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共8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卷帘卷耳卷白波卷尾卷折卷柜卷角牸卷头语
卷地卷石卷首卷葹卷脔卷掳卷骂卷伴
卷轴卷蓬卷缩卷端卷次卷绶卷覆卷勇
卷藏卷帙卷坐卷单卷领卷棚顶卷轴装卷包
卷衣卷荷卷头卷叶虫卷襞卷腾卷须卷叶蛾
卷怀卷班卷丹卷宗卷第卷筒纸卷款卷席而葬
卷叶卷迹卷施卷地皮卷秩卷牍卷梁卷堂
卷席卷回卷素卷柏卷积云卷涌卷棚卷娄
卷卷卷帐卷中人卷束卷脑卷末卷銋卷冕
卷波卷然卷箨卷握卷武卷领垂衣卷面卷帻

词语解释:卷帘  拼音:juàn lián
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緑。” 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
词语解释:卷地  拼音:juàn dì
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二:“碧城香雾连天暝,黄叶霜风捲地凉。” 元 萨都剌 《题雪山壁图》诗:“长空万里絶飞鸟,捲地旋风吹马倒。”亦形容来势迅猛。 清 李玉 《一捧雪·讦发》:“那里许多人马,捲地而来。”
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势头迅猛。 唐 韩愈 《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 鸟府 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天威卷地过 黄河 ,万里 羌 人尽汉歌。”
词语解释:卷轴  拼音:juàn zhóu
指裱好有轴可卷舒的书籍或字画等。后世书籍装订成册,乃专指有轴的字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一点一拂,动笔皆奇,传世盖少,所谓希见卷轴,故为寳也。”《南齐书·陆澄传》:“僕年少来无事,唯以读书为业……令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復一览便諳,然见卷轴未必多僕。” 叶德辉 《书林清话·书之称卷》:“《旧唐书·经籍志》:‘ 集贤院 御书,经库皆鈿白牙轴,朱带,白牙籤。’盖 隋 唐 间简册已亡,存者止卷轴,故一书又谓之几轴。 韩愈 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三万轴即三万卷也。” 徐迟 《真迹》:“他拿出一个绸包回到榻上,把它在小几上打开。里面显出一个卷轴。他的手指把卷轴上的小纸条给我指出,上面写着五个字 苏东坡 真迹。”
词语解释:卷藏  拼音:juàn cáng
收藏。 唐 孟郊 《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词语解释:卷衣  拼音:juàn yī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咸阳 春景及宫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赠所欢也。” 北周 庾信 《灯赋》:“卷衣 秦后 之牀,送枕 荆臺 之上。”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唐 李颀 《郑樱桃歌》:“后庭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三:“卷衣宫女知多少,谁记 邯郸 一曲歌。”
衮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礼记·杂记上》:“公袭,卷衣一。” 陆德明 释文:“卷,音衮。” 唐 罗隐 《秦望山僧院》诗:“霸主卷衣纔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
词语解释:卷怀  拼音:juàn huái
全部拿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后本师死,稍有遗金,捲怀离寺,作负贩去。”
(1).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刘宝楠 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也……卷而怀之,盖以物喻。”后以“卷怀”谓藏身隐退,收心息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清 恽敬 《逊庵先生家传》:“然前既卷怀不用矣……欲藉乌合之众,陆梁进退,与天命争衡,先生之知岂出此。”
(2).指包容。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考 景皇帝 含道居贞,卷怀前代。”
(3).退避,敛迹。《旧唐书·毕师铎传》:“或谓 师鐸 曰:‘若 秦彦 作帅,则 杨行密 朝闻夕至。如 高令 復帅,外寇必自卷怀。’”
词语解释:卷叶  拼音:juàn yè
未展开的嫩叶。喻细小之物。 宋 范成大 《耳鸣》诗:“一任大千都震吼,便从卷叶证圆通。”
词语解释:卷席  拼音:juàn xí
翻卷席子。多形容气势凶猛,像卷席子一样将全部事物卷走。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一旦义旗举,中原如捲席。”《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始皇 吞噬似长蛇,智力威雄实可夸。 魏国 山河如捲席,风前飞絮雨中花。”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 苍茫 闽 山碧。横扫千军如捲席。”
象卷席子,把东西全部卷进去。喻迅猛急骤。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人民革命军,狂潮如卷席。”
词语解释:卷卷  拼音:juàn juàn
勤苦用力貌。《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 石户 之农, 石户 之农曰:‘捲捲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 陆德明 释文:“捲捲,音权, 郭 音眷,用力貌。”《淮南子·人间训》:“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於小好而塞於大道也。”
