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首字词组
即今即安即路即禽即祚即事穷理即心是佛即鹿无虞
即是即如即位即照即用即代即吉即若
即此即真即景即事诗即夕即即即即足足即物穷理
即日即死即留即色空即墨侯即即世世即小见大即立
即事即席即使即目即墨牛即兴表演即心即佛即速
即时即令即将即夜即早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景生情即炤
即墨即命即期即刻即序即刑即温听厉即席发言
即行即戎即拜即且即阼即或即溜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即便即世即叙即兴即忙即政即里渐里 

词语解释:即今  拼音:jí jīn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词语解释:即是  拼音:jí shì
(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词语解释:即此  拼音:jí cǐ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词语解释:即日  拼音:jí rì
(1).当日。《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即日因留 沛公 与饮。” 宋 杨万里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诗:“ 卢溪 在山不知年, 卢溪 出山即日还。”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稚农 耻之,即日还里,假僧舍以居。”
(2).近日。《后汉书·伏湛传》:“帝知 湛 为 青 徐 所信向,遣到 平原 , 异卿 等即日归降,护送 洛阳 。”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十一:“到 容南 ,知昆仲皆苦瘴痢。又闻寻已痊损,不知即日何如?”《水浒传》第四七回:“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説, 祝家庄 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即日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因而正好乘势去拏那厮。”
词语解释: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词语解释:即时  拼音:jí shí
当下;立刻。《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 宋 杨万里 《怪菌歌》:“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红楼梦》第五二回:“ 寳玉 点头,即时换了衣裳。” 王统照 《山道之侧》:“越过 京绥路 轨道,向东北行去,即时入了山里。”
词语解释:即墨  拼音:jí mò
(1).复姓。 汉 有 即墨成 。见《汉书·儒林传》
(2).古地名。在今 山东 平度 东南。 战国 时为 齐 邑, 秦 置县, 北齐 废。
词语解释:即行  拼音:jí xíng
立即。《水浒传》第九八回:“俟新官一到,即行交代,勒兵前来听调。”《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后来 安公子 改为学政,陛辞后即行赴任。”
词语解释:即便  拼音:jí biàn
(1).立即。《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亮 卒於敌庭, 周 在家闻问,即便奔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不敢住时霎,即便待离京华。”《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梁材 候老爷的信写完、封妥,收拾了当,即便起身。”
(2).即使。《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今为三盃薄酒所卖,即便不出一言,吾等何所望也。”《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即便一宿不睡,我也不困,谈谈最好。”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七段:“这种语言,在远离国土的时候,远远听见一句,即便听不真,光从音节语调上,就觉得特别亲切、特别好听。”
词语解释:即安  拼音:jí ān
犹就枕。指休息。《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书而讲贯,夕而习復,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词语解释:即如  拼音:jí rú
正像;就像。例如:即如你所说,她是个水性杨花的人。
词语解释:即真  拼音:jí zhēn
(1).谓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即皇帝位。《汉书·王莽传上》:“ 莽 即灭 翟义 ,自谓威德日盛,获天人助,遂谋即真之事矣。”《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 尧 乃命 舜 代己摄政…… 舜 年八十一即真。”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 道君 自 燕山 密遣使臣齎来,领中有亲书八字,曰:‘便可即真,来救父母。’”《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少主嗣位,而君辅之,如 伊尹 、 周公 ,俟王之年长,而反其政;若天与人归,遂南面即真。”
(2).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亮 於是表 洪 领 蜀郡 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新唐书·戴叔伦传》:“ 皋 讨 李希烈 ,留 叔伦 领府事,试守 抚州 刺史……耕餉岁广,狱无繫囚。俄即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刘 时权三司判官,寻即真,俄知制誥。”
词语解释:即死  拼音:jí sǐ
(1).就死,处死。《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
(2).立即死去。《后汉书·宋则传》:“ 则 子年十岁,与苍头共弩射,苍头弦断矢激,误中之,即死。”《新唐书·夏侯孜传》:“初,堂史署制,仆 孜 怀中,即死。”
词语解释:即席  拼音:jí xí
