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18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金印祖印锁印字印水印官印迹印镌印
心印铸印通印开印挂印影印鼠印盗印
解印封印弄印鹊印符印雕印鸿印承印
相印堂印桃印销印大印石印模印千里印
六印佛印四印真印斜印视印足印彩印
侯印密印主印洗印重印蜜印摹印手印
佩印正印玉印法印诗印檀印五印册印
黄金印斗印空印牌印章印黄封印复印痕印
香印银印龟印中印省印指印钤印刓印
上印刻印铜印火印交印夺印半印订印

词语解释:金印  拼音:jīn yìn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词语解释:心印  拼音:xīn yìn
(1).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坛经·顿渐品》:“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於佛经。’” 唐 韩偓 《江岸闲步》诗:“立谈禪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折:“心印非遥,只在本来还照。回头早,认得胎胞儘,四大皆安好。”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此格致诚正之説,所以阐 尧 舜 之正传而为 孔氏 之心印也。”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而二美意皆属予,微露拒 程 之意, 程子 亦心印。”
(4).心心相印。 沉从文 《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5).拆字术。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与心合,是之谓印。爰及万法,缘虑施为,随心所合,皆得名印。”
词语解释:解印  拼音:jiě yìn
见“ 解印綬 ”。
词语解释:解印绶  拼音:jiě yìn shòu
解下印绶。谓辞免官职。《汉书·薛宣传》:“ 游 ( 谢游 )得檄,亦解印綬去。”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 敬子 解其意。一夕,解印綬遁去。” 梁启超 《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二节:“ 噶苏士 既解印綬,旋察 古鲁家 之异志,知事不可为,乃避难于 突厥 。”亦省作“ 解綬 ”、“ 解印 ”。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郡政有错,争之不从,即解綬去。” 唐 王维 《济上四贤咏》:“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元 张可久 《朱履曲·归兴》曲:“堂上先生解印,松边稚子迎门。”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下官 苏州 太守 卜康民 ,地处衝繁,事多盘错,未得掛冠之便,难萌解綬之心。”
词语解释:相印  拼音:xiāng yìn
相投合,相一致。 鲁迅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丞相之印。《战国策·秦策三》:“ 应侯 因谢病,请归相印。”《史记·张仪列传》:“乃以相印授 张仪 ,厚赂之。” 唐 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诗:“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词语解释:六印  拼音:liù yìn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词语解释:侯印  拼音:hòu yìn
侯爵之印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何不齎臣侯印,拜 范阳 令, 范阳 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武信君 从其计,因使 蒯通 赐 范阳 令侯印。”
词语解释:佩印  拼音:pèi yìn
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 唐 王维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诗:“闻道 百城 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 唐 韦庄 《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词语解释:黄金印  拼音:huáng jīn yìn
黄金制作的印章。古时公侯将相所佩。《史记·五宗世家论》:“ 高祖 时诸侯皆赋,得自除内史以下, 汉 独为置丞相,黄金印。” 唐 李白 《别内赴徵》诗之二:“归时儻佩黄金印,莫见 苏秦 不下机。” 明 吴昜 《威宁伯王襄敏公越》诗:“惨淡黄金印,零落白羽扇。”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
词语解释:香印  拼音:xiāng yìn
即印香。 唐 白居易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緑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参见“ 印香 ”。
词语解释:印香  拼音:yìn xiāng
用多种香料捣末和匀做成的一种香。 唐 王建 《香印》诗:“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 前蜀 贯休 《题简禅师院》诗:“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 宋 苏轼 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参阅 宋 洪刍 《香谱·印香法》
词语解释:上印  拼音:shàng yìn
上缴官印。谓辞官退职。 唐 刘长卿 《赠元容州》诗:“拥旌临 合浦 ,上印卧 长沙 。” 宋 真德秀 《代外舅谢丞相转官启》:“上印归田,已就休官之列;赏功试邑,遽陞元士之班。”
词语解释:祖印  拼音:zǔ yìn
祖师法印。 宋 黄庭坚 《次韵知命入青原山口》:“山形与祖印,岑絶两相当。”
词语解释:铸印  拼音:zhù yìn