(1).忠诚貌;恳切貌。《汉书·贾捐之传》:“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敢昧死竭卷卷。” 颜师古 注:“卷,读与‘拳’同。”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近闻以旌纛出抚近镇,而尚以衰麻故,不得参问动止,卷卷之情,何可以胜!” 宋 沉遘 《甓社湖》诗:“卷卷何所感,似泛 吴江 水。”
(2).零落貌;干缩蜷曲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 宋 曾巩 《高松》诗:“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明 高启 《陪临川公游天池三十韵》:“幽幽霜泉微,卷卷风叶燥。”
词语解释:卷波  拼音:juàn bō
见“ 卷白波 ”。
词语解释:卷白波  拼音:juàn bái bō
古代酒令名。其意说法不一。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饮酒之《卷白波》,义当何起?按 东汉 既擒 白波 贼,戮之如卷席,故酒席倣之,以快人情气也。”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白波》:“盖白者,罚爵之名,饮有不尽者,则以此爵罚之……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 明 方以智 《通雅·器用》:“《卷白波》《鞍马》,皆 唐 人酒令也。”亦省称“ 卷波 ”。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原注:“抛打曲有《调笑》,饮酒有《卷白波》。”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卷波》喝遣输,射覆须猜著。”
词语解释:卷耳  拼音:juàn ěr
(1).菊科植物,又称“苍耳”或“枲耳”。《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 传:“卷耳,苓耳也。” 朱熹 集传:“卷耳,枲耳。叶如鼠耳,丛生如盘。”
(2).石竹科植物。多年簇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绿色并常带淡紫红色。花白色,种子肾形略扁,褐色。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分布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及 欧 亚 温带其他地区。
(3).《诗·周南》篇名。《诗序》说此诗是写后妃“辅助君子”,“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外无险詖私謁之心”。 朱熹 则谓“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虽节俭正直,在位若《羔羊》之时;而思念忧勤,进贤如《卷耳》之际。” 明 谢谠 《四喜记·翠阁耽思》:“深情免使傍人议,嗟我怀人天际,专一须看《卷耳》书。”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诗序》:“﹝诗﹞有託为其人之言寓意者,《卷耳》《江有汜》《采緑》之类是也。”
词语解释:卷石  拼音:juàn shí
如拳大之石。《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一:“ 采石 、 黄鵠磯 ,卷石非雄歫。”
词语解释:卷蓬  拼音:juàn péng
蓬根浅,风卷则飞。喻流徙无定。 明 李贽 《卷蓬根》诗:“尘世无根若捲蓬,主人莫讶我孤踪。”
风卷飞蓬。形容极轻快。《魏书·李安世传》:“百姓为之语曰:‘ 李波 小妹字 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
词语解释:卷帙  拼音:juàn zhì
亦作“ 卷秩 ”。 书籍;篇章。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除凶书及删去浅俗无益教理者,见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著在《隋书·经籍志》,自后卷秩颇增。”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 娥 。”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七:“我所见到较早、卷帙浩繁的连环图画,是 李鞠侪 (又署 觉生 、 李翰园 ,似非一人)的《石头记画册》。”
词语解释:卷荷  拼音:juàn hé
含苞欲放的荷花。 五代 鹿虔扆 《虞美人》词:“卷荷香澹浮烟渚,緑嫩擎新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
词语解释:卷班  拼音:juàn bān
宋 元 朝拜皇帝时的一种制度。谓朝见后官员们随本班班首顺次后转退出。《宋史·礼志二二》:“皇帝御 崇德殿 ……舍人合班奏报閤门无事,唱喏讫,卷班西出。”《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是秋……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无争门而出之扰。”
词语解释:卷迹  拼音:juàn jì
亦作“ 卷跡 ”。 敛迹;退隐。《宋书·自序传》:“既获遄至, 胡 马卷迹。” 唐 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诗:“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三:“志士耻弱植,卷跡甘饥寒。”
词语解释:卷回  拼音:juàn huí
道路弯曲回旋貌。 明 陈子龙 《秣陵杂诗》:“城南何卷迴,芳径多修曼。”
词语解释:卷帐  拼音:juàn zhàng
(1).新郎就婚于女家,三日后夫妇携带嫁奁回男家,称“捲帐”。《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柴夫人 就孝义店嫁了 郭大郎 ,却捲帐回到家中,住了几时。”
(2).旧时谓坐馆的教师休教回家。帐,指绛帐,讲座的代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终岁之好,分手未有一言,终属缺事。闻君捲帐,故窃来一告别耳。”
词语解释:卷然  拼音:juàn rán
柔弱貌。《礼记·檀弓下》:“貍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 陆德明 释文:“卷,音权。本又作‘拳’。” 孔颖达 疏:“执女手之卷然者, 孔子 手执斤斧,如女子之手卷卷然而柔弱。” 王闿运 《帅芳哀词》:“何卷然之弱女,亦见忌於芝兰?”
