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首字词组
卷舒卷烟卷子卷巴卷甲束兵卷舌音卷云纹卷子本
卷云卷甲卷土来卷甲韬戈卷舌元音卷舌吞声卷云冠卷扬
卷舌卷曲卷饼卷甲衔枚卷甲倍道卷逃卷刃卷扬机
卷土卷发卷篷卷笔刀卷铺盖卷土重来卷尺卷戏

词语解释:卷舒  拼音:juǎn shū
(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词语解释:卷云  拼音:juǎn yún
(1).卷状的云。
(2).一种白色透光,带有柔丝光泽的个体分散的云。一般出现于五千米以上高空。
词语解释:卷舌  拼音:juǎn shé
卷起舌头。形容不敢直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公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於僕也。将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 晋 郭颁 《古墓斑狐记》:“将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参见“ 卷舌 ”。
(1).不开口;闭口不言。《文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李善 注:“言不敢奇异也。故欲谈者卷舌而不言,待彼发而同其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猛士婴城,谋臣卷舌。” 瞿蜕园 注:“卷舌:不开口,无计可施。”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举国莫能和, 巴 人皆卷舌。” 明 刘基 《述志赋》:“众畏谗而卷舌兮,孰能白予之忠诚。”
(2).星名。《汉书·天文志》:“﹝ 元帝 ﹞二年五月,客星见 昴 分,居卷舌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隋书·天文志上》:“卷舌六星在﹝昴﹞北,主口语,以知佞谗也。”
(3).喻邪佞之人。 清 钱谦益 《贺文司理诗册序》:“自今以往,固将黜卷舌於天街,投谗人於有北。”
(4).把舌头卷起来。
词语解释:卷土  拼音:juǎn tǔ
(1).尘土卷起。
(2).卷地皮。谓搜夺无遗。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入门下马若施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词语解释:卷烟  拼音:juǎn yān
见“ 捲烟 ”。
亦作“ 捲烟 ”。 烟丝加入各种调料后,用盘纸卷制成的有一定长度、粗细的烟支。也叫烟卷、香烟。 沙汀 《记贺龙》二七:“说着他又重新装起烟来。而那个青年人也把卷烟摸出来了。”
即纸烟。又称“烟卷”或“香烟”。 沙汀 《记贺龙》二七:“说着……那个青年人也把卷烟摸出来了。”
词语解释:卷甲  拼音:juǎn jiá
收起武装。谓撤退或休兵。 明 李东阳 《古乐府·马嵬曲》:“上皇捲甲三川外,父老含悲 兴庆 前。” 清 陆次云 《圆圆传》:“闻 吴将军 捲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復兴兵。”
(1).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新唐书·王晙传》:“书未报而虏已叛,乃敕 晙 将 并州 兵济 河 以讨。 晙 间行,卷甲捨幕趋山谷。”
(2).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词语解释:卷曲  拼音:juǎn qū
(1).弯曲。《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陆德明 释文:“卷本又作‘拳’。” 成玄英 疏:“卷曲,不端直也。” 宋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卷曲尚谁知散櫟,峥嶸空此咏枯楠。”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我实卷曲,分甘泥涂;而厪公念,乃至斯乎!” 王汶石 《木匠》二:“褐色的杨叶,微微卷曲着,燕子似的,成群地飘飘摇摇。”
(2).蜷缩,肢体弯曲。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女怔忡甫定,回视士人卷曲伏地,喘不能语。”
词语解释:卷发  拼音:juǎn fà
头发屈曲。《隋书·王充传》:“捲髮豺声,沉猜多诡诈。”
古代妇女向上卷曲其发以为饰。《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郑玄 笺:“蠆,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髮末曲上卷然。” 朱熹 集传:“卷音权。” 汉 伶玄 《飞燕外传》:“ 合德 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髮,号新髻。”
词语解释:卷子  拼音:juǎn zi
一种面食品。和面擀成薄片,一面涂上油盐,再卷起蒸熟。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来!来!来!一盘卷子,一盘羊肉,你吃!你吃!”《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贫僧是 保叔塔 寺内僧,前日已送馒头并卷子在宅上。”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只一会工夫,许多卷子、烙饼、煮鸡蛋、咸鸭蛋,塞满了队员们的手里。”
(1).指字画的卷轴;卷起来的古抄本。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画即不然:卷子展看一迴,即妨点污;卷摺不谨,又虞皱裂。” 叶德辉 《书林清话·书之称卷》:“卷子因於竹帛之帛,竹谓简,帛谓纸也。” 钱锺书 《围城》一:“ 方鸿渐 到了 欧洲 ,既不钞 敦煌 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 太平天囯 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
(2).考试写答案的薄本子或单页纸。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太宗 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元 杨显之 《潇湘夜雨》第二折:“目下有一举子,姓 崔 名 通 字 甸士 ,攛过卷子,拟他第一。”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黎明前的故事》:“过了一会,妈妈正改着卷子,爸爸突然从搁楼上急急地跑下来。”
词语解释:卷土来  拼音:juǎn tǔ lái
见“ 卷土重来 ”。
词语解释:卷土重来  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
谓失败后倾其全部力量再图恢复。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国家重地沦亡久,捲土重来在此行。” 清 叶甲 《与家太守书》:“不比乡村耆宿,至头白齿落时,犹挑灯呻吟苦诵,以为石压笋斜出,捲土重来为其口实也。” 孙中山 《革命能得最后之成功》:“那么诸君要究竟如何信仰呢?是要相信我们革命,纵然一时失败,还是可以卷土重来。”