铸造官印。《太平御览》卷九三一引 锺离岫 《会稽后贤传》:“ 孔愉 字 敬康 ,尝至 吴兴 餘不亭 ,见人笼龟於路, 愉 求买而放於溪中。龟行至水,反顾视 愉 。及封此亭而铸印,龟首廻屈,三铸不正,有似昔龟之顾。灵德感应如此。”因用为咏龟之典。 唐 李群玉 《龟》诗:“冠山期不小,铸印事寧虚。”
词语解释:封印  拼音:fēng yìn
(1).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不盈千者,亦封印之。”《晋书·陶侃传》:“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 宋 文同 《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诗:“筠籨包荔子,四角具封印。”
(2).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 唐 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 荆山 入座隅。” 明 时于除夕封印,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清 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天之内择吉开印。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开印封印》
词语解释:堂印  拼音:táng yìn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唐 韩愈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诗:“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公破贼年。” 唐 王建 《送裴相公上太原》诗:“还携堂印向 并州 ,将相兼权是 武侯 。”参见“ 堂老 ”。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饮酒家谓重四为堂印。” 清 郝懿行 《证俗文·赌博》:“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
词语解释:堂老  拼音:táng lǎo
(1). 唐 宰相治事之所为政事堂,亦称中书堂,故宰相彼此尊称为堂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老。”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太子庶子为宫相,宰相呼为堂老,两省相呼为阁老。”
(2).谓母亲。见 清 翟灏 《通俗编·称谓》
词语解释:佛印  拼音:fó yìn
(1).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唐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心持佛印久,摽割魔军退。”
(2). 宋 僧,名 了元 。字 觉老 ,与 苏轼 、 黄庭坚 相友善,能诗。 哲宗 元符 元年圆寂。《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 佛印 时时把佛理晓悟 东坡 , 东坡 渐渐信心。” 清 孙枝蔚 《登妙高堂》诗:“ 佛印 苏公 在何处,高臺未入 雍门 弹。”参阅《续传灯录》卷五、《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
词语解释:密印  拼音:mì yìn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大日经·密印品》:“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语,应知皆是真言。”
(3).佛教禅宗指 达摩 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清 龚自珍 《最录天台传佛心印记》:“其曰传佛心印何也? 达摩 之东,此方人争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别传歟?’”
词语解释:正印  拼音:zhèng yìn
(1).犹正宗。 宋 王迈 《代通舶使启》:“追 河閒 于千载,后得礼乐之盛,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传文章之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词语解释:斗印  拼音:dòu yìn
大印。指官印。 金 刘中 《冷岩公柳溪》诗:“斗印轻抛繫肘金,故园风物动归心。”
词语解释:银印  拼音:yín yìn
银质的官印。《史记·南越列传》:“於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 吕嘉 银印。” 唐 杜甫 《酬薛判官见赠》诗:“我嘆黑头白,君看银印青。”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所掌银印龟纽、藏於内府。”参见“ 银印青綬 ”。
词语解释:银印青绶  拼音:yín yìn qīng shòu
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银青 ”。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银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词语解释:刻印  拼音:kè yìn
(1).雕刻印章。《史记·留侯世家》:“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晋书·职官志》:“二曰印曹,掌刻印。”
(2).雕版印刷。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陈师曾 、 齐白石 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 日本 木刻专家之上。” 赵诚 《中国古代韵书》第六章第一节:“《中原音韵》是 元 周德清 根据当时戏剧家如 关汉卿 、 马致远 等人的戏曲作品的用韵字编辑而成……到了 元 元统 元年(公元1333),才加以修改,写成定本,并正式刻印出来。”
(3).比喻印象极深,不易磨灭。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当天的情形是还活鲜鲜地刻印在我的脑子里面的。” 巴金 《家》十四:“过去的事好像已经刻印在心上了。”