词语解释:卷白波  拼音:juàn bái bō
古代酒令名。其意说法不一。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饮酒之《卷白波》,义当何起?按 东汉 既擒 白波 贼,戮之如卷席,故酒席倣之,以快人情气也。”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白波》:“盖白者,罚爵之名,饮有不尽者,则以此爵罚之……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 明 方以智 《通雅·器用》:“《卷白波》《鞍马》,皆 唐 人酒令也。”亦省称“ 卷波 ”。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原注:“抛打曲有《调笑》,饮酒有《卷白波》。”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卷波》喝遣输,射覆须猜著。”
词语解释:卷首  拼音:juàn shǒu
(1).书刊的前面部分。 明 毛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跋》:“兹集卷首载《汴梁杂事》,下卷又载《汴京宫殿》,可补 周美成 、 李元叔 二赋之闕。”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藏书家纪板本》:“国初 季振宜 《季沧苇书目》、 钱曾 《述古堂藏书目》,卷首均别为 宋 板书目。” 曹聚仁 《我与我的世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卷首饰有‘古稀天子之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的朱印。”
(2).首卷,成绩最优的第一份考卷。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策》:“上疑首卷有私,於二甲卷首,得 罗万化 ,置於第一。”
词语解释:卷缩  拼音:juàn suō
(1).拳曲而收缩。 杨沫 《春城无处不飞花》:“他枯瘦的身躯卷缩在破烂的麻袋片里。” 宋绍明 《流动的村落》诗:“三伏,骄阳红似火,戈壁滩上,红柳叶卷缩。”
(2).比喻压抑不伸。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丈人虽抱雄才,处高位……上下躓碍而不能尽伸,徒卷缩忧鬱,成疾病于胸中。”
词语解释:卷坐  拼音:juàn zuò
轿舆不掉转方向,往后退去称“捲坐”。《金瓶梅词话》第六五回:“ 吴道官 念毕,端坐轿上,那轿捲坐退下去了。”
词语解释:卷头  拼音:juàn tóu
(1).考卷的封面。《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赶着到 鷲峯寺 写卷头,交卷。”
(2).书刊的开端部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较有意思,较有作用的还是《现代》九月号卷头‘文艺独白’里的 林希隽 先生的大作《杂文和杂文家》。”
词语解释:卷丹  拼音:juàn dān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叶披针形。花下垂,橘红色,上有紫黑色斑点,向外反卷,故名。我国 长江 下游各地多栽培供观赏。花含芳香油,可提取卷丹花浸膏。地下鳞茎似百合,可供食用,亦供药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蔬·卷丹》
词语解释:卷施  拼音:juàn shī
亦作“ 卷葹 ”。 草名。又名“宿莽”。《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按施,《玉篇》作葹。” 晋 郭璞 《卷施赞》:“卷施之草,拔心不死。 屈平 嘉之,讽咏以比。”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九:“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卷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么形状,我却不知道。”
词语解释:卷素  拼音:juàn sù
谓胶黏漆器的胎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髹器》:“凡造椀楪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於旋牀上胶黏而成,名曰捲素。”
词语解释:卷中人  拼音:juàn zhōng rén
犹画中人。 宋 张君房 《丽情集·卷中人》:“ 唐 裴敬中 为察官,奉使 蒲中 ,与 崔徽 相从。 敬中 回, 徽 以不得从为恨,久之成疾,自写其真以寄 裴 曰:‘ 崔徽 一旦不如卷中人矣。’”《花月痕》第四十回:“从此卷中人属我, 少翁 秘术押衙心。”
词语解释:卷箨  拼音:juàn tuò
犹扫箨。比喻消灭敌军。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发难》:“你看这 洛阳 地面,人不知兵,势犹捲籜,好喜好喜!”参见“ 扫籜 ”。
词语解释:扫箨  拼音:sǎo tuò
(1).扫除笋壳。 宋 黄庭坚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之二:“斸枯蚁改穴,扫籜笋迸地。”