(1).就席;入座。《仪礼·士冠礼》:“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西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少顷即席,歌舞鞺鞳, 伍 亦赐筵外舍,尽醉方归。”
(2).当座;当场。《梁书·萧介传》:“初, 高祖 招延后进二十餘人,置酒赋诗。 臧盾 以诗不成,罚酒一斗, 盾 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 介 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高祖 两美之曰:‘ 臧盾 之饮, 萧介 之文,即席之美也。’” 明 何景明 《过寺中饮赠张元德侍御》诗:“即席花偏艷,开尊月不孤。” 鲁迅 《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 陶园 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
词语解释:即令  拼音:jí lìng
即使。 明 李贽 《与友人书》之二:“即令心地不明,胸中有数百篇文字,口头有十万首诗书,亦足以惊世而骇俗。” 闻一多 《谨防汉奸合法化》:“抓住了一个,其余一个就跑不掉,即令你要放走他,也不可能。”
词语解释:即命  拼音:jí mìng
(1).顺从正理;遵从王命。《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 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 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 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
(2).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
(3).受天命。谓即天子位。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 ,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词语解释:即戎  拼音:jí róng
用兵;作战。《易·夬》:“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夫民既富而教,然后可以即戎,古之所谓善人者,其不及圣人远甚。”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尔毋以祥刑为苛细,毋以即戎为经奇。”
词语解释:即世  拼音:jí shì
(1).去世。《左传·成公十三年》:“无禄, 献公 即世。”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夫人先即世,令子各清标。”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柳边纪略》:“迨后先子即世,归葬中原。”
(2).今世;眼前。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四折:“这个即世婆婆,莫不是前世的妳妳?”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不争你沉沉不醒,撇下了即世的婆婆。”
(3).世故;狡黠。 元 邓玉宾 《村边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你看他行鍼走綫,拈花摘叶,即世里带着虚嚣。”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断不得哄汉子的口,都是些即世求食鬼狐犹。”
词语解释:即路  拼音:jí lù
启程;上路。《魏书·桓玄传》:“三军文武,愤踊即路。” 唐 沉亚之 《送杜憓序》:“因命生去游,以广其思。三月,生即路。” 宋 曾巩 《太平州回转运状》:“軫艰难於即路,则许之假宠於舟艎;悯匱乏於腾装,则期以致怜於教墨。”
词语解释:即位  拼音:jí wèi
(1).就位。古谓走入中庭左右两侧规定的位置。《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 孔颖达 疏:“入即位者, 郑玄 云卿西面,诸侯北面。” 孙星衍 疏:“经言入即位,不言升阶,知皆陪位于中庭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緇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
(2).亦作“ 即立 ”。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左传·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 元和 十五年,今天子即位。”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 吴王 夫差 ,三十二岁,即位不久,喜功贪杀,骄狂自是,自以为有富国强兵的本领,立下独霸中原的大志。”
词语解释:即景  拼音:jí jǐng
(1).眼前的景物。 唐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 桃源 。”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兴性感弥深,即景无与适。”
(2).就眼前的景物(吟诗、作文或绘画等)。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因时生感,即景言情,此固兴到笔随,以写其愤懣抑鬱之志者也。”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画梦录》的作者 何其芳 :‘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
词语解释:即留  拼音:jí liú
见“ 即溜 ”。
词语解释:即溜  拼音:jí liū
亦作“ 即留 ”。 机灵;精细。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逞末浪不即留,只管里卖风流。”《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一夜我眼也不曾合,他怎么拿得这样即溜。”《水浒后传》第二二回:“在此留宿却不妨,晚间只要自己即溜些。”
词语解释:即使  拼音:jí shǐ