词语解释:锁印  拼音:suǒ yìn
亦作“鎻印”。 古代谓岁终封印停止办公。 唐 贾岛 《寄武功姚主簿》诗:“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一本作“鎻印”。 清 吴伟业 《岁暮送穆大苑先往桐庐》诗之三:“锁印槐厅静,班春柏酒新。”
词语解释:通印  拼音:tōng yìn
“ 通印子鱼 ”的省称。 宋 陆游 《食新有感贫居久蔬食至是方稍得肉》诗:“出波鱼美如通印,下栈羊肥抵卧沙。”
词语解释:弄印  拼音:nòng yìn
《史记·张丞相列传》:“ 高祖 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 赵尧 曰:‘无以易 尧 。’遂拜 赵尧 为御史大夫。”后因称任命御史大夫为“弄印”。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旧唐书·尹思贞传》:“宜承弄印之荣,式允登车之志。可御史大夫。”
词语解释:桃印  拼音:táo yìn
(1).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 王先谦 集解:“ 钱大昕 曰:桃印,《宋书·礼志》作‘桃卯’。注称‘桃印’,本《汉志》,所以辅卯金,则印当为卯之譌。 黄山 曰:《事物纪原》载 汉 用朱索,连五色刚卯为门户饰,是桃卯即刚卯矣。而《舆服志》明以卯为印,则桃卯亦可谓桃印,非譌也。”《晋书·礼志上》:“按 汉 仪则仲夏设之,有桃印,无磔鸡。”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五:“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
(2).谓女子口唇涂红。 明 沉仕 《桂枝香·美姝》曲:“玉容梅衬,絳唇桃印。”
词语解释:四印  拼音:sì yìn
旧指四种修养身心之道。 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我提养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赠君: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 任渊 注:“宗门有三印,谓印空、印水、印泥。 山谷 作《云峯悦禪师语録序》云:‘不受然灯记别,自提三印正宗。’今云‘四印’,亦犹此意,谓忍、默、平、直也。”
词语解释:主印  拼音:zhǔ yìn
掌印。指担任官职。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主印三年坐,山居百事休。” 唐 许浑 《赠何处士》诗:“白头主印青山下,虽遇 唐 生不敢亲。”
词语解释:玉印  拼音:yù yìn
(1).玉制之印。《汉书·郊祀志上》:“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绍 ( 袁绍 )又尝得一玉印,於 太祖 坐中举向其肘, 太祖 由是笑而恶焉。” 清 郑燮 《骨董》诗:“缺角古玉印,铜章盘龟螭。”
(2).指道教镇妖驱邪的印。《元史·释老传·张宗演》:“ 世祖 尝命取其祖 天师 所传玉印、寳剑观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受命回山,将《盟威》《都功》等诸品祕籙,及斩邪二剑,玉册,玉印等物,封置一函。”
词语解释:空印  拼音:kōng yìn
佛教语。地、水、火、风、空五大印相之一。以拇指作形,象征虚空,故称。 唐 梁肃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石幢赞》序:“倾沙界以施,而施有穷;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终。唯金刚空印,永不坏灭。”
词语解释:龟印  拼音:guī yìn
雕成龟形印纽的印章。语本 汉 卫宏 《汉官旧仪补遗》卷上:“列侯印黄金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后遂用作官印的通称。 唐 司空曙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豸冠亲穀弁,龟印识荷衣。” 宋 司马光 《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 蚕丛 龟印解,鶉野隼旟新。”
词语解释:铜印  拼音:tóng yìn
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 汉 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 南朝 诸州刺史多用铜印, 唐 诸司、 宋 六部以下用铜印, 清 府、州、县皆用铜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墨綬。” 唐 李颀 《送崔婴赴汉阳》诗:“纔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 汉水 清。”《宋史·舆服志六》:“印制。两 汉 以后,人臣有金印、银印、铜印。 唐 制,诸司皆用铜印, 宋 因之。”
词语解释:字印  拼音:zì yìn
即印刷用的活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 庆历 中,有布衣 毕昇 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脣,每字为一印……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词语解释:开印  拼音:kāi yìn
(1).犹启封。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三雅陈席,百味开印。”
(2).指旧时官府于年底封印,次年正月开封用印,照常办事。泛指官吏办公。 唐 贾岛 《宿姚少府北斋》诗:“鸟絶吏归后,蛩鸣客卧时。锁城凉雨细,开印曙鐘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这时残冬已过,开印后,宗师按临 温州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开印》:“开印之期,大约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三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先行知照,朝服行礼。开印之后,则照常办事矣。”
(3).书报、图片等开始印刷。如:本报今日三点十分开印。
词语解释:鹊印  拼音:què yìn