(2).喻消灭敌军。语本《晋书·苻坚载记下》:“今有劲卒百万,文武如林,鼓行而摧遗 晋 ,若商风之陨秋籜。”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扫籜谋成频抚剑,量沙力尽为传飡。”
词语解释:卷尾  拼音:juàn wěi
书籍字画的末尾处。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临江戏鱼堂帖》:“ 元祐 间 刘次庄 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是本朝校刻,卷尾附有校勘记。” 叶德辉 《书林清话·唐天祐刻书之伪》:“ 日本 水野梅晓 行笥中有《文选·归去来辞》,卷尾刻‘ 大唐 天祐 二年秋九月八日 餘杭 龙兴寺 沙门 无远 刊行’字一行。”
词语解释:卷葹  拼音:juàn shī
见“ 卷施 ”。
词语解释:卷施  拼音:juàn shī
亦作“ 卷葹 ”。 草名。又名“宿莽”。《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按施,《玉篇》作葹。” 晋 郭璞 《卷施赞》:“卷施之草,拔心不死。 屈平 嘉之,讽咏以比。”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九:“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卷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么形状,我却不知道。”
词语解释:卷端  拼音:juàn duān
书刊开端的部分。 清 周亮工 《书徐氏所藏张林宗先生旧稿》:“并大书其定交之地之年於卷端。”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但卷端又声明着下期要更名为《西北风》了。”
词语解释:卷单  拼音:juàn dān
谓僧人收拾自己的行装离开寺院。 苏曼殊 《非梦记》:“ 遣凡 见生山居宁謐,遂卷单而别。”
词语解释:卷叶虫  拼音:juàn yè chóng
见“ 卷叶蛾 ”。
词语解释:卷叶蛾  拼音:juàn yè é
俗称“卷叶虫”。一种危害果树及其他农作物的害虫。因常把叶片卷成筒状,故名。
词语解释:卷宗  拼音:juàn zōng
案卷;分类汇存的文件。亦指保存文件的夹子。《元典章·台纲二·刷卷须见首尾》:“被刷人员顾知已便,就行另作卷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 广兴 ﹞少聪敏,熟於案牘,每对客背卷宗,如瓶泻水,不餘一字。” 黎之 《从头越》三:“ 郑辉 很善于处理案头的各种材料,他迅速地翻阅着一个个卷宗。”
词语解释:卷地皮  拼音:juàn dì pí
犹言刮地皮。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唐 卢仝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客谢井》:“ 扬州 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词语解释:卷柏  拼音:juàn bǎi
又称“还魂草”。多年生蕨类植物。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性平,味淡微涩,功能收敛,止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卷柏》﹝集解﹞引《别录》曰:“卷柏生 常山 山谷石间,五月、七月采,阴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卷柏》﹝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出近道,丛生石土上,细叶似柏,屈藏如鸡足,青黄色。用之,去下近沙石处。”
词语解释:卷束  拼音:juàn shù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无鏤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 器 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词语解释:卷握  拼音:juàn wò
(1).拳握。握持,掌握。《后汉书·张堪传》:“前 公孙述 破时,珍寳山积,捲握之物,足富十世,而 堪 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李贤 注:“捲握,犹掌握也。谓珠玉之类也。”《南齐书·州郡志上》:“西南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护,专之。捲握之资,富兼十世。”
(2).拳握。比喻凝滞,不流动。《淮南子·要略》:“万物至众,故博为之説,以通其意……所以洮汰涤荡至意,使之无凝竭底滞,捲握而不散也。”
词语解释:卷折  拼音:juàn shé
科举考试的考卷。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矧於士而不士,聚千百帖括卷摺考据词章之辈,於歷代掌故,瞠然未有所见,於万国形势,瞢然未有所闻者,而欲与之共天下,任庶官,行新政,御外侮,其可得乎?”