表示假设的让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文帝 即王位,诛 丁仪 、 丁廙 并其男口”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丁掾 ,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文章摹仿之病》:“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倣。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读子书第三》:“或全书尽出伪托,或真伪各半。且即使皆真,而言之紕繆者已不少矣。”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即使只凭热情,自亦当有成效。”
词语解释:即将  拼音:jí jiāng
将要;就要。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 秦 。” 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既然我即将回国,而他又是促使我非回去不可的因素,我觉得应当一无保留地告诉你。”
词语解释:即期  拼音:jí qī
立即;近期;短时间内。例如:即期付现。
词语解释:即拜  拼音:jí bài
就其所在之地授予官职。《汉书·赵充国传》:“上乃……即拜 酒泉 太守 武贤 为破羌将军,赐璽书嘉纳其册。” 颜师古 注:“即,就也,就其郡而拜之。”《晋书·竟陵王楙传》:“ 楙 从之,乃自承制都督 兖州 刺史、车骑将军,表于天子。时帝在 长安 遣使者 刘虔 即拜焉。” 明 方以智 《通雅·官制》:“即拜,就其所在拜授也。”
词语解释:即叙  拼音:jí xù
亦作“ 即序 ”。 就序;归顺。《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羌 髳 之属皆就次叙,美 禹 之功及 戎 狄 也。”《汉书·西域传赞》《书》作“即序”。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 西倾 顺轨, 荆南 怀憓, 朔北 思韙。”《魏书·袁翻传》:“故能使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封建》:“ 公旦 喜於重译, 文命 矜其即叙。”
词语解释:即禽  拼音:jí qín
犹打猎。《后汉书·逸民传·野王二老》:“﹝ 光武 ﹞既反,因於 野王 猎,路见二老者即禽。”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次琼岳韵》:“我武因冬狩,何言是即禽。”
词语解释:即照  拼音:jí zhào
萤火虫的别名。《尔雅·释虫》:“萤火,即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唐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云:“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
词语解释:即事诗
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词语解释:即色空  拼音:jí sè kōng
东晋 佛教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 支遁 所创。谓“色”(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假合而生起的,没有独立的实体,自性是“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于法开》:“﹝ 于法开 ﹞后移 白山 灵鷲寺 ,每与 支道林 争即色空义。”
词语解释:即目  拼音:jí mù
(1).眼前所见。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
(2).目前;现在。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
词语解释:即夜  拼音:jí yè
当夜。《汉书·高帝纪上》:“ 项伯 许诺,即夜復去。”《后汉书·宦者传·孙程》:“ 镇 引劒击 景 墯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送廷尉狱,即夜死。”
词语解释:即刻  拼音:jí kè
立刻。《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 沉从文 《灯》:“因为恐怕我不能即刻回家,她就走了。”
词语解释:即且  拼音:jí qiě
即蝍蛆。蜈蚣的别名。《史记·龟策列传》:“蝟辱於鹊,腾蛇之神而殆於即且。” 张守节 正义:“即,津日反。且,则余反。即吴公也。状如蚰蜒而大,黑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六:“ 庄子 言:‘即且甘带’。即且,蜈蚣;带,蛇也。” 清 曹寅 《再题朴仙画五毒图》诗:“跂跂胍胍善缘壁,即且甘带鼄罗织。”
词语解释:即兴  拼音:jí xìng
对眼前事物有所感触,临时产生兴致。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那可羡可喜的歌工,以歌为业,不但取传统的材料,还能自己即兴成歌,用旧的语句,而情事是随意戏造的。” 姜妙香 《追怀往事》:“我们在演出之前并没有计划这样改动,是 兰芳 在台上即兴的创造。”
词语解释:即祚  拼音:jí zuò
(皇帝)即位登基。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陛下即祚,復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纱帽》:“ 宋 苍梧王 死, 王敬则 取白纱帽加 萧道成 首,使即祚,曰:‘谁敢復动!’ 道成 不肯。” 元 阿鲁图 《进〈金史〉表》:“ 唐太宗 即祚,命 魏徵 以作《隋书》。”
词语解释:即用  拼音:jí yòng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词语解释:即夕  拼音:jí xī
当天晚上。例如: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词语解释:即墨侯  拼音:jí mò hòu
砚的别名。据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载, 唐 人 文嵩 曾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曰:“上利其器用,嘉其谨默,詔命常侍御案之右,以备濡染,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后因用以称砚。 宋 王迈 《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词语解释:即墨牛  拼音:jí mò niú
