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厄穷 拼音:è qióng
艰难困苦。 汉 刘向 《列女传·卫寡夫人》:“厄穷而不閔,劳辱而不苟,然后能自致也。”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之二:“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 海南 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及 泉 广 海舶絶不至,药物酱酢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其遇厄穷,其才未尝厥施,故鬱伊不聊之概,一於词陶写之。”词语解释:厄运 拼音:è yùn
艰难困苦的遭遇。 汉 扬雄 《元后诔》:“新都宰衡,明圣作佐。与图国艰,以度厄运。”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琨 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敍丧乱。”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况我谋身拙,逢他厄运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根在,则虽处厄运,犹如霜后之花,其復发也。”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不要紧的,不要紧的,你的厄运就要过了。”词语解释:厄陈 拼音:è chén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厄陈"为遭受困厄的典故。词语解释:厄闰 拼音:è rùn
旧说谓黄杨遇闰年不长,因以“厄闰”喻指境遇艰难。 宋 苏轼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退圃》诗:“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説黄杨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明 南潜 《感怀》诗:“妄想延龄栽白术,伤心厄闰抚黄杨。” 清 曹寅 《雪霁梦游渔村和桐初留别》:“贫士孤云元合调,祁寒厄闰费乘除。”词语解释:厄会 拼音:è huì
众灾会合。犹言厄运。 汉 班彪 《王命论》:“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 信 布 ,彊如 梁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 前蜀 杜光庭 《骆将军醮词》:“臣窃虑列宿五行,缠次有照临之咎,九宫三命,阴阳有厄会之期,以此忧兢,恐成灾厄。”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倡自 宋 人。”词语解释:厄年 拼音:è nián
遭厄运的年岁。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六十六》:“ 宋 王明清 《挥麈録》云:‘本朝名公多戹於六十六。’按,今人以六十六为戹年,亦有本。”词语解释:厄贫 拼音:è pín
困苦贫乏。《周礼·秋官·小行人》:“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 孙诒让 正义:“《乡师》注云:‘囏阨,饥乏也。’厄贫,亦谓民贫乏不能自存,故与札凶同书。”词语解释:厄日 拼音:è rì
遭灾受难之日。 李大钊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各国资本阶级都是战战兢兢的过这一天,人称此日是资本家的厄日。”词语解释:厄台 拼音:è tái
古迹名。在今 河南省 淮阳县 南。相传为 孔子 行经 陈 蔡 断粮处。本名 弩台 , 唐 开元 九年移 孔子庙 于基上,故俗称“厄臺”。事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词语解释:厄难 拼音:è nàn
祸难。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臣初与官属三十六人在 疎勒 更遭厄难,今已五岁矣。”《周书·周惠达传》:“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此儿在家,恐不能育,故借归寧,解儿厄难。” 沙汀 《困兽记》十:“现在整个民族都在受厄难哩,可是大家总得打起精神来活下去!”词语解释:厄祸 拼音:è huò
灾祸。《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蔡琰 ﹞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其辞曰:‘……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戹祸。’”词语解释:厄塞 拼音:è sāi
(1).窘迫艰难,时运不济。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贾人妻》:“僕之厄塞,阽於沟瀆。如此勤勤,所不敢望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贤仆夫》:“ 李敬 者,本 夏侯譙公 之佣也。公久厄塞名场, 敬 寒苦备歷。” 明 李东阳 《书宋诸贤墨跡后》:“今观其尺书寸扎,皆国家天下事也。卒令厄塞困顿,齎志以殁,国亡世改,而其辞独存。”
