 《送俞元明之官仙居县》诗:“林树藏野县,空街人迹稀。”词语解释:宫县 拼音:gōng xiàn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 悬 ”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 谭献 《〈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词语解释:县县 拼音:xiàn xiàn
遥远貌。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孤棺县县,封树弗营。”词语解释:金县 拼音:jīn xiàn
见“ 金悬 ”。
词语解释:金悬 拼音:jīn xuán
亦作“ 金县 ”。 金鼓之乐。《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堂设象筵,庭宿金悬。” 张铣 注:“金悬,谓金鼓之乐也。”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明堂乐颂·嘉荐乐》:“节动轩越,声流金县。”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金悬夕肆,玉俎朝陈。”词语解释:旁县 拼音:páng xiàn
邻近的县。《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世祖 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 堂阳 、 貰县 ,皆降之。”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於是降軺车之使,发旁县之民,除涂於林岭之隘,引舟於 江 淮 之滨。”《宋史·洪遵传》:“ 楚 地旱,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闔户莩藉而廩不至。”词语解释:神县 拼音:shén xiàn
中国的别称。犹神州。《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太微凝帝宇,瑶光正神县。” 李善 注:“《史记》 邹衍 曰:‘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禹 之所叙九州是也。’”《魏书·张彝传》:“未明求衣,日昃忘食,开翦荆棘,徙御神县,更新风轨,冠带朝流。”《乐府诗集·唐祭神州乐章·肃和》:“大矣坤仪,至哉神县。”词语解释:百县 拼音:bǎi xiàn
古指京畿近郊各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芻,以养牺牲。” 孔颖达 疏:“百县,乡遂之属,地有山林川泽者。知百县非诸侯而云乡遂之属,以其取芻养牲不可大远,故知是畿内乡遂。”《商君书·垦令》:“无得居游於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吕氏春秋·仲夏》:“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实。”词语解释:僻县 拼音:pì xiàn
偏僻边远的县。 前蜀 韦庄 《过内黄县》诗:“僻县不容投刺客,野陂时遇射鵰郎。”词语解释:首县 拼音:shǒu xiàn
旧称省治或府治所在之县。亦指该县的知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谁知这一天没有查着,这一夜藩库里又失了一千银子。藩臺大怒,又传了首县去,立限严比。”《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忙叫传首县,原来首县正从府里伺候武考,参堂以后,没有他的事情,便即打道回衙。”词语解释:寰县 拼音:huán xiàn
宇内,天下。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肃和》:“神之听之,福流寰县。”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深仁洽蛮徼,愷乐周寰县。”词语解释:相县 拼音:xiāng xiàn
亦作“ 相悬 ”。 差别大;相去悬殊。《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驥足哉!”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务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絶矣。”《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一女如何有二天?况於叔姪分相悬。”词语解释:清县 拼音:qīng xiàn
亦作“ 清悬 ”。
(1).指乐音清亮的悬挂打击乐器。如:钟、磬等。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收妙舞,弛清县。” 唐 吕温 《乐出虚赋》:“今则素扆垂休,清悬继响。”
(2).明亮地悬挂着。《旧唐书·音乐志四》:“图书雾出,日月清悬。”词语解释:别县 拼音:bié xiàn
由某县划分出来的县。《左传·昭公三年》:“自 郤称 以别,三传矣。 晋 之别县不唯 州 。” 杨伯峻 注:“ 晋 将一县区分为二,不仅 州邑 。”词语解释:五县 拼音:wǔ xiàn