战国 时, 齐 将 田单 固守 即墨 ,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苇于尾。夜燃牛尾,牛惊怒,冲溃 燕 军。见《史记·田单列传》。后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深巖藏浴凤,鲜隰媚潜虬。不料 邯郸 蝨,俄成 即墨 牛。”《旧唐书·黄巢传》:“不烦 即墨 之牛,若驾 昆阳 之象。”
词语解释:即早  拼音:jí zǎo
犹及早,趁早。《白雪遗音·岭儿调·独坐黄昏》:“后遇着卖油郎,他説茫茫苦海,即早回头。” 郭沫若 《集外·请大家学习新文字》:“这是我们现代进步的青年每一个人都应该即早学习而采用的。”
词语解释:即序  拼音:jí xù
见“ 即叙 ”。
词语解释:即叙  拼音:jí xù
亦作“ 即序 ”。 就序;归顺。《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羌 髳 之属皆就次叙,美 禹 之功及 戎 狄 也。”《汉书·西域传赞》《书》作“即序”。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 西倾 顺轨, 荆南 怀憓, 朔北 思韙。”《魏书·袁翻传》:“故能使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封建》:“ 公旦 喜於重译, 文命 矜其即叙。”
词语解释:即阼  拼音:jí zuò
即位,登基。《史记·孝文本纪》:“辛亥,皇帝即阼,謁 高庙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道光 三十年, 文宗 即阼。”
词语解释:即忙  拼音:jí máng
急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女子会意,即忙当櫓,把船移在一个无人往来的所在。”《红楼梦》第一○五回:“正説着,听见里头乱嚷出来説:‘老太太不好了!’急的 贾政 即忙进去。”
词语解释:即事穷理  拼音:jí shì qióng lǐ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清 王夫之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士文伯论日食》:“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词语解释:即代  拼音:jí dài
即世,逝世。 唐 讳“世”,改世作“代”。《金石续编·唐长丰令李丕墓志铭》:“沉疾於故林私第,即代之日,春秋六十有三。”
词语解释:即即  拼音:jí jí
(1).充实。《汉书·礼乐志》:“磑磑即即,师象山则。”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即即,充实也。”一说磑磑即即,为居高思谦之义。参阅 王先谦 补注。
(2).凤鸟鸣声。 汉 王充 《论衡·讲瑞》:“雄曰凤,雌曰皇。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词语解释:即即世世  拼音:jí jí shì shì
世故;狡猾。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 鶯鶯 做妹妹拜哥哥。”参见“ 即世 ”。
词语解释:即世  拼音:jí shì
(1).去世。《左传·成公十三年》:“无禄, 献公 即世。”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夫人先即世,令子各清标。”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柳边纪略》:“迨后先子即世,归葬中原。”
(2).今世;眼前。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四折:“这个即世婆婆,莫不是前世的妳妳?”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不争你沉沉不醒,撇下了即世的婆婆。”
(3).世故;狡黠。 元 邓玉宾 《村边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你看他行鍼走綫,拈花摘叶,即世里带着虚嚣。”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断不得哄汉子的口,都是些即世求食鬼狐犹。”
词语解释:即兴表演  拼音:jí xìng biǎo yǎn
(1).谓不依据剧本或事先未经排练而临时进行的表演。 张一弓 《黑娃照相》:“围观的人们先是愕然不知所云,继而明白这是 黑娃 的即兴表演,一个个前仰后合,哗笑起来。”
(2).指临时表演。《文汇报》1985.12.22:“有时还会发挥维吾尔族人民善歌善舞特点,为旅游者即兴表演多姿多彩的文娱节目。”
词语解释: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拼音: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 ,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就拿这个人整治他人的方式,反过来整治这个人本身
词语解释:即刑  拼音:jí xíng
就刑。谓处死。《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 人使 人叔仪 对,曰:‘群臣不佞,得罪於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以为君忧。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弔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貺。’”
词语解释:即或  拼音:jí huò
即使。《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蒙姐姐救了性命,已经是万分之幸,不见得此去再有甚么意外的事;即或有事,这也是命中造定,真个叫姐姐管我们一辈子不成?”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红军路过的时候,当地群众未必有机会见到 毛主席 ,即或见到,也未必认识。”
词语解释:即政  拼音:jí zhèng
执掌政权。《诗·周颂·烈文序》:“《烈文》, 成王 即政,诸侯助祭也。” 孔颖达 疏:“谓 周公 居摄七年,致政 成王 。 成王 乃以明年岁首,即此为君之政。”
词语解释:即心是佛  拼音:jí xīn shì fó
见“ 即心即佛 ”。
词语解释:即心即佛  拼音:jí xīn jí fó
亦作“ 即心是佛 ”。 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景德传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十五·十八重地狱》:“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为业,皆目前者也。”
