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首字词组
却是却还却倚却粒却死却睡草却死香却鼠刀
却来却顾却行却略却绝却月眉却金暮夜却尘褥
却归却月却说却避却霜却惑却非殿却才
却回却生却敌却流却曲却敌楼却非冠却勾
却望却去却待却好却论却弃却火雀却之不恭
却立却又却复却再却足却地却笠却病延年
却扫却走却非却罢却却却籍却老霜却敌冠
却如却扇却背却退却妆却情勿过却舍却冠
却老却后却步却埽却苏却老先生却才却奁
却下却坐却倒却病却顿却老还童却行求前却寒帘

词语解释:却是
还是
词语解释:却来  拼音:què lái
亦作“却来”。 归来。 唐 李白 《东鲁见狄博通》诗:“谓言掛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四:“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
词语解释:却归  拼音:què guī
亦作“却归”。 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词语解释:却回  拼音:què huí
亦作“却回”。 回转。 唐 杜甫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一:“西忆 岐阳 信,无人遂却回。”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復命,请先定一走马,兼具寒暄书,其他即俟某却回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至榻前,以袖拂僮面者三,却回曰:‘无妨矣。’”
词语解释:却望  拼音:què wàng
亦作“却望”。 回头远看。 唐 杜甫 《暂如临邑率尔成兴》诗:“暂游阻词伯,却望怀 青关 。”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閒。”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女童队》:“龙楼却望,鼉鼓屡催,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词语解释:却立  拼音:què lì
亦作“却立”。 后退站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金史·逆臣传·仆散师恭》:“至寝殿, 熙宗 闻步屣声,咄之,众皆却立不敢动, 忽土 曰:‘事至此,不进得乎?’”
词语解释:却扫  拼音:què sǎo
亦作“却埽”。亦作“却扫”。 不再扫径迎客。谓闭门谢客。 三国 魏 王粲 《寡妇赋》:“闔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一:“我友蓬蒿士,却扫谢四邻。” 康有为 《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上书痛哭叹中原,岂意穷山却埽门。”
词语解释:却如
恰如;好像
词语解释:却老  拼音:què lǎo
亦作“却老”。
(1).谓避免衰老。《史记·孝武本纪》:“是时而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汉 桓谭 《新论·形神》:“言 老子 用恬惔养性,致寿数百岁。今行其道,寧能延年却老乎?” 唐 包佶 《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 宋 范成大 《紫荷车》诗:“根有却老药,鳞皱友松苓。”
(2).枸杞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象柴,一名纯卢是也,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却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词语解释:却下  拼音:què xià
落下。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以关捩置於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
词语解释:却还  拼音:què huán
亦作“却还”。
(1).退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查谈》:“会有中使至州, 琯 使 昌藻 郊外接候,须臾却还。” 清 方文 《送何元长归兴化》诗:“抆泪却还江北路,萧萧秋雨暗丹枫。”
(2).谓退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伏乞圣慈勒本道长吏及诸州刺史,招缉疲人,一切却还产业,庶使孤穷有託,编户再安。”《太平广记》卷三三六引《广异记·宇文觌》:“ 鍔 灵语嘆息久之,谓 覿 :‘勿令作官,何故受之,此度不能相救矣。’ 覿 云:‘今却还之,如何?’”《旧唐书·德宗纪上》:“已贮纳者仍明置簿历,各给文牒,后准元数却还。”
词语解释:却顾  拼音:què gù
亦作“却顾”。
(1).回顾,回转头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刘法师》:“ 公弼 送法师迴,师却顾,唯见青崖丹壑,向之歌舞,一无所有矣。”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方 周孝侯 童騃纵暴,至比以异物,一旦感激,杀虎斩蛟,从 陆士衡 兄弟,前死不却顾。”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 汪 探听(囊)掷之,中左臂,负标而逃,絶不却顾。”
(2).犹言反复考虑。 宋 秦观 《盗贼上》:“凡盗贼之首既已伏其辜矣,而刀笔之吏不能长虑却顾,简节而疏目,则往往穷支党而治之。”
(3).犹顾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目击狐鼠之横行,而噤不一詰,岂有所却顾与!”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稍有知识者,虽亦知汉族不宜受治於满人,然终不免迟疑却顾。”
词语解释:却月  拼音:què yuè
见“ 却月眉 ”。
词语解释:却月眉  拼音:què yuè méi