词语解释:卷脔  拼音:juàn luán
亦作“ 卷挛 ”。
(1).犹拳曲。 唐 韩愈 《城南联句》诗:“涩旋皮卷臠,苦开腹彭亨。”
(2).拘谨畏缩;束缚不伸。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突梯卷臠,为世所贤。”集注引 孙汝听 曰:“《庄子》:‘臠卷抢攘而乱天下。’卷臠,不申舒貌。音拳挛。”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旧念犹存否於后人之胸,虽不可度,顾相观外象,则疲苶卷挛,蛰伏而无动者,固已久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瘠弱槁枯,为日滋永,桎梏顿解,卷挛尚多。”
词语解释:卷次  拼音:juàn cì
书籍按卷分的次序。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石唯庵残稿》:“其家出……《石唯庵诗》残稿一帙见示,皆晚年侨居 吴门 时作,首尾不完,亦无卷次。”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舒铁云古文乐府》:“惟不分卷次部类,亦无弁言目録,详译事文,约畧以作文之岁月为先后。”
词语解释:卷领  拼音:juàn lǐng
领翻于外。古人认为是较原始的服式。《文子·上礼》:“ 老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 晋 左思 《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 重华 而比踪。”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二:“鸿名軼卷领,称首迈垂衣。”
词语解释:卷襞  拼音:juàn bì
卷束折迭。 晋 左思 《娇女诗》:“上下弦柱际,文史輒卷襞。”
词语解释:卷第  拼音:juàn dì
犹卷次。 宋 曾巩 《鲍溶诗集目录序》:“史馆书五卷,总二百篇。 欧阳氏 书无卷第,纔百餘篇。”
词语解释:卷秩  拼音:juàn zhì
见“ 卷帙 ”。
词语解释:卷帙  拼音:juàn zhì
亦作“ 卷秩 ”。 书籍;篇章。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除凶书及删去浅俗无益教理者,见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著在《隋书·经籍志》,自后卷秩颇增。”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 娥 。”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七:“我所见到较早、卷帙浩繁的连环图画,是 李鞠侪 (又署 觉生 、 李翰园 ,似非一人)的《石头记画册》。”
词语解释:卷积云  拼音:juàn jī yún
云层或云片的形状像鱼鳞,云块较小,常排列成行或成群。色白,无阴暗部分。卷积云或卷层云等连在一起,天气就会转坏。谚有“鱼鳞天,不雨也风癫”之说。
为白色无影,呈细波、小球或鱼鳞状的云块。常和卷层云或卷云伴见。大半在多变天气前出现。
词语解释:卷脑  拼音:juàn nǎo
拆卷书脊。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升庵集》引 元 赵孟頫 书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浄几焚香。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
词语解释:卷武  拼音:juàn wǔ
冠缘,帽圈。《宋史·舆服志三》:“ 政和 议礼局更上皇帝冕服之制……中兴仍旧制,延,以罗衣木,玄表朱里,长尺有六寸,前低一寸二分,四旁缘以金,覆於卷武之上,繅以五色丝贯五色玉,前后各十二。”参见“ 卷 ”。
词语解释:卷柜  拼音:juàn guì
放置文件等的柜子;文件柜
词语解释:卷掳  拼音:juàn lǔ
全部夺取;掠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你捲掳家私,嫁了后夫。他有许多东西,在你手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四个公差,见不是头,晓得没甚大生意,且把遗下的破衣旧服,乱捲掳在身边了。”
词语解释:卷绶  拼音:juàn shòu
卷束绶带。谓官吏辞职。《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庆州牧书》:“必欲卷綬避贤,辞病收迹。”
词语解释:卷棚顶  拼音:juàn péng dǐng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两坡交接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屋脊。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坡相交处成弧形的曲面,无明显屋脊。