(1).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载, 张颢 得山鹊所化的金印,官至太尉,后遂以“鹊印”指得官的喜兆。 唐 张鷟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羊车映玉,焕昇气於淮川;鹊印流金,鬱灵符於宝轴。”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告身状》:“宝过金籯,瑞同鹊印。”
(2).借指公侯之位。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明 徐渭 《边词》之十九:“手把龙韜何用读,臂悬鹊印自然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 李广 难封,岂忘情于鹊印; 冯唐 虽老,尚属意于龙头。”参见“ 鹊石 ”。
词语解释:鹊石  拼音:què sh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常山 张颢 ,为 梁州 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顥 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顥 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 汝南 樊衡夷 上言:‘ 尧 舜 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 顥 后官至太尉。”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 明 张煌言 《寿安福伯邓如磐》诗:“鹊石文垂早建牙,归来长啸饵丹砂。”
词语解释:销印  拼音:xiāo yìn
销毁印章。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贵其真》:“ 汉高祖 临大事,铸印销印,甚於儿戯,然其正直明白之心,照映千古。” 清 姚佺 《张子房》诗:“乃至 秦 亡 韩 有后,一言销印为谁谋。”
词语解释:真印  拼音:zhēn yìn
禅宗谓直指人心、教外别传的心印。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初, 达摩 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同躋智地,密付真印。”
词语解释:洗印  拼音:xǐ yìn
或洗和印制照片或影片。
词语解释:法印  拼音:fǎ yìn
佛教语。判定佛法的标准。主要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大智度论》卷二二:“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 唐 无可 《题青龙寺纵公房》诗:“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以彼其人而説无生之达摩,讲二空之法印,言不顾行,谁其信之?”
词语解释:牌印  拼音:pái yìn
令牌和印信。《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令孜 夜入 建 军,以节度观察牌印授 建 。”《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四年》:“将佐已下从行者三百餘人,并牌印皆没不返。” 胡三省 注:“古者授官赐印綬,常佩之於身,至解官则解綬。至 唐 始置职印,任其职者,传而用之。其印盛之以匣,当官者寘之卧内,别为一牌,使吏掌之,以谨出入,印出而牌入,牌出则印入,故谓之牌印。”《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万望明公可怜 汉 家城池为重,受取 徐州 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亏了夫人 侯氏 ,有胆有谋,昨夜画定计策;差俺捧着牌印,前来送交,就请他进城筵宴。”
词语解释:中印  拼音:zhōng yìn
中印度 的省称。借指禅林。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山重海澹怀中印,月冷风微宿上方。”
词语解释:火印  拼音:huǒ yìn
以金属图识烙物留下的印记。 宋 陆游 《龙眠画马》诗:“崔嵬瘦骨带火印,离立欲不禁风吹。”《宋史·外戚传中·高士林》:“尝监 扬州 召伯牐 税,木旧用火印, 士林 改刃其印文,凿以为识,尤简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乌木牌。其制荷叶头,圆径二寸许。一面刻‘内使’或‘小火者’字样,一面用长方火印於中。”
词语解释:水印  拼音:shuǐ yìn
(1).我国传统的一种用木刻印刷绘画作品的方法。用水调和颜料,不用油质,跟一般彩印法不同,故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 李信 ﹞看见在 汤夫人 的镜奁下边压着一张水印梅花诗笺。”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在童年时,所见的画,还都是木板水印。”
(2).在造纸生产过程中,用改变纸浆纤维密度的方法制成的有明暗纹理的图形。
(3).方言。旧时商店的正式图章。
词语解释:挂印  拼音:guà yìn
亦作“掛印”。
(1).离任;弃官。 唐 白居易 《罢府归旧居》诗:“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迴。”《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回目:“ 袁本初 败兵折将, 关云长 掛印封金。”《儒林外史》第八回:“只为 寧王 反叛,弟便挂印而逃。”
(2).谓挂元帅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掛印来。”《前汉书平话》卷上:“﹝ 萧何 ﹞暗想: 韩信 未遇,吾曾举荐他掛印,东荡西除,亡 秦 灭 楚 ,收伏天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第十五回以下,则 郑和 挂印,招兵西征。”
词语解释:符印  拼音:fú yìn
符节印信等凭证物的统称。《新唐书·百官志一》:“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賻之数,为尚书侍郎之贰。”《新五代史·杂传三·卢光稠谭全播》:“ 光稠 病,以符印属 全播 , 全播 不受。”