指 汉 代 长安 附近的 长陵 、 安陵 、 阳陵 、 武陵 、 平陵 五县。《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李善 注:“五县,谓五陵也, 长陵 、 安陵 、 阳陵 、 武陵 、 平陵 。”参见“ 五陵 ”。
词语解释:五陵 拼音:wǔ líng
(1). 长陵 、 安陵 、 阳陵 、 茂陵 、 平陵 五县的合称。均在 渭水 北岸今 陕西 咸阳市 附近。为 西汉 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 汉 元帝 以前,每立陵墓,輒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国诸豪及 长安 五陵 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有丽人焉,其人 五陵 豪族充选掖庭。” 明 马海浮 《玉交枝·闺怨》曲:“三 湘 云尽雁影遥, 五陵 人困鶯花老。”
(2).指 西汉 高祖 、 惠帝 、 景帝 、 武帝 、 昭帝 的陵园。《文选·班固〈西都赋〉》:“南望 杜 霸 ,北眺五陵。” 刘良 注:“ 宣帝 杜陵 , 文帝 霸陵 在南, 高 、 惠 、 景 、 武 、 昭帝 此五陵皆在北。” 唐 韦应物 《骊山行》:“ 秦川 入水长繚绕, 汉氏 五陵空崔嵬。”
(3).指 唐 代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的陵园,均在 长安 附近。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五:“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王琦 注:“五陵,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之陵也。”词语解释:同县 拼音:tóng xiàn
同一县。《汉书·云敞传》:“ 云敞 字 幼孺 , 平陵 人也。师事同县 吴章 。”
同受缚。指同被治罪。县,“ 悬 ”的古字。《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凌 至 项 ,饮药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僕久忝朝恩,歷试无效,统御戎马,董齐东夏,事有闕废,中心犯义,罪在三百,妻子同县,无所祷矣。”词语解释:静县 拼音:jìng xiàn
谓钟罄之类乐声停息下来。县,指悬挂着的钟磬。《南齐书·乐志》:“睿孝式鬯,饗敬爰徧。諦容輟序,佾文静县。”词语解释:浮县 拼音:fú xiàn
亦作“ 浮悬 ”。
(1).不定。《鹖冠子·世兵》:“虚实相因,得失浮县。” 陆佃 注:“浮县,言无定也。”
(2).悬空貌。《鹖冠子·天权》:“浮悬天地之明,委命相鬲谓之时,通而相鬲谓之道。”《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善觉寺碑铭》:“四柱浮悬,九城灵架。”词语解释:轩县 拼音:xuān xiàn
亦作“ 轩悬 ”。 古代诸侯陈列乐器三面悬挂。《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 玄 谓轩县去南面辟王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其两京 文宣庙 ,春秋二仲释奠,轩悬之乐,八佾之舞,牲以太牢。”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轩县輳矣!乐具奏矣!” 清 陶炜 《课业馀谈·乐》:“宫悬,四面悬也;轩悬,缺南面也。”词语解释:外县 拼音:wài xiàn
省内本地以外的县份词语解释:列县 拼音:liè xiàn
指县吏。《战国策·楚策一》:“是列县畜我也。” 鲍彪 注:“待我如县吏。”词语解释:四县 拼音:sì xiàn
古时钟磬之类乐器悬挂的形式,按身份地位定等次,天子最尊,四面悬乐。《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汉书·礼乐志》:“高张四县,乐充宫廷。”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四县,乐四县也。天子宫县。’谓设宫县而高张之。县,古悬字。”《宋书·乐志一》:“ 元康 中, 荀藩 受詔成父 勗 业,金石四县,用之郊庙。”词语解释:村县 拼音:cūn xiàn
偏僻的小县城。《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凡此辈使人……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 宋 范成大 《安乡县西晚泊》诗:“一湾村县过,百折暮江迟。”词语解释:按县 拼音:àn xiàn
巡察县政。 唐 杜甫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诗:“他日如按县,不得慢 陶潜 。”《宋史·职官志七》:“南渡后,设官如旧,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词语解释:倒县 拼音:dǎo xiàn
见“ 倒悬 ”。
词语解释:倒悬 拼音:dào xuán
亦作“ 倒县 ”。