亦作“却月眉”。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杜牧 《闺情》诗:“娟娟却月眉,新鬢学鵶飞。”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亦省称“ 却月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誾》:“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词语解释:却生  拼音:què shēng
亦作“却生”。
(1).死而复苏。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 弼 怜之特甚,三日殮毕,追思,欲与再别,因命斵棺,开已却生矣。”
(2).后退贪生。《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以属王,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
词语解释:却去  拼音:què qù
亦作“却去”。 后退;离去。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娇儿不离膝,畏我復却去。” 明 王世贞 《将军行》:“今年胡却去,好復开茅土。”
词语解释:却又
词语解释:却走  拼音:què zǒu
亦作“却走”。 退避;退走。《韩非子·初见秦》:“白刃在前,斧鑕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 汉 王充 《论衡·纪妖》:“ 田单 却走,再拜事之,竟以神下之言闻于 燕 军。” 唐 杜甫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迴鞭却走见天子,朝饮 汉水 暮 灵州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经论日多,杂説亦日出,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
词语解释:却扇  拼音:què shàn
亦作“却扇”。 古代行婚礼时新妇用扇遮脸,交拜后去之。后用以指完婚。 北周 庾信 《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分杯帐里,却扇牀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壻、却扇及观花烛之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灞州 一宦家娶妇,甫却扇,新婿失声狂奔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却扇之夕,风扑花烛灭者再。”
词语解释:却后  拼音:què hòu
亦作“却后”。 犹过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却后数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壻身名宦,尽不减 嶠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却后七日,当还本生。”
词语解释:却坐  拼音:què zuò
亦作“却坐”。
(1).谓离位。 唐 皇甫澈 《赋四相诗·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
(2).犹静坐。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公既休,扃小室,繆篆郁芬,竟日却坐。”
词语解释:却倚  拼音:què yǐ
(1).向后靠。 汉 班固 《西都赋》:“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2).谓既相持又相依。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与 匈奴 、 西域 相却倚,声教远暨,復受汉族之称。”
词语解释:却行  拼音:què xíng
亦作“却行”。
(1).倒退而行。《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 太公 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 太公 。”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峨鬟佇立,敛袂却行。”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謡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
(2).指能倒走的小动物,如蚯蚓之属。《周礼·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连行、紆行……谓之小虫之属。” 郑玄 注:“却行,螾衍之属。” 陆德明 释文:“案此虫能两头行,是却行。”
词语解释:却说
亦作“却说”。 小说或故事的发端辞,后面往往重提前文说过的事。《三国志平话》卷中:“却説 周瑜 伏病数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却説我搬到客栈里住了两天,然后到伯父公馆里去打听。” 雷加 《命名的传说》:“却说一个建筑过 官厅水库 的青年工人,到 三门峡 来了。”
词语解释:却敌  拼音:què dí
亦作“却敌”。 击退敌人。《尸子·劝学》:“今非比志意也,比容貌;非比德行也,而论爵列,亦可以却敌服远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西至 酈 ,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二:“ 寇準 气吞丑虏,故能成却敌之功。”《前汉书平话》卷下:“ 细柳将军 北戍雄,阵前却敌谈笑中。”
词语解释:却待  拼音:què dài
亦作“却待”。 正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到晚回来,却待入 万胜门 ,则听得后面一人叫:‘ 张主管 !’”《水浒传》第九回:“接了银子,却待分手。 鲁智深 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