词语解释:卷腾  拼音:juàn téng
翻腾。 梁启超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其风潮直驰捲腾,溢於 欧洲 以外之天地。”
词语解释:卷筒纸  拼音:juàn tǒng zhǐ
一种制成带状并卷在轴上成筒形的纸。主要供轮转印刷机印刷用。
由造纸机出来的纸张,经复卷机裁切并卷成一定宽度的纸卷。供轮转印刷及各种工业使用。
词语解释:卷牍  拼音:juàn dú
(1).文件。 明 张居正 《请重修〈大明会典〉疏》:“典章法度,不无损益异同,其条贯散见於简册卷牘之间,凡百有司,艰於考据。”
(2).指批阅文件。谓官员从事公务。 清 阮元 《〈山左金石志〉序》:“ 元 以山左卷牘之暇,卽事考览。”
词语解释:卷涌  拼音:juàn yǒng
谓波涛起伏奔涌。 赵自 《第二双眼睛》:“我发现水天交接的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边,飞速向工程船卷涌而来。”
谓波涛起伏奔腾。 赵自 《第二双眼睛》:“我发现水天交接的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边,飞速向工程船卷涌而来。”
词语解释:卷末  拼音:juàn mò
书卷的末尾。 唐 白居易 有《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 叶德辉 《书林清话·南宋临安陈氏刻书之一》:“ 姚覲元 刻 宋 岳珂 《棠湖诗稿》附 钱仪吉 跋云:‘卷末称 临安府 棚北大街 陈氏 印行者,即书坊 陈起 解元也。’”
词语解释:卷领垂衣  拼音:juàn lǐng chuí yī
喻远古无为之治。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诏》:“ 羲 、 农 、 炎 、 昊 以来,卷领垂衣之世,圣人济物,未有如斯者也。”参见“ 卷领 ”。
词语解释:卷领  拼音:juàn lǐng
领翻于外。古人认为是较原始的服式。《文子·上礼》:“ 老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 晋 左思 《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 重华 而比踪。”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二:“鸿名軼卷领,称首迈垂衣。”
词语解释:卷角牸  拼音:juàn jiǎo zì
角蜷曲的牝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明帝 问 周伯仁 :‘ 真长 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犗特。’ 王公 笑其言。 伯仁 曰:‘不如捲角牸,有盘辟之好。’” 刘孝标 注:“以戏 王 也。”
词语解释:卷骂  拼音:juàn mà
方言。破口大骂。
词语解释:卷覆  拼音:juàn fù
谓压倒,胜过。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皇帝垂旒 华 土,则天而动,卷覆三古,怀佩百王。”
词语解释:卷轴装  拼音:juàn zhóu zhuāng
图书装订法之一。把若干张纸粘连成长幅,用木棒(也有用金、玉、瓷、象牙等)做轴,从左到右卷成一束,称为一卷。一般高约一尺,长约数尺到二、三丈。 唐 以前书籍多出抄写,装成卷子。后来的书沿称卷数,即源于此。
词语解释:卷须  拼音:juàn xū
由茎或叶变态形成的须状物。多发生于攀援茎上,用以卷附他物使茎上升。如葡萄、黄瓜、豌豆等都有卷须。
某些植物用来缠绕或附着其他物体的器官。有的卷须由茎演变而成,如葡萄;有的卷须由叶子演变而成,如豌豆。
词语解释:卷款  拼音:juàn kuǎn
将大宗的钱全部带上。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又常有大小人物卷款逃走。”
词语解释:卷梁  拼音:juàn liáng
古代冠内用以支撑而呈弯曲状的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隋书·礼仪志六》:“高山冠,一名侧注,高九寸,铁为卷梁。”
词语解释:卷棚  拼音:juàn péng
堂前有两山而无前后墙的敞轩。《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话説 来保 正从 东京 来下头口,在捲棚内回 西门庆 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放告》:“放告时,官坐捲棚。”
词语解释:卷銋  拼音:juàn rén
谓刀剑卷刃。《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高诱 注:“啮齿卷銋,钝弊无刃。”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銋与卷义相仿,卷銋犹言卷曲。”