词语解释:大印  拼音:dà yìn
图章(多指公章)
词语解释:斜印  拼音:xié yìn
斜盖的图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粘批收》:“批收掣获,既为起解凭据,亦陞迁交代张本,宜……夹入实收,黏连成卷,下用骑缝斜印收贮。”
词语解释:重印  拼音:chóng yìn
指纯金官印。因金重,故称。 唐 李贺 《沙路曲》:“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 王琦 汇解:“金窠则以纯金为印。”
谓书刊重新印刷。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小説林》之於新小説,既已译著并刊,二十餘月,成书者四五十册,购者纷至,重印至四五版。”
词语解释:诗印  拼音:shī yìn
诗作的刻本。 宋 杨万里 《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峪快阁诗真迹〉》诗:“百年 卓茂 传诗印,印出风光色色新。” 金 元好问 《感兴》诗之二:“诗印高提教外禪,几人针芥得心传。”
词语解释:章印  拼音:zhāng yìn
指官印。 宋 曾巩 《分宁县云峰院记》:“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紿吏。”
词语解释:省印  拼音:shěng yìn
官署之印。 唐 白居易 《曲江亭晚望》诗:“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词语解释:交印  拼音:jiāo yìn
交出官印,谓卸职。 唐 白居易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诗:“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词语解释:官印  拼音:guān yìn
(1).官府机构的印。《汉书·惠帝纪》:“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 明 杨基 《废宅行》诗:“朱门一闭春草积,官印斜封泥涴壁。” 清 桂馥 《续三十五举》:“《汉书》云:‘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古者官印不过寸许,私印更小, 六朝 以降始渐大。”参阅 明 文彭 《印章集说·国朝印》
(2).指人的正名。《三侠五义》第三回:“﹝ 宁老先生 ﹞遂乃给 包公 起了官印一个 拯 字,取意将来可拯民於水火之中。”
词语解释:影印  拼音:yǐng yìn
(1).谓用照相制版印刷。多用于翻印善本图书。
(2).犹反映。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
词语解释:雕印  拼音:diāo yìn
雕板印刷。《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纥干泉 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
词语解释:石印  拼音:shí yìn
(1).石上的形似文字的纹理。《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鄱阳 言 歷阳 山石文理成字”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歷阳县 有石山临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駢罗,穿中色黄赤,不与本体相似,俗相传谓之石印。又云:‘石印封发,天下当太平。’”《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二年》:“ 歷阳 长上言石印发, 吴主 遣使者以太牢祠之。”
(2).平版印刷的一种。即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做印版进行印刷。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这书(《花月痕》)最初是木刻的,后有排印本;最后是石印,错字很多,现在通行的多是这一种。”
词语解释:视印  拼音:shì yìn
掌印就职。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在 侯官 ,方视印,吏言无以解板帐,请逮逋户。”
词语解释:蜜印  拼音:mì yìn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晋书·山涛传》:“﹝ 涛 ﹞薨……策赠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刘禹锡 《为人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九霄,蜜印加荣於后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权德舆 《哭刘尚书》诗:‘命赐龙泉重,追荣蜜印陈。’蜜印者,谓赠官刻蜡为印,悬綬以赐也。”
词语解释:檀印  拼音:tán yìn
檀香。 前蜀 贯休 《桐江闲居》诗之三:“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
词语解释:黄封印  拼音:huáng fēng yìn
黄纸或黄绢所制的皇家封条。用于酒坛。 宋 黄庭坚 《元翁坐中见次元寄到和孔四饮王夔玉家长韵因次韵率元翁同作寄湓城》:“应烦王公子,又破黄封印。” 任渊 注:“宫酒以黄罗帕封之, 东坡 所谓‘上尊日日写黄封’是也。”
词语解释:指印  拼音:zhǐ yìn
指纹的痕迹。亦指按捺在契约、证件、单据等处的指纹。 赵树理 《登记》三:“这一套,听起来好像背书,可是谁也只好那么背着。背了就发给一张红纸片叫男女双方和介绍人都盖指印。”
词语解释:夺印  拼音:duó yìn
(1).夺去官印,谓将付予臣下的权力收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郭昌 ﹞为拔胡将军,屯 朔方 ,还繫 昆明 ,毋功夺印。” 唐 韩愈 《永贞行》:“一朝夺印付私党,懔懔朝士何能为。”
(2).谓在竞争中获得代表某种权力的官印。《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 杨金花 比武夺印在演武厅。”
词语解释:迹印  拼音:jì yìn
痕迹。 巴金 《电》三:“我也知道过去的生活在一个人的心灵上留下的迹印是很难消灭的。” 巴金 《忆·忆》:“那许多被我爱过的生命在我的心上刻划了那么深的迹印,我能够把他们完全忘掉么?”