谓失败后重新恢复力量。 唐 杜牧 《题乌江亭》诗:“ 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续范亭 《休养与学习》诗:“卷土重来再奋鬭,革命未成敢息肩。” 王文才 《〈杨慎诗选〉序》:“ 世宗 有意包庇……让这群爪牙卷土重来,不达到压倒朝臣中的正派力量决不罢休。”亦省作“ 卷土来 ”。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 江东 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词语解释:卷饼  拼音:juǎn bǐng
古代称发面饼。
词语解释:卷篷
风卷飞篷
词语解释:卷巴  拼音:juǎn bā
卷(juǎn)
;裹。例如:他把办公室里那些零碎东西卷巴卷巴,都拿回了家。
词语解释:卷甲韬戈  拼音:juǎn jiá tāo gē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啗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明 宋濂 《追封蕲国公谥武义康公神道碑铭序》:“卷甲韜戈,率众臣附。”
词语解释:卷甲衔枚  拼音:juǎn jiá xián méi
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其外轻齎游闕,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词语解释:卷笔刀  拼音:juǎn bǐ dāo
削铅笔的工具
词语解释:卷甲束兵  拼音:juǎn jiá shù bīng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旧唐书·韦凑传》:“当 周 室之衰微也, 秦 师过 周 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王孙满 犹以其不卷甲束兵,讥其无礼,知其必败。”按, 周 朝凡诸侯军队路过天子都门时,需卷甲束兵表示恭敬。
词语解释:卷舌元音  拼音:juǎn shé yuán yīn
指把舌尖卷起来,使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而发出的元音。如普通话中的er(儿、耳、二)。
词语解释:卷甲倍道  拼音:juǎn jiá bèi dào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指急行军。语本《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行密 乃走 庐州 。久之,未知所嚮,问 袭 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 洪州 可乎?’”《明史·宋忠传》:“ 燕王 度 忠 必争 居庸 ,帅精兵八千,卷甲倍道趋 怀来 。”
词语解释:卷铺盖  拼音:juǎn pū gài
比喻辞职或被解雇。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你们收拾不收拾?不收拾我就卷铺盖滚蛋。” 钱锺书 《围城》一:“ 阿刘 哑声告诉,姓 孙 的那几个人打牌,声音太闹,给 法国 管事查到了,大吵其架,自己的饭碗也砸破了,等会就得卷铺盖下船。”
词语解释:卷舌音  拼音:juǎn shé yīn
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也叫翘舌音。
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又称翘舌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词语解释:卷舌吞声  拼音:juǎn shé tūn shēng
形容不发表意见。 宋 李纲 《谢宰执复大规文启》:“杜门屏跡,初非絶物而离羣;卷舌吞声,但欲省缘而藏拙。”
词语解释:卷逃  拼音:juǎn táo
(1).谓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逃跑。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况放息如徇情面,则所出之款项溢於所押之货值,银行已阴受其亏。偶有数户捲逃,被累輒至巨万矣。”
(2).泛指逃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中国 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
(1).谓家人、本单位人或经管人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而逃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啟,把 钟云溪 从前在 上海 如何开土栈……如何倒帐卷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
(2).泛指逃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中国 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不见了。”
词语解释:卷土重来  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
谓失败后倾其全部力量再图恢复。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国家重地沦亡久,捲土重来在此行。” 清 叶甲 《与家太守书》:“不比乡村耆宿,至头白齿落时,犹挑灯呻吟苦诵,以为石压笋斜出,捲土重来为其口实也。” 孙中山 《革命能得最后之成功》:“那么诸君要究竟如何信仰呢?是要相信我们革命,纵然一时失败,还是可以卷土重来。”
谓失败后重新恢复力量。 唐 杜牧 《题乌江亭》诗:“ 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续范亭 《休养与学习》诗:“卷土重来再奋鬭,革命未成敢息肩。” 王文才 《〈杨慎诗选〉序》:“ 世宗 有意包庇……让这群爪牙卷土重来,不达到压倒朝臣中的正派力量决不罢休。”亦省作“ 卷土来 ”。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 江东 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词语解释:卷云纹  拼音:juǎn yún wén
汉 魏 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大都作为瓦当或器物上的边饰。
词语解释:卷云冠  拼音:juǎn yún guān
即通天冠。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上御冠服,如图画星官之状,其通天冠俱用北珠卷结,又名‘卷云冠’。”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驾乘玉輅……头冠皆北珠装结顶通天冠,又谓之‘卷云冠’。”
词语解释:卷刃  拼音:juǎn rèn
刀刃卷曲
词语解释:卷尺  拼音:juǎn chǐ
一种可以自由舒卷的软尺。由布、皮、钢、塑料等制成。
可以自由卷舒的软尺,用布、皮、钢或塑料制成。
词语解释:卷子本  拼音:juǎn zi běn
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 唐 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 陈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
词语解释:卷扬  拼音:juǎn yáng
风带着尘土、纸屑等翻滚飞扬。例如:黄尘卷扬。
词语解释:卷扬机  拼音:juǎn yáng jī
由卷筒、钢丝绳等构成的起重装置。多用于建筑工程、矿业生产中。也叫绞车。
即绞车。矿业上和建筑工程上常用的起重装置。
词语解释:卷戏
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