词语解释:即吉  拼音:jí jí
谓居丧期满。古代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故称。 晋 傅咸 《理李含表》:“ 世祖 之崩,曾不数旬,释然即吉,引古绳今,闔世皆应有贬。”《宋书·谢弘微传》:“即吉之后,犹未復膳。”
词语解释:即即足足  拼音:jí jí zú zú
象声词。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譬如有一堆蛆虫在这里罢,一律即即足足,自以为是绅士淑女,文人学士,名宦高人,互相点头,雍容揖让,天下太平。”
词语解释:即小见大  拼音:jí xiǎo jiàn dà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鲁迅 《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短篇小说的题材不怕‘小’,关键是在于要‘即小见大’,这就要看作家的思想水平和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工力了。”
词语解释:即心即佛  拼音:jí xīn jí fó
亦作“ 即心是佛 ”。 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景德传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十五·十八重地狱》:“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为业,皆目前者也。”
词语解释:即景生情  拼音:jí jǐng shēng qíng
由眼前景象而触发某种情绪、感想。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碧沚诗》:“此诗流丽畅逸,而第七句关锁处,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茅盾 《子夜》二:“这一句即景生情的俏皮话引得一些哭丧着脸儿的投机失败者也破声笑了。”
词语解释:即温听厉  拼音:jí wēn tīng lì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后以“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会遇》:“不得即温听厉,良以为歉。”
词语解释:即溜  拼音:jí liū
亦作“ 即留 ”。 机灵;精细。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逞末浪不即留,只管里卖风流。”《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一夜我眼也不曾合,他怎么拿得这样即溜。”《水浒后传》第二二回:“在此留宿却不妨,晚间只要自己即溜些。”
词语解释:即里渐里  拼音:jí lǐ jiàn lǐ
亦作“ 即里渐里 ”。 逐渐。 元 王和卿 《百字知秋令》曲:“沉烟烬细里末里微分间即里渐里消。” 元 无名氏 《柳营曲·风月担》:“统鏝情忺,爱钱娘严,少不得即里渐里病厌厌。”
词语解释:即鹿无虞  拼音:jí lù wú yú
《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孔颖达 疏:“即,就也;虞,谓虞官。如人之田猎,欲从就於鹿,当有虞官助己,商度形势可否,乃始得鹿;若无虞官,即虚入于林木之中。” 高亨 注:“即鹿,犹言从鹿,逐鹿耳。”后因以喻条件不具备而盲目从事,徒劳无功。《后汉书·何进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今欲凿空寻访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岂惟徒劳,必大烦扰。”
词语解释:即若  拼音:jí ruò
即便;即使
词语解释:即物穷理  拼音:jí wù qióng lǐ
程 朱 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宋 朱熹 集注:“閒尝窃取 程子 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严复 《原强》:“夫 朱子 以即物穷理释格物致知,是也;至以读书穷理言之,风斯在下矣。”
词语解释:即立  拼音:jí lì
见“ 即位 ”。
词语解释:即位  拼音:jí wèi
(1).就位。古谓走入中庭左右两侧规定的位置。《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 孔颖达 疏:“入即位者, 郑玄 云卿西面,诸侯北面。” 孙星衍 疏:“经言入即位,不言升阶,知皆陪位于中庭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緇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
(2).亦作“ 即立 ”。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左传·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 元和 十五年,今天子即位。”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 吴王 夫差 ,三十二岁,即位不久,喜功贪杀,骄狂自是,自以为有富国强兵的本领,立下独霸中原的大志。”
词语解释:即速  拼音:jí sù
立刻;赶快。《白雪遗音·马头调·哈叭狗儿》:“忽听的外面,把门轻敲,不敢声高,奴就即速开了门,一见情人微微笑,问问根苗。” 蒋光慈 《田野的风》:“ 张进德 极力主张即速办一个学校。”
词语解释:即炤
萤火虫的别名。《尔雅·释虫》:“萤火,即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唐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云:“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
词语解释:即席发言  拼音:jí xí fā yán
临时、当场或即席做某事。例如:他极少即席发言,尤其在严肃的场合从来不即席发言。
词语解释: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拼音: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 ,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就拿这个人整治他人的方式,反过来整治这个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