词语解释:鼠印  拼音:shǔ yìn
鼠的外肾,即雄鼠的睾丸。旧说上有纹路,佩系它能使别人喜欢自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鼠》:“鼠印,即外肾也。令人媚悦。按 南宫从 《岣嶁神书》鼠印合欢注云:雄鼠外肾之上,有文似印,两肾相对,有符篆朱文九遍者尤佳……刮取阴乾,如篆刻下,佩于青囊中,男左女右,繫臂上,人见之无不欢悦,所求如心也。”
词语解释:鸿印  拼音:hóng yìn
犹鸿爪。 清 屠瑞霞 《绮罗香·〈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断句残篇,珍重昔年鸿印。”
词语解释:模印  拼音:mó yìn
亦作“橅印”。
(1).刻板印刷。《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数百帙,分惠於人焉。”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右散骑常侍 徐鉉 等上《新定説文》三十卷,令模印颁行。”
(2).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徐坚 ﹞少贫苦而好学,凡诗文、书画、橅印,皆能自闢门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吴文澂 ﹞能诗,尤工书画,凡篆、隶、真、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及刻碑模印诸事,莫不通而习之。”
词语解释:足印  拼音:zú yìn
脚的印痕。 艾芜 《石青嫂子》:“她只怀着痛恨的心情,去看地里那一片可恶的足印。”
词语解释:摹印  拼音:mó yìn
(1). 秦 书八体之一。就小篆稍加变化。本用于玺印,后亦用于一般印章。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自尔 秦 书有八体……四曰虫书,五曰摹印。” 段玉裁 注:“即 新莽 之繆篆也。”
(2).规度或雕刻印章。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 段玉裁 注:“摹,规也,规度印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玉函 之摹印也,动刀迅忽,周折凹凸,不败丝髮。”
(3).摹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瘞鹤铭》在今 镇江府大江 中 焦山 后巖下。冬日水落,布席仰卧,乃可摹印。”
(4).印刷。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观文览古》:“ 章献明肃太后 命儒臣采摭歷代君臣事迹,为《观文览古》一书……鏤版禁中。 哲宗 九岁登极, 宣仁圣烈皇后 亦命取版摹印。”
(5).依样描摹。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自非远书公札,几无用笺楮,然利害所繫,有濡纸而摹印字画以为左验者。”
词语解释:五印  拼音:wǔ yìn
见“ 五印度 ”。
词语解释:五印度  拼音:wǔ yìn dù
即 印度 。古 印度 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故称。此种划分起源甚早,《往世书》中即已有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国》:“ 五印度 之境,周九万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佛法出 五印度 。”亦省作“ 五印 ”。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 五印 毒物,天下所视为虺命为鴆,乃徧国种之,徧国嗜之。”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 唐 时因 印度 分为五部分,故称 五印 。”参见“ 五天竺 ”。
词语解释:复印  拼音:fù yìn
(1).将文字图片等照原样重印。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前两月,曾将K.Kollwitz的板画(铜和石)二十余幅,寄到 北平 去复印。”
(2).特指通过复印机利用某些光敏导体的静电特性和光敏特性,将文字、图片等重印在纸上,它不需光学和化学处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十分有用的手段。
词语解释:钤印  拼音:qián yìn
(1).印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遇缝各坐鈐印。”