词语解释:却复  拼音:què fù
恢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其武官準令五品以上,每月六参,三品以上更加三参。顷并停废,今请準令却復旧仪。”
词语解释:却非  拼音:què fēi
亦作“却非”。 见“ 却非冠 ”。
词语解释:却非冠  拼音:què fēi guān
亦作“却非冠”。 古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僕射冠之。”《隋书·礼仪志六》:“却非冠,高五寸,制似长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却非,僕射冠也。”
词语解释:却背  拼音:què bèi
亦作“却背”。
(1).向后倒退。《汉书·枚乘传》:“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跡者,却背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絶。”
(2).后靠;背靠。 晋 左思 《蜀都赋》:“於后则却背 华容 ,北指 崑崙 。”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词语解释:却步  拼音:què bù
亦作“却步”。 却行;后退。《孔子家语·儒行解》:“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 唐 韩愈 《复志赋》:“谅却步以图前兮,不浸近而愈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转疑招致意恶,畏沮却步。青衣促之,乃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吾乡之下劣无赖,与人打架,好用粪帚,足令勇士却步。”
词语解释:却倒  拼音:què dǎo
亦作“却倒”。 反倒,反而。《水浒传》第二四回:“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是件件都替的小人。”《西游记》第四七回:“汝等脸嘴丑陋,只恐唬了人,闯出祸来,却倒无住处矣。”
词语解释:却粒  拼音:què lì
亦作“却粒”。 犹辟谷。谓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託迹 黄 老 ,辞世却粒。”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嗟 文成 之却粒,愿追 松 以远游。”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却粒之辈,飡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羈。”
词语解释:却略  拼音:què lüè
亦作“却略”。
(1).山背隆起貌。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坡陁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仇兆鳌 注:“却略,状山背后拥。” 宋 范成大 《自石林回过小玲珑》诗:“却略巖岫杳,黝纠石牀怪。”
(2).退身。表谦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王 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詔遏使就东厢。 周侯 未悟,即却略下阶。”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却略欲一言,零涕和酒饮。”
词语解释:却避  拼音:què bì
亦作“却避”。 退避。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孝宗 崩, 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 明 李东阳 《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词语解释:却流  拼音:què liú
亦作“却流”。 倒流。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孔子 当 泗水 而葬, 泗水 为之却流。此言 孔子 之德,能使水却,不湍其墓也。” 唐 李白 《大猎赋》:“ 河 汉 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
词语解释:却好
恰好;正好
词语解释:却再
词语解释:却罢  拼音:què bà
亦作“却罢”。 犹也罢。应答之词。《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道:‘……请保正免送。’ 晁盖 道:‘却罢,也送到庄门口。’”
词语解释:却退  拼音:què tuì
亦作“却退”。
(1).击退。《国语·晋语七》:“ 魏颗 以其身却退 秦 师于 辅氏 ,亲止 杜回 ,其勋铭於 景钟 。”
(2).后退;撤退。《汉书·王商传》:“ 商 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 商 貌,大畏之,迁延却退。”《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丙辰奏,大军自 遂城 却退至 满城 。”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一使其言塞事阻,迁延却退,常以无事。”
(3).退还。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所以 熙寧 中通判 杭州 日,因其餽送书中不称本朝正朔,却退其物,待其改书称用年号,然后受之。”
(4).减退。 叶圣陶 《祖母的心》:“应当一面服药,一面用冰囊贴着身体,却退热势。”
词语解释:却埽  拼音:què sào
见“ 却扫 ”。
词语解释:却扫  拼音:què sǎo
亦作“却埽”。亦作“却扫”。 不再扫径迎客。谓闭门谢客。 三国 魏 王粲 《寡妇赋》:“闔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一:“我友蓬蒿士,却扫谢四邻。” 康有为 《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上书痛哭叹中原,岂意穷山却埽门。”
