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县车 拼音:xuán chē
(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国语·齐语》:“县车束马,踰 大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韦昭 注:“ 大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县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一本作“ 悬车 ”。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悲泉 ,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 ,是谓黄昏。”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汉书·薛广德传》:“﹝ 薛广德 ﹞与丞相 定国 、大司马车骑将军 史高 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駟马……东归 沛 ,太守迎之界上。 沛 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 颜师古 注:“县其所赐安车以示荣也。致仕县车,盖亦古法。”《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今大将军位极功成,可为至戒;宜遵县车之礼,高枕颐神。” 清 钱谦益 《寄严道彻太守》诗之一:“侍帝官如謫籍初,一麾况復早县车。”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汉书·韦贤传》:“我之退征,请于天子……悬车之义,以洎小臣。”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古者七十县车致仕。”《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宣 曰:‘七十有县车之礼,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辞疾逊位,帝终不许。”《北史·卢昌衡传》:“ 昌衡 自以年在县车,上表乞骸骨,优詔不许。”词语解释:县隔 拼音:xuán gé
(1).远隔。《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谓 函谷关 去 长安 千里为县隔。”《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魏氏 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準 《袁子》:“虽有王侯之号,而乃儕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
(2).悬殊,相差极远。《魏书·公孙邃传》:“ 邃 叡 为从父兄弟,而 叡 才器小优,又 封氏 之生, 崔氏 之壻, 邃 母 雁门 李氏 ,地望县隔。”《宋代三次农民起义史料汇编·方腊起义·附录魔尼教残经》:“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县隔,若不辩识,何以修为?”词语解释:县远 拼音:xuán yuǎn
(1).悬殊。《后汉书·孔融传》:“陛级县远,禄位限絶。”
(2).距离遥远。《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县远之众,粮穀无储。”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途路县远,久断音息。”词语解释:县石
称量石头词语解释:县磬 拼音:xuán qìng
见“ 县罄 ”。
词语解释:县罄 拼音:xiàn qìng
亦作“ 县磬 ”。 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杨伯峻 注:“罄同磬,他本亦作‘磬’,《鲁语上》即作‘磬’。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空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 少有大志,家酷贫……于时冰雪积日, 侃 室如县磬。”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贫乏室如县罄。”词语解释:县久 拼音:xuán jiǔ
历时久长。《荀子·性恶》:“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 杨倞 注:“县久,县繫以久长。”词语解释:县兴 拼音:xuán xīng
谓奏钟磬之类的乐器。《礼记·仲尼燕居》:“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 郑玄 注:“县兴,金作也。”词语解释:县垂 拼音:xuán chuí
指钟磬等悬挂乐器。《淮南子·天文训》:“閶闔风至,则收县垂,琴瑟不张。” 高诱 注:“秋分杀气,国君憯愴,故去钟磬县垂之乐也。”词语解释:县联 拼音:xuán lián
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淮南子·本经训》:“夏屋宫驾,县联房植。” 高诱 注:“县联,联受雀头著桷者,一曰辟带也。”按,雀头指屋檐;桷是方的椽子。一说,“县联”为“緜联”之误。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八》:“县皆当为緜,字之误也。”词语解释:县绝 拼音:xuán jué
(1).悬系之绳断绝。《左传·文公十年》:“ 子西 縊而县絶。” 杨伯峻 注:“县同悬。其所繫之绳断,故得不死。”
(2).相差极远。《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皇后轝驾,侍从甚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 许后 时县絶矣。” 明 徐渭 《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 飞燕 、 玉环 ,纤穠县絶,使两主易地,絶不相入,令妙於鉴者从旁睨之,皆不妨於倾国。”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官二》“夫人致礼”:“因矦伯之六壶六豆六籩上半闕坏而成八字,则与上公同,於是学者疑子男四壶四豆四籩大相县絶,遂臆改为六矣。”词语解释:县法 拼音:xuán fǎ
亦作“ 县灋 ”。 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法”。《汉书·食货志下》:“夫县法以诱民,使之陷阱,孰积於此。”
亦作“ 县灋 ”。 县邑之政令。灋,古“法”字。《周礼·秋官·方士》:“以时脩其县灋。” 郑玄 注:“县法,县师之职也。”词语解释:县轻重
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