(2).盖印。《明史·王遴传》:“ 遴 以为题本当鈐印,司礼传奉由科发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黄文襄设幕馆事》:“立时分派,目击其抄稿鈐印毕,即以咨覆。”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衅始》:“九月十一日,鈐印换约。”
词语解释:半印  拼音:bàn yìn
旧印章名。 汉 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参阅 清 冯云鹏 《金石索·印玺·半印》
词语解释:镌印  拼音:juān yìn
亦作“鎸印”。
(1).雕版印刷。 茅盾 《子夜》一:“余既镌印 文昌帝君 《太上感应篇》十万部,广布善缘,又手录全文。”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这箱子的正面有很多古古怪怪的黑亮旋扭,旋扭上还镌印银色的英文字。”
(2).比喻牢牢记住。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七五:“这一大群小弟弟小妹妹们的那样起劲的样子,热烈的神情,活泼泼的举动,都深深地永远镌印在我们的脑袋里。”
词语解释:盗印  拼音:dào yìn
亦作“盗印”。
(1).盗取印信。《三侠五义》第一○三回:“此事原是 襄阳王 在 集贤堂 与大家商议,要害按院大人,非盗印不可。”
(2).不经版权所有人同意,以赢利的方式翻印受版权保护的书籍等印刷品。 唐弢 《晦庵书话·翻版书》:“翻版书等于盗印,自然要减少作者的收入,影响作者的生活。”《文汇报》1980.12.28:“如果有一本书受人注意,比较畅销了,马上就有投机之徒以飞快的速度加以盗印。”
词语解释:承印  拼音:chéng yìn
(1).捧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直印吏承印前导,门子捧匙匣、印牌、各钥,随进交内衙。”
(2).接受印刷。
词语解释:千里印  拼音:qiān lǐ yìn
谓就任远地之官。 唐 李贺 逸句:“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词语解释:彩印  拼音:cǎi yìn
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达到彩色画面效果
词语解释:手印  拼音:shǒu yìn
(1).手的痕迹。
(2).契券、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粧奩莫要怨。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见面。”《老残游记》第十九回:“你想,乡下挑水的几时见过两隻大元宝呢,自然欢欢喜喜的打了手印。”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我过去接来一看,是一张发黄的卖身文契,被卖的人二十一岁,叫 蒋月珍 ,共卖大洋十五元整,下面是一个已发褐色的血手印。”
(3).佛教语。密宗修持以“三密相应”为主,“手印”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陀罗尼集经》卷二:“诵呪有身印等种种印法,若作手印诵诸呪法,易得成验。”
(4).手工印刷。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用原版,只能作者自己手印,倘用机器,是不行的。”
词语解释:册印  拼音:cè yìn
同“册宝”。 《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亲王郡王初封日,请旨加给封号,乃给册寳册印。”
词语解释:痕印  拼音:hén yìn
痕迹,烙印。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巴尔干 诸小邦,或前属行省,或久列藩封,以歷史所遗种族宗教之痕印,歷久未湮,根本一弱,遂纷纷畔离,谋所以自树。”
词语解释:刓印  拼音:wán yìn
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项羽 ﹞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谓 羽 摩挲侯印,不忍授人。后因以“刓印”喻吝于爵赏。 晋 左思 《魏都赋》:“朝无刓印,国无费留。”《旧唐书·卢藏用传》:“ 垓下 悲歌,实阶刓印。” 宋 宋祁 《杂说》:“知贤不进,朝有刓印。”
词语解释:订印  拼音:dìng yìn
印证和订正。 明 徐渭 《白氏谱序》:“不两日,而 君亮 持此本来令序,方亦欲与 君亮 两相订印也,而 君亮 乃又纫连搭买马鞭北矣。”
共18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