词语解释:却病  拼音:què bìng
亦作“却病”。 消除病痛。 清 曾国藩 《与李眉生书》:“ 申夫 新刻之《聪训斋语》,与 吴漕帅 所刻之《庭训格言》,不特可以进德,可以居业,并可以惜福,可以养身却病。”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惟有服鱼肝油,延年却病以待之耳。”
词语解释:却死  拼音:què sǐ
亦作“却死”。
(1).避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司马贞 索隐:“却死犹避死也。”
(2).指却死香。详该条。
词语解释:却绝  拼音:què jué
亦作“却绝”。拒绝。《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如有往来匯付 日本 银行画单,概行却絶,均以现银交付。”
词语解释:却霜  拼音:què shuāng
亦作“却霜”。 古时 鲜卑 族一种祈暖却寒的习俗。《宋书·索虏传》:“其俗以四月祠天,六月末率大众至 阴山 ,谓之却霜。 阴山 去 平城 六百里,深远饶树木,霜雪未尝释,盖欲以暖气却寒也。”
词语解释:却曲  拼音:què qǔ
亦作“却曲”。 屈曲;曲折。《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周咏 《秋怀》诗:“行行却曲还悽惻,端恐迷阳夹道遮。” 陈樗 《岁晚倦游言归故园别春航》诗之一:“却曲迷阳路,纵横乱石蹲。”
词语解释:却论  拼音:què lùn
亦作“却论”。 犹言反复论难。《鬼谷子·权》:“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陶弘景 注:“言或不合,反覆相难,所以却论前事也。”
词语解释:却足  拼音:què zú
亦作“却足”。 止步。 汉 刘向 《说苑·丛谈》:“一噎之故,絶穀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词语解释:却却  拼音:què què
亦作“却却”。 退缩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十遇词》:“遇俗务则却却,遇谈人过则略略。”
词语解释:却妆
拒受嫁妆
词语解释:却苏  拼音:què sū
亦作“却苏”。 死而复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文合 卒已再宿,停丧将殮,视其面,有色,捫心下,稍温,少顷,却苏。”
词语解释:却顿  拼音:què dùn
后退受阻。《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唐 孔颖达 疏:“前行曰躐,却顿曰疐。”
词语解释:却睡草  拼音:què shuì cǎo
传说中的草,又名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有五味草,初生味甘,花时味酸,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却睡草。 末多国 献此草。” 唐 张祜 《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诗:“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
词语解释:却月眉  拼音:què yuè méi
亦作“却月眉”。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杜牧 《闺情》诗:“娟娟却月眉,新鬢学鵶飞。”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亦省称“ 却月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誾》:“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词语解释:十眉图  拼音:shí méi tú
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 唐玄宗 命画工绘制。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清 赵翼 《试题闲云女郎小照》诗:“试向十眉图比较, 黄崇嘏 恐不如他。”亦省称“ 十眉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诗:“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清 纳兰性德 《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
词语解释:却惑  拼音:què huò
亦作“却惑”。 去邪;消除疑难。《西游补》第六回:“ 项王 当日大乐,叫……谨慎摆酒:一来替娘娘压惊,二来贺孤家斩妖却惑之喜。”
词语解释:却敌楼  拼音:què dí lóu
亦作“却敌楼”。 晋 代设在宫城内的更楼。《南齐书·百官志》:“宫城诸却敌楼上本施鼓,持夜者以应更唱, 太祖 以鼓多惊眠,改以铁磬云。”
词语解释:却弃  拼音:què qì
亦作“却弃”。 舍弃。 唐 杜甫 《观打鱼歌》:“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词语解释:却地  拼音:què dì
辟地。《汉书·主父偃传》:“遂使 蒙恬 将兵而攻 胡 ,却地千里,以 河 为境。”《史记》作“辟地”。
词语解释:却籍  拼音:què jí
亦作“却籍”。 南朝 齐 对检出的伪冒户籍之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为了扩大赋役征收范围, 齐高帝 萧道成 专门设置了校籍官,严令整顿户籍。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参阅《通典·食货三》
词语解释:却情勿过
碍着情面推辞不掉
词语解释:却老先生  拼音:què lǎo xiān shēng
亦作“却老先生”。 镊子的戏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四:“ 王僧虔 晚年恶白髮。一日对客,左右进铜镊。 僧虔 曰:‘却老先生至矣,庶几乎?’”