词语解释:卷面  拼音:juàn miàn
一种制成短条并包卷成圆筒状的干面条。
(1).卷宗的封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卷案》:“俱先后依次,粘连成卷,上用卷面,待审。”
(2).试卷的封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作《定安策》,凡二千二百八十一字,録於卷面,注里居寓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 严十三 言其秋试时” 葵园主人 兰岩氏 注:“ 乾隆 丙子科, 顺天 乡试,有大书于卷面者,曰 黄四姑娘 开拆,见蓝榜。”
(3).指答卷的外观。《上海市一九八三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作文要求三》:“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注意格式。”
词语解释:卷头语  拼音:juàn tóu yǔ
犹序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而第二期的第一篇,竟又是我的文章,题目是《日译本〈中国小说史略〉序》……但前面却附有一行声明道:‘本篇原来是我为日译本《支那小说史》写的卷头语。’”
词语解释:卷伴  拼音:juàn bàn
诱拐他人妻女潜逃以为伴侣。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杂志》:“南州法度疎略,婚姻多不正。村落强暴窃人妻女以逃,转移他所,安居自若,谓之捲伴,言捲以为伴侣也。”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卷伴》:“深 广 俗多女,嫁聚多不以礼。商人之至南州,窃诱北归,谓之捲伴。其土人亦是捲伴,不能如商人之径去,则其事乃有异。”
词语解释:卷勇  拼音:juàn yǒng
武勇。《说文·手部》:“捲,气埶也……《国语》曰:‘有捲勇。’” 段玉裁 注:“谓作气有势也。”今本《国语·齐语》作“有拳勇”。 章炳麟 《国粹学报祝辞》:“捲勇奘駔,独立不恇,是 易直 所长也。”
词语解释:卷包  拼音:juàn bāo
犹言席卷。《红楼梦》第一○三回:“你们不是常和姑娘説,叫他别受委屈,闹得他们家破人亡,那时将东西卷包儿一走,再配一个好姑爷。”
词语解释:卷叶蛾  拼音:juàn yè é
俗称“卷叶虫”。一种危害果树及其他农作物的害虫。因常把叶片卷成筒状,故名。
词语解释:卷席而葬  拼音:juàn xí ér zàng
谓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后汉书·梁鸿传》:“父 让 , 王莽 时为城门校尉,封 修远伯 ,使奉 少昊 后,寓於 北地 而卒。 鸿 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词语解释:卷堂  拼音:juàn táng
全堂散伙。指生员集体罢学或僧人集体离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月十三日武学生员为 临安府 擅将 柯子冲 、 卢德宣 挞逐,捲堂而去。”《水浒传》第四回:“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鉢要走,此乱叫做捲堂大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迁 临安 而放四君子,散太学生而使作捲堂文以见志者, 赵 宋 之代是也。”
词语解释:卷娄  拼音:juàn lóu
(1).拘挛。衰老背驼貌。《庄子·徐无鬼》:“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 成玄英 疏:“卷娄者,谓背项俛曲,向前挛卷而傴僂也。傴僂挛卷,形劳神倦。” 陈鼓应 注:“娄,同‘僂’。《逍遥游》作‘卷曲’,《大宗师》作‘曲僂’,同义。”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 舜 长九尺,太上员首,龙颜日衡,方庭甚口,面顄亡髦,怀珠握褒,形卷娄。”
(2).羊的别名。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羊》引 明 陈懋仁 《庶物异名疏》:“羊,亦名卷娄。”
词语解释:卷冕  拼音:juàn miǎn
(1).帝王的礼服和礼帽。《礼记·郊特牲》:“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
(2).谓服卷冕。《礼记·祭义》:“天子卷冕北面。” 孔颖达 疏:“天子亲执卑道,服衮冕北面。”《礼记·祭统》:“君卷冕立于阼。”
词语解释:卷帻  拼音:juàn zé
汉 代童子戴的头巾。《仪礼·士冠礼》“緇布冠” 汉 郑玄 注:“今未冠笄者著卷幘。” 孔颖达 疏:“此举 汉 法以况义耳……明 汉 时卷幘亦以布帛之等围绕髮际为之矣。”
共8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