(1).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汉书·刘焉传》:“从事 广汉 王累 自倒悬於州门以諫。” 清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门有大石鐘,倒悬其上,门之内深黑,则人不敢入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的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
(2).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 伍制军 拉纳 ,继 福文襄 督 闽 ,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明史·海瑞传》:“ 宗宪 子过 淳安 ,怒驛吏,倒悬之。”
(3).亦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后汉书·张玄传》:“明公总天下威重,握六师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鸣金鼓,整行阵,召军正执有罪者诛之,引兵还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 边章 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汎舟顺流,舳艫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黎民失业,百姓倒悬。” 清 孙枝蔚 《贫士》诗:“亦有亲与故,其室皆倒悬。”
(4).鸟名。寒号虫的别称。也叫鹖旦。词语解释:边县 拼音:biān xiàn
靠近边界的县。《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后汉书·明帝纪》:“詔三公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繫囚,减罪一等,勿笞,诣度辽将军营,屯 朔方 、 五原 之边县。”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 鼂错 与 汉文帝 画备边策,不过二事,其一曰徙远方以实广虚,其二曰制边县以备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一:“它一直向北伸去,直达 四川 边县 广元 ,再过去是 陕西省 的 宁羌州 、 汉中府 。”词语解释:平县 拼音:píng xiàn
指政务简易的一般县分。 汉 代县治以政事繁简分剧县、平县。《后汉书·安帝纪》:“自非父母丧无故輒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词语解释:权县 拼音:quán xiàn
权衡,比较。《战国策·秦策三》:“ 齐 有东国之地,方千里。 楚 包九夷,又方千里,南有 符离 之塞,北有 甘鱼 之口。权县 宋 卫 , 宋 卫 乃当 阿 甄 耳。” 鲍彪 注:“较其轻重……此言二国如 齐 邑尔。”词语解释:贵县 拼音:guì xiàn
对县官的尊称。《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知县﹞在学道前下了一跪,説:‘卑职这取的案首 匡迥 ,是孤寒之士,且是孝子。’就是他行孝的事细细説了。学道道:‘……贵县请回,领教便了。’”《三侠五义》第十回:“﹝ 包公 ﹞便对县官道:‘贵县,你带人役到 韩瑞龙 家相验板箱,务要搜查明白。’”词语解释:潘安县 拼音:pān ān xiàn
古代 河阳县 的别称。 晋 潘岳 (字 安仁 )曾为 河阳 令,故称。 唐 杜甫 《花底》诗:“恐是 潘安县 ,堪留 卫玠 车。” 仇兆鳌 注:“ 晋 潘安仁 为 河阳 令,县皆树花。”参见“ 潘令 ”、“ 潘安 ”。词语解释:豪县 拼音:háo xiàn
豪族聚居之县。 宋 王安石 《寄陈宣叔》诗:“事忤贵人今见节,政行豪县众称材。”词语解释:自治县 拼音:zì zhì xiàn
政行地位与一般县政府平齐的民族自治区划。例如: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词语解释:诚县 拼音:chéng xiàn
见“ 诚悬 ”。
词语解释:诚悬 拼音:chéng xuán
亦作“ 诚县 ”。 喻指处事公正明察。语本《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 郑玄 注:“衡,称也;悬谓锤也。” 孔颖达 疏:“衡谓称,衡县谓称锤;诚,审也。若称衡详审县锤,则轻重必正。” 唐 刘梦得 《荐处士王龟》:“况遇相公持衡,敢有所启;诚悬之下,轻重难欺。”词语解释:转县 拼音:zhuǎn xiàn
回旋相接。《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騧徙增错,转县成郛。” 李周翰 注:“迴旋相连,如郛郭之居相接也。”词语解释:乐县 拼音:lè xiàn
亦作“ 乐悬 ”。
(1).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郑玄 注:“乐县,谓钟磬之属县於笋虡者。” 唐 高彦休 《阙史·太清宫玉石像》:“ 长安 重建 太清宫 ,琢玉石为 元元皇帝 真像,雕鐫之丽,不类人工,列太常乐悬,服天子袞冕。”《清史稿·礼志八》:“传臚日,设卤簿,陈乐悬,王公百官列侍。”