词语解释:却老还童  拼音:què lǎo huán tóng
返老还童。 清 黄钧宰 《金壶遁墨·候仙》:“摄神御气,救护命宝,可以却老还童。”
词语解释:却死香  拼音:què sǐ xiāng
亦作“却死香”。 古代传说的一种香,能使死者复活。《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却死香﹞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復亡也;以香薰死人,更加神验。” 唐 李商隐 《寓怀》诗:“草为迴生种,香缘却死薰。”
词语解释:却金暮夜  拼音:què jīn mù yè
东汉 杨震 为 东莱 太守,途经 昌邑 ,县令 王密 求见。至晚,以十金奉 杨 曰:“暮夜无知者。” 杨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明 归有光 《送郡别驾王侯考绩序》:“ 侯 为人清廉不扰,真有却金暮夜,饮 贪泉 而不易之操。”
词语解释:却非殿  拼音:què fēi diàn
亦作“却非殿”。 汉 宫殿名,在 洛阳 南宫 中。《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冬十月癸丑,车驾入 洛阳 ,幸 南宫 却非殿 ,遂定都焉。”
词语解释:却非冠  拼音:què fēi guān
亦作“却非冠”。 古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僕射冠之。”《隋书·礼仪志六》:“却非冠,高五寸,制似长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却非,僕射冠也。”
词语解释:却火雀  拼音:què huǒ què
亦作“却火雀”。 鸟名。传说置火中,火即散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顺宗 皇帝即位岁, 拘弭国 贡却火雀(一雄一雌)、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燕,其声清亮,殆不类寻常禽。鸟置於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异,遂盛於水精笼,悬於寝殿,夜则宫人持蜡炬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词语解释:却笠  拼音:què lì
形容山崖险峻,偃覆如簦笠。《淮南子·兵略训》:“硤路津关,大山名塞,龙蛇蟠,却笠居,羊肠道,发笱门。”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兵家矜却笠,地势雄守隘。”
词语解释:却老霜  拼音:què lǎo shuāng
亦作“却老霜”。 养生药名。 宋 陶穀 《清异录·却老霜》:“却老霜,九鍊松枝为之,辟穀长生。”
词语解释:却舍  拼音:què shè
谓后撤三十里。《吕氏春秋·不广》:“ 越 闻之,古善战者莎随賁服,却舍延尸,彼得尸而财费乏。” 高诱 注:“军行三十里为一舍。却舍以缓其尸,使 齐 人得收之。”一说,犹言使其敌退,让屋舍以纳尸。参阅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词语解释:却才  拼音:què shān
1.亦作"却纔"。
2.刚才。
词语解释:却行求前  拼音:què xíng qiú qián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於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词语解释:却鼠刀  拼音:què shǔ dāo
亦作“却鼠刀”。 能驱鼠的刀。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却鼠刀》:“ 苏子瞻 有却鼠刀,云得之於野老,尝匣藏之。用时但焚香,置浄几上,即一室之内无鼠。”
词语解释:却尘褥  拼音:què chén rù
亦作“却尘褥”。 传说不招灰尘的褥子。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载 宠姬 薛瑶英 ……处金丝之帐,却尘之褥。其褥出自 句丽国 。一云是却尘之兽毛所为也,其色殷鲜,光软无比。”
词语解释:却才  拼音:què cái
亦作“却纔”。
词语解释:却勾  拼音:què gōu
勾却,勾销。《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氏 是个记德不记讎的贤妇,念着同胞分上,将前情一笔却勾。”
词语解释:却之不恭  拼音:què zhī bù gōng
《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谓拒绝邀请或馈赠是对别人不恭敬。后多用为接受邀请或馈赠的客套话。《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小道蒙老爹错爱,迭受重礼,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你 车老爷 那么赏脸,实在是却之不恭,咱们就同去。” 原非 《曹书记买马》十:“话说到此处,却之不恭, 喜有娘 也就叫 喜有 收下。”
词语解释:却病延年  拼音:què bìng yán nián
谓消除病痛,延长寿命。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有缘遇之者,得以却病延年。”《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贫僧今教授檀越,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第一种的名称不大好听,第二种却也是却病延年的要诀,连古之儒者也并不讳言的。”
词语解释:却敌冠  拼音:què dí guān
亦作“却敌冠”。 汉 代卫士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却敌冠,前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制似进贤,卫士服之。”
词语解释:却冠  拼音:què guān
鱼皮做的帽。《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絀, 大吴 之国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战国策》……又一本作‘鮭冠黎緤’也。”按,今本《战国策·赵策二》作“鯷冠”。 鲍彪 注:“鯷,大鮎,以其皮为冠。”
词语解释:却奁  拼音:què lián
亦作“却奩”。 拒受嫁妆。指《桃花扇》中 李香君 愤而拒绝权奸 阮大鋮 所赠嫁妆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第七出为《却奁》。 周实 《〈桃花扇〉题辞》:“千古勾栏仅见之,楼头慷慨却奩时。”
词语解释:却寒帘  拼音:què hán lián
亦作“却寒帘”。 古代传说帘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同昌公主 ﹞堂中设连珠之帐,却寒之帘……却寒帘,类玳瑁,斑有紫色。云却寒之鸟骨所为也,未知出自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