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厎柱厎豫厎慎厎绥厎厉厎平厎席 
厎止厎绩厎石厎告厎定厎宁厎法 

词语解释:厎柱  拼音:dǐ zhù
砥柱。古山名。即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黄河 中的 三门山 ,今因修水库而山已不见。《书·禹贡》:“ 厎柱析城 ,至于王屋。” 孔 传:“此三山在 冀州 南, 河 之北,东行。”《书·禹贡》:“东至于 厎柱 。” 孔 传:“ 厎柱 ,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在西 虢 之界。”参见“ 砥柱 ”。
词语解释:砥柱  拼音:dǐ zhù
亦作“ 砥砫 ”。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词语解释:厎止  拼音:dǐ zhǐ
至;终。《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毛 传:“厎,至也。”《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词语解释:厎豫  拼音:dǐ yù
得以欢乐。《孟子·离娄上》:“ 舜 尽事亲之道,而 瞽瞍 厎豫。” 赵歧 注:“厎,致也;豫,乐也。”
词语解释:厎绩  拼音:dǐ jì
致功,取得功绩。《书·禹贡》:“ 覃怀 厎绩,至于 衡漳 。”厎,一本作“ 底 ”。《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圣跡滂流,至于海表。”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明年涖本官,五载厎绩。”
词语解释:厎慎  拼音:dǐ shèn
致慎。谓采取慎重态度。《书·禹贡》:“庶土交正,厎慎财赋。” 孔 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厎,一本作“ 底 ” 晋 左思 《魏都赋》:“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厎慎。”
词语解释:厎石  拼音:dǐ shí
磨刀石。《汉书·梅福传》:“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厎石, 高祖 所以厉世摩钝也。” 颜师古 注:“厎,细石也。”
词语解释:厎绥  拼音:dǐ suí
得以安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復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孔颖达 疏:“继復先王之大业,致行其道以安四方之人。”
词语解释:厎告  拼音:dǐ gào
诉告。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与人。《左传·襄公九年》:“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厎告。”
词语解释:厎厉  拼音:dǐ lì
磨砺。《汉书·萧望之传》:“愿竭区区,厎厉锋鍔,奉万分之一。”《新唐书·奚陟传》:“ 陟 少自厎厉,著名节。”
词语解释:厎定  拼音:dǐ dìng
(1).平治。《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厎定。” 孔 传:“言三江已入,致定为 震泽 。”厎,一本作“ 底 ”。
(2).平定;安定。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诛叛柔服,而 江 外厎定。”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白羽一麾, 黄鸟 厎定。” 唐 王勃 《三国论》:“愚知 操 之不怀柔 巴 蜀 ,厎定东南,必然之理也。”厎,一本作“ 砥 ”。
词语解释:厎平  拼音:dǐ píng
(1).谓得以平复。《史记·夏本纪》:“ 大野 既都, 东原 厎平。” 张守节 正义:“水去已致平復,言可耕种。”
(2).平坦。《文选·宋玉〈高唐赋〉》:“上至观侧,地盖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厎,平也。’”
(3).平定。《三国志·吴志·孙皓传》“陈事势利害,以申喻 皓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以中军整旅,三方云会,未及浹辰,可使 江 表厎平,南夏顺轨。”
词语解释:厎宁  拼音:dǐ níng
谓谋求安宁。 晋 潘岳 《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寧。”厎,一本作“ 底 ”。
词语解释:厎席  拼音:dǐ xí
细密的蒲席。《书·顾命》:“西序东嚮,敷重厎席。” 孔 传:“厎,蒻苹。”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厎,青蒲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厎”字:“青蒲为席,柔滑而平也。”一说,细竹席。参阅 孔颖达 疏。
词语解释:厎法  拼音:dǐ fǎ
谓确定办法。《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 王国维 《国学丛刊序》:“至於先人厎法,仅就椎轮,歷代开疆,尚多甌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