(2).也以指钟磬之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娉婷似不任罗綺,顾听乐悬行復止。”
(3).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县,横曰簨,竖曰簴。”《明史·乐志一》:“特鐘、特磬宜造乐悬,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製。”词语解释:判县 拼音:pàn xiàn
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 悬 ”。《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词语解释:区县 拼音:qū xiàn
疆域,天下。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即位告天文》:“ 放勋 重华 之世,咸无意於受终,当涂典午之君,虽有心於揖让,皆以英才处万乘,高勋御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区县。”《北齐书·儒林传序》:“及仗义建旗,扫清区县,以正君臣,以齐上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瑶絃自乐乾坤泰,玉鏚长欢区县寧。”今指区和县两级行政区划。词语解释:鄙县 拼音:bǐ xiàn
边鄙小县。《史记·韩长孺列传》:“﹝ 梁王 ﹞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亦用以谦称本县。词语解释:鄂县 拼音:è xiàn
现在湖北省鄂城县词语解释:部县 拼音:bù xiàn
所辖之县,属县。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赋税》:“ 周世宗 尝患赋税之不均,詔长吏重定。 潁州 刺史 王祚 躬行部县,均其轻重。”词语解释:邦县 拼音:bāng xiàn
卿的采地。《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五曰邦县之赋。” 郑玄 注:“邦县,四百里。”参阅《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 贾公彦 疏。词语解释:二十五里骂知县 拼音:èr shí wǔ lǐ mà zhī xiàn
喻背后骂人。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你这是二十五里骂知县,她人不在这里,落得你吹牛。当了她的面,你敢说她一个不字,算你有狠。”词语解释:郊县 拼音:jiāo xiàn
谓城市周围在行政管辖上属这个城市的县。《南京日报》1991.2.12:“我市郊县节日市场十分繁荣。”词语解释:世县 拼音:shì xiàn
世代居住的县份。《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葬 厉王 母 真定 。 真定 , 厉王 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司马贞 索隐:“谓父祖代居 真定 也。”词语解释:杂县 拼音:zá xiàn
海鸟名。亦名爰居。《尔雅·释鸟》:“爰居,杂县。” 邢昺 疏:“爰居,海鸟也,大如马驹,一名杂县。”《文选·郭璞〈游仙诗〉》:“杂县寓 鲁 门,风煖将为灾。” 李善 注引 贾逵 《国语注》:“爰居,杂县也。”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譬彼鸳雏,岂竞鳶鴟之肉;犹斯杂县,寧劳 文仲 之牲。”词语解释:庪县 拼音:guǐ xiàn
祭山。《尔雅·释天》:“祭山曰庪县。” 郭璞 注:“或庪或县,置之於山。《山海经》曰‘县以吉玉’是也。” 邢昺 疏:“庪县,祭山之名也。庪,谓埋藏之……县,谓县其牲币於山林中,因名祭山曰庪县。”《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 徐彦 疏引 汉 李巡 曰:“祭山以黄玉及璧,以庪置几上,遥遥而眂之,若县,故曰庪县。”词语解释:弛县 拼音:chí xiàn
亦作“ 弛悬 ”。 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国之大忧,令弛县。”《文选·马融〈长笛赋〉》:“ 瓠巴 聑柱,磬 襄 弛悬。”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弛,释下也;悬,钟格也。”词语解释:本县 拼音:běn xiàn
(1).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 字 君然 , 南阳 棘阳 人也。 王莽 时,守本县长。”
(2).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
(3).当地的知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
(4).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词语解释:连州比县 拼音:lián zhōu bǐ xiàn
见“ 连州跨郡 ”。
词语解释:连州跨郡 拼音:lián zhōu kuà jùn