(2).阻塞。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岂政治失当,事之害物者尚多;上下厄塞,情之不通者非一。”词语解释:厄苦 拼音:è kǔ
困苦。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诗:“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朝夕厄苦,度日如岁。”词语解释:厄气
倒霉气词语解释:厄辱 拼音:è rǔ
困顿屈抑。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广听博观,不遗污贱戹辱之士者,此所以无弃士也。”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而古之士,出污贱戹辱之中,能成功名以报知者,亦不可胜数。”词语解释:厄屯歌 拼音:è tún gē
东汉 赵岐 数贬议 唐玹 , 玹 为京兆尹, 岐 惧祸及,逃难四方,作《戹屯歌》以述备尝艰难困苦之况。《后汉书·赵岐传》:“ 岐 遂逃难四方, 江 、 淮 、海、 岱 ,靡所不歷。自匿姓名,卖饼 北海 市中。时 安丘 孙嵩 年二十餘,游市见 岐 ,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藏 岐 复壁中数年, 岐 作《戹屯歌》二十三章。”词语解释:厄屯 拼音:è tún
困苦艰难。参见“ 戹屯歌 ”。
词语解释:厄屯歌 拼音:è tún gē
东汉 赵岐 数贬议 唐玹 , 玹 为京兆尹, 岐 惧祸及,逃难四方,作《戹屯歌》以述备尝艰难困苦之况。《后汉书·赵岐传》:“ 岐 遂逃难四方, 江 、 淮 、海、 岱 ,靡所不歷。自匿姓名,卖饼 北海 市中。时 安丘 孙嵩 年二十餘,游市见 岐 ,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藏 岐 复壁中数年, 岐 作《戹屯歌》二十三章。”词语解释:厄困 拼音:è kùn
困迫;困难。《史记·太史公自序》:“北涉 汶 泗 ,讲业 齐鲁 之都,观 孔子 之遗风,乡射 邹 嶧 ;戹困 鄱薛 、 彭城 ,过 梁 楚 以归。”《后汉书·袁绍传》:“陛下圣德幼冲,亲遭戹困。” 章炳麟 《国家论》:“身遭戹困,百折而不回者,斯乃箇人所为,非他能代,故足重耳。”词语解释:厄急 拼音:è jí
艰难急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程 十餘年歷秩清显,凡遇乡党厄急,罔不极力。”词语解释:厄菑 拼音:è zī
灾难。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何代无厄菑,神圣不能度。”词语解释:厄里倪厄斯 拼音:è lǐ ní è sī
希腊神话中三个复仇女神的总称。天神乌拉诺斯与地神盖娅的女儿。相传她们是从被残害的父亲的血泊中跳出来的。她们身材高大,眼中流血,头发由许多毒蛇盘结而成。手里拿着由蝮蛇扭成的鞭子,专管惩罚犯罪的人。词语解释:厄灾 拼音:è zāi
灾难。词语解释:厄狭 拼音:è xiá
狭窄。词语解释:厄莎 拼音:è shā
拉祜族语天帝的译音。亦用以称佛祖。《中国民间故事选·扎弩扎别》:“ 厄莎 住在天上,他不做事,日子过得十分好。”原注:“拉祜族话记音,意即天皇。有的地方称佛祖也叫 厄莎 。”词语解释:厄瓜多尔 拼音:è guā duō ěr
南美洲西北部国家。临太平洋。北有赤道穿越,国名意即“赤道国”。面积2836万平方千米。人口1150万(1995年)。首都基多。安第斯山纵贯中部,东、西部为平原。热带气候。石油工业是经济命脉。世界最大的香蕉出口国。海虾养殖业发达。词语解释:厄纽 拼音:è niǔ
积聚郁结。《史记·律书》“大吕者。其於十二子为丑” 唐 张守节 正义:“案:此下闕文。或一本云‘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词语解释:厄境 拼音:è jìng
困境。 郭鹏 《六甲之战》:“十六团团长 顿星云 同志看出 成团长 带的一个营即将陷于厄境。”词语解释:厄害 拼音:è hài
危难祸害。 汉 焦赣 《易林·师之鼎》:“子畏於 匡 ,厄困 陈 蔡 ,德行不危,竟脱厄害。”词语解释:厄抑 拼音:è yì
压制;扼杀。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轰烈一时之 滦州 革命,虽厄抑而陷于悲惨,然民军之气已壮,帝制之魂已夺,功炳千秋,名昭万世矣。”词语解释:厄险 拼音:è xiǎn
险要之地。词语解释:厄滞 拼音:è zhì
艰难阻塞。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周天醮词》:“又恐辰耀所临,行年所歷,因其厄滞,以构灾衰。”词语解释:厄劫 拼音:è jié
灾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女曰:‘自遭厄劫,顿悟大道。即奈何以衾裯之爱,取人仇怨?’”词语解释:厄井 拼音:è jǐng
古井名。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氾水镇 东北 板渚津 南原上。相传 汉高祖 刘邦 与 项羽 战,败于 京索 ,逃入 蒲井 ,追兵至,见双鸠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因名 厄井 。事见《初学记》卷七引 晋 戴延之 《西征记》、《太平寰宇记》卷五二引《风俗通》。词语解释:厄勤 拼音:è qín
艰困劳苦。 汉 班昭 《东征赋》:“入 匡 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