谓遍及各地。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连州跨郡,迈 陶氏 之隆基;开国承家,掩 张 门之累叶。” 唐 高适 《后汉贼臣董卓庙议》:“而 山 东义旗,攘袂争起,连州跨郡,皆以诛 卓 为名。”亦作“ 连州比县 ”。《陈书·高祖纪上》:“自八紘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词语解释:下县 拼音:xià xiàn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 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餘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词语解释:侨县 拼音:qiáo xiàn
侨置的县邑。《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三年》“大司马 温 移镇 姑孰 ” 元 胡三省 注:“盖 桓宣 先从 祖约 退屯 淮南 ,后镇 襄阳 , 陶侃 以其 淮南 部曲置 义咸郡 於 穀城 ,盖有 扬州 之民而置 扬州 侨县於 穀城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东晋 政权在 长江 南北设置了许多侨州、侨郡和侨县。”参见“ 侨置 ”。
词语解释:侨置 拼音:qiáo zhì
六朝 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晋书·地理志上》:“ 元帝 渡江,亦侨置 司州 於 徐 ,非本所也。”《宋书·州郡志一》:“自夷狄乱华, 司 、 冀 、 凉 、 青 、 并 、 兗 、 豫 、 幽 、 平 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夫 晋 世版舆,上承 三国 之瓜分,下值 南朝 之侨置。”词语解释:庋县 拼音:guǐ xiàn
同“ 庪县 ”。 《后汉书·班固传》“燔瘞县沉,肃祗羣神之体备” 李贤 注引《尔雅》:“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祭山曰庋县,祭川曰浮沉。”词语解释:漷县 拼音:huǒ xiàn
辽金置漷阴县,明代为漷县,今有村镇名,在北京市通县词语解释:掖县 拼音:yè xiàn
县名,在山东词语解释:枭县 拼音:xiāo xiàn
见“ 梟悬 ”。
词语解释:枭悬 拼音:xiāo xuán
亦作“ 梟县 ”。 斩首悬挂示众。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北史·房彦谦传》:“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梟县孥戮,国有常刑。”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词语解释:曲县 拼音:qǔ xiàn
亦作“ 曲悬 ”。 周 礼,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形曲,谓之“曲县”。县,“ 悬 ”的古字。《左传·成公二年》:“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杜预 注:“轩县也。 周 礼,天子乐宫县四面,诸侯轩县,闕南方。”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轩县闕一面,故谓之曲县。”《孔子家语·正论》:“请曲悬之乐。”词语解释:昌都县 拼音:chāng dōu xiàn
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邻接青海省,澜沧江上游扎曲与昂曲在境内汇合,川藏公路经过境内。旧名“察木多”,为西藏东部地区的重要城镇。人口75万(1993年)。古迹有绛巴林(昌都寺)、卡若遗址。词语解释:彻县 拼音:chè xiàn
亦作“ 彻悬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 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 彻乐 ”。
词语解释:彻乐 拼音:chè lè
(1).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晋悼夫人 丧之, 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新唐书·高宗纪》:“﹝ 总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彻乐。”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虽享禄不薄,屡膺蕃庶之赏,彻乐之日,门中索然。”参见“ 彻县 ”。词语解释:紫县 拼音:zǐ xiàn
犹赤县。指中国。《魏书·裴延俊传》:“陛下穷神尽圣,应天顺民,弃彼玄壤,来宅紫县。” 唐 徐彦伯 《南郊赋》:“赫礼数於彤壶,布徽音於紫县。”词语解释:秋县 拼音:qiū xiàn
秋收时的畿内县邑。 南朝 齐 王融 《侍游方山应诏》诗:“巡躅望登年,帐饮临秋县。”词语解释:称县 拼音:chēng xiàn
即秤。称,秤杆;县,指秤砣。测量重量的工具。《荀子·君道》:“衡石称